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收錄關于楚文化的篇目如《楚字是這樣寫成的》《秦楚悲歌》等,再現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部分是關于長江文化的篇目,收錄了《家住長江邊》《我的長江我的船》等,作者以一個文化研究者的身份,追尋了長江文化的起源與演變;第三部分聚焦故鄉,收錄了《鄉愁》《兩棵樹》等篇目,表達了游子對故鄉的真情禮贊。
劉漢俊 ·隨筆 ·18.3萬字
本書在對臺灣海峽兩岸幾十個社區個案和企業個案進行田野調查的基礎上,應用文化資源論、戰略管理學、文化符號學、創意學、文化地理學等相關原理為理論工具,采用扎根理論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等方法,對地方特色文化創意產業與社區的概念、特點、規律、模式與戰略等進行系統討論,構建出一個通過對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推進在地產業發展和在地社區建設的完整體系。
王秉安 施瑋等 ·中國文化 ·18.3萬字
本書譯自AfricanFolktales&Sculpture(PaulRadin,1952),包含了80篇非洲黑人民間故事。原著是最早介紹非洲黑人民間故事的經典之一,是珍貴的文學和民俗遺產。保羅·拉丁是20世紀美國頗具影響力的人類學家,他的著作融合歷史與文化,探討了諸多非洲和印第安的文化現象和民俗他從黑非洲(包括豪薩、班圖、阿善堤、布須曼、祖魯等)的口述傳統經典中精選和編譯了這80篇民間故事。這些故事主題多樣,大致分為四個類別——宇宙及其起源、動物及其世界、人的世界以及人與他的命運,表現了非洲黑人民族的生活經驗、社會風俗、文化傳統和哲學思想。故事情節曲折、通俗易懂,語言保留了非洲方言在語音、節奏等方面的特色,富于音樂性和趣味性,讀者面廣且具有很強的文學和文化價值。
(美)保羅·拉丁 ·各國文化 ·18.3萬字
巴黎擁有怎樣的歷史和現在,才成為所有美食愛好者的天堂?大衛·唐尼以他標志性的機智和博學,帶領讀者探索世界美食之都的豐富歷史,對《米其林》《必比登》《高勒和米羅》美食指南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唐尼還給出了實用的一套“獵食策略”,教你避開欺騙游客的陷阱,重申“一分錢一分貨”的準則。從市區到周邊值得探索的詳細巴黎美食路線也被藏在書中,等你來探索。比如,至今還在出產新鮮蔬果的安托瓦內特菜園,傳奇人物艾倫·杜卡斯在凡爾賽宮的時尚餐廳,郵件街上絕對正宗的喬治小館,集詩意與高雅于一身的勒·杜瓦揚高級餐廳……跟隨大衛·唐尼老到、獨特的眼光,重新發現巴黎的餐廳、酒館、小酒館、咖啡館、酒席承辦商、人行道上或市場里的食品攤、外賣餐館,甚至還有流動餐車,它們都在發出魅惑的邀約。
(美)大衛·唐尼 ·文化史 ·18.3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街巷尋遺·大連老街》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講述了大連主城區數十條老街百年來的變遷,如團結街、煙臺街、鳳鳴街、南山街、天津街、東關街、朝陽街等。如果說城市如樹,老街就是這棵百年大樹的枝與蔓,存儲著城市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它的每一條枝、每一片葉都印記了城市所走過的艱辛和坎坷,承載了每一代大連人與故鄉共同成長的希望。
嵇汝廣 ·地域文化 ·18.3萬字
本書從魯迅所置身的民俗文化場域入手,以辯證的視角對魯迅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予以認真、系統地考察。著重從鬼文化意象、宗譜文化意象和水文化意象探討魯迅怎樣借助民俗文化意象實現對個人感情和文化思想的表達;同時通過對魯迅作品中與女性相關的民俗事象描寫的梳理,探討其文化批判、女性塑造和民俗文化三者之間的秘密貫通和彼此照應;其次通過對魯迅筆下文化英雄形象中積極民俗文化因子的挖掘,揭示魯迅文學世界中詩意的想象和理想的光芒。
閆寧 ·文化研究 ·18.3萬字
本書主要圍繞2023至2024年深圳市全民閱讀展開調查與研究,數十位作者分別從總報告、“閱讀高質量發展”專題報告、年度觀察:一座城市的閱讀之光與文化繁榮、深港共讀、數字閱讀、閱讀建言、閱見世界等多方面進行研究,展開討論,撰寫報告,最終集合整理成書。本書自2016年以來,每年都有出版,于每年的4.23期間例行發布,凝聚深圳市各區各系統、研究機構及社會組織力量,打造全民閱讀研究領域的新陣地,是研究深圳全民閱讀的重要來源,給全國全民閱讀的創造提供了范本。
唐漢隆主編 ·文化研究 ·18.3萬字
《圓覺經略說》是南懷瑾于1983年在臺北十方書院講述《圓覺經》的記錄,首次出版前曾陸續在《十方》雜志連載,獲得廣大讀者們的熱烈回響?!秷A覺經》是了義經,是可以徹底解決人生痛苦煩惱的經典,且經文文字優美。南懷瑾先生深入淺出的講解,對初學者而言,可作為學佛入門讀物;對有心習禪和參研佛法者而言,亦有助益。
南懷瑾 ·中國文化 ·18.3萬字
錢穆離開大陸后,撰寫了多篇論述中國傳統學術之獨特性的文章,《中國學術通義》即此類文章之匯集,收文十四篇。書中,錢穆以通儒眼光,對中國史學、中國文學、儒學、朱子之學、經史子集之學做了通俗易懂的概論式評述,指出:中國學術自有獨特性,其重人尤過于重學,重內尤過于重外,重道尤過于重藝;吾人非了解中國學術之獨特性,無以了解中國文化之獨特性;了解中國舊學,不當以西方學術成規為準繩。錢穆還就師道、學風、德性、辨志、治學門徑等話題分享切身體會,可資有志者借鑒。
錢穆 ·理論 ·18.3萬字
本書以“早期中國”的視角,嘗試描述和解釋從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東漢滅亡的歷史,并將此段歷史放在一個比較的脈絡中,思考國家形成、書寫的起源、官僚組織、法律和政體、諸子百家、戰爭性質的演變、帝國的締造等中國社會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問題。作者熟稔出土的古文字與物質材料,也掌握傳世文獻,同時深入了解西方的考古學理論;在寬廣的視角中重新檢討中國文明,強調其連續性與同質性,是一本結合歷史學與考古學的重要著作。
李峰 ·文化史 ·18.3萬字
本書選取了燕趙、三秦、三晉、齊魯、吳越、荊楚、巴蜀、滇云、嶺南、青藏、閩南等十一個文化生態群體,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風物、飲食、建筑、文化名人等歷史沿革,力圖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區域文化上,構建一個清晰的文化性格脈絡。同一般的人文文化書相比,本書內容廣泛,不僅停留在對風俗人情的簡單介紹上,而且是從“文化性格”上重新審視中國文化,對中華文明的一個深入思考。
秦榆 ·中國文化 ·18.3萬字
本書以“荊楚文化與長江經濟帶戰略”為主題,旨在充分發揮荊楚文化的引導力、凝聚力和推動力,使荊楚文化成為謀求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動力源泉,讓長江經濟帶發展成為激揚中國夢的偉大實踐。此外,書中還討論了荊楚文化與楚商精神及當代湖北文化發展中的熱點問題等。
江暢 吳成國 執行 張敏 ·理論 ·18.3萬字
從文化交流史的角度來看,中國歷史的演進是完全可以套用20世紀初年梁啟超的形象概括的:秦以前為“中國之中國”,漢至宋為“亞洲之中國”,明末至今為“世界之中國”。到“世界之中國”的交流是一種真正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在近現代與當代尤為廣泛與深入,不但內容更為豐富,時代現實感也更強。加之以往的研究多側重近現代以前的研究,碩果累累,內容也日漸為大眾熟悉,一部新的交流史理當厚今薄古,將重心放在“世界之中國”尤其近現代以來的中外文化交流上,同時也可以避免諸多不必要的學術重復。
張明 于井堯編著 ·文化交流 ·18.3萬字
這是一本為青少年解讀《西游記》的書。著名學者李天飛專注《西游記》研究多年,積累參考上千種文獻,然而他解讀經典的文章不拔高、不戲說,以幽默接地氣的方式去做文化的普及。本書以取經人、天宮、人間、地府、妖界等七大內容進行分類。針對近幾年青少年讀者感興趣的的問題,作者將這些內容進行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并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在李天飛的解讀下,《西游記》不再是全程打妖怪的“四大名著”之一,而是歷久彌新的精神養料。少年們不僅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歷史和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并且能夠真正領會西游精神:拼搏進取,不屈不撓,永不言敗,樂觀向上。
李天飛 ·中國文化 ·18.3萬字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歷來可以與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國,哲學與知識分子人人有關。對超乎現世的追求是人類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國人并不是這條規律的例外。他們不大關心宗教,是因為他們極其關心哲學。他們不是宗教的,因為他們都是哲學的。
李世化 ·文化史 ·18.2萬字
為挖掘萬安古鎮獨有的歷史文化、廉政文化、紅色文化及展現當代的輝煌奮斗業績,本書辟“標桿·捷文林改”“廉政·清風永拂”“掌故·傳說沿革”“鄉愁·古鎮留痕”“山水·美麗萬安”“民俗·中原遺風”“人物·名士緝覽”“藝文·擷英拾貝”“紅土·激蕩風云”“崛起·魅力萬安”10個篇章,收集整理相關內容,旨在了解萬安、熟悉萬安、研究萬安、透視萬安,推動本土文化建設,凝聚正能量,為建成“城北新鎮、城郊花園、保障基地”的美麗萬安作出應有貢獻。
鐘富民主編 謝觀光執行主編 ·文化史 ·18.2萬字
家風好則人心正,父母慈,兒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孫賢。家風不好則子孫惡,子不肖,孽孫生,一個家庭的和睦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家法。一個家族的家法關系到一個家族的聲譽和興旺,更關系到家族內子女的人格塑造與培養。《中國家法》從“家風家教”“人道倫?!薄靶奚睚R家”三大方面,由大及小、由淺入深地闡釋了一個家族、一個家庭、一個家族成員該如何對子女進行有益的引導、教育,從而潛移默化地繼承家族的傳統美德,累積智慧,樹立影響,讓子孫世代受益。
劉云生 ·中國文化 ·18.2萬字
清代開辟“新疆”以及隨之而來的疏浚清水江河道,使黔東南整個清水江干支流步入區域開發的歷史進程中,充分帶動了區域社會內部人和物的流動。移民即在此背景下入住清水江下游小江地區。他們在鄉村社會中建立會館、開設集市,推動了江西街移民村落的形成。本書以鄉村集市的建立為切入點,討論小江地區的移民對區域社會的運行、商業貿易的發展和地方社會結構所產生的深刻影響。
朱晴晴 ·地域文化 ·18.2萬字
本書是寧夏藍皮書系列之一,全面總結寧夏2020年整個文化系統的面貌。全書從總報告、精神文化、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個案研究等各個方面,系統地介紹202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文化事業發展情況,敘述全面嚴謹而翔實,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寧夏社會科學院 ·地域文化 ·18.2萬字
本書以一種現代解釋學的方法,從諸如現象學、舍勒哲學、存在主義哲學、日常語言哲學、施特勞斯哲學、后現代主義哲學、社群主義哲學、阿佩爾哲學等現代西方哲學理論成果以及由之形成的新的哲學語境出發,對中國傳統哲學內在本質嘗試了一種全新的和全方位的解讀,以期從中發掘出掩埋在古老傳統形式下的其現代特質和活的生命,并在此基礎上最終為我們揭示出中西哲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旨,也即整個人類哲學殊途同歸之旨。
張再林 ·中國文化 ·1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