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任何色彩都有積極和消極的色彩情感。暖色的正面心里意向是活力、喜悅、幸福、快樂,它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迫近感和擴張感,并容易引起人們的興奮、激動、緊張情緒。但是暖色也有警告、危險和不安的含義。暖色在餐飲、服飾、日用品、快消品等行業中常被應用,在工業安全、物流等行業中也會被運用到。《品牌的色彩設計—暖色》中的內容包括:分析暖色的類別、介紹不同的色彩給人的心里感受及其他特性以及分析暖色在品牌設計中的運用方法。
林詩健 曾沁嵐主編 ·藝術理論 ·1.2萬字
從凡爾賽到紫禁城,穿衣鏡是否為東西方聯合創造的結果?從怡紅院到養心殿,鏡屏如何引發中國人關于真與幻的文學和藝術想象?從歐洲到全球,穿衣鏡攝影模式怎樣在世界范圍內流行起來?從程式到主體,攝影師和藝術家如何以鏡子表現個人身份和主觀意識?有座架、可移動的落地玻璃鏡被發明,并通過跨國貿易在世界上流通,物品、繪畫和攝影由此在全球歷史進程里串聯起來。帝王、藝術家、作家和民眾在與鏡像相關的視覺聯想和藝術創造中,構建出繁復無盡的時空幻象,既參與著曾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件,又總是映射著超乎現實生活的信息。
(美)巫鴻 ·藝術理論 ·9.2萬字
九場重量級對談,直面山水畫關鍵問題:為什么中國人鐘愛畫山水?千年來山水畫經歷了哪些變革與發展?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有何區別?畫家的修養和性情如何影響作品?早在南北朝,宗炳便以《畫山水序》奠定了山水畫的理念;此后歷朝歷代的畫家創作了大量不朽名畫,這些作品至今仍是藝術創作者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本書收錄了許欽松與邵大箴、郎紹君、薛永年、潘公凱、易英、朱良志、尹吉男、余輝、吳為山九位藝術史家、藝術評論家的對談,循序漸進并深入淺出地討論了中國山水畫傳統,以及現當代山水畫的意義如何重建。對談山水畫,既是解讀前人,也是闡釋自己。進入對話,隨經典畫作穿越千年。溯源中國人的審美基因。
許欽松編著 ·藝術理論 ·13.8萬字
具有700年歷史的古典戲劇——日本能樂于2001年與昆曲同時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是高度融合詩歌、音樂和舞蹈的古典歌舞劇,表演使用能面。能面造型具有超越雕刻藝術品和舞臺道具的實物性,凝聚俳優心志與藝道,代表專演逝者往事的能樂戲劇精神。其不僅是日本文化的象征,亦在世界面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能面師及其匠心是日本傳統手工藝及其文化傳承的縮影。
李玲 ·藝術理論 ·4.3萬字
繼《小顧聊繪畫1》、《小顧聊繪畫2》后,超人氣藝術普及作家顧爺最新力作!當你在美術館看到人們對著一幅畫沉思良久,而你卻根本看不懂時,千萬不要灰心。其實看不懂很正常,因為很多西方經典藝術品都是根據神話故事創作的,如果不知道作品背后的故事,那也只能看看裸體了。于是顧爺這次決定,跟大家聊聊這些藝術作品背后的神話故事。只有讀懂神話,才能看懂藝術。而且作品背后的故事,遠比它們的構圖、筆觸什么的更有意思。
顧爺 ·藝術理論 ·4.9萬字
《文化與書法》是當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書學思想的總結。在書法理論上,歐陽中石先生認為中國書法是一門關于漢字書寫的學問,并對書法與文化的關系、書法的歷史發展等問題進行了一一論述。在書法教育上,提出了“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采,切時如需”的書學理念。在書法學習上,主張不能“重復錯誤”式地死練,要去“有效地”學習;創作上主張內容與形式統一,融諸家而匯一格。附錄部分是歐陽中石先生學習書法的訪談對話錄。本書是了解書法史、書法理論、書法文化的極佳入門讀本,也對書法臨摹、創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歐陽中石 ·藝術理論 ·4.1萬字
這是一本全新的設計專業教材!將"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整合為一本,她們彼此既相互聯系又可自成體系,方便使用,且經濟實用。在編寫方法上,突出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將構成技巧、制作方法貫穿其中,重點突出,結構清晰。不僅可供美術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亦是對立體構成感興趣的讀者自學參考的好材料。
朱星雨主編 ·藝術理論 ·5.8萬字
除了在古代遺址中被發掘了一些寶石鑲嵌畫和小型壁畫以外,古代繪畫巨制基本都已毀滅,希臘的雕塑是希臘這個人類歷史中最悠久的古國為我們保留并展示的古代人類淳樸的藝術。希臘雕塑是一種全民性的藝術體現,也是一種風俗習慣與民族精神的藝術體現。作者從“種族、時代、制度”三個角度,講解了這一遠古的藝術瑰寶。
(法)丹納 ·藝術理論 ·7.7萬字
本書作為視覺傳達的專業讀物,內容涉及哲學、社會學、中西方繪畫史、傳播學等學科,學科間交叉融合,共同組織起視覺傳達龐大的知識體系。通過將學科發展歷史與設計結合,使讀者對視覺傳達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熟悉在設計時應當注意的事項,并以此指導設計。本書采用圖表的形式對內容進行梳理總結,既是人類藝術設計史發展的通俗讀物,又可供各類大專院校設計類專業學生學習參考。
于欽密 ·藝術理論 ·7.1萬字
在本書中,我們可以欣賞到16個傳統色背后的文化故事,如“紅”,明代以火德王天下,紅色具有崇高地位;又如“黃”,黃色自唐高祖以來就被皇室專用,明代也不例外。除此之外,本書還通過各種顏色,深入挖掘了明朝代表性的文物與紋樣。從服飾到建筑、器物,再到畫作,每一種文化形式都呈現出了鮮明的特色。本書不僅有詳細的色彩講解,還對明朝的用色規制、特點和崇尚的顏色等知識進行了介紹,為讀者提供了全面的文化背景。每一種顏色的講解都從嚴謹而新穎的角度,給讀者帶來啟示與思考。本書不僅是一本介紹顏色的書,更是一本引領讀者深入了解明朝文化的書。本書適合藝術類色彩學研究者、專業工作者及學生,以及對國學和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使用。
紅糖美學 ·藝術理論 ·3.2萬字
本書從藝術的本質和藝術的本體兩部分展開研究:以“無有存在”為根據,對“藝術是什么”的本體進行論述,探討藝術如何將世界與生活變現為形式化的“藝術作品”。
朱青生 ·藝術理論 ·18.5萬字
海因里希·沃爾夫林,雅各布·布克哈特的學生和繼承者,瑞士巴塞爾大學藝術史教授,一位開拓性的藝術批評家。他采用了一種新穎而嚴密的科學研究方法,通過形式分析來欣賞藝術作品。他教我們怎樣去看一幅畫,并創造了一套將我們所見記錄下來的語匯。《古典藝術》首版于1899年,是沃爾夫林很早運用這種方法的著作之一,也被貢布里希評價為他杰出的藝術史著作。本書討論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大師——萊奧納爾多、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安德烈亞·德爾·薩爾托等的作品,并對盛期文藝復興藝術若干主導性原則進行了闡釋。作為這一時期藝術的鑒賞手冊,《古典藝術》是不可超越的,因為它將嚴謹的方法與對那些不易分析的品質的敏銳感覺力結合了起來。本書包括赫伯特·里德撰寫的序言,并收入了正文所論及的近200件繪畫與雕刻作品的插圖。
(瑞士)海因里希·沃爾夫林 ·藝術理論 ·19.1萬字
本書分為3部分,第1部分為色彩的基本理論,包括色彩的光學原理、色彩屬性、色彩空間體系和色彩的色系。第2部分為色彩的配色規律及情感配色。第3部分為紅、橙、黃、綠、青、藍、紫和無彩色色系的配色技巧。本書觀點明確,圖文并茂,詳盡地闡述了色彩的基本理論、色彩的聯想與表現,以及色彩的配色法則等一系列內容。廣大讀者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了解綜合配色的基本規律,增加配色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并嘗試創作出優秀的色彩作品。
Sun I視覺設計編著 ·藝術理論 ·3萬字
藝術創造方法是藝術存在的基本前提,是一切藝術理論的基礎。本書以藝術創造的“模仿”與“虛擬”為基點,在技術現象學和跨文化研究的理論視野下,梳理原始儀式藝術的“模仿”與“虛擬”及其藝術創造系統;考察東、西方藝術對“模仿”與“虛擬”的差異性選擇所形成的審美偏好;探究技術變革對藝術類型演變的推動作用,以及各類藝術中的“模仿”與“虛擬”;反思數字技術的“模仿”與“虛擬”對藝術活動以及當代美學的重構,以期深化對藝術的本質、藝術史、審美文化差異和審美范式等文藝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
王妍 張大勇 ·藝術理論 ·19.9萬字
《中國美術小史》全文共分五部分:弁言、生長時代、混交時代、昌盛時代、沉滯時代。在弁言中滕固探討了編寫該書的緣由。
滕固著 李程導讀 ·藝術理論 ·15.1萬字
《廣告設計與創意(第3版)》介紹了廣告的歷史沿革、廣告設計的思想演進,分析、探討了廣告創意理論和方法,并從廣告圖形、色彩、版面編排與構成設計,以及廣告媒體的選擇和傳播效果評價方法等方面人手,總結和歸納出廣告的創意精髓、制作和表現技巧,較為詳細地闡述了廣告設計與傳播的基本原理和實踐經驗。書中附圖均選自國內外優秀的廣告設計作品,具有很高的學習和欣賞價值。《廣告設計與創意(第3版)》可作為高等院校廣告類、藝術類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廣告從業人員進行廣告創意設計的參考資料。
李金蓉編著 ·藝術理論 ·7.5萬字
《菊與絲——美術史自選集》收錄了作者李安源近些年來發表的關于藝術史研究的學術論文,主要包括《“畫不可熟”還是“畫不可不熟”?——董其昌一則》《董其昌的葵花寶典》《王鑑生年考》《王鑑家世考》《“羸羸然若喪家之狗”——八大山人祛疑》《不遇文人的歷史對話——中的“赤壁”意象》《菊與絲——常玉的思鄉曲》《劉海粟與蔡元培交往研究》等八篇,均為學術性的考證與研究文章。在這些文章中,作者獨辟蹊徑,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與觀點,有一定的學術價值,且在學術界有一定的反響。
李安源 ·藝術理論 ·11.9萬字
《現象》繼《直到長出青苔》與《藝術的起源》之后,杉本博司在大陸推出的新一部評論著作,這本評論小品所討論的藝術范疇更加開闊與多樣,在書中,作者探討藝術、造物工藝、電影、民間傳說、歌謠。“停止吧,時間”是一部追溯攝影誕生的考據小史;“本歌取”又是對杜尚式觀念的東方回響;“臨刑者小曲”中,他接過蘇珊·桑塔格未盡之工作,饒有興致地選出自己心目中的七部日本電影;而“鬼畜的言說”一文儼然是他寫作的“現成品”:從舊書攤收集的時代雜志直接翻譯出當時西方媒體對日本天皇的專題報道……從《現象》讀來,杉本博司仍是少有的一位站在攝影家的視角,以觀看統攝作為現象的藝術背后的歷史與哲思的大師。
(日)杉本博司 ·藝術理論 ·10.3萬字
德國當代藝術家馬爾庫斯·呂佩茨是與基弗、伊門多夫、巴塞利茲等同等重要的“德國新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本書是他與德國著名藝術批評家海因里希·海爾之間的訪談錄,集中地傳達了這位性格狂放的藝術家的藝術見解和經驗,特別是他對藝術與天才、藝術與哲學、藝術與神話等重要主題的闡釋,不僅讓讀者深入了解一位深受哲學家尼采影響的當代藝術家的思想境界和藝術探索之路,更是研究德國新表現主義和當代藝術的重要文獻。
(德)馬爾庫斯·呂佩茨 海因里希·海爾 ·藝術理論 ·7.9萬字
列奧納多·達·芬奇是藝術家、發明家和典型的文藝復興人。這是一種永恒的魅力源泉,因為他對自然和人造世界有著驚人的智慧和無限的好奇心。在他的一生中,他創作了大量的藝術作品,并保存了大量的筆記,詳細描述了他的藝術和學術追求。這本宏偉的書中收藏的作品和藝術都是從他的筆記中提取出來的,將他對于科學及其他方面的廣泛興趣組織成諸如人類人物、光和陰影、透視和視覺感知、解剖學、植物學和景觀、地理、物理科學和天文學、建筑、雕塑和發明等領域。藝術史學家H.安娜·蘇用手中的筆和他自己的藝術觀為這些材料提供了精彩的評論和見解,使達·芬奇的筆記本成為一份精美的單卷書,頌揚了他不朽的才華。這部眾人期待的筆記匯集了著名畫家達·芬奇對于繪畫研究中最精彩的內容,書中使用他一千多幅原始素描和精致的線條畫,揭示了作家驚人洞察力和科學探索精神。本書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美、理性和藝術,觀察和秩序以及實用科學。每一部分編者均編配了全新詳細的介紹文字,配上畫家的原始文字,旨在方便讀者參照閱讀和理解,將這些作品與偉大的創作者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意)列奧納多·達·芬奇著 (美)H.安娜·蘇編 ·藝術理論 ·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