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娛樂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爾·波茲曼的代表作之一。《娛樂至死》想告訴大家可能成為現實的,是赫胥黎的預言,不是奧威爾的預言;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憎恨的東西,恰恰是我們熱愛的東西!電視時代蒸蒸日上,電視改變了公眾話語的內容和意義,政治、宗教、教育、體育、商業和任何其他公共領域的內容,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而人類無聲無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美)尼爾·波茲曼 ·文化研究 ·10.6萬字
這本小書將介紹那些暴躁易怒又爭吵不休的北歐諸神——以奧丁為首的阿薩神族、神秘的華納神族,以及他們所在的神話世界。文中有大量自古諾斯語翻譯而來的篇章,它們更真切地呈現出這一神話世界的樣貌,為我們描繪自創世至諸神的黃昏之間發生的那些事跡,其中包括諸神與巨人之間持久的矛盾沖突,男性和女性英雄所經歷的傳奇或不幸,發生在他們家族之間的爭端、復仇、聯姻和謀殺,以及諸神與凡人之間的交往,等等。
(英)卡羅琳·拉靈頓 ·文化研究 ·8.9萬字
本書為榮格對道家經典《太乙金華宗旨》的長篇評述,為東西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經典著作。20世紀20年代,德國著名漢學家衛禮賢將《太乙金華宗旨》譯成德文,榮格讀后大為贊嘆,聲稱此書幫他解決了研究集體無意識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如榮格所說,中國用樸素的語言揭示出深刻的真理,帶來了金花的優雅芬芳,使西方人對于生命和道有了新的感受。
(瑞士)榮格 (德)衛禮賢 ·文化研究 ·6.3萬字
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教授于2018年11月11日19時54分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為了紀念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我們特推出了曾仕強經典語錄及系列國學經典珍藏版圖書。曾仕強教授深諳中國傳統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孝經》有著深刻的研讀和理解。本書中,曾教授以建立良好家庭關系為要義,從家庭中的親子關系導引出孝治的觀念,更是將孝道擴大到治國、平天下的境界。曾仕強教授認為:天地是我們的根,父母是我們的本。做人不能忘本,飲水才會思源。相信大家的煩惱、痛苦、恐懼和困惑,或多或少都和家庭關系有關,希望你能從本書中有所收獲,探索中國式家庭倫理關系,建立更加和諧、友愛的家庭。
曾仕強 ·文化研究 ·7.8萬字
本書將《茶經》《續茶經》合編,除了因為兩者都是茶藝專著而且書名有傳承關系之外,更因為它們都具有深層的文化內涵,基本上將唐代之前和清代之前國人對于茶的理解和茶道的演變囊括其中,是非常值得一讀的國學經典。
(唐)陸羽 (清)陸廷燦著 翟文明編譯 ·文化研究 ·11萬字
自岡倉天心的英文著作TheBookofTea(《茶之書》)1906年在美國出版,立刻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進入了美國的教科書,至今已有十幾種語言譯本,百年暢銷不衰。岡倉天心以"茶道"為切入口,娓娓道來,條分縷析地剖陳日本古典美學的精髓,通過茶道的產生、流傳、儀式及其背后的哲學思想,來解釋東方日本的生活藝術和審美觀,為西方人理解東方文化及藝術之美打開了一道迷人的回廊,由此也被歐美人士譽為是日本第一次向世界輸出文化觀念的代表作。影響世界110年最富有詩意的世界茶典,以優美文辭入選美國中學教科書!一百年來用英語介紹東方思想的最富有洞察力的著作之一。
(日)岡倉天心 ·文化研究 ·4.9萬字
近些年來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傳統服飾也在此行列,特別是隨著漢服及古裝劇的熱度越來越高,人們對于傳統服飾的好奇與探求的欲望也在增加。然而不少影視劇為了美觀,加入了很多現代元素,也就是說,最直觀表現在我們眼前的“古裝”實際已經不是真正的古裝了。真實的古裝又會是什么樣子呢?本書將向讀者講解有關傳統服飾的知識。作者通過古代服飾、近現代服飾、妝容飾品、衣料工藝、影視劇中的古裝等五個部分,用幽默的語言、細致的論證和豐富的圖片,結合眾多古代繪畫、壁畫及雕塑等,講述中國服飾的點點滴滴,為讀者展現中國服飾的美。
春梅狐貍 ·文化研究 ·14.3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古代詩歌總集:<詩經>》生動介紹了《詩經》的產生、收集與流傳、周民族史詩和怨刺詩、《詩經》中的愛情詩、《詩經》的情感和思想、《詩經》的特色和地位影響等內容。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文化研究 ·3萬字
本書乃陳柱先生為暨南大學及大夏大學兩校講授《中庸》時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別無新意者則仍采鄭注,并選錄各家之說,尤于近代戴震、康有為、馬其昶及業師唐蔚芝先生之說,錄之甚眾,以備參考。同時,本書附有陳柱昔日講學南洋大學時所著《中庸通義》,實乃研讀《中庸》的經典文本。
陳柱 ·文化研究 ·4.5萬字
本書中收錄了基礎漢字三百余字,著錄其在甲骨文中的諸多原形,對它們的源頭進行構造分析、釋義、例文解析。通過作者簡潔明了的論述,讀者可以直觀思考漢字的源流、嬗變,理解每個由筆畫、偏旁部首等構成的漢字在字形和字音、字義上的聯系,體會漢字背后蘊含的實際的人事物、抽象的感官情緒,深入由漢字組成的文字文化體系,感受古代中國的物質、觀念、精神。
(日)落合淳思 ·文化研究 ·14.7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金開誠 ·文化研究 ·2.4萬字
本草學是以古代中國藥草學為開端發展而來的學問,后來其對藥草之外的自然產物也有了廣泛的擴散,逐漸成了研究物種形態和性質等方面的博物學。本書精選日本首部大型植物圖譜《本草圖譜》里的百余幅精美本草圖繪,輔以歷代《本草》著作中對應物種的產地、性狀、屬性及功用等文字,再現《圖譜》藝術魅力的同時,也向讀者傳播相關的博物學知識。意圖讓讀者在閱讀欣賞中,感受先民對天地萬物的理解與表達,喚醒更多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與熱愛。
李時珍等著 (日)巖崎常正繪 ·文化研究 ·4.7萬字
《中信國學大典·傳習錄》香港中華書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冊;跨越經典巔峰、引領國學變革獨一無二的權威創作團隊,國學泰斗饒宗頤名譽主編,集結兩岸三地空前陣容,全球漢學界的頂尖學者傾力打造深具國際視野,展現中西文明的碰撞與交融,以現代眼光、世界眼光、未來眼光來撫慰人心的摩登新國學貼近當代社會的解讀,挖掘古代國學經典的當代意義。
吳震 孫欽香導讀及譯注 ·文化研究 ·16萬字
季羨林自言,到了耄耋之年,忽發少年狂,一系列引人關注的怪論、奇思問世。在這些怪論奇思中,影響大的莫過于本書闡述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作者主張文化起源多元論、文化交流論,認為東方文化的綜合思維方式可以彌補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維方式。
季羨林 ·文化研究 ·11.6萬字
本書精心選取林徽因關于建筑學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國古代建筑傳統及其歷史發展階段的詳細論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調查報告。既可以看做資深建筑學家的學術文章,也可以當成著名散文家有關建筑的優美篇章。書中亦附有專業圖表,圖文并茂,入之深而出之淺,既可作為建筑研究者的參考書,亦可成為普通讀者的建筑學入門讀物。
林徽因 ·文化研究 ·15.7萬字
本書是一部流傳近百年、影響不衰的經典著作,論述了詩、賦、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對那些“在文學上也有他們的不朽的價值與偉大的影響”的史學家與哲學家的作品也都給予了高度關注,對于文學評論專著及著名批評家也有論述,對中國歷代文學作了系統的梳理。《中國文學常識》是豐富文學知識儲備、提高文學修養的理想讀本。
鄭振鐸 ·文化研究 ·19.5萬字
《孫子兵法譯注》的內容,包括黃樸民老師對《孫子兵法》的題解、注釋、翻譯、札記和附錄等。其中題解概括了各篇的中心思想,并分析了其內在的理論邏輯和基本特色;札記是黃樸民老師對《孫子兵法》的一些獨到心得;附錄則有鄭友賢的《十家注孫子遺說并序》,《史記》孫子本傳,以及歷代名家評孫子。其《孫子兵法》原文的底本選用了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1年出版的影宋本《十一家注孫子》。
孫子著 黃樸民譯注 ·文化研究 ·15.2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中國歷代錢幣,包括貝幣、布幣、刀幣、蟻鼻錢、方孔錢,以及古代金銀鑄幣、銀元、銅元,以及民國錢幣和新中國錢幣,從中感受到中國錢幣之美的魅力。錢幣是一種特殊的既是貨幣又具文化內涵的符號。錢幣的實用價值不言而喻,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錢幣也有相當的藝術價值,無論金屬幣還是紙幣,上面都凝聚著錢幣鑄造者的工藝,凝聚著錢幣設計者的藝術才華和巧思。錢幣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匯流交織,勾勒出中國錢幣的文化和歷史之美,可以欣賞,值得收藏。
沈泓 ·文化研究 ·9.8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書籍發展簡史》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紹了文字的起源與書籍的產生,書籍的發展和演變,書籍的制作方法,書籍的維護與收藏等有關內容。
金開誠 ·文化研究 ·2.9萬字
《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分“天地開辟”、“神祇”、“英雄傳說”三個部分,作者在盡可能搜羅齊備中國神話斷片資料的基礎上,以西方神話尤其是希臘神話為標桿,力圖構擬出一個全景式的中國古代神話體系。
程憬 ·文化研究 ·19.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