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的核心理念是提出美術館主動介入并引導“藝術現象”的生成,這個理念從一個富有啟迪性的視角出發,提出了“文化發生場”新思維。從“新思維”這個啟示到“方法論”,這是一個“美術館世界”里的功能補充和方向突破。本書站在全球視野,對美術館與當代藝術的“發生關系”進行了類型化的正反論證和抽象思考,提出“策展”的發動機作用。有效的“策展”,可以使美術館從物理形態的空間提升為“發生藝術”和“生產現象”的“文化場域”。
王萌 ·藝術理論 ·10.3萬字
塵世?廟宇?遺世明珠?敦煌是一部永遠也讀不完隱藏著生命奧義的“天書”。敦煌石窟歷經千年持續營建,現存七百多個洞窟,其豐富性和系統性是現存文化遺產中絕無僅有的;其中包含了中國古代宗教、歷史、藝術等多方面文化內涵,極大地補充了中國藝術史。現實與理想,科學與藝術,宗教與神話在這里已經難分彼此。從絲綢之路到數字敦煌,從壁畫、彩塑到音樂、舞蹈,樊錦詩、趙聲良、王旭東、榮新江等十位頂級敦煌學學者精講敦煌藝術的精美絕倫、前世今生,從大師敦煌藝術課中,真正走進敦煌、了解敦煌,欣賞敦煌藝術之美。
葉朗 顧春芳主編 ·藝術理論 ·10.3萬字
《立體構成及應用(第2版)》本書結合立體構成及應用發展的最新形勢和特點,針對高職高專院校廣告和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系統介紹了立體構成的形態要素、立體構成的審美形式、立體構成的材料與加工、立體構成的構造形式、立體感覺、立體構成的造型組合訓練,以及立體構成在設計領域的應用等基本知識和技能等內容。講解注重體現時代精神,挖掘深蘊的人文內涵,精選風格鮮明的經典案例,力求教學內容和教材結構的創新。《立體構成及應用(第2版)》結構合理,內容翔實,案例鮮活,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突出了實用性,格式化體例新穎,注重課程系統之間的互動聯系;注重課堂教學與實際應用的緊密結合。本書既適用于專升本及高職高專院校廣告和藝術設計等專業的教學,也可以作為廣告企業和藝術設計公司從業者的職業教育與崗位培訓教材,同時對于廣大社會讀者而言也是一本非常有益的讀物。
王濤鵬 張佳寧 易琳 張媛媛 ·藝術理論 ·10.3萬字
這是一本關于當代杰出生活探索者的精彩故事集。書中介紹的20位探索者來自自然、人文、藝術、生活等不同行業或領域,他們擁有曲折或傳奇的人生,卻始終追求著自己熱愛的事業,在變動的社會中保持著獨立思考,在復雜的世界中尋求本真與寧靜。通過作者對他們每個人的深入訪談,本書不僅呈現出一幅當代生活探索者的多樣畫像,同時也見證了一個時代的人文精神風貌。希望本書能夠為讀者提供靈感和啟示,讓讀者找到屬于自己的熱愛與追求。
陳薈茵 ·藝術理論 ·10.2萬字
這部批評文集分為三部分:首先以我們看動物的方式為切入點,回溯人類與動物漫長而悠遠的關系,而這種關系,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是永久地失落了;繼之以對攝影功能的思考,與蘇珊·桑塔格遙相唱和;最后則聚焦于藝術,談繪畫、論雕塑,從容游走于社會。心理與藝術各個層面,頗得瓦爾特?本雅明的遺風。
(英)約翰·伯格 ·藝術理論 ·10.1萬字
尼采在本書中秉承瓦格納“通過藝術重建神話”的理想,構造了一個文化哲學理想,撇開以早期希臘神話和英雄傳說為內容的藝術文化,批判后起的科學-理論文化(發端于蘇格拉底的科學樂觀主義傳統),而推崇具有形而上學性的悲劇藝術。為了解說希臘悲劇藝術的高妙,尼采動用了阿波羅和狄奧尼索斯兩個神話形象,認為“阿波羅元素”與“狄奧尼索斯元素”之二元性交合,正是偉大的希臘悲劇的誕生。就此而言,《悲劇的誕生》首先是一本文化哲學著作,然后是一本美學或藝術哲學著作。
(德)尼采 ·藝術理論 ·10.1萬字
《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針對當時流行的唯心主義美學觀點,提出“美就是生活”的唯物主義論斷,要求文學再現生活,說明和評判生活,作“生活的教科書”,發揮積極的社會功能。這本文集包括多篇著名的文章,比如《美》《美的反面》《崇高與滑稽》《偉大——非崇高》《悲劇的概念》《命運的問題》《弱點與道德上的罪過》《藝術中的美與現實中的美的比較》《建筑、雕塑與繪畫》《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所謂“創造”》《藝術價值的夸張》《藝術的第一目的是再現現實》《再現現實與模擬自然有別》《形式與內容》《藝術的另一作用是說明生活》《馬克思、列寧對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評語摘錄》等。關于車爾尼雪夫斯基和他的美學》等。
(俄)車爾尼雪夫斯基 ·藝術理論 ·10萬字
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批判經典大眾流行文化研究濫觴之作,電影音樂的美學理論典范本書是關于電影音樂美學本質的經典論述,也是對20世紀文化工業批判的理論經典,從電影配樂實踐的具體問題,到社會學和美學分析,都深入而透徹。阿多諾考察了電影和音樂、自然音響和人工合成聲音之間的關系,同時探究了新的文化政治可能性。
(德)特奧多·W.阿多諾 ·藝術理論 ·10萬字
《藝術科學:后谷歌時代的創造力》藝術是感性直觀的美學方法,是娛樂和文化的基礎;科學指科學方法和量化導向的思維過程,是技術和工業的基礎。藝術可以產生科學方法,科學可以通往審美目標。藝術科學家對音樂、繪畫、裝置、戲劇、電影、設計、攝影、創意寫作等進行了深入而熱誠的探索,去理解和詮釋隨機性、抽象性、可及性、矛盾性、生物起源、真理、語言、習俗等多樣的主題。本書力圖說明那些跨越藝術和科學傳統界限的人們如何催化了“后谷歌時代”的創新,將為創新研究和實踐帶來全新的視角和有益的啟迪,適合創新領域中企業、科研、文化機構的管理人員,以及研究人員、高校師生和熱愛藝術科學事業的跨界人士閱讀。
(美)大衛·愛德華茲 ·藝術理論 ·9.9萬字
《形式的生命》是福西永的方法論代表著作,是一次激動人心的心靈冒險。作者遵循了最優秀的法國文學傳統,運用文學修辭手法,將自己對于形式與風格問題的思考呈現出來,分別論述了空間王國、物質王國、心靈王國和時間王國中的形式,全書貫穿著縱橫馳騁的思緒和奔放的想象力。全書由六篇組成,是一個有機整體。第一篇“形式的世界”揭示了藝術形式的內在邏輯和變形的基本原理,接來各篇分別討論形式與空間、物質、心靈、時間各王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最后一篇“手的禮贊”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將前幾部分的內容有機貫穿起來。他以獨特的視角和方法,為美術史貢獻了一種別樣的形式主義理論,與沃爾夫林形成了鮮明而有趣的對比。
福西永 ·藝術理論 ·9.9萬字
本書圍繞八個不同的主題,以藝術史發展的脈絡為線索,結合大量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對當今世界藝術創作的狀況和特點進行了梳理和論述,幫助藝術院校的學生以及藝術愛好者找到把握實驗藝術的途徑與方法。
莊紓 ·藝術理論 ·9.8萬字
自學畫畫的梵高,對自己的不足十分了解,但正如他在信中所言,只要堅持下去,相信自己可以掌握那些繪畫技巧,不斷的畫畫,那么他的人生便是有意義的。梵高焦慮著,懷疑著,痛苦著,也狂喜著,但他卻從未讓自己對繪畫的激情被充滿悲劇性的人生影響過,靠著不懈的努力與天賦的才華,梵高以旺盛的精力創作出了無數已成為無價之寶的作品。在這本全新翻譯的梵高書信集中,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安娜·蘇,從近千封書信中精心挑選了150多封,擷取了梵高在其中描寫這些作品創作、構思過程的片段,以及他對藝術、藝術家、文學、宗教、景觀等眾多話題的獨特見解,配以信中提到的畫作以及書信原稿作為參照,向所有熱愛梵高的人展示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梵高。在這本書里,梵高沒有被生活瑣事所侵擾,沒有精神的痛苦與壓力。在這里,梵高只屬于繪畫,屬于藝術,屬于那片金黃的麥田與飛過群鴉的天空。
(荷)文森特·梵高 ·藝術理論 ·9.8萬字
費德勒揚棄了傳統上習慣于從藝術作品中尋找情感和思想內容的觀察方法,將藝術評判從美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認為藝術與非藝術的區別在于,藝術所表達的是意識中其他一切形式都無法表達的東西,藝術與言語和概念一樣都是思想表達的形式,它使可見的現象脫離感知和思想而具有可視性,強調藝術的真實是如何表達,而不是所表達的內容。
(德)康拉德·費德勒 ·藝術理論 ·9.8萬字
《藝術的起源》收錄了《放電場》、《偏光色》、《光學玻璃五輪塔》、《觀念之形》等系列與多件裝置藝術作品,值得提及的是,本書也體現了杉本博司對茶道的研究與興趣,著墨較多的篇幅如與茶道相關的《三夕茶會》及向日本美學宗師千利休致敬的能劇創作《小田原》。
(日)杉本博司 ·藝術理論 ·9.8萬字
《我的策展之道》是世界上很有影響力的當代策展人、倫敦蛇形畫廊藝術總監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的經典之作。本書是小漢斯對自己多年策展經驗的非凡匯編,包括啟發他的藝術家、歷史上偉大的藝術創新、他個人的策展實踐和對未來策展的展望。小漢斯跨越了時間、國界、文化和學科的界限,重新定義了“策展”一詞——不僅是小漢斯對個人策展經歷的一個總結,也是對策展行業的思考,更是其策展思維的凝結。在人人都是策展人的時代,閱讀本書,讓策展思維成為打開未知、看待未來的新方式。
(瑞士)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 ·藝術理論 ·9.8萬字
小津安二郎是舉世皆知的日本著名電影導演,有多部名作留芳影史。小津安二郎把自己的愛好和欣賞之物最大限度地融入了電影中。他導演的電影,充滿了他的審美意識和興趣——從衣服時尚、室內裝飾、雜貨等表層的東西,到演員尤其是女演員的容貌、舉止、語氣和對話的深層意韻。原節子、三宅邦子、笠智眾、佐分利信、東野英治郎等電影明星的音容氣質自然而然地在小津電影的氣氛中涌現出來。本書是一本新穎的小津電影評論集,全書分四章,討論了小津電影中的器物美學、男女演員的選擇、鏡頭中的動作與臺詞風格的特殊性。
(日)中野翠 ·藝術理論 ·9.7萬字
《牛津通識讀本:達達和超現實主義》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最神秘莫測又最富影響力的藝術運動。與其相連的藝術和詩歌——如安德烈·布勒東、馬塞爾·杜尚、馬克斯·恩斯特、約翰·哈特菲爾德、胡安·米羅和薩爾瓦多·達利等主要人物的作品——包含了令人難以忘懷(痛苦嚇人)的激情和無政府主義的幽默和挑逗。達達被認為是叛逆和玩世不恭的,超現實主義在精神上是反資產階級的,但是它更沉迷于稀奇古怪的事物。這兩場運動都因其關注性欲、身份、戀物癖和驚悚而出名。
(英國)戴維·霍普金斯 ·藝術理論 ·9.6萬字
本書聚焦于芬蘭史詩《卡萊瓦拉》及其音樂傳統對西貝柳斯音樂創作的影響,主要運用民族音樂學和西方音樂史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芬蘭民族史詩《卡萊瓦拉》的形成與內容、魯諾唱調的音樂本體特征和音樂文化意義、芬蘭傳統音樂發展歷史、《卡萊瓦拉》史詩及其音樂傳統對西貝柳斯的創作生涯與音樂風格的影響路徑等進行跨學科領域的綜合分析,希望能夠豐富對世界多元音樂文化的了解,深化西貝柳斯音樂的研究,為進行系統的芬蘭音樂研究增加知識積累。同時,也可為喚醒中國民間文化與音樂的豐富蘊藏,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創新提供可借鑒的芬蘭經驗。
王卓凱 ·藝術理論 ·9.6萬字
任何的設計作品都離不開色彩,良好的色彩搭配是作品成功的基礎。每一種色彩都有不同的屬性和意象,掌握一定的配色方法和技巧,能夠使我們在設計過程中更加精準地使用色彩。尤其是在廣告、網站、服裝、家居等行業,對色彩應用的要求甚高。色彩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非常重要,成功的配色能夠將設計作品所包含的信息快速準確地傳遞給受眾群體,從而進行有效地宣傳。反之如果配色不合理,則會使宣傳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令人反感。本書從研究色彩的構成開始,整理出色彩的要素,并傳授配色技巧,圖文并茂、循序漸進地講解色彩的原理、配色方式和技巧,并通過廣告、網站、家居、服裝等各大行業的配色設計,進行配色分析,深入講解配色的應用技巧與表現技巧,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書適合正準備學習或者正在學習配色設計的初中級讀者,也可以作為各類在職設計人員在實際配色工作中的理想參考用書。
張曉景 ·藝術理論 ·9.4萬字
從凡爾賽到紫禁城,穿衣鏡是否為東西方聯合創造的結果?從怡紅院到養心殿,鏡屏如何引發中國人關于真與幻的文學和藝術想象?從歐洲到全球,穿衣鏡攝影模式怎樣在世界范圍內流行起來?從程式到主體,攝影師和藝術家如何以鏡子表現個人身份和主觀意識?有座架、可移動的落地玻璃鏡被發明,并通過跨國貿易在世界上流通,物品、繪畫和攝影由此在全球歷史進程里串聯起來。帝王、藝術家、作家和民眾在與鏡像相關的視覺聯想和藝術創造中,構建出繁復無盡的時空幻象,既參與著曾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件,又總是映射著超乎現實生活的信息。
(美)巫鴻 ·藝術理論 ·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