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故事中吸取營養(yǎng),讓中華美德薪火相傳,讓孩子成為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者。給兒童最好的教育讓他們知道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
王新龍編著 ·中國文化 ·15.2萬字
明清城墻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思想指導下建成的。城墻完全圍繞“防御”戰(zhàn)略體系建造,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城墻的厚度大于高度,墻頂可以跑車、操練,非常堅固。該書詳述了關于明清城墻的歷史過往,特點及價值,可謂是洋洋大觀,精彩紛呈。
周麗霞 胡元斌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對聯(lián)”,就是對句,也稱聯(lián)語,由上下兩句相對相連的話語所組成。上句稱作上聯(lián),也叫出句;下句稱作下聯(lián),也叫對句。對聯(lián)以其上下兩聯(lián)字數相等,句式相同,詞性相照,結構相應,平仄相對,意義相連而得名。
張允杰編著 ·民俗文化 ·13.1萬字
這里,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陰曹地府的一個關隘;這里,有飽經蠶桑的古跡名勝;這里,流傳著許多傳奇的歷史故事……
鄭明武 李妮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古人為何熱衷修真?他們是如何修真的?仙話“以記敘神仙活動為主要內容,以追求長生不死和自由為中心主題”;與神話主要反映不同民族在遠古童年期的觀念相比,仙話更多反映了中國漫長歷史時期中不同階層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某些“共識”,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模式。本書所涉仙話上起《左傳》《山海經》,下至清人筆記與世情小說、神魔小說。本書對仙話的基本內容和類型進行了梳理,對帶有原型意味的神仙故事及人物形象進行了生動的講述、深入的考辨和解析,對其歷史形象的嬗遞及其社會文化意涵進行了透徹的闡釋,是一本可讀性與學術性、新奇性與嚴肅性兼具的作品。
嚴優(yōu) ·理論 ·26.9萬字
《毓老師說中庸》是毓老師講授《中庸》這一部經典的真實記錄,真實地反映了毓老師依經解經的特色。《中庸》與《大學》、《論語》,均為孔學入門之書,也是中國學問入門之書。毓老師認為《中庸》與《大學》乃儒家思想精華之所在,是儒學眾經之膽,比佛家的《心經》、《金剛經》還要好。毓老師講《中庸》首揭“用中”,《中庸》講《易經》之道,與《大易》相表里。以《中庸》建設自信心,也知道該做什么,人必有主宰才能站得住。毓老師說,中國是廣義的中國,是中道之國。天下文化的境界就是“中庸”。“中庸”就是用中,誰能用中道,誰就是中國人。中道之國,沒有邊際。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中國文化 ·7.7萬字
服飾史,即文化史。《詩經》中的美人姿色、女服用色和用料反映了先秦女子服飾的清純、質樸,楚漢女子服飾中寬衣大袖和繁復華美的繡紋體現了時代特有的浪漫,六朝女子服飾中的裲襠衫、五兵佩透出颯爽戎裝風采,隋唐女子“高腰掩乳”、身披帔帛、腳踩重臺履從畫中走下來,宋朝女子服飾在簡約淡泊中透出內斂的奢華富貴,遼金元代女子服飾佛妝和高麗風體現的文化交流,明清之際女子頭戴皮毛“臥兔兒”、領口處鈕扣透出的低調奢華……
陳芳等 ·民俗文化 ·12.7萬字
英倫半島為何能影響現代世界?英國人為何古怪、自嘲、難以捉摸?英國人為何虛偽:相信平等,卻在奴隸貿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書是英國劍橋大學人類學教授艾倫·麥克法蘭的“文明三部曲”之一、《文明的比較》續(xù)篇,記錄了長達七十多年的觀察和體驗,以親歷者的身份解讀英國社會和英國人。從法律、政治、經濟等維度了解英國的“進化歷程”,探索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以親歷者的身份解讀英國人的虛偽與虔誠、幽默與哀傷。
(英)艾倫·麥克法蘭 ·文化史 ·10萬字
中國人把人類與十二種動物聯(lián)系起來,將自我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投射于它們,便產生了生肖文化。生肖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李世化 ·中國文化 ·16.8萬字
《子曰論語》所闡述的《論語》有別于程朱以來的舊批注。《子曰論語》作者許仁圖先生為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親傳弟子之一。愛新覺羅·毓鋆說:“一個人至少要讀懂一本書。”《論語》就是其中之一。愛新覺羅·毓鋆在臺灣成立私塾,教學六十年,訓誨學生要學會造就蒼生,讀古文要用古人的智慧來啟發(fā)自己的智慧。許仁圖先生遵師命,用筆代讀,完成《子曰論語》。《子曰論語》解讀的是孔子所說的《論語》,也是毓老所教導的《論語》。書名“子曰”,是“孔子曰”,是“毓老曰”,也是“作者曰”(即文中自稱“小子曰”是也)。
許仁圖 ·中國文化 ·35.6萬字
本書作者在韓國任教兩年,《韓國文化彼岸花》是作者在韓國兩年間的見聞實錄,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由淺入深的文字介紹韓國的基本常識、韓國政治、韓國人的休閑和旅行、韓國的價值觀、韓國經濟、韓國教育、家庭等文化現象逐一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說明,文字生動活潑,可以讓大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今天的韓國,并能夠使讀者了解韓國社會的全貌。
許丙泉 ·各國文化 ·18.2萬字
不同的文化在語言、習俗、文化心理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異。《吾心可鑒:跨文化溝通》從文化和心理學的雙重視角,分全球視野下的文化觀、跨文化溝通障礙的突破與克服、跨文化溝通影響力與說服力以及跨文化溝通創(chuàng)新與實踐四個部分進行詳述,開篇導入跨文化溝通的界定、特點、應用場景、必要性、能力要求,繼而闡釋語言障礙、溝通風格障礙、認同感障礙和文化心理障礙的突破與克服,解析跨文化過程中的影響、說服、對話、溝通、沖突等,最后延伸到如何推廣中國文化。
彭凱平 ·各國文化 ·21.5萬字
本書收入我國著名哲學家張申府寫作并發(fā)表于1937年至1939年間的關于新啟蒙運動的意見與看法的一系列文章,其中大部分刊載于1938年創(chuàng)刊的《戰(zhàn)時文化》,其余則散見于當時的多種報刊雜志,如《實報》、《戰(zhàn)時教育》、《北平新報》、《自由中國》、《民主》、《抗到底》、《戰(zhàn)斗旬刊》、《全民周刊》、《救亡日報》、《時事類篇》、《大公報》、《呼聲》、《抗敵新聞》、《金陵日報》等。
張申府 ·中國文化 ·7萬字
這是一本關于我們與香料的書,發(fā)現、制作、數千年的流傳,過往的奇怪用途以及在現代廚房的使用建議。每天都會用到的香料,似乎永遠來自神秘之地。發(fā)生在香料之上的事情,有時令人捧腹,有時讓人心碎。不過對于香料的使用,一定要認真對待,因為這攸關性命,比如吸血鬼來襲時,蒜或者芥菜籽要如何使用才保險。本書來自一個與香料相伴三代的家庭,作者凱特琳·彭齊慕格分享了關于香料的經驗、知識,以及對其的熱愛。
(愛爾蘭)凱特琳·彭齊穆格 ·文化史 ·13.2萬字
本書是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屈原文化研究系列叢書之一,為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重大委托項目研究成果。本書是一部屈原賦校注匯評本,收錄了屈原所著的《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重要作品和有關屈原的傳記及評論資料。從編寫角度看,本書資料詳實,尤其是對這些作品進行了精要的校勘、詳細的注解和通俗的翻譯,對古今中外屈原學的研究成果做了充分的吸收。本書比較適合學習和研究屈原賦的讀者閱讀,學習者通過本書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研究者則避免了資料收集的繁瑣。
吳廣平 ·文化研究 ·20.5萬字
中國古代,婚禮就形成六個儀式,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稱為“六禮”,而且沿襲千年。本文就是用生動、通俗的語言,分別講述各個地區(qū)、民族和不同社會階層婚禮的特異之處、細微之處,富有知識性、趣味性,使讀者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中國傳統(tǒng)民俗,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常勝利 ·中國文化 ·5.4萬字
本書介紹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服飾約百余種,有:斗笠、禮帽、龍袍、鎧甲、旗袍、草鞋、頭繩兒、兜肚、荷包等。
岳永逸 ·中國文化 ·7.3萬字
“國學”是中國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承載的“仁義忠恕孝悌禮信”的道德倫理觀,不僅能陶冶我們的情操,滌蕩我們的心靈,還能鼓舞我們生活的勇氣,增強我們工作的信心,健全我們特有的人格,養(yǎng)成有益于我們自身、有益于我們家庭、有益于我們國家、有益于我們民族興旺發(fā)達的良好品性。
汪建民 ·中國文化 ·28.6萬字
該書共三大部分,主題涵蓋較為寬泛,主要涉及中醫(yī)藥重要著作和古中醫(yī)學名家,重要中草藥,以及與中醫(yī)藥相關的成語和俗語。該教材特色鮮明,所選用的小故事趣味性強,尤其適用于初學者和外國留學生的中醫(yī)藥教學,是一本能滿足相應學習需求的漢英對照版教材。
周鋒編譯 ·中國文化 ·5萬字
經過十余年的積淀和快速發(fā)展,中國的文化產業(yè)走到了又一個十字路口。面臨新的形勢與新的機遇,在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中國文化產業(yè)應當如何乘勢而起,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yè),需要進行科學規(guī)劃、理性研判,汲取國外經驗,結合國內實際,找到突圍的新方向與著力點。
范周 ·理論 ·1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