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英國文化五彩紛呈,讓人過目不忘。在這里留學、工作、生活,根本的不是學位證書,不是工資條,也不是每天的柴米油鹽,而是一種英式的文化存在感。本書作者趙剛通過自身留學和海外工作經歷,引發對英國文化和中英文化差異的再認識,通過中英文化差異性深度解讀,撰寫出這本有趣、深刻、實用三者兼得的“英國指南”;書稿以親歷留學、英國工作、中英文化差異為主要切入點,以點帶面地為國人剖析了英國文化特征。
趙剛 ·隨筆 ·11.4萬字
本書為《單向街》系列文集的第4輯,本輯以世界城市為主題,帶你去耶路撒冷、牛津、威尼斯、東京、巴西利亞、倫敦、紐約、(尼日利亞)阿布賈等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特點的城市,一覽他鄉的自然、地理、風土、人文,體驗難得的跨文化之旅,去尋找各式生活的坐標。本輯其他文稿涉及自殺、成功、環保、日常生活的歷史等話題,緊扣時代脈搏,所論多發人深省。
郭玉潔主編 ·隨筆 ·11萬字
走進13個瑞典家庭和他們所擁有的美的生活,深度呈現多種形式的瑞典幸福理念。曾主理兩屆諾貝爾晚宴的大廚為什么在小城開平價餐廳,連續14年為諾貝爾晚宴做花藝設計的大師如何看待“極簡主義”,華裔攝影大師怎樣在異國扎穩腳跟,連續“藝考”十年的畫家有怎樣的心路歷程?作家曾焱冰歷時4年,數次赴瑞典采訪,講述這些瑞典人的故事,走進他們的家,通過這些風格各異、既有煙火氣又充滿藝術感的家裝,我們將深切體會到主人的審美、人生理念和真實、自然的生活態度。除此之外,你可以看到在不同場景中,餐桌藝術家凱瑟琳娜獨樹一幟的12個餐桌設計案例,充分體現倡導自然、有機的北歐審美。
曾焱冰 ·隨筆 ·4.8萬字
本書以家風為主題,通過日常生活中鮮活的事例,以小見大,勾勒出孫氏家族的圖譜結構,言簡意賅地提煉出“仁義修身,勵志圖強”的孫氏家風。對撰寫家史、定義家風、構建家庭與家族文化,開辟出一種新的思路與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書中閃爍的辭采,蘊含的哲思,蕩漾的情感,表現的人格,使其成為可讀性較強的當代家風文化讀本。
孫現勤 ·隨筆 ·17.9萬字
傾心游山玩水,尋跡泉茶寺觀;追溯文化源頭,水墨書寫自然;沉浸武夷山水,悠然逍遙自悟。退隱山林,訪古問今。以茶為媒,以景為介。隨手記錄,積水成淵。武夷山是個好玩的地方,但是要看你玩什么和怎么玩。作者既是一位理工男,也是一位文化客。在本書中,讀者將跟隨作者的腳步,行走于武夷山水間,從獨特的細節和角度,去探尋與解讀武夷山水及茶文化精髓。作者對武夷巖茶品飲進行了多層面的解讀,既有從茶水科學分析角度的闡述,又有從口感、體感去感知巖韻的律動,達到一種味要遠、體要放、心要安的體舒心放的和諧境界。
舒放 ·隨筆 ·6.7萬字
本書以名家談如何讀書為重點,收錄了蔡元培的我的讀書經驗,魯迅的讀書忌,胡適的讀書,陶行知的讀書與用書,葉圣陶的讀書的態度,鄒韜奮的略談讀書的方法,馮友蘭的我的讀書經驗,矛盾的愛讀的書,朱光潛的談讀書,老舍的寫與讀,冰心的憶讀書,梁實秋的漫談讀書,沈從文的論讀經等文學大家關于讀書心得的文章50余篇。供廣大閱讀愛好者學習參考。
蔡元培等 ·隨筆 ·10.8萬字
《耀慶職人訪談錄:游藝的人》是王耀慶的首部文字作品。2016年開始,出于對職業精神的困惑,王耀慶和團隊伙伴一起,自主策劃、自資制作了文化紀錄短片《職人訪談錄》。通過分享身邊“職人”的熱情與堅持,探討職業與人生的多樣可能。《耀慶職人訪談錄:游藝的人》收錄其中九位藝術家的人生故事,以及自詡表演“職人”的王耀慶的“自問自答”,更加豐富完整地呈現了鏡頭背前的故事,以及王耀慶對表演和演員的理解、對職業和職人精神的堅守。林奕華、林懷民、李士龍、陳建騏、鐘澤明、焦元溥、田島征三、北川富朗、楨文彥……“在每一期的采訪中,我都會問:如果不從事現在的職業,您還會選擇其他職業嗎?您現在做的這件事情對您而言意味著什么?大家用最簡單的話語告訴我:堅持了這么久,一直在自己喜歡的事情里面,這就是積累;不厭其煩地一直重復,在重復中嘗試把事情做到更好,這就是生命。”
王耀慶等 ·隨筆 ·11.1萬字
《女人的心思》選譯自奧野信太郎《詠物女情》《女人的故事》等著作,是分析女性行為心理、講述歷史女性掌故、解讀女性文學形象的隨筆集。奧野基于他日常生活中接觸和觀察到的各類女性如家庭主婦、女學生、女藝人、職場女性等,展開豐富聯想,探討女性性情、女性魅力、女性氣質、愛情與友情,解讀兩性關系中女性的行為心理,有著強烈的時代氣息,可反映出20世紀初期日本女性風尚、思潮和變革。他分析中國歷史上、文學中的女性形象,如詩人袁枚的女弟子、古典世情文學中的底層女性、歷史傳奇女性等,并創造性地通過解構漢字來闡釋女性特質,洞察女人的心思。
(日)奧野信太郎 ·隨筆 ·10.7萬字
本書通過“情事”“草木”“動物”“婚事”“器物”“城市”“男人”“女人”等八個篇章寫詩經中的世界,再現了流傳三千年的萬物百態。“古典詩詞吟唱的新媒體傳播”首席專家劉冬穎在吸納和借鑒前人“以詩說史”之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詩經》中的“變風變雅”現象;同時,將詩經與西周末年及春秋時代社會變革聯系在一起,融合自己獨特的女性視角,加之對今時今世的反思,引導讀者從中國傳統經典閱讀中尋找人類精神家園。
劉冬穎 ·隨筆 ·8.3萬字
收錄中華書局員工2018年度創作或撰寫的文章,分為編輯手記、書里書外、學林散葉、百川學海、藝文類聚、出版與品牌、特稿七部分,共計39篇。如編輯手記,石玉《從經典譯注到文獻整理——劉尚慈公羊學研究與<公羊義疏>點校整理》。書里書外,張忱石《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補考:研究唐代文史的必備工具書》。百川學海,柴劍虹《學術著作對外推廣的新趨勢》。出版與品牌,張彩梅《五味雜陳話編輯》。特稿,顧青《近十年古籍出版工作述評》等。
中華書局 ·隨筆 ·14.3萬字
《玄霜》寫歷史、寫人物、寫風景、寫哲學、寫思想、寫情感,但是自始至終,沒有絲毫舍棄對“真善美”的追求,沒有舍棄對陽光鮮花的追逐,沒有舍棄積極昂揚的樂天做派。文以類聚,希望這樣的篇什積聚起來的是磅礴的單純的力量。
吳又洛 ·隨筆 ·10.9萬字
林洪所寫的《山家清供》是一本富有文學韻味和醫學養生知識的飲食筆記。全書分上下兩卷,共104則食譜。所謂“山家清供”,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時所用的清淡田蔬。作者以此作為書名,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對清淡菜蔬由衷的推崇與喜愛之情,也體現了其追求“清”“雅”的飲食美學思想。這本書是讀者了解傳統飲食文化與生活美學的佳作。
(宋)林洪 ·隨筆 ·2.6萬字
“民”與“俗”是學界持久探論的經典命題。歲時節令、人生禮儀、游藝玩賞、四方風謠、命運神鬼,蔓延為遼闊深邃的生活結構。其中有大片未被觸及的精神空間,靜待著勇于靠近的作家在這無數個人心緒的牽掛、沖突、羈絆中洞幽燭遠。《俗世俗民》選錄汪曾祺、阿城、莫言、賈平凹、李娟、王小波、楊絳等48位作家的54篇描寫民俗的散文,于幽微中記錄歷史,于尋常中洞見壯闊波瀾,終匯聚成一部可以窺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近40年社會生活史變遷的佳作。全書共分五輯,“歲時引”一輯記錄了一些難忘的重要歲時節令及相關經歷;輯二“禮俗志”則講述了有關節俗的特殊記憶;輯三“游藝錄”側重講述一些節俗期間極具特色的“游藝”活動;輯四“四方風”主要講述了不同地區的節俗活動,如鄧云鄉的《九九歌》、葉廣岑的《吹鼓手》,都極具地域風格;輯五“信則靈”從傳統文化和先民信仰中對現存的節令儀式追根溯源,尋找文化的根。
陳平原 王堯 ·隨筆 ·14.9萬字
這本《書肆尋蹤:古舊書市場之旅》是韋力先生對北京、天津、上海、杭州、香港、臺灣等地的古舊書街尋訪的記錄,以古舊書店的歷史和現今狀況為中心展開敘述,能夠管窺當今古舊書市場的狀況。
韋力 ·隨筆 ·18.5萬字
《談資》涵蓋了國學、妙語、名人、軍事、政治、經濟、藝術、萬事由來、時尚、運動、幽默故事、名句集錦、奇書一覽、未解之謎等內容,每個知識點都力求取其精華,言語簡潔精練,強調概括性和代表性,以便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輕松了解到最廣泛的知識。當然,書中選材也緊扣現代口才藝術的脈搏,旨在幫助所有渴望擁有好口才的人真正掌握和駕馭談資。《達·芬奇手記:珍藏版》達·芬奇一生勤于記錄,寫下了數以萬計的手記,大部分是用左手顛倒寫的意大利文反書,之所以寫反書,是因為可以避免字跡變得模糊。但是,達·芬奇的大部分手記寫的比較雜亂,因此難以辨認,必須鏡像過后才能正確閱讀。他的作品散落在歐洲各個國家,雖然后世努力保存,但仍未避免被拿破侖毀掉了一部分,而今留存的僅5000多頁。《達·芬奇手記:珍藏版》中的72頁手記來自達·芬奇最著名的一份手記,涉及眾多領域,包含大量對天文、地理、建筑、水利和化石等內容的闡述和草圖,甚至還有光學。其中無奇不有,各種超越時代認知的知識層出不窮。這份手記在1994年由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以3080萬美元競拍所得,成為了世界上極其昂貴的書,也使得這份手記真正為世人熟知。
(意)列昂納多·達·芬奇 ·隨筆 ·15.3萬字
本書是介紹中國畫的知識普及讀物。本書以國畫愛好者的角度對中國畫進行解讀,消除讀者對國畫藝術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從歷史、畫作內容、畫家生平等幾個方面普及中國畫相關知識。以風趣幽默又不失嚴肅的文筆闡述獨到的鑒賞觀點,揭開古畫的高冷神秘面紗,帶人感受古畫大師獨特鮮明的個人風格,領略古畫沉淀千百年的優雅之美。
魏茹冰 曹昕玥 ·隨筆 ·6萬字
《揚子江上的美國人1903》原外文版出版于1904年,是一本考察長江地理地貌及沿江風土人情的游記。書中一百多幅照片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是來華外國專家系統考察和研究長江的首部著作。《揚子江上的美國人1903》不僅全面介紹了清末民初揚子江的自然人文景觀,還詳實記錄了圍繞揚子江的各色人等的生存狀態。作者對中西文化作出了比較客觀的對比,還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民性格有獨到的見解。尤為難得的是,《揚子江上的美國人1903》大量引用了中國古代的典籍、地方志、游記等資料,加之作者當時拍攝的大量珍貴的紀實性照片,不僅是一次對揚子江歷史文化探尋之旅,而且為現在乃至后世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美)威廉·埃德加·蓋洛 ·隨筆 ·17.4萬字
《胡桃中的世界》是一本內容駁雜而有趣的文化散文集。作者擷取有圖案的石頭、多面體、螺旋、卵形、紋章、時鐘、怪物等諸多在歷史上曾經被寄寓象征意味的事物,通過梳理這些事物的演變,探尋其意涵,旁征博引地書寫了凝縮于符號與象征之中的另類思想系譜。本書也是作者1970年代“形象的博物志”寫作的新起點。
(日)澀澤龍彥 ·隨筆 ·10.5萬字
本書被認為是李宗吾的扛鼎之作,這些文字在成都《華西日報》,連載發表,以后同名結集單獨成書。書中先談老子與程明道,再述宋儒與蜀學,主要包括儒門易學、道教學派、佛學禪宗與川蜀文化的關系、淵源及影響,接著闡釋宋儒之道統,最后指出中西文化之融合是學術發展總趨勢。李宗吾是中國近現代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為中國現代思想所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貢獻。
李宗吾 ·隨筆 ·5萬字
本書在文字修辭與表達上,契合和賡續五四時期周作人等新文化先驅提出的“美文”理念,也呼應20世紀末巴金、張中行、季羨林、楊絳、余秋雨等知識分子的學者散文寫作傳統。本書描述古都西安、陜西、甘肅、青海等西北地區的人文風情和自然景觀,不僅僅是描寫西北地區雄渾壯美的自然風光和悠遠深厚的歷史積淀,更從思想知識文化等角度拓展散文文體,深入探討西北地區文化及其特點,揭示西北地區文化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巨大貢獻。本書以厚重寬闊的內容和樸實醇厚的文字,致力于為散文閱讀提供學者視角的文化新質,在學者情懷和語言表達上給讀者帶來別樣的閱讀感受。
黎荔 ·隨筆 ·1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