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了幫助讀者了解書法常識,掌握書法練習方法和技巧,以及學會鑒賞書法作品,我們特推出這本《中國書法一本通》。全書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源流和基本特征,并以石刻、墨跡等歷代書法杰作作為根據,細說中國書法的風格演變,詳解歷代書法大師的文化底蘊、藝術特色和書法技法,同時通過實例生動展示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等書法練習技巧。
任思源 ·書法篆刻 ·20.7萬字
本書探討宋元以來中國繪畫發展的內在思想因素,認為發端于兩宋、在元明以來思想發展中占主導地位的理學(包括心學)是影響宋元以來繪畫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理學對中國畫的影響,一方面強化中國畫的功利主義傳統,將“重品”作為繪畫追求的重要目的;另一方面則對中國畫的題材、風格、境界創造等產生深遠影響。宋元以來將繪畫作為心靈體驗的藝術,是寄托心靈的“一葉扁舟”,理學、心學對這種傾向的形成有直接影響。本書從宋畫的寫實之風、元畫的寫意精神、明畫的即興創造傳統以及清畫正統與獨創之間的復雜關系等角度,研究理學、心學與畫學之間互滲的內在邏輯。
朱良志 ·藝術理論 ·21.8萬字
《電影時代》原書為《紐約書評》作者兼凱爾的多年好友桑福德·施瓦茨(SanfordSchwartz)所編,中文版在此基礎上由知名書評人劉錚選篇集結,收錄了凱爾最為風趣、暢快、見解獨到的篇目,讓我們得以與她展開一段充滿啟示與娛樂意義的對話。她帶我們重溫偉大藝術家的精髓——例如奧遜·威爾斯和羅伯特·奧特曼,也不吝于贊美垃圾商業片觸動我們內心深處情感的方式。同時也決不放過整個電影產業日漸墮落與自欺欺人的腐敗事實。凱爾的論點常常走在時代前面,對很多以后在電影史上被認為是具有開創性的作品——如《筋疲力盡》《雌雄大盜》《教父》《巴黎最后的探戈》《納什維爾》等等,她在電影甫一問世時就寫下了極為精彩的評論。
(美)保利娜·凱爾 ·媒體藝術 ·41.2萬字
本書以歷史為骨架,從哲學觀念、文學作品以及禪學中去揣摩祖先們思想與感情的發展歷程,這其實也是人性在情與理兩方面發展與制約的過程。從這種揣摩和回顧中,作者試圖找到些有用的東西,希望有助于我們中華民族的復興,也有助于習禪悟道的人。
見君 ·藝術理論 ·33.5萬字
本書總結了作者八年來在當代藝術展示方面的觀察、研讀、思考和教學的成果,匯集了其中最核心的實踐史、理論資源及反思原則。在系統討論了當代藝術展示的主要元素和方法論之后,作者更進一步挖掘了這一領域的主要的學術背景,意在為讀者進一步討論當代藝術展示提供材料和思路上的鋪墊。本書既提供了關于當代藝術展示的系統的理論解釋,也可被看成讀者自審、討論我們時代的藝術理論與藝術展示實踐的一個反思-論爭現場,更可被看成一本備用的策展理論小詞典、行動手冊。
陸興華 ·藝術理論 ·30.7萬字
套裝共包含《墨西哥藝術》上、中、下3冊。從藝術融合角度,再現墨西哥輝煌燦爛的民族歷史文化。上卷講述哥倫布到達美洲前,印第安古代各族各地的或前后或大致并列的藝術發展并相互影響的情形。中卷講述墨西哥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的300年間,在外來文化統治的高壓下,本土藝術中的民族因素如何與之在沖撞中融合的艱難過程,以及如何造就一些特殊而有趣的藝術產物。下卷對獨立后的墨西哥藝術在民族意識大覺醒下進入輝煌創新時期的解析,說明現當代墨西哥藝術家取得舉世震驚藝術成果的諸多因素與具體成就。
邢嘯聲編著 ·各國藝術 ·20.4萬字
《藝術理論與空間實踐》集中討論了藝術與空間這兩個既相區別又相聯系的實踐領域的變革創新可能性。全書大體上在一個時間與歷史的脈絡中,集中討論作為共同體藝術的古代禮樂以及現代城市景觀的諸多藝術特征以及功能。不僅闡發中國傳統思想史上道、理、禮樂等重要概念以及相應的空間實踐形式,探討共同體藝術對后世藝術形態以及士人群體精神性的影響,而且還討論了藝術與空間這兩個既相區別又相聯系的實踐領域開拓的可能性。
童強 ·藝術理論 ·23.1萬字
2017年春季,蘭州大學影視人類學實驗室創辦人類學影像映壇,邀請國內在影視人類學(視覺人類學)方面有建樹的學者攜帶民族志影片作品,到蘭州大學進行放映和學術交流,同時完成一次學術對談。本書收錄了“映壇”第一期至第七期學術主持人與八位學者的對談內容,以對談學者的學術興趣和已有研究工作為主,實踐與理論并重,行動與反思兼具,涵蓋影視人類學學科發展歷程回顧、學科框架與重要概念剖析、民族志影像表達探索與實踐、學科未來方向和路徑等。
王海飛主編 ·藝術理論 ·25.3萬字
研究中國自“五四”運動以來的舞蹈創作與其背后深層的文化思潮之間的涌動與暗合,并提出“文化力”的概念置于不同時期的舞蹈思潮中加以剖析。
慕羽 ·藝術理論 ·45.4萬字
吳小如先生業余愛好之一就是欣賞京戲,2000年以來,已經結集出版了70萬字的戲曲隨筆,我們選錄了其中的部分內容,這些文章雖然篇幅短小,卻非捧場文字,褒貶取舍,多存良史遺風。對戲曲的研究,一仍吳小如先生的治學風格。
吳小如 ·戲劇藝術 ·21.3萬字
在全面搜集整理國內現存的民國時期美術期刊珍稀史料的基礎上,該書從美術史與出版史的視角,系統考察民國時期美術期刊的發展脈絡,探討民國時期美術期刊與美術發展的關系問題,總結美術期刊在美術發展進程中扮演的角色、傳播的內容及產生的影響,對民國美術期刊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中的作用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評價。
盧培釗 ·藝術理論 ·20.9萬字
該書介紹了西方整個的藝術歷史,從兩萬年前法國和西班牙巖洞中的巖畫,到現代藝術,跨越上萬年。作者詳細介紹了每個階段的著名藝術名家的生平,作品和藝術特色。該書的特點是語言優美流暢,通俗易懂,將故事、歷史和分析融為一體。
丁寧 ·各國藝術 ·27.2萬字
3D打印是一種深刻顛覆傳統規則的制造技術。本書揭開了3D打印關于價值創造的奧秘,從制造的角度介紹了3D打印的價值與發展趨勢。通過獨到的業界視角、趨勢跟蹤與數據分析,本書不僅可幫助讀者建立對3D打印發展的全局感,而且還通過深度剖析與行業透視帶給業界一種思考的邏輯。這種全局感和思考的邏輯是彌足珍貴的,將帶領企業和個人找到價值創造方向,重塑核心競爭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發展中心組編 ·工藝美術 ·22.2萬字
本書為電影研究類書籍,分為十一章,包括新力量導演的歷史脈絡與群體圖譜、新力量導演的生態與生存、當前中國文化癥候與新力量導演創作等內容,主要分析新力量導演的現狀與發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參考價值。新力量導演的發展前途無量。
陳旭光等 ·媒體藝術 ·32.2萬字
本書為2010年度教育部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藝術品經濟學》研究成果。以經濟學、管理學為技術手段和分析工具,以美學、藝術理論、行為學、社會學、營銷學、金融學等為價值發現依據,以“藝術語言說”出發,解讀藝術、藝術品與藝術市場,初步構建起《藝術品經濟學》的學科體系,為分析藝術市場提供一個初步的理論依據和學術分析框架。
董濤 陳靜 ·藝術理論 ·23.3萬字
1.65億年前,節奏誕生了。6600萬年前,第一段旋律出現。4萬年前,智人創造了第一件樂器。今天的世界,音樂無處不在?;赝麣v史,無論是創作、演奏,還是聽,音樂的每次流轉都塑造了我們的面貌,定義了我們的身份。然而,在人類起源的宏大敘事中音樂卻常被忽視。本書帶領我們穿越千年——從巴赫到古老的原始節奏深入探尋音樂與人類的羈絆。世界級音樂學家融匯心理學、哲學等多學科視角,在最寬闊的畫布上為我們勾勒出一部真正的“全球音樂史”。本書不僅寫音樂,更是寫人類如何在漫長歷史中用音樂表達、記憶、連接彼此,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音樂+人類學+文化研究”融合著作。
(英)邁克爾·斯皮策 ·音樂 ·31.1萬字
本書是作者李紹杰對其幾十年來攝影理解和拍攝經驗的總結,包含了攝影基礎、攝影技術、攝影專題三大方面的內容。全書詳細介紹了數碼攝影理論基礎、焦距理論、特殊鏡頭、白平衡、感光度、光學基礎、攝影用光、色彩與數碼攝影、景深原理、曝光控制、曝光補償、攝影構圖、線條與影調、多重曝光、HDR創作、反光體拍攝、透光體拍攝、閃光燈、翻拍技術、后期制作、黑白攝影、風光攝影、靜物攝影與廣告攝影、人像攝影、旅游攝影、微距攝影、花卉攝影、美食攝影、光賦攝影、攝影創新等內容,能夠幫助讀者搭建完整、系統的攝影理論與知識體系。本書內容全面,知識體系完整、系統,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讀者的攝影學習需求,幫助攝影愛好者透徹理解和掌握攝影理論與實拍技法。
李紹杰 ·攝影 ·41.1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由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創辦。作為美術學研究的專業科研單位所主編的專業學術研究系列,該出版物本著學術至上的原則,精心策劃藝術專題,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術新秀撰寫稿件,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展示優秀藝術作品,在學術界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2.2萬字
本書為俄羅斯杰出鋼琴家、作曲家、教育家法因伯格論述鋼琴演奏藝術的名著。作者的真知卓見和睿智的指教有助于教師避免誤導學生浪費精力和鉆進死胡同,從而偏離了藝術的目標。對技藝道路上的實際難題提供了具體辦法。
(俄)塞繆爾·法因伯格 ·藝術理論 ·21.8萬字
《中國地方戲生存傳播例案研究》共收錄了十二位學者的十篇戲曲研究文章。本書內容涵蓋目連戲、歌仔戲、越劇、調腔、越調、五音戲、羅羅腔、新城戲等多個地方劇種;調研范圍覆蓋吉林、山東、山西、河南、浙江、安徽、福建、上海等地區;在對傳統戲曲生存空間盡量細致深入的調研基礎上,關注焦點是新媒體語境下傳統戲曲傳播的整體狀況和現實問題。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戲曲的數字化生存與傳播研究》成果。
楊燕 廖亮 ·戲劇藝術 ·3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