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英國文化五彩紛呈,讓人過目不忘。在這里留學、工作、生活,根本的不是學位證書,不是工資條,也不是每天的柴米油鹽,而是一種英式的文化存在感。本書作者趙剛通過自身留學和海外工作經歷,引發對英國文化和中英文化差異的再認識,通過中英文化差異性深度解讀,撰寫出這本有趣、深刻、實用三者兼得的“英國指南”;書稿以親歷留學、英國工作、中英文化差異為主要切入點,以點帶面地為國人剖析了英國文化特征。
趙剛 ·隨筆 ·11.4萬字
《野味讀書》分為三輯。第一輯“書里書外”,“書里”收錄孫犁自述的讀書經過;“書外”則是可能影響孫犁精神成長的文化生活。如果我們把文化生活的內容也算作一種“讀書”,則“書外”的部分也算該是孫犁讀書生活的一部分。第二輯“書前書后”,部分是孫犁的讀書筆記。因為愛書,孫犁常在書上施以封皮,而因書衣多在書前書后,我們就為本輯取了這個名字。“書前書后”里的文章乍看有些雜亂,但除去不多的孫犁對文學作品(及其作者)——古代多列入集部——的評論,這部分文字的大宗在古代屬于史部。第三輯“書長書短”,是愛書人孫犁在買書、得書、藏書等方面長長短短的敘述,進而延伸至新的契機境界:“讀中國歷史,有時是令人心情沉重,很不愉快的。倒不如讀圣賢的經書,雖然都是一些空洞的話,有時卻是開人心胸,引導向上的。古人有此經驗,所以勸人讀史讀經,兩相結合。這是很有道理的。”
孫犁 ·隨筆 ·19.9萬字
我們是誰?我們為什么而工作?思考《工作頌歌》,成為在金融危機的今天,最適宜當前形勢的作品;41歲的夏天,阿蘭·德波頓獲邀擔任英國希斯羅國際機場的“首位駐站作家”。機場原本只是旅行中的過渡性空間,發生的不過是“出發”與“抵達”,但在阿蘭·德波頓的眼中,卻成為了一個綜合各種文化面貌的博物館,由此引發《機場里的小旅行》;最近,“哲學向左,宗教向右”,以他一貫的在哲學和宗教之間旁征博引,自由進退的優雅筆觸,帶來一本具有最撫慰人心的,號召大家從宗教中偷點什么東西為己所用的供廣大無神論者閱讀的作品——《寫給無神論者》。
(英)阿蘭·德波頓 ·隨筆 ·14.4萬字
作為吸血鬼研究的先驅性作品,本書深入講解了吸血鬼與人類歷史一樣古老的起源,討論吸血鬼與血、誘惑以及死亡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講述自薩滿、祭司與希臘諸神退卻之時起便潛伏在基督教正統教義的暗影之內,持續不斷變換形態、時隱時現的吸血鬼形象。它們活躍在瑪麗婭·特蕾莎女王御醫的報告,馬丁·路德的談話還有伏爾泰慷慨激昂的啟蒙思想探討之中……日本泉鏡花文學賞得主種村季弘跨越文學、藝術、哲學、精神分析、犯罪心理學等諸多領域,追尋棲息于人類靈魂陰暗面的吸血鬼幻想,帶領你進入戰栗、血腥與誘惑的世界。愛的技巧?就是往吸血鬼的氣質里加入些銀蓮花的謙恭。——齊奧朗
(日)種村季弘 ·隨筆 ·12.2萬字
作者將鋼筆畫與北京胡同文化元素相結合,用獨特的方式記錄了數十年前北京胡同生活的風情。語言樸實無華卻情感豐富,追憶童年往事,訴說生活感悟;繪畫功底扎實,技法嫻熟,畫風唯美、親切,富有情趣。作者對故鄉北京的深厚情感與眷戀,都融在老北京話的鄉音和如臨其境的畫面里。
賈一凡 武金生 ·隨筆 ·3.5萬字
本書是近年來龔先生關于近代中西文化的文章集合。書中介紹了近代思潮和近代思想人物,研究了西方理性主義、科學主義、人文主義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比較了中西文字、文學、審美、倫理道德等之間的異與同;也分析了當下世界該如何理性實現中西融合與共生。書中指出了近代中國對西方理性主義、科學主義的誤解、引入的滯后性,導致了一系類影響至今的問題;強調了切勿以西方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中國的現象。本書視野開闊、議論酣暢、說理有力。
龔鵬程 ·隨筆 ·15.9萬字
千年前,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中寫出了日本人最早的美學表達──物哀。哀是憐憫,也是感嘆、贊揚,是內心直接發出的聲音。花鳥風月,四季推移,大自然反映人事無常、發出死亡警告,萬物都是一期一會。古典的物哀追憶歲時,風花雪月,心向往之。日本國學大師本居宣長將物哀定義為“知物之心”,物哀是感受風物的姿態變換,讓無法言說的可以呈現。物哀情感的經典對象是落櫻。看櫻花落下,我們感受到美與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觀下的漠然、熱情,或哀愁,一切正符合了美的定義。唯美的物哀,象征人類認識了生命局限后的凈化與超脫,轉身談論真實情感。
(日)本居宣長 大西克禮 ·隨筆 ·11.1萬字
全書收入作者近年來發表的十余篇隨筆。內容分為兩大類,第一部分是參觀各音樂博物館印象,第二部分是樂器品鑒。本書的樂器書寫并非一般性介紹,而是立足同類收藏,發掘千里伏線,重在世界視野,呈現跨文化敘述的新視角。文章采用文學性與學術性結合筆調,力求雅俗共賞。該作所配圖像典雅美觀,烘托氛圍。每篇文章,配以十幅圖片左右,總數量為近百幅,其中許多樂器,極少見到,可使本書文圖并茂,賞心悅目,吸引讀者。
張振濤 ·隨筆 ·10.3萬字
本書是不僅是一部百科全書,也是作者張岱眼中的大千世界。夜航船是古代南方水鄉苦途長旅的象征。人們外出都要坐船,在時日緩慢的航行途中,坐著無聊,便以閑談消遣,談話內容包羅萬象。《夜航船》并非高深莫測的古書,而是用較為淺顯的文言敘述的文化常識段子,這些條目絕大多數都是人們應該熟知的內容,包括天文部、地理部、人物部、考古部、倫類部等二十個章節。《夜航船全鑒》對其內容進行了精心的注釋與翻譯,便于讀者在忙碌之余輕松閱讀。
(明)張岱 ·隨筆 ·13.9萬字
《人生如逆旅,幸好還有蘇軾》原班人馬再聚首打造李白之書!國風插畫師符殊38幅畫作還原詩仙八個境遇的悲歡!《你當像李白長風破浪》是人文藝術品牌“為你讀詩”繼《人生如逆旅,幸好還有蘇軾》之后,攜手原班人馬散文作家湘人彭二、國風畫家符殊、朗誦家朱衛東打造的一本關于詩仙李白的插畫隨筆集。通過月亮、少年、行旅、英雄、道教、愁楚、獨處、多情八個側面展現李白身上雄奇、瑰麗的生命之力,引領眾人去探尋他的浪漫之核和瀟灑之芯,讓人們在這段追溯中,感受自己血脈中的從李白那里繼承來的文化DNA將會如何跳動。
為你讀詩主編 ·隨筆 ·6.2萬字
該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收錄關于楚文化的篇目如《楚字是這樣寫成的》《秦楚悲歌》等,再現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部分是關于長江文化的篇目,收錄了《家住長江邊》《我的長江我的船》等,作者以一個文化研究者的身份,追尋了長江文化的起源與演變;第三部分聚焦故鄉,收錄了《鄉愁》《兩棵樹》等篇目,表達了游子對故鄉的真情禮贊。
劉漢俊 ·隨筆 ·18.3萬字
本書既是優美的自然書寫,又是立足于田野調研的民族志,身為作家、人類學家、地理學家的拉瑟瓦尋找野生食物——揭示了在一個“野生”本身被誤解、商品化和被消費者熱捧追求的世界里,我們失去了什么。兩個世紀前,北美人的飲食構成中,近乎有一半是需要在野外覓食、狩獵或捕獲的。今天,所謂的“野生食物”正成為昂貴的奢侈品,在頂級餐廳中成為富人獨享的盤中餐。與此同時,依靠野生食物生存和維持生計的人們發現,隨著新的市場和道路侵入世界上最后的未開墾的土地,他們的生活永遠改變了。一路上,拉瑟瓦親自品嘗野生食物,在婆羅洲品嘗難以捉摸的燕窩湯,用手提箱把瑞典駝鹿肉偷運回家。這本書以一種兼具深思熟慮與勃勃雄心的方式向讀者展示了豐富多彩的“野生”食物,及本書中追溯了我們與野生食物的關系,并展示了我們在馴化它們時犧牲了什么——包括生物多樣性、本土知識和與自然的重要聯系。
(美)吉娜·雷·拉瑟瓦 ·隨筆 ·16.8萬字
在中國有過生活經歷的外國人以第一人稱撰寫,經過整理、配圖,形成基本統一的形式,結集出版。篩選了22位供稿人,兼顧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膚色;盡量涵蓋五大洲。話題涵蓋衣食住行,包括親歷的動人趣事,熱愛中國的理由,疫情期間的在華生活,以及中外文化、社會現象的比較、思考等。本書希望通過多位不同身份的外國人的親身經歷,把他們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反映出來,一方面,客觀地還原出中國的社會生活;另一方面,通過中外文化的碰撞,發現中國特色、中國優勢,以及中國的美好生活。
(法)梅洛(Melody Pace)主編 ·隨筆 ·7.1萬字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人物的是是非非、分分合合一直令讀者津津樂道。曾仕強教授根據其獨創的“氣球理論”,從三國故事中發現了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將三國故事的情節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為人處世相對應,從中會發現宇宙間的所有變化,都受一只看不見的手——規律左右。人類看得見的所有作為,其實都逃不開看不見的手的掌控,順應規律會事半功倍,逆規律而行則會事倍功半。看不見的手也要和人心變化相配合。魏、蜀、吳俱已滅亡,但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卻從未中斷。讀國學,不只是看個熱鬧,還要從中看出中國人的特性、中國人的傳統、中國人獨有的文化特色。
曾仕強 ·隨筆 ·18.4萬字
《說東道西》由錢理群選編,收錄了魯迅、周作人、林語堂、陳源等大家的散文作品。文章中,他們以全球意識、博大情懷,站在平等、獨立的角度,用平和的語調,灑脫的態度,自由無羈的評說東西方各國文化的優劣得失,也表現了自尊自重、敢于自我批判的健全的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文章字里行間的幽默感,包孕著慈愛、溫馨與苦澀,豐厚而不輕飄,既耐品位,又引人深思!
錢理群選編 ·隨筆 ·11.3萬字
《三教偶拈》是由寫儒家王陽明靖難,佛家濟顛顯圣,道家許真君斬蛟三篇小說合編而成的,借以體現編者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所以取名《三教偶拈》。現存于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首有署東吳畸人七樂生的序。有的學者考證,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曾著有《七樂齋稿》一書,他又是吳人,據此認為《三教偶拈》是馮夢龍所著。此說可疑,或為他人,或為假托。
七樂生 ·隨筆 ·12.2萬字
本書為“芷蘭齋書店尋訪三部曲”之《書坊尋蹤:私家古舊書店之旅》,匯集了韋力先生走訪中國內地及港臺地區26家特色私家古舊書店的旅程記錄,包括孔夫子舊書網、布衣書局、毛邊書局、文學山房、淘書齋、茉莉二手書店、神州舊書店等等。各色的古舊書店,多樣的經營風格,琳瑯滿目的好書好物,來來往往的趣人趣事,都在韋力先生筆下一一呈現。
韋力 ·隨筆 ·18.5萬字
本書是梁曉聲先生解讀中國文化的重磅作品,是一部梳理傳統文化的讀書筆記與思考心得。包括對中國歷史、文學、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的解讀,既有以時間為線索的宏觀歷史考察,也有對文藝作品的微觀解剖,力圖從中整理出一條關于中國文化、中國人精神氣質總結性的內容線索。作者站在當下社會現實的立場,對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蘊,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角度新穎、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本書曾獲第十四屆文津獎推薦圖書,本次增訂版,增加了近些年來梁曉聲對于中國人文化心理圖景新的觀察、思考,以及對世道人心的理解和追問。
梁曉聲 ·隨筆 ·14.5萬字
從最微觀到最宏觀,飲食串起了最可感的個體肉身與最抽象的文化網絡。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種藝術,那么我們欣賞這種藝術的唯一方式便是毀滅它。我們有時候會用“干掉”去形容進食,比如說“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個“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壞。形容一頓吃完的飯,我們會說那場面真是“狼藉”;這豈不是一樁慘案的遺留現場?只有透過吃的動作,我們才能完整體驗食物之美,才能領會食物作為一種藝術的精髓。可是吃的動作同時也就是一種破壞、吞沒與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滅食物,我們就無從欣賞食物。飲食藝術乃是一種關于毀滅和敗亡的殘酷的黑色藝術;最美的剎那,就是崩解朽壞的一刻。
梁文道 ·隨筆 ·12.2萬字
《北京的王府》一書,深入挖掘并細膩展現了北京城內眾多皇家貴族府邸的輝煌歷史與獨特魅力。從恭王府的精致園林到醇親王府的宏偉建筑,作者不僅描繪了這些王府的建筑美學與布局藝術,還深入剖析了它們作為權力與地位象征的深刻內涵。書中穿插著王府主人的傳奇故事與家族興衰,讓讀者在品味建筑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通過對王府的詳盡介紹,本書不僅是對北京古都文化的一次致敬,更是對中華歷史文脈的一次深刻探索。
楊天杰 ·隨筆 ·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