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鄭振鐸先生是我國現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訓詁家。在其豐富的論著中有大量關于讀書學習方面的心得與收獲。本書即在充分搜集鄭振鐸作品的基礎上,篩選出數十篇與讀書相關且對今人讀書生活有啟發意義的文章,通過“書事雜記”“詩詞之美”“小說述評”“歷史沉思”“古書漫談”五個章節從不同方面展現了作者的讀書經歷及讀書感悟,對當下讀者亦有啟發。
鄭振鐸 ·隨筆 ·15.6萬字
《舍不得讀完的書》輯錄了著名出版人、作家聶震寧的數十篇關于閱讀、書籍乃至出版文化生態等方面的隨筆和評論和演講文字。作者從讀者、作者身份而進入出版業,從事編輯出版工作幾十年并任職出版企業領導職位,積數年之功,從立法、制度、實踐活動等多方面鍥而不舍推動“全民閱讀”,為國民通過閱讀提高文化素養目標吶喊、奔走。
聶震寧 ·隨筆 ·8.8萬字
本書收錄了43位作家關于上海的48篇文字。五光十色的上海,文化地位上和北京并駕齊驅,它們的故事可謂是近現代中國的“雙城記”。上海是一座中外老少皆宜的城市:對于中國人,它很洋氣;對于外國人,它很中國;對于老年人,它很懷舊;對于年輕人,它很時尚。書中各篇文字大體涵蓋了20世紀上海城市面貌、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代表了百年上海的種種變遷與風貌,編者尤其注重精神生活的面向,使得這本“感懷”之書兼具感動與懷舊的氣質,希望它能為熱愛上海、試圖了解上海的人們提供略有系統的、寫實的文學讀物,也為這座城市近百年的歷史理出一行文學的腳印。
鄒仲之 ·隨筆 ·18.9萬字
本書從南懷瑾先生的四十余本著述中,精心摘錄出南先生講述的中國人所耳熟能詳的老話、格言、諺語等共近二百條。全書分為上下冊,上冊為內養篇,包括德行之本、改命之基、學習之竅、躬行之要四個主題,下冊為外用篇,包括齊家之寶、處世之方、明辨之法、經綸之道四個主題,涉及修身養性、家庭教育、為人處世等各個方面。不同于大部頭的紙質書,本書采用小開本的設計,精致文雅,體例明晰,如同手冊,方便現代人隨身攜帶,或置于案頭床邊,利用空閑或碎片化時間隨時學習,隨時體悟,皆有所得。
南懷瑾講述 南懷瑾文教基金會編 ·隨筆 ·10.8萬字
本書是關于南京城歷史、文化的作品集。作者通過自己收藏的有關南京的老廣告,來還原過往南京的風俗風情,講述與南京相關的人物故事;以一張張舊年的招貼畫、廣告紙為引子,揭開南京城過往的面影。本書從相對微觀的角度切入,觸發聯想,涉及南京歷史、文化的諸多方面,比如文化名人、特色美食、流行妝容、衣著時尚、體育運動、商號洋行等等,呈現了南京都市生活的細節。除本身的史料價值外,還可以使讀者直觀地觸摸到歷史的細節,對南京城建立起一個整體性的印象。
由國慶 ·隨筆 ·4.6萬字
以一個游歷者的視角再現了海南的歷史文化、村落建筑、風土人情;中卷“南溟”收錄了《出?!贰夺烎~》《鴨公島》《赴甘泉島》《海上大風》等篇目,重在記錄作者在海島上的心境與日常生活;下卷“黎歌”收錄了《江山大美》《五指山》《漂流記》等篇目,再現了海南黎族人民的生活與風俗文化。
胡竹峰 ·隨筆 ·7.5萬字
林語堂、梁實秋等人認為,李宗吾在文化史尤其是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僭越性。本書是李宗吾的隨筆作品,編者為其添加了目錄,以方便閱讀。李宗吾在書中闡述了個人思想的中心點,分析了中國的“心理戰爭”為何是最高等的戰術,也論述了中國人的學問研究等問題。書中末尾附加了李宗吾的經典文字《我對于圣人之懷疑》。語句簡潔有力,內容思想深刻,在今天讀來仍讓人回味無窮。
李宗吾 ·隨筆 ·3.7萬字
江南草木欣盛,食物甘美豐富,跟隨時節變換,食物也輪番上場。這本書呈現的是美食里的江南,也是美食里的江南風俗與人情。這些與食物相關的情感與記憶,帶給我們溫暖,也帶給我們悠悠的念想。
陳峰 ·隨筆 ·8萬字
本書作者系高級工程師,退休以后隨子女移居加拿大,至今已經十五年。他從為什么移民,辦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談起,對所居住的城市,吃、住、行、看病等在加拿大的日常生活及所見所聞所思娓娓道來,如同直白。他60多歲重返校園學習英語,參觀國會山,旁聽省議會會議,接觸、觀察、了解社會,看人們如何享受生活,管理社會,處理社會矛盾,以及反思歷史,處理曾經的過錯。加拿大有哪些原住民,他們從何而來?加拿大何以成為一個國家,以及所面臨的分裂危險。在加拿大這個“自由國家”生活有哪些“不自由”?最后,他提出一個問題:加拿大是一個富裕的發達國家,令許多人向往。但,它適合你嗎?
何之乎 ·隨筆 ·13.9萬字
浩然繼承子愷漫畫遺韻,創新融入當代色彩和味道,畫面充滿童趣與禪意,以真正的美跨越國界線,超越語言,也穿越時間。本書最具隱士氣質的國學讀物,帶領讀者一起深入中國最隱秘的終南山尋訪隱士,尋找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智慧。本冊內容除了繼續尋訪終南山隱居士之外,還涉及有女性心靈成長話題,與素黑一起在愛中修行,聽張德芬講述女性自我成長與夫妻相處的靈性法則!關注女性自我修持,關注現代人身心靈成長。
吳浩然 ·隨筆 ·7742字
相對于“柴米油醬醋茶”的煙火氣,煙與酒雖與日常生活亦息息相關,但更強調個體的體驗,且或強或弱對每個個體有一種“誘惑”。本書即從個體出發,無論是下酒菜的名堂,還是煙酒的趣聞,是關于煙酒的學問,還是醉酒的體驗,作者皆以調侃的筆調寫來,但又真誠得近乎可愛,與煙酒相關的人與事也娓娓道來。讀來使人時而莞爾,時而捧腹,相信大多數讀者都能從中讀出“熟悉”的內容或感受。本書由四輯組成,分別是何物下酒、且來把盞、一醉方休、煙之為物,作者雖自稱俗人,但關于煙酒的個體感受寫得雅趣橫生。
余斌 ·隨筆 ·8.6萬字
這部作品,以優美大氣的散文筆法鉤沉宣紙創生的歷程,探尋附麗于古宣紙上的歷史之謎,爬梳宣紙上的書法、繪畫,以及古往今來大家名流寄情宣紙的因緣,揭示宣紙的前世今生與營造技藝,進而透析宣紙所蘊藉的“天人合一”的哲學精神與文化氣象。本書還通過對宣紙誕生于皖南進行細致描摹和深入分析,抒發了對江南文化的一往情深和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深情禮贊。
趙焰 ·隨筆 ·14.2萬字
這是一部隨筆集。作者仵埂為當代文藝評論家,本書收錄了他近十年文藝評論寫作的精選篇目,以感性形象的表達,展現他對歷史文化、社會人生諸多問題的哲學思考。這部思想隨筆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諦聽天界的那一縷訊息”,回望歷史人物,對比中西文化,以睿智的筆觸記錄了時代滄桑巨變在我們生活中的投射;第二部分“緘默與沉思”,探討了時代與生活的困頓、沖突與纏繞,是對歷史與當下現實的反思;第三部分“驚詫與漠視”,關注個體的特異性,挖掘日常中被忽視的生命異在與文化密碼。作者善于將自己多年的學術積累、藝術感悟和人生體驗融匯于文章之中,以輕盈的文字和藝術化的表達呈現了他獨到的觀察與思索,行文自在,不拘一格。
仵埂 ·隨筆 ·18.7萬字
本書從宏觀出發,先把日本文化放在東西方以及中日對比的大視野中加以定位,然后依次評論了十幾位在日本富有盛名的優秀小說家及其作品。這些評論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于,作者不限于單純從文學創作技巧的眼光來分析一個個文本,而是深入到作品底下的思想境界和心靈沖突,從而展示出評論者對原作者的內在精神的領悟、理解和挖掘,每每能夠帶給讀者意外的沉思和激動。
肖書文 ·隨筆 ·13.4萬字
《手繪儒生:<儒林外史>的二十種風雅》以明清時期文學經典《儒林外史》為藍本,選取其中二十個片段,重新進行文學再創作,匯集成二十篇故事新編,細致生動地刻畫了古代儒生的二十種風雅。二十篇故事既各自成篇,又藕斷絲連,情節更加豐滿,構思更加精巧,語言采用現代白話文風格,流暢活潑,兼具趣味性和可讀性。為了滿足讀者的視覺體驗,《手繪儒生:<儒林外史>的二十種風雅》還配有二十幅原創國畫插圖。作品從每篇故事中,選取一個獨特的視角精心繪制,或小家碧玉,或遺世獨立,濃淡干濕,點染揮灑,既與文字故事相得益彰,又具備獨立的美學欣賞價值。同時,將二十篇故事所對應的《儒林外史》原文片段,用小楷抄錄成小卷,擬放在每篇篇首,作為開篇手札。小卷以豎排繁體寫成,套印紅色句讀標識,風格古典雅致,可單獨欣賞,更是讀者從閱讀故事到重溫經典的一把鑰匙。
金龠文 祁偉威繪 肖建軍書 ·隨筆 ·5.6萬字
《孔子:我們的好老師》從孔子的相貌氣質、身世家傳、成長之路等多方面、立體介紹了我們熟悉的陌生人——孔子,同時作者又對孔子的飲食觀、穿衣觀、教育觀、女性觀及音樂觀等做了詳細論述,為我們還原了一位懂生活、有品位的仁師孔子。
劉冬穎 ·隨筆 ·8.6萬字
《域外古城》是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馮驥才先生的一部文化散文合集,同期出版的還有一本《域外古藝》。兩本書都是從全球性視角關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體現了作者對文化遺產保護這一世界性問題的思考?!队蛲夤懦恰肥珍浥c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捷克、芬蘭和日本等國古城、古建筑、名人故居等保護工作有關的游記三十三篇,展現了各國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具體措施及取得的豐富經驗。
馮驥才 ·隨筆 ·7.7萬字
本書是一本文化隨筆。作者通過描寫隨州下轄的千年古鎮洛陽小鎮的人物、風俗、歷史、文化故事,為讀者細細道來洛陽鎮的前世今生及洛陽小鎮的人文風貌,表達了作者濃濃的鄉情。契合當下特色小鎮的建設,有助于推廣有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的小鎮。
李輝 ·隨筆 ·6.5萬字
《北京的胡同》一書,以獨特的視角帶領讀者漫步于北京老城區的幽深巷弄之間。書中細膩描繪了胡同的古樸風貌、錯落有致的四合院,以及胡同里獨有的生活氣息和鄰里溫情。通過胡同的變遷,反映了北京城的歷史脈絡與民俗風情,讓讀者在字里行間感受到那份濃郁的老北京韻味和獨特的城市記憶。
楊天杰 ·隨筆 ·2.1萬字
《北京的四合院》一書,深刻解讀了北京傳統民居的獨特魅力。書中不僅詳盡描繪了四合院的布局之美、建筑之精,還深入挖掘了其蘊含的文化內涵與家族情感。四合院作為北京歷史文化的縮影,見證了無數家族的興衰起伏,承載了深厚的民俗傳統與親情記憶。本書讓讀者在品味四合院之美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了北京城的獨特韻味與文化底蘊。
楊天杰 ·隨筆 ·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