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6世紀,意大利西北的弗留利地區盛行著一種奇特的夜間活動,傳說生而有胎膜的農民在某些夜晚陷入沉睡時,其靈魂會“飛往”田野里與巫師“戰斗”,以保護莊稼收成。這些男男女女,名為“本南丹蒂”,字面意思即“慈善的行者”。本南丹蒂是些什么人呢?一方面他們宣稱自己反對女巫、男巫和他們邪惡的陰謀,治愈了一些因巫師的加害而受傷的人;另一方面,和他們的假想敵一樣,他們騎著兔子、貓或別的動物參加神秘的夜間聚會。然而,他們保衛自己的勞動果實、祈求豐收的儀式卻被教會斥為異端巫術。
(意)卡洛·金茨堡 ·各國文化 ·19.1萬字
《老子讀本》1997年首次出版后,至今已經四十余次重印,廣受讀者好評。作者金谷治是日本著名漢學學者,專攻中國哲學。《老子》是一本僅有五千余字的作品,共八十一章,是先秦重要的思想典籍。章本無題,該書為方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其中內容,依照目錄給每一章都擬了題名。作者對原文的翻譯不取直譯,而是多少添加了一些語言以助理解,注解中又含有不少評語與說明,針對各章的重點進行解說,意在努力引出與讀者對話的主題。《論語讀本》本書作者宇野哲人是日本漢學研究大家,是日本德仁天皇的老師。重印多次,成為日本社會的國民級讀物。書中每部分由經文、譯解、注釋、解說四部分構成,作者以文雅通俗的語言,對經文作出充分的講解、引申,拆解人物行為與心理,重構話語背景,再現其前因、后果,圣賢說話不再是“沒頭沒尾”!賦予面孔嚴肅的經典別樣的溫情與生活氣息。《孟子讀本》作者貝冢茂樹在寫作該書時,沒有停留在對《孟子》原文字句的解釋,而是把孟子放到諸侯混戰、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中,追尋了他從游說各國到退而講學的生命軌跡。在此基礎上,選取《孟子》原文進行譯注,并對原文內涵進行詳細的解說,從而深入地闡述了孟子的思想,重現本真孟子。《莊子內篇讀本》半個多世紀以來,該書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經久不衰。該書作者為日本老莊思想研究泰斗——福永光司,他以全新的廣闊視角來解讀《莊子》,在哲學觀點的透視下,坐忘的子綦和加繆筆下的莫爾索、振翅而飛的鯤鵬和尼采的“超人”,超過了時空的限制,展現出相同的精神特征。在作者細致的解讀中,莊子在人性之惡與慘淡現實中找到的那條解脫之道也逐漸清晰。《墨子讀本》作者淺野裕一是日本漢學領域的中國哲學專家,對諸子的精神有著專業的研究與著述,特別是墨子、孫子,墨家思想是他碩博士階段主要研究對象之一。該書摘錄《墨子》原文,先給出譯文,拉近讀者和原典的距離,再對原文詳細注釋,然后進行系統、透徹、簡明的解說。讀者不但能領略原典之美,更能在作者解讀的帶領下領悟墨家思想的內核外延、發展源流,以及作者廣闊視角所帶來的啟發。解說將墨子的時代背景、個人性格、生命故事納入其中,內容鮮明有趣,先賢的形象也不再陌生。《孫子讀本》《孫子》是世界上古老的軍事著作,該書是對《孫子》原典的完整注譯和解讀。作者淺野裕一是日本漢學界的中國哲學專家,其對原典的解讀不僅全方位闡釋了古代戰爭的戰略戰術、攻守作戰、偵查用兵、地形行軍等,還結合豐富的歷史資料還原了立體的時代與人物,以現代的、國際的視角,講述了《孫子》成為經典的歷程,并探討了為何它依然能啟發我們對現代戰爭的思考。
(日)金谷治等 ·中國文化 ·86.7萬字
本書是根據毓老師1980-1981、1988-1989、1999年在臺北天德黌舍、奉元書院講授內容整理而成。毓老師認為《易經》與《春秋》是中華文化精華之所在,不讀此二經難以明白孔子思想,難以讀懂中國文化,此兩部元經為奉元主經。公羊不易讀,其重在闡釋《春秋》之“微言大義”,公羊學是中國思想之絕學,今人已少研究此學,這也是毓老師的絕學,他講公羊著重其思想、智慧對今人的啟示。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陳絅整理 ·中國文化 ·28.5萬字
《中華年俗文化》叢書從歷史、民俗、傳說等角度,通過對中華吉祥年俗文化(福、祿、壽、喜、財)演進變遷、淵源流向的客觀陳述,力圖為廣大讀者充分展現具有中華民族特質的喜樂觀和人生觀,使得每位朋友都能納福、進祿、增壽、添喜、生財。本書博采中國祿文化之精華,對祿神的起源傳說、演變歷史以及民間的寓祿吉物和敬奉祿神的禮儀與禁忌、民間年畫和建筑等都進行了詳細解析,全書內容豐富,具有知識性、趣味性。讀者閱讀此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并從中受益。
《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 ·民俗文化 ·6.1萬字
本書由陜西省紀律檢查委員會組織編寫。第一部分名人家規,對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的陜西七部家規,按照家規簡介、家規摘編、專家觀點、采訪札記等體例,對七部家規進行圖文并茂式地完整展現。同時,還精選了省紀委秦風網發布的三部家規。第二部分家訓家規集錦,收集整理了我省部分優秀家訓家規。本書旨在通過講述三秦大地家規故事,展現陜西人民的家國情懷,使廣大讀者從中汲取規矩意識、紀律意識,力求更好地發揮家規文化的教化作用,樹立良好的家風。
中共陜西省紀委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 ·中國文化 ·8.3萬字
本書從全方位角度來展現了作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解讀,既顯示了作者的精神情懷與文化自信,又彰顯了傳統文化的品格情操和獨特魅力。作者歸納中國文化的本體論是“一”,“一”的最初形態是“和”,基本形態是“純”,由此產生了和諧與純誠的文化,并且一以貫之;中國文化的辯證法是“二”,為陰陽,也為因果,更是“不二”;中國文化的特征為“三”,即三才天地人,也即體相用,不易變易簡易,表現為佛體道相儒用,神奇神秘與神圣;中國文化的抱負是四為,精神是四觀,智慧是四知,作者提出“以四觀精神開啟四知智慧成就四為人生”;中國文化的方法論是“五”,五行產生了五音五色、五液五方、五味五常等。
廖彬宇 ·中國文化 ·30.4萬字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婉約派代表詞人,工詩能文,其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后人稱為“易安體”。李清照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本書選錄其代表性詞作和部分詩文進行注釋、賞析,文章附有譯文,是欣賞把玩俱佳的版本。
陳玉蘭評注 ·中國文化 ·10.8萬字
瑪雅文化因其具有神秘的預言性和豐富的歷史性,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多變而立體,復雜又自成體系。本書著重介紹瑪雅文化內容,分類,以及瑪雅各個時期文化的特征及其具體內容,系統展示瑪雅文化的豐富涵蘊,不僅具有學理價值,而且有助于增進各方面人士對于瑪雅文化的歷史演變、地域特色和人文風貌的切實的了解。
美狄亞 ·神秘文化 ·18.1萬字
古老的華夏民族,從來就不是單一成分,從上古時代起就不是。在長達千年的中國歷史里,華夏族的形成,始終伴隨著民族劫掠、殺戮、征戰,當然也有交往、和親,而最終的結果,當然是融合。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有的民族被同化后永遠消失,這個名單很長,比如契丹、匈奴、鮮卑、羯族、東胡……它們的消失,往往伴隨著民族政權傾覆。然而,這些古族的血脈和習俗,終究還是能在當代找到傳承的,無論是契丹還是女真,又或曇花一現的羯族、西夏、靺鞨。并且,民族融合是一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過程,生生不息,大化流行,人間亦如天道。本期《消失的古族之二》,我們將目標定到了匈奴和契丹、羯族身上,繼續探尋更多更多草原部族的往事。
往來社 ·中國文化 ·2.3萬字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并傳播給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劉永鑫編著 ·中國文化 ·2.8萬字
本書是梁曉聲先生解讀中國文化的重磅作品,是一部梳理傳統文化的讀書筆記與思考心得。包括對中國歷史、文學、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的解讀,既有以時間為線索的宏觀歷史考察,也有對文藝作品的微觀解剖,力圖從中整理出一條關于中國文化、中國人精神氣質總結性的內容線索。作者站在當下社會現實的立場,對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蘊,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角度新穎、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本書曾獲第十四屆文津獎推薦圖書,本次增訂版,增加了近些年來梁曉聲對于中國人文化心理圖景新的觀察、思考,以及對世道人心的理解和追問。
梁曉聲 ·中國文化 ·14.5萬字
漢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織染工藝,還是紋樣、配色,都體現了獨特的東方美學。本書是“東方美學口袋書”系列的漢服主題圖書,按照朝代梳理、選擇了30多種漢服,如曲裾深衣、直裾深衣、交領襦裙等,帶領讀者走進漢服文化,感受中華傳統之美。本書不僅展示了服裝形制、設計細節、上身裝扮、漢服配色和紋樣等內容,還介紹了相關的漢服配飾、鞋履、面妝知識。本書開本小巧、內容豐富,適合設計師、畫師、傳統文化愛好者、漢服文化愛好者閱讀。
紅糖美學 ·中國文化 ·1萬字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也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該書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它收錄了農業、手工業、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尤其是機械技術,在書中有非常詳細的記述。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本書是中國科技史料中內容最豐富的一部著作,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宋應星 ·文化史 ·17.8萬字
本書是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綜論。全書分為“國學概論”和“國學略說”兩部分。“國學概論”是章太炎先生于1922年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系統介紹了傳統經學、哲學、文學的演變,對各時期學術發展的特點、代表人物、著作等都有精湛、獨到的評價。“國學略說”主要講述了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五個國學門類的基本知識。幫助讀者全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形成系統性的認知。
章太炎 ·中國文化 ·18.4萬字
這是一套介紹中國民間剪紙的叢書,通過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透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本冊主要介紹了中國花卉類經典剪紙并加以闡釋其美學價值和內在含義。
沈泓 舒惠芳 ·中國文化 ·3.7萬字
面對金錢要清廉自守,國家有難要義勇為先,與人爭訟不必求勝(很:爭訟),與眾分財不要求多。不是財物不豐難以滿足個人需要,而是個人私欲永無止境。有因為貪欲過多而滅亡的,但是沒有因為無所貪欲而危險的。欲望不知道滿足,會失去所應有的欲望,占有不知道限制,會失去所占有的一切。要能夠適應順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驗,擺脫瑣碎事務和感情的糾纏,廣泛地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緒。
石地 ·中國文化 ·6.1萬字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文化與科技、文化與金融、文化與旅游等嫁接發展將文化產業帶入了一個大融合的時代。新時期,文化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機遇和挑戰,作者基于近十多年來對文化產業的研究,試圖把脈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理清2015年甚至未來幾年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新態勢,為各地政府頂層設計建言獻策,為文化企業持續發展提供指導,為文化產業的理論研究添磚加瓦。
范周 ·理論 ·19.8萬字
中華大地受大自然厚愛,山川大河,茂林平川,各具特色。天府之國,巴蜀平原素來有富饒美麗之名,然而李白卻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一說,可見要及進入這富饒之地也是不簡單。而瞿塘關卻被稱為巴蜀之咽喉,可見其特別,而本書將為讀者整理講述這瞿塘關的歷史淵源、古跡名勝和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孫軍 鄭明武編著 ·地域文化 ·4萬字
“漢江哺育整個華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地,共約6000萬人口。到今天,北京市民打開廚房水龍頭,每一滴水中都有70%來自漢江,而在天津則是全部。”《漢水的身世》是一本融合自然、歷史、現實、人文與現實的非虛構力作,寫出漢水作為一條古老江河的時代感和生命感,關注它自身和它的子民、環境、歷史與現實。全書分五章:第一章南水北調的宏圖,以作者與母親河的感情為出發點,揭示漢水的身世變遷和她在南水北調背景下的承擔與命運,點明她對于中國的意義;第二章移民的望鄉,看見漢水移民的犧牲付出與生活現實;第三章航道的興衰,寫漢江的航運史,包括沿江水手、纖夫、帆船、碼頭、商號的變遷,在歷史上漕運的地位、與水壩的關聯,以及“黃金水道”的未來;第四章“魚與漁”的惆悵,以長江漢江十年禁漁為背景,譜寫獻給漢水魚類和漁民的篇章;第五章河流的清濁,再現河水環保的不易與波瀾……五個維度,書寫漢水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全書細致地講述了漢水的前世今生及其“子民”的生命歷程,配圖百張作者親攝圖片,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對家鄉母親河的深沉的愛與憂,有著強烈的人文關懷、深切的時代歷史責任感以及濃厚的環保意識。
袁凌 ·隨筆 ·15.8萬字
2012年全國28所高等院校正式被批準新設專業網絡與新媒體,而這一專業的發展迫切需要高水平的系列專業教材,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系統的有關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合適教材,全國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規劃教材系列正是順應這一形勢需要推出的。這套教材是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暨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沈陽體育學院、貴州民族大學、四川民族學院等28所高校的50多位高校專家編寫,內容囊括了14門主干課程和11門選修課程。由此形成國內首個系統、權威的專業課程體系。聘請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兼教育部指導委員郭可,暨南大學支庭榮教授,張晉升教授為專業建設顧問,叢書主編石長順是華中科技大學終身教授,兼任教育部新聞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華中學者,華中科技大學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研究院院長,武昌分院院長。作者隊伍由各高校院系負責人、學科帶頭人及授課老師組成,代表了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領域的權威。《數字媒體概論》是必修課系列中對應的教材。
尹章池等 ·非遺 ·24.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