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漢字的世界(上)》本書按照神話、詛咒、戰爭、宗教、歌舞等主題,系統解讀漢字的文化意涵。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字學功力,深度追蹤古人的思想觀念,生動描繪漢字的誕生過程,揭示其背后真正的文化價值?!稘h字的世界(下)》本書從言靈信仰、法律與刑罰、祭祀與宗廟、生產與技術、人生在世、生命思想等主題入手,延續上冊的思路,分析漢字的文化意涵,以博識而明快的理論風格,描繪漢字初創的世界。
(日)白川靜 ·文化研究 ·29.1萬字
本書由《街頭巷尾:十九世紀中國人的市井生活》《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萬物有靈:<詩經>里的草木鳥獸魚蟲》《凡俗心愿: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四部圖書構成。
佚名 (日)細井徇 (日)野崎誠近 ·中國文化 ·13.1萬字
大家常從歷史與藝術的角度欣賞文物,卻忽略了其中隱藏的科技密碼。本書則以物理學各分支學科(力學、光學、聲學、熱學、電和磁)為綱,揀集與其相關的文物,探討古人對物理知識的發現與應用:曾侯乙編鐘“一鐘雙音”的振動機制,應縣木塔“千年不倒”的結構性力學設計……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科學原理,發現古人在科技方面的創造與智慧,展現中國古代科技的高光時刻,讓文物在物理中活起來。
戴念祖 ·各國文化 ·12.9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督窒飳みz·大連老街》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講述了大連主城區數十條老街百年來的變遷,如團結街、煙臺街、鳳鳴街、南山街、天津街、東關街、朝陽街等。如果說城市如樹,老街就是這棵百年大樹的枝與蔓,存儲著城市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它的每一條枝、每一片葉都印記了城市所走過的艱辛和坎坷,承載了每一代大連人與故鄉共同成長的希望。
嵇汝廣 ·地域文化 ·18.3萬字
藏歷根據佛經中的記載,詳細地標示出一年中的吉祥月、每月的吉祥日、不同的紀念日。對于這些特殊時節,若再加上布薩日、飛幡日、出龍日、不祥日等宜忌時日,則屬藏歷中的記載最為完備,所以祈福開運,不可不知殊勝時節;而欲把握殊勝時節,便不可不看藏歷。本書對于佛陀紀念日、菩薩吉祥日、十圣日、日月食日以及上師紀念日等特殊時日的緣由、功德做了詳盡的文字敘述,并撘配簡要的圖解流程,說明了把握絕佳修持時日及行善時機的重要性,并且為個人祈福、供養、禮拜提供各種簡易方法。附贈的2010年西藏歷書,更方便你查詢每一個殊勝的日子,讓心愿得以實現,讓生活更加美好!
諾布旺典 ·地域文化 ·11.3萬字
《敦煌往事》的日版書名為《敦煌物語》,是日本知名作家、夏目漱石弟子松岡讓致敬敦煌的心血之作,為日本“敦煌熱”三大標志性作品之一。全書圍繞20世紀初敦煌藏經洞中被發現的的經卷文物展開,以史實為基礎,講述了英、法、日三國探險隊在敦煌盜寶的經過,如實記錄了“文化侵略古戰場”的敦煌往事。作者筆下既有對斯坦因、伯希和以及華爾納等盜賊行徑的批判,也洋溢著對敦煌的摯愛與癡情。對于出身佛門的松岡讓來說,敦煌既是千年的傳奇,更是熠熠生輝的佛教傳承圣地,他一生都向往敦煌,卻無緣踏足半步,因此生前說:“有生之年無法踏上敦煌的遺憾,我已盡數寫于此書之中?!币环萘钊诉駠u的遺憾,一份令人動容的摯愛,凝聚成這本《敦煌往事》。
(日)松岡讓 ·文化史 ·10.7萬字
作者從琉球群島的自然地理環境、地域構成及空間特征、歷史與地域文化的傳承及其演變過程分析入手,科學地解釋了琉球群島地理單元的特殊性及其與中國大陸和日本列島的相似性與差異性問題;通過各重要時期琉球群島地緣關系要素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琉球群島地緣關系格局時空演變的特征與機理。在此基礎上,對于與琉球群島地緣關系密切相關的琉球群島的法律地位問題、我國釣魚島主權問題、東海大陸架劃界和油氣田開發問題等涉及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袁家冬 劉紹峰 ·地域文化 ·14.9萬字
南詔大理國是唐宋時期中國西南的地方民族政權,具有以佛教治世,以佛法教化人民的文化傳統,其社會、歷史、文化各個領域都受到佛教影響,被譽為“南天佛國”。至今我們仍然能夠從文獻記載,以及佛教物質文化遺產中,觸摸并感知到南詔大理佛教信仰的盛況。本書為多學科融合視野下的新成果,從東亞佛教交流史,特別是中國歷史發展的整體性出發,通過社會歷史情境、佛教與社會、佛教文化遺產三大板塊的呈現與探討,用豐富的史料與科學的敘事,再現南詔大理佛教文化。
李東紅 ·理論 ·26.8萬字
節氣指的是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作為自然規律,節氣反映出太陽運行周期的完整。遠在春秋時期,人們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本書從與節氣相關的“三候”、“花語”、“科普小知識”、“農事與農諺”、“風俗與趣聞”、“詩詞”等方面對二十四節氣進行了生動有趣的講述,既與生活息息相關,也與學習緊密相連,把審美、認知、探索融為一體。本書力求體現以下四點:一是以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為己任,使讀者能從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建立鄉土觀念,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文化品位。二是順應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編排上圖文結合,呈現方式靈活多樣,致力于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有助于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三是注重實用性,其內容對了解二十四節氣有實際的幫助,并對課外知識做有益的補充,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四是融合了開放性——它的內容夠豐富,但絕不等同于概念性的百科全書,它能夠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感受、觀察、體悟、審美,也是親子閱讀的良好選擇。
江長冰 ·中國文化 ·5.9萬字
猶太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從它形成到現在已有四千年的歷史。在猶太教出現之前或者之后,古代世界還曾經有過其它一些宗教(如埃及、波斯、希臘、羅馬的宗教),但它們都先后衰落、消亡了。而猶太教盡管歷經劫難,卻能生存下來,直到今天仍充滿著活力。而且,猶太教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對人類文明還作出了巨大的影響。猶太教長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它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哪些貢獻?幾千年的滄海桑田、起伏盛衰對猶太教本身又產生一些什么影響?要回答這樣的問題,也必須對猶太教的歷史進行研究。本書是一本合適的英文猶太教史著作,譯為中文在國內出版,可作為研究猶太教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美)伯納德·J. 巴姆伯格 ·各國文化 ·5.5萬字
傅義春編著的《漢字與傳統文化》旨在通過系統介紹漢字的起源、形體演變以及孳乳衍生方法等的基礎上,緊緊依托漢字闡釋其所蘊含的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主要包括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居寢文化、行旅文化、祭祀文化、喪葬文化以及婚姻文化等諸方面。該教材注重將文字學、文化學理論與漢字形音義的分析相結合,既充分揭示出漢字作為文化載體的獨特功用,又為傳承我國傳統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路徑和啟示,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較強的現實意義。
傅義春 ·文化研究 ·15.9萬字
《李后主詞》收錄南唐后主李煜大部分詞作,由民國學者戴景素編選,西南大學楊懷源先生校訂。本書旨在幫助今日之高中生,提高唐五代詞的閱讀、鑒賞水平,加強對早期婉約詞作語言風格、創作背景的認識,提高中國古典詩詞解讀的語文素養、審美情操。
楊懷源 ·中國文化 ·2.4萬字
《別具一格的蹴鞠與馬球》中講述的馬球,古稱擊鞠,即騎馬打球,是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在我國唐朝時期,馬球運動非常流行,從宮廷到民間都有廣泛的開展。唐以后,馬球運動不斷發展演變,走向衰落,卻同時向周邊地區不斷傳播,甚至傳向海外,成為今天的馬球運動。
張志編著 ·民俗文化 ·2.8萬字
顧名思義,《藏在文物里的中國史》系列,是以文物為線索來講述中國歷史,這與一般依據歷史文獻講述歷史的著作不同。《藏在文物里的中國史08明清》本書分為四章,由明朝遍布大江南北的城鎮、西洋傳教士帶來的世界地圖,說到清末洋務運動的工業發展,以至維新運動及救國救民的革命思潮。本書特色:1.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編撰,圖片更是精挑細選,讀者就像走進一家藏品豐富的歷史博物館,大開眼界。2.以文物為線索,使用大量圖片介紹中國史前時代的生活概況及文明的發展脈絡,增進歷史知識。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文化 ·2.7萬字
這些年來,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參加心理學、教練技術及家庭教育等各類課程的學習,尋找解決現實生活中如“夫妻反目、婆媳不和,兄弟相殘、子女叛逆”等諸多問題的靈丹妙藥,到各地講座,用學到的技巧和方法“幫助”一些人解決了燃眉之痛。
李煥云 ·中國文化 ·11.9萬字
本書對苗族銀飾文化產業課題的提出及其意義進行闡述,定義了苗族銀飾文化產業的內涵,明確了苗族銀飾文化產業調查研究的目的,敘述了銀飾藝術與苗族群體的依存關系;對苗族銀飾的市場分布與制作工藝的調研,敘述了作者在黔東南、黔東、黔南及湘西實地調研的情況;通過與工作人員、苗學專家、銀匠通信訪談以及文獻收集、鑒別等多種研究方法對苗族銀飾的文化與產業價值進行調查;對苗族銀飾文化產業的現狀與發展進行研究。
鄭泓灝 ·文化研究 ·12.6萬字
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廢名追記自己小時閱讀中國古書的心路歷程?!渡贂r讀書》收錄的都是廢名先生關于如何閱讀中國古代神話、文章、詩詞、經卷的隨筆。分為三個部分:“中國文章”:閱讀《論語》《水滸》等中國名著經典的感受以及少時讀書的經驗之談;“灼灼其華”:關于《詩經》的講稿以及杜甫詩歌的研究心得;“格義致知”:傳達佛經中多個基本概念,比如“理智”“阿賴耶識”的見解。
廢名 ·隨筆 ·21.8萬字
應試詩產生于唐代以詩取士制度下,本身體現了科舉與文學的緊密聯系,本書以其為中心,將唐代科舉與文學發展關系這一熱點研究推向深入。上編研究“應試詩與唐代科舉”,勾勒唐代科舉以詩取士制度的全貌,以便加深對科舉制度文學化特性的認識,同時明確應試詩的性質及其存在的主要類型。下編考察“應試詩與唐詩發展流變”,將唐代的應試詩視為一種特殊文學,研究其特殊的體制形式、創作模式和內容風格,并將其置于詩歌流變中,考察它與日常詩歌的互動,為唐詩研究提供另一視角。本書認為唐代社會與文學的諸多重要現象都在應試詩中有所反映,因而應試詩的價值不在自身的創作質量,而在它的詩史意義。
徐曉峰 ·文化研究 ·28.4萬字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著名學者梁啟超的代表作之一。本書敘述明清以降中國學術之演變,經緯交織、層次繁復,分別以問題敘史、人物(學派)敘史、學科敘史,構成社會思潮史、學派史與學科史三大板塊。本書特色在于邀請北京大學著名學者夏曉虹教授,根據諸多版本匯校、考訂成一部精良版本,并為之撰寫年表與評述文章,具有極高學術價值。
梁啟超 ·文化研究 ·28.3萬字
本書為《單向街》系列文集的第4輯,本輯以世界城市為主題,帶你去耶路撒冷、牛津、威尼斯、東京、巴西利亞、倫敦、紐約、(尼日利亞)阿布賈等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特點的城市,一覽他鄉的自然、地理、風土、人文,體驗難得的跨文化之旅,去尋找各式生活的坐標。本輯其他文稿涉及自殺、成功、環保、日常生活的歷史等話題,緊扣時代脈搏,所論多發人深省。
郭玉潔主編 ·隨筆 ·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