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唐漢新作《道德經新解》是一本從漢字角度解析國學經典的圖書,作者從漢字字根入手,追根溯源,探究漢字字形、字義、字音等方面的起源和流變,從字根的角度分析漢字的產生、發展歷程,揭開漢字的造字之謎。將研究漢字的成果運用到《道德經》解讀中,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作者在每一章附上自己對該部分的見解,觀點新穎。
唐漢 ·文化研究 ·22.5萬字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此歷史征程中,由文化自覺而文化自信,由文化自信而文化自立,由文化自立而文化自強應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共同選擇。本書收錄了李學勤、張豈之、陳來、陳眾議、陳劍瀾等多位著名學者在“新人文講座第十一系列”“文化傳承與創新”中的演講全文,內容涉及文化和文明的傳承與碰撞、傳統和現代的繼承與超越、中國和世界的交流與對話,覆蓋歷史、文學、哲學、藝術、教育、經濟及國際關系等諸多領域。
曹莉 ·中國文化 ·24萬字
本書輯錄了朱自清的《詩言志辯》、吳梅的《詞學通論》)及古典詩學論文4篇(朱自清第五、六、八講3篇,聞一多第七講1篇),從了解音律、欣賞詞作的角度入手,講解詞學的基本知識及詞的演變歷史;并以歷史衍化為經,以拓展內涵為緯,勾勒了“詩言志”的完整體系。
朱自清 吳梅 聞一多 ·中國文化 ·21萬字
黑巖淚香、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夢野久作、松本清張、島田莊司、東野圭吾……從“偵探”到“推理”,從“本格”“變格”到“社會派”“新本格”歷數推理文學名家名作,還原推理文學界的發展全景,探尋社會劇變中的創作精神。為什么日本推理文學如此繁榮?推理文學的發展如何受到時代影響、如何反映時代?本書是一部生動、簡明的日本推理小說簡史。作者追古撫今,從世界偵探小說源流談起,細致地梳理了日本推理文學從明治到當代,從引進、改寫到原創,從新生到發展的歷程。
錢曉波 ·文化史 ·23.3萬字
本書分為概念與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橫向問題、非遺語境下的學科思考、中國實踐與反思四個欄目,收錄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概念到實踐》《非遺時代民俗學的實踐回歸》《政府非遺與民間非遺新論》等文章。
康麗 ·非遺 ·41萬字
嚴紹璗,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擔任北大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日本佛教大學文學部、日本文部省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著有《日本的中國學家》《中日古代文學關系史稿》《中國文學在日本》、《日本中國學史稿》等14種專著。發表論文、譯文170余篇。這部“嚴紹璗文集”全面收錄了嚴紹璗先生治學50多年各方面的成就,本冊為“國際中國學研究”,主要闡述對于“國際中國學“這一學術概念的論見,對日本中國學領域研究狀況的考察,以及對日本在明治維新后,日本在意識形態上的轉型,所引起的日本在中國學研究上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的研究。
嚴紹璗 ·理論 ·26萬字
中國的上古神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然而,因其來源復雜、傳承曲折,又多經砍斫嫁接,僥幸留存至今的,不僅大多只言片語,而且往往自相矛盾;并且,深奧難懂的古漢語也往往使普通大眾敬而遠之。作者本著一種文化傳承的自覺意識,以接近“譜系化”的邏輯方式對雜亂的上古神話進行了系統的歸類,對眾多神祇及其相關的神話故事進行了連綴、貫通和闡釋,使支離的中國神話資源呈現出了清晰的結構和線索;以一種更貼合當今社會現實、更具拓展性的語言風格,對古漢語神話進行現代重述,使古奧晦澀的古漢語神話,變得鮮活、豐滿、靈動;對上古神話背后的“天”(自然)“人”(社會)觀念進行了別具一格的解讀,使讀者得以重新回到中國智慧和傳統的源頭,追尋中國人共有的集體記憶和文化基因。《諸神紀》中每一段神話都由“故事文本”“內容解讀”“原文出處”三大板塊組成,并配以相當數量的原創性和資料性圖片。故事講述生動活潑;內容解讀有理有據;原創插圖精美考究,資料圖片豐富厚重;由此實現了知識性和可讀性、趣味性的完美結合。
嚴優 ·中國文化 ·21萬字
《文化的解釋》是格爾茨文化人類學研究論文的精選集。該書全面梳理了文化人類學研究領域里的誤區,對文化的概念、文化與宗教以及文化與意識形態等的關系進行了詳實的研究。所有的論文基本上都是通過從一個又一個案例中提出的一個個獨特觀點,來闡明什么是文化,文化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以及文化研究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恰當方法等問題。
(美國)克利福德·格爾茨 ·隨筆 ·32.7萬字
本書對改革開放以來30年國內的外國文學研究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包括:阿拉伯文學研究、日本文學研究、南亞文學研究、撒哈拉以南文學研究等幾個方面。基本上都按照區域或國別文學史的線索來編排各章內容,圍繞每個時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或文學現象,闡述三十多年來我國外國文學界對其所作的研究,以求透過發展的視野見出相關研究的連續性脈絡、階段性特點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在英國文學研究方面,通過歷史線索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英國文學研究成果豐厚,研究范圍基本涵蓋了英國文學史的主要階段,其中對20世紀英國文學的研究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理論批評系統,對諸作家的研究已從起初的生平、作品的簡單介紹、翻譯與賞析,逐漸發展到理論研究以及綜合框架下的多元探究和文本細讀。事實上,這種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嬗變也可以用來概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整體趨勢。這種日益專業化和多樣化的研究趨勢與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重視對外國文學研究理論和方法的引進不無關系
羅芃 ·文化研究 ·32.3萬字
《孫子兵法》是世界公認的現存最古老的兵學著作。此書是精通《周易》且又深曉《孫子兵法》的劉君祖先生新作,《孫子兵法演義》的特色除了以兵論兵外,即以《易》演兵,其特點有:其一,《易》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無不受其深刻影響。其二,孫子論戰而不黷武,不得已才以戰止戰;易理崇尚和平,主張更是明確。其三,孫子對人情人性及群眾心理的掌握相當精確,懂得以情動眾,對高層領導卻要求他們冷酷無情,不可因個人感情而誤了國家大事。其四,孫子暢論形勢虛實,機變靈活,讓人大開眼界。其五,當代戰爭已進入徹底信息化、集成化時代,從軍事理論、作戰技術到部隊組織,都有革命性的變化。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0.4萬字
本書是德國古典社會學奠基人斐迪南·滕尼斯的代表作,滕尼斯不光是社會學家,也是現代霍布斯研究的開創者,而本書正是他的霍布斯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本書一方面細致地考察了霍布斯的生平以及他生活成長的時代背景,借對霍布斯生命史的解讀,滕尼斯開辟了一套以性格學與行動論為取向的社會科學傳統,并勾勒出一位具有生活智慧、以言行事的鮮活現代理想行動者形象;另一方面詳盡地整理了霍布斯的全部哲學思想,從自然哲學到政治哲學,對近代自然觀、人性論、自然法和政治思想展開了詳盡的解讀,并以此奠定了滕尼斯本人的社會學思想。本書不光在霍布斯研究領域具有開創地位,而且是深入理解滕尼斯社會學思想的基礎文本。
斐迪南·滕尼斯 ·文化研究 ·22.5萬字
西方邏輯在貴州的傳播、發展既有輝煌的歷程,也有坎坷的經歷,既凸顯了西方邏輯在中國傳播、發展的共同性,又呈現出差異性。從學術史研究的維度看,西方邏輯在貴州傳播、發展的歷史,無疑是中華學術史寶庫中的重要個案,同時也是貴州學術史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考察貴州這一個案,揭示其發展規律及特點,總結得失,既可豐富中國邏輯史的研究內容,又能增添貴州學術史的研究成果,對于推進貴州學術史研究,吸收西方優秀文明成果,增強貴州文化的國內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和意義。
張學立等 ·地域文化 ·22.4萬字
嚴紹璗,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擔任北大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日本佛教大學文學部、日本文部省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著有《日本的中國學家》《中日古代文學關系史稿》《中國文學在日本》、《日本中國學史稿》等14種專著。發表論文、譯文170余篇。《日本藏漢籍善本研究》收錄嚴紹璗教授二十余年間出入日本三十余次,在日本數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期間,在各界朋友的幫助下,從北海道到沖繩群島,從太平洋之畔到日本海沿岸,走訪了日本近百所漢籍收藏機構的訪書心路歷程。全面調查了日本現今所藏的漢籍善本,其中許多已被日本定為“日本國寶”,許多善本在國內早已無存,是了解我國漢籍在日本流布的重要記錄。
嚴紹璗 ·文化研究 ·30.4萬字
四季青鎮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西南部,自遼金至元明清均隸屬宛平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劃歸北平市郊區,大部分屬郊五區,僅東南部正福寺、云會寺等少數村莊屬郊六區。1948年5月屬北平市十七區,7月劃歸十六區。1950年8月屬北京市十三區。1952年9月屬海淀區。1953年開始出現農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北高莊李墨林溫室生產合作社和東冉村遠大社及金莊社等合并,取“蔬菜生產四季常青”之意成立了“四季青農業合作社”。1958年8月四季青、田村、香山、玉泉、萬壽寺、西山、羅道莊、沙窩八個高級社合并成立“四季青人民公社”。當年10月與保加利人民亞共和國東方紅社結為友好公社,得名“中保人民友好公社”。1959年11月羅道莊、沙窩劃歸玉淵潭人民公社。
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等 ·文化研究 ·20.3萬字
在本書中,維多利亞·迪·帕爾瑪采取了"反風景如畫"的態度,對傳統上令人恐懼和蔑視的荒原風景進行了描述。她認為,18世紀英格蘭的信仰、技術、制度和個人的融合導致了一種有關"厭惡"的文化態度的形成,該文化態度直至今日依然在塑造著我們評估景觀的方式。本書包含的大量插圖最早可追溯至17世紀,涵蓋了景觀研究、藝術和建筑史、地理、歷史和科學技術史等多個不同的領域。通過這些材料,作者為我們展示了將沼澤、山脈和森林視作"敵對領土"的概念,她認為這些荒原不是出于任何基本的物理特征,而是由它們所激發的厭惡反應而被歸納在一起的。
(美)維多利亞·迪·帕爾瑪 ·文化史 ·20.2萬字
長期以來,現代文學史料研究相對薄弱。突出表現是:第一,文獻匱乏,史實舛誤;第二,重新再版的現代文學作品,不向讀者作任何說明,任意修改原作的現象嚴重;第三,不是依據史料進行客觀、辯證的歷史評價,學術是非有時只依靠學術以外的力量進行裁決。作者把這一現象概括為文學生成研究中脆弱的軟肋。
劉增杰 ·文化研究 ·34.2萬字
《劉君祖完全破解易經密碼》系列書是海內外公認的易學大家劉君祖先生歷時四年多,對《易經》六十四卦作透徹詳盡的解讀,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洞悉決策模式,把《易經》智慧延伸在現代生活中,更進一步通過依經解經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學術相印證,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醫養生與企業管理等,在在圓融無礙,使得我們對《易經》六十四卦爻符號的無字天書不再陌生,進而欲罷不能、意猶未盡。
劉君祖 ·中國文化 ·30.9萬字
本書設有文化傳播、網絡語言、網絡文學、網絡社會四個欄目,收錄了《5G時代彈幕文化視域下影視意義的再生產》《動漫的文化傳播模式初探——以日本飲食文化的動漫傳播為例》《傳播功能視角下薩滿技藝審美特征》等文章。
王玉英主編 ·文化研究 ·21.1萬字
本書主要從文化社會學視角,兼及哲學、美學、藝術學、教育學及腦科學的視域,對游戲理論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主要包括游戲理論興起的背景,游戲理論概述,中西方游戲理論思想,游戲精神與形態,游戲理論與當代文化等內容。全面地論述了游戲對文化的深刻影響,生動地闡釋了游戲對文化發展的重要價值。
周紅路 ·各國文化 ·22.9萬字
本卷是“千村故事”之手技手藝卷。本卷收集和編撰歷史文化村落獨特的工匠(即木匠、石匠、鐵匠、泥水匠、篾匠等小五匠)技術,石雕、磚雕、木雕、竹雕竹編、繪畫、書法、剪紙、刺繡、女紅、戲曲、民歌、武術等鄉土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人的故事,傳承鄉土手藝、技術和民間藝術。
唐子舜 任重 ·民俗文化 ·2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