登錄???|???注冊
本書對《易經》中著名的憂患九卦——履、謙、復、恒、損、益、困、井、巽——進行了透徹的解析:“履”為腳踏實地歷練工作能力;“謙”為低調行事,化解紛爭;“損”為理性調節,精打細算,終于獲益;“困”為遭遇困難不改其志;“井”為研發創新,大獲成功;“巽”為靈活權變,主導一切。作者詳解憂患九卦,闡述消解世事迷津、轉換人生成敗之道,幫助讀者在復雜的環境中莊敬自強,提高修養,歷艱難困苦,終玉汝于成。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3.1萬字
本書可以作為易經的導引入門讀物。作者由易經的基本知識入手,接著結合歷史與當下,貫穿義理和術數,探討易經的創作結構;然后進入易經內容,全面解析卦象卦理,討論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全部經傳。本書深入現代生活的各個層面,對有意由易經中明白為人處世指導者,定大有裨益。
劉君祖 ·中國文化 ·42.8萬字
本書從全方位角度來展現了作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解讀,既顯示了作者的精神情懷與文化自信,又彰顯了傳統文化的品格情操和獨特魅力。作者歸納中國文化的本體論是“一”,“一”的最初形態是“和”,基本形態是“純”,由此產生了和諧與純誠的文化,并且一以貫之;中國文化的辯證法是“二”,為陰陽,也為因果,更是“不二”;中國文化的特征為“三”,即三才天地人,也即體相用,不易變易簡易,表現為佛體道相儒用,神奇神秘與神圣;中國文化的抱負是四為,精神是四觀,智慧是四知,作者提出“以四觀精神開啟四知智慧成就四為人生”;中國文化的方法論是“五”,五行產生了五音五色、五液五方、五味五常等。
廖彬宇 ·中國文化 ·30.4萬字
這本打通《易經》與《內經》、易學與中醫學,并闡明張景岳《醫易義》思想的名著,真知灼見,獨步高論。中醫工作者和玩《易》者不可錯過。張景岳說:“以《易》之變化參乎醫,則有象莫非醫,醫盡回天之造化;以醫之運用贊乎《易》,則一身都是《易》,《易》真系我之安危。《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
黃紹祖 ·中國文化 ·35.4萬字
“長物”,原指多余之物,它們雖非生活必需品,卻是中國古代文人構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品格意志。這部中國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百科全書,共十二卷,集合實用與審美雙重功能,其中講述居家陳設的有室廬、幾榻、器物、位置四卷,與造景布局相關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魚三卷,與文人雅趣直接關聯的有書畫、香茗兩卷,集中談論日常生活的有衣飾、舟車、蔬果三卷。
文震亨 ·中國文化 ·25.3萬字
本書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力求在“新、奇、趣”上下功夫。“新”就是鮮為人知的,很少被其他書籍提到的知識;“奇”就是不一般,能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的事物;“趣”既是興趣,也是趣味,是人們想看、愿意看的東西。另外,為了方便閱讀,本書采用了一問一答的方式,把數千字甚至數萬字才能闡述清楚的問題壓縮在數百字之中,以小見大,深入淺出,提綱挈領,讓讀者在短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
文若愚編著 ·中國文化 ·47.1萬字
《中國姓氏文化》一書,深入淺出地探索了中國悠久而豐富的姓氏文化。書中追溯了姓氏的起源與發展,展現了姓氏作為中華民族文化標識的獨特魅力。通過生動的故事與詳實的史料,揭示了姓氏背后的社會變遷、家族興衰以及個人命運的交織。書中不僅介紹了常見大姓的源流與分布,還挖掘了小姓的獨特故事,讓讀者在品味中華姓氏之美的同時,深刻理解到姓氏文化對于民族認同感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朱彤編寫 ·中國文化 ·20.4萬字
《香乘》一書是明末淮海(今江蘇揚州)著名學者、香學家周嘉胄窮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學著作,也是中國香文化集大成的經典之作。周嘉胄此書囊括了各種香材的辨析、產地、特性等香學知識;搜集整理了大量與中國香文化有關的典故趣事,可謂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備,是了解中國香文化的首選之作。更彌足珍貴的是,在《香乘》還博采宋代以來諸香譜之長,整理了很多傳世香方,這些香方在今天不僅具有香學上的史料價值,也是香道愛好者可以不斷發掘實踐的寶庫和源泉。
(明)周嘉胄著 日月洲注 ·中國文化 ·36.7萬字
《毓老師說易經》根據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講授《易經》課程內容整理而成。毓老認為,《大易》與《春秋》弄明白,中國思想左右逢源!讀《易經》的目的有三: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二、智周萬物,道濟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易經》是智海,絕非假話,是智慧的產物。書有古今,智慧無古今。以古人智慧,啟發今人的智慧,把人生問題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師說易經》告訴我們,要懂用腦,讀完一篇,真得其好處。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讀書,存肥料。讀書,懂用道理簡單,做到可難。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陳絅整理 ·中國文化 ·25.3萬字
本書為“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之一,全書精選先秦至近代詩文詞曲體現浩然正大之氣的作品近二百篇(首),大體為正氣歌、正氣說、正氣譜三部分。正氣歌,是歷代先賢所寫天地正氣的詠歌;正氣說,是前賢有關天地正氣的傳說;正氣譜,是歷代體現天地正氣先賢的傳記。或慷慨赴難,或從容就義,或孤介自守,或時窮節現,或孤弱抗爭,或守正不阿,或挫中奮起……三類作品將呈獻給讀者不同風貌的勃勃正氣。
查洪德 徐姍編注 ·中國文化 ·20.1萬字
叢書以探求萬事萬物的知識為切入點,濃縮了讀者應該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識精華;以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歷史資料,對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逐一展開,娓娓道來;集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內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學人物、文體知識、神話傳說、語言文字、俗語諺語、教育常識、新聞出版、稱謂官銜、藝術、節日民俗、飲食、天文歷法、山川地理、經濟科技、郵政交通、競技體育、歷史知識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識。
張振鵬 ·中國文化 ·34.9萬字
本書分上下論,共二十篇,上論以時習時行始終,下論以先進介紹孔門十杰始,以《堯曰》承繼中華道統終。篇篇聯系緊密,邏輯清晰,《學而第一》勉勵人終身學習,《為政第二》教人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八佾第三》將學、行落實于禮法制度,《里仁第四》強調仁為禮本,勿殉名失實,《公冶長第五》起,依前述內圣外王的標準展開人物評論。作者還從《論語》章句中分析孔門諸賢言行,勾勒當時的歷史情境,從其性格及經歷諸方面要素進行精準分析,凸顯《論語》更深層次的豐盈智慧。本書還用大量的篇幅,探討了《論語》人文精神的時代價值,指出其對現實的借鑒意義。
劉君祖 ·中國文化 ·40.8萬字
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的謀略家,其門下既有外交梟雄蘇秦、張儀,又有軍事大家孫臏、龐涓,他們的軍事、外交活動影響了戰國時代的歷史走向。《鬼谷子》是智謀之書,通篇都是鉗制對手、破解亂局的奇謀妙計。在《新解鬼谷子》中,作者以《周易》的深廣智慧解讀《鬼谷子》,智慧與智謀相映生輝,引人入勝。方今之世,國家、企業、個人之間競爭激烈,如何摸清對手底牌、操縱對手心理、化解危局、克敵制勝?本書堪比一個強大的智庫,生動豐富,易學易用。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1.2萬字
《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中國文化 ·25.7萬字
本書采用了“全史”體例,取材廣泛,多視角、全方位解讀中國歷史。選取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和燦爛文化,連點成線,系統而完整地勾勒出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作為全書的主干。結合全面豐富的內容,為讀者提供一條回歸歷史真實的通途,做到融知識性、可讀性、觀賞性于一體。
陳湘華 ·中國文化 ·33.3萬字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陳絅整理 ·中國文化 ·26.2萬字
為傳承中華民族的歷代文化經典,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傳統文化在當代的意義,并為構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助力,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特此編纂《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本書選入的101篇經典作品,包括先秦詩歌、辭賦及歷代論說、語錄、史傳、奏議、碑志、雜記、序跋、尺牘等各種文體,不僅涉及哲學、社會科學,還涉及科學技術、中外關系、軍事思想等領域,尤其注重那些關乎修身立德、治國理政、伸張大義、嫉惡刺邪、親情倫理的傳世佳作。
國務院參事室 中央文史研究館編 ·中國文化 ·45萬字
本書全面介紹了中國文化的要義,對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核心思想、成就與缺陷,以及歷史上的文化論爭都進行了精確的論述,并提出了自己“綜合創造論”的文化主張。本書是學習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提高中華文化修養的優秀讀物,本書也是極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普及讀物。
張岱年 程宜山 ·中國文化 ·23.2萬字
本書為京味作家劉一達先生新著作,介紹了100條具有現實意義的中國人的老禮兒,比如問路的禮節、稱呼的禮節、見面問好、穿衣戴帽、請客吃飯、參加婚禮的禮節等,傳承老規矩、老禮兒,講述禮節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娓娓道來,寓道理以情景之中,是送給孩子不可多得的禮物,是家庭不可缺少的必備工具書。
劉一達 ·中國文化 ·22.1萬字
本書是根據毓老師1980-1981、1988-1989、1999年在臺北天德黌舍、奉元書院講授內容整理而成。毓老師認為《易經》與《春秋》是中華文化精華之所在,不讀此二經難以明白孔子思想,難以讀懂中國文化,此兩部元經為奉元主經。公羊不易讀,其重在闡釋《春秋》之“微言大義”,公羊學是中國思想之絕學,今人已少研究此學,這也是毓老師的絕學,他講公羊著重其思想、智慧對今人的啟示。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陳絅整理 ·中國文化 ·2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