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地工開物——追蹤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作者詳實細致地記錄了眾多即將消逝的中國民間手工藝技術,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嚴謹的民間手工藝生產領域的工具書,更是一本集文化旅游、閱讀欣賞、具有實用收藏的閑書,可隨時隨地地翻閱。從容而詼諧的文字,引人入勝的故事性人物和情節,手工精心繪制的內容豐富的圖片,將使每一個讀者在深入接觸、了解美不勝收的民間手工藝術與神秘的傳統江湖術業之外,輕松融入作者用文字和圖片營造的愉悅旅程和精妙書寫中。
蔡成 ·地域文化 ·11.6萬字
經過十余年的積淀和快速發展,中國的文化產業走到了又一個十字路口。面臨新的形勢與新的機遇,在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中國文化產業應當如何乘勢而起,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需要進行科學規劃、理性研判,汲取國外經驗,結合國內實際,找到突圍的新方向與著力點。
范周 ·理論 ·19.4萬字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國學的發展自然是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作為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國學的存在不僅記錄了中國的發展史,而且也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影響延伸到政治、經濟、歷史以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學堪稱中國文化的精髓部分,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國學漸漸與時代相脫節,與人們的生活更是漸行漸遠。
陳晞 ·文化評述 ·16.9萬字
《論語日記(全2冊)》以日記的形式把《論語》二十篇作別開生面的解讀,如道家長里短般向讀者娓娓道來。作者注重對《論語》每一個重點字詞和句子的詳細解讀,且匯集歷代儒學名家的不同解構形式,讓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梳理《論語》所反映的內涵。同時,作者還深挖《論語》中每一個字的來源及引申義,讓讀者可以了解漢字的由來和該字的微言大義。《論語日記(全2冊)》在闡述《論語》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時,還結合經典佐證,以及史料、文獻、文學資料進行側面的闡述和對比,讀者從中得到的不僅是視野的擴增,更重要的是知識的累積和智慧的提升。總之,《論語日記(全2冊)》堪稱一本閱讀《論語》的工具書。
孫中興 ·中國文化 ·94.4萬字
本書是以簡寫的形式介紹世界文學作品,具有工具書性質,可以為青年大學生了解世界文學提供參考。每部內容簡述,不加評論,力求忠于原著,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通過情節表達主題和傾向。簡寫內容附有作品原名,體裁和發表年代及作者國別、姓名、生卒時間等。每部簡寫后面設立“作品介紹”欄目,附有作者生平、作品時代背景、中心思想以及著名文學評論家的獨到見解、評論等。編排順序上,按照歐洲文學、俄蘇文學、美洲文學、亞非文學四大板塊排列;作家國籍相同者則按照其年代順次排列。
王苑苑 王兆平 ·各國文化 ·36.3萬字
《品讀大連(第3季):味道·大連美食》主要講述了,餐飲名樓牽出了大連菜鮮為人知的秘密,七次人類遷移史啟幕了大連美味飄香的百年大戲,三位大連籍中國名廚烹出了大連菜變與不變的主題,六大美食話題開席了魯菜、東北菜、日韓料理、俄羅斯菜大融合的”海雜拌”式的大連菜盛宴……《品讀大連(第3季):味道·大連美食》是大連史上第一部反映城市美食文化歷史發展的精彩隨筆。《品讀大連(第3季):味道·大連美食》作者王希君以細膩優美的筆觸,涉古論今,借事寓道,引經據典,有滋有味,從行業觀賞性與文學欣賞性出發,為您端上了一盤回味綿長的舌尖上的大連。
王希君 ·地域文化 ·17.7萬字
《中國文化博覽4》主要章節分為“文學”、“藝術”、“思想家”。
陳曉丹編著 ·文化史 ·24萬字
《S/Z》是一本標志性的理論著作,它既是羅蘭·巴特文學思想的一次發展,也是所謂的結構主義向后結構主義轉變的一個里程碑。而這所謂的標志性的里程碑,就是羅蘭·巴特從過去那種單純地運用符號學和結構主義敘事學的相關語言及文學理論,把文學作品當作一個完整的對象,當作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和總體性的精神現象來看待的指導思想,轉變成了把文學作品看成是一種文本,一種文本的動態構形過程,更多地呈現為片斷性、發散性和游戲性特征的解構觀念,文本不僅是一種特有的游戲對象,而且它自身就處于游戲活動之中。這次羅蘭·巴特在基本文學思想觀念上的著名轉變,已經被寫進了無數的文學理論教科書里。
(法)羅蘭·巴特 ·理論 ·22.2萬字
本書系探秘百科全書。全書共分為上、中、下三篇,包括:千奇百怪的自然與科學世界;迥然各異的歷史文化奇談;世界各地的奇異事件。
春之霖 上官紫微 ·神秘文化 ·36.5萬字
《資治通鑒》被稱為帝王的教科書和讀書人的“不可不讀之書”,其中記載自戰國至五代1362年的歷史興衰經驗,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寶庫,也是中國人修身齊家、管理治理的指導之道。了解中華優秀的歷史文化,必須要了解《資治通鑒》。本書作者張國剛教授立足“通識”,以貫通古今的宏闊視野、積淀四十余年的學術研究和六十余年知人閱世的體悟,以“大家小書”講透《資治通鑒》到底是一部什么樣的書——為何編撰這部書、其架構如何、精華內容是什么、歷史上的評價有哪些、《通鑒》大家族是如何組成的、其對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影響有哪些,深入淺出,一氣呵成,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在體驗閱讀的酣暢淋漓后,提升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中華文化的自信。
張國剛 ·中國文化 ·6.8萬字
本書是在《中國文化地理概述》(第三版)的基礎上修訂完成,本版修編的重點是加強建筑文化地理和園林文化地理兩章。這兩章涉及的內容是當前中國文化地理學科的生長點。全書共分十九章。分別講述了文化的結構和價值、中華文化述要、中華文化區域差異的背景、語言、文學和藝術的區域差異、戲曲的分布與地域性、飲食文化的區域差異、建筑文化的地域差異、園林文化的地域差異、人才地理特征、區域文化和文化區劃、華北文化、華東文化、華中文化、華南文化、西北文化、西南文化、港澳文化、臺灣文化。
胡兆量 韓茂莉 阿爾斯朗 瓊達等 ·理論 ·22.6萬字
本書是龍榆生先生在上海戲劇學院授課時所撰的教材。全書循序漸進,由宏觀的詞史、詞學規律,述及具體作法、欣賞鑒別等各方面,以至于哪些詞牌適宜抒寫蒼涼激越之情、哪些適宜兒女柔情,平仄韻各自的作用、如何用適當的轉換達成情感效果,長短結構安排的作用等等;若非龍榆生這樣兼擅理論與創作的大家,是不容易寫得如此深入淺出、具體可學的。本次出版新增附錄三篇:首先根據正文所涉及詞牌、人物,從龍榆生本人詞作中挑選出十首,或和古人韻,或體現作者對前人詞學評價;每首詞后加編者按,注明正文中論及該詞牌之頁碼,以便讀者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對照閱讀,加深理解。附錄二、三分別選擇《今日學詞應取之途徑》和《論平仄四聲》兩篇,與正文部分既不重復,又有所關聯。且正文為白話寫成,這兩篇為淺近文言,俾全書較富變化層次,亦可使讀者更全面地感受龍榆生論學的各種路徑。
龍榆生 ·中國文化 ·8.1萬字
錢穆離開大陸后,撰寫了多篇論述中國傳統學術之獨特性的文章,《中國學術通義》即此類文章之匯集,收文十四篇。書中,錢穆以通儒眼光,對中國史學、中國文學、儒學、朱子之學、經史子集之學做了通俗易懂的概論式評述,指出:中國學術自有獨特性,其重人尤過于重學,重內尤過于重外,重道尤過于重藝;吾人非了解中國學術之獨特性,無以了解中國文化之獨特性;了解中國舊學,不當以西方學術成規為準繩。錢穆還就師道、學風、德性、辨志、治學門徑等話題分享切身體會,可資有志者借鑒。
錢穆 ·理論 ·18.3萬字
本書是“東方美學口袋書”系列的中國傳統色主題圖書。本書選擇了92種傳統色作為主色,每種主色延展出3種相關色,共360多種中國傳統色。書中提供了各種顏色的相關實拍照片、來歷、普及知識、顏色展示以及配色方案,每種顏色都有相應的色值,開本小巧但內容豐富,便于隨時隨地閱讀。本書是傳統文化和美學的普及書,也是專業設計師、插畫師可以隨身攜帶的工具書。本書適合喜歡傳統文化、喜歡中國傳統色的讀者閱讀。
紅糖美學 ·中國文化 ·8216字
20世紀初期,由于一批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翻譯出版,德國文化界出現了一股“中國熱”,布萊希特就是在這種氣氛中接觸中國古典文化的。流亡期間,布萊希特閱讀了儒家、道家的部分經典著作,開始效仿中國古典哲學筆法,針對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陸續撰寫了一系列小故事,假托老子、墨子之名,反映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這就是《中國圣賢啟示錄》,或名《易經故事》。本書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和教育部“主題出版”重點圖書。
(德)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中國文化 ·9.3萬字
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大量精彩絕倫、深刻雋永的民間故事,這些有著生動趣味與深刻寓意的故事,是滋養人們心靈、豐富我們內心的寶貴財富。本書精選35個最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故事,用通俗的語言和精美的配圖,向小朋友們講述“有料的”浙江民間故事,為孩子們打開一個神奇美妙的古老世界,讓他們在游歷大好河山、學習名家經典、品嘗家鄉美食的同時,還能津津樂道其背后的故事。
毛曉青 ·中國文化 ·7.8萬字
《中國之美》是魯迅文學獎得主,寧夏文聯主席、作協主席郭文斌先生的最新散文隨筆集。《中國之美》對中華文化的思考具有理論性、美文性、時代性、價值感,作者結合為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任文字統籌、撰稿、策劃和二十余年來對中華傳統精神的文學實踐,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的發展,用文學筆法講述了中華歷史、地理、文化的天地之美、整體之美、功能之美,指出中華文化是現代人的幸福之根、興家之本,也是人類的大同之基,永續之路,中華民族因其特有的人文審美性而永葆生機。
郭文斌 ·隨筆 ·13.4萬字
這是一部講述人類從石器時代走向數字時代的全球文明史。數千年前,當人類還只是分散在荒野中的狩獵者、采集者時,我們已經開始創造自己的故事——生存帶來了聚落與組織,對目的和意義的追尋帶來了語言和文化,文化之間的碰撞帶來了進步與毀滅……散布在大陸之上的人類文明,如同一個個彼此獨立的星群,依靠各自的文化凝聚在一起,閃耀著獨有的光芒,同時又彼此影響,共同構成全人類的文化宇宙。作者充滿洞見性地將獨立的歷史事件串聯起來,闡明了人類創造和交流的獨特能力及其對世界的影響。從這個角度看,歷史就是文化宇宙中發生的事件,星群則是歷史舞臺上的主角,屬于不同星群的人類共同演繹著一出宏大戲劇。本書探索了歷史長河中,不同事件之間產生的漣漪效應,讀者將了解,地理特點是如何塑造古代文明的?馬鐙和褲子的發明如何左右了帝國的興衰?伊斯蘭教如何推動了哥倫布的遠航?13世紀蒙古帝國的崛起如何改善了英國農民的生活?本書追求一個全球視野下的敘述模式,在其中,“每一個我”都是塑造當今世界的重要因素。
(美)塔米姆·安薩利 ·文化史 ·23.8萬字
《搜神記》是中國第一部志怪小說集,書中記述了許多神靈怪異之事,其中不乏古代神話、民間傳說,后世許多奇譚怪談都能在本書中找到源頭。書中故事篇幅短小,想象奇譎,反映了兩漢、魏晉流行的時代風尚,對后世的文學創作影響深遠。是書久佚,此前的注譯本多以明代胡應麟輯錄的二十卷本為底本。而著名學者李劍國所輯校的三十卷本,去偽存真,內容比較準確完備,代表了《搜神記》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書即以李輯三十卷本為底本,進行注釋、翻譯及簡評。注釋力求精準,個別生僻字給予注音;譯文通順流暢,文字優美;簡評扼要,或補充故事背景信息,或以富有時代精神的見解拋磚引玉,給予讀者以啟發。
(東晉)干寶著 陸蓓容譯注 ·中國文化 ·22.3萬字
此中華國學精讀書系包含《孔子大講堂》《荀子大講堂》《孫子大講堂》《墨子大講堂》《孟子大講堂》《老子大講堂》《莊子大講堂》《韓非子大講堂》。
李世化 ·中國文化 ·15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