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隨著全球化的深度行進,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力量也日益活躍,思想觀念在全球的流動會引發什么樣的回響與激蕩?未來是走向“文明的沖突”,還是“文明的融合”?歷史學特別是思想史研究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并做出應有的回應?本書從全球思想史視野出發,研究概念與文本的全球性流動,考察和辨析這一流動與移位對人們的影響,及其如何塑造人們的價值世界,進而展開建構世界的實踐。期待這一探討能為未來“文明”的發展提供新的資源,擴展新的視野。
孟鐘捷 李宏圖主編 ·西方哲學 ·30.1萬字
《沉思錄》,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黃帝馬可·奧勒留所著,這本自己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一個里程碑。《沉思錄》來自于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8.6萬字
公益與私利之間的張力是一切政治共同體必然要面對的核心問題,也是政治哲學家建構理論需要面對的首要議題。本書以“公與私”問題在古希臘政治哲學中的表現為切入點,展示了高爾吉亞式的修辭術以及柏拉圖的立法學說,在解決公益與私利的張力上具有的價值和存在的困境。在這一背景下,重點討論亞里士多德如何在繼承與批判這兩種思想資源的基礎上,賦予修辭術合法的地位,又通過一套關于幸福與德性的倫理學和基于倫理學的政治學,以一種動態的方式解決這個張力。這樣亞里士多德就避免了修辭和法律的內在局限,并在修辭與立法之間建立了動態的良性循環,從而有效應對公益與私利之間隨時可能出現的張力。對于古希臘哲學研究者與愛好者而言,本書極具參考價值。
劉瑋 ·西方哲學 ·16.6萬字
《寬容》是荷裔美國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龍所著的一本宗教歷史普及讀物。《寬容》一書帶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作者用生動又智慧的筆觸描述了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新事物是如何產生,如何被舊勢力打壓,以及如何與世間的不寬容做斗爭的。《寬容》全書共三十章,按時間順序分為四個部分:古希臘古羅馬時期、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以及近代新篇章。每一章都以一個特定的人物或歷史事件為主題,如蘇格拉底之死、宗教裁判所、十字軍東征等,講述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發生過的寬容與不寬容。這是一部西方宗教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人類文明進化史。
房龍 ·西方哲學 ·17.6萬字
從過程哲學的視角出發,試圖為超個人心理學搭建某種哲學基礎;為心理學危機的解決探尋一條可行之路;甚至為21世紀全球的宇宙觀和新的文明奠基。為此,布坎南博士在書中不僅分別闡釋了過程哲學與超個人心理學的基本觀點,而且嘗試把懷特海的過程哲學與格羅夫(StanislavGrof)的超個人心理學結合起來,一方面用來自超個人心理學的研究結果來補充和廓清懷特海的宇宙論和哲學,為其理論提供證據上的支持;另一方面,運用了過程哲學提供的一些方法對來自超個人領域的證據和理論進行了闡明、解釋和評價,為超個人心理學的洞見提供了一個邏輯一致的、資料豐富的基礎與可供參照的理論框架,并對所有傳統心理學的問題均有所啟發。作者希望這種視角有助于激勵我們的文明,幫助我們廓清并面對當我們鼓足勇氣進入21世紀時那些橫亙在前的問題。
約翰·布坎南 ·西方哲學 ·16.1萬字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共4卷,全八冊。作者為清華大學資深教授萬俊人,叢書分別以“倫理學基礎:原理與論理”“倫理學主題:價值與人生”“倫理學限閾:道德與宗教”“倫理學前沿:道德與社會”為主題,精選了20世紀西方著名倫理學家圍繞上述主題的經典性文本,完整呈現了20世紀西方倫理學的流變脈絡、知識狀況和理論前沿,為讀者了解這一非凡時期的西方倫理學的知識提供了較為完整、準確和清晰的知識地圖和理論語脈。
萬俊人主編 ·西方哲學 ·25.5萬字
萬俊人主編 ·西方哲學 ·25.3萬字
本書以近代西歐哲學歷史發展為主線,通過論述宗教改革后西歐的宗教地位和宗教影響、新教價值觀與近代哲學精神,著重探討了近代西歐哲學的誕生和發展如何受到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的影響;同時,近代西歐哲學如何在批判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的基礎上發展了自己的自我意識,進而展示了從17世紀到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在調和信仰與理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作者認為,在西歐經院哲學式微之后作為其對立面出現的近代西歐哲學,仍然保留有基督教神學和經院哲學的因素。
徐文俊 ·西方哲學 ·18.8萬字
海德格爾關注的不是康德說了什么,而是在康德哲學中到底發生了什么。海德格爾認為,先驗哲學所固有的問題本質上是一種關于人的形而上學問題,即一種來自人之存在本身的必然性問題。先天的可能性、先驗的可能性指示著人之自由的可能性。先驗哲學的先天與先驗真實標凾了自由的自身性讓予——“物的出場”成為主體的決定性亊件,使傳統形而上學的在場作為在場著的亊件而發生。對康德來說,存在是一個亊件,亊件的意義只有在思想的統一性原則那里有所展現。先驗哲學的統一性原則使統一性本身成為一個重要的現代思想論題,馬克思正是在此意義上承繼并開辟了人類的精神世界。
謝亞洲 ·西方哲學 ·22萬字
本書從總體上研究了阿爾貝特·施韋澤的思想。施韋澤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實踐者,但是這一過于光輝的形象,使人們忽視了他的哲學和思想成就,本書就是為了揭示施韋澤的這一面相。因此,本書直接從文本出發,分析其思想。本書在施韋澤的《文化哲學》等重要著作的基礎上,分析了施韋澤的思想方法,以及他在倫理學、自然哲學等多個方面的貢獻,這對讀者了解施韋澤在哲學史上的地位,以及全面認識施韋澤的實踐背后的哲學思索,都十分有益。
(德)克勞斯·京茨勒 ·西方哲學 ·12.6萬字
本書一部是高質量的西方哲學研究論文集,本卷為2020年第一期夏季卷。本書按照研究內容分為古代哲學、近代哲學和現代哲學,共收錄了14篇中外學者關于西方哲學的研究論文,所收錄的4篇英文原稿,5篇譯著都是西方哲學學術圈的高水平著作,而且包含多篇份量較重的黑格爾哲學研究的專題文章,作者不僅有國內的哲學研究者,也有國外的專家,和在國外留學的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員。本書為國內目前研究西方哲學的比較高端的學術著作,所闡釋的內容均具有相當的深度和理論價值,為讀者展現了當代國內外西方哲學學者的前沿研究思想。
蔣運鵬 ·西方哲學 ·18萬字
《物的追問》的作者是德國當代知名哲學家、二十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馬丁·海德格爾,在現當代哲學史上,他以其對以康德為代表的德國古_典哲學的研究和先驗理論的推進著稱,《康德和形而上學問題》就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被哲學界稱為“康德第二書”的《物的追問》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雖篇幅不大,卻集中體現了其后期的重要思想。比如其中的附錄《恩斯特·卡西爾和馬丁’海德格爾之間的達沃斯對話》一文,反映的就是當代西方哲學史上一場著名的思想之爭,深刻影響著一批后世的知名哲學家。
(德)馬丁·海德格爾 ·西方哲學 ·14.2萬字
萬俊人主編 ·西方哲學 ·23.1萬字
空間研究是當前人文社科領域的一大顯學,諸多與之相關的學術層出呈逐年增多之勢。然而目前的空間研究熱,更多地體現為空間理論熱,其過度關注空間與社會、政治、階級、革命等宏大命題的關系。在這種學術情境下,倡導一種面向人類生活世界的空間倫理研究,顯得極為必要且頗具意義。該著作以此為背景,以當代著名學者大衛·哈維的空間倫理思想為對象,經由“空間如何影響人之生活”的倫理式發問,來對哈維的空間思想進行個案研究,分析哈維對現代空間異化之批判,深入挖掘其背后蘊含的倫理情境,以此來反觀當代世界的諸種空間困境,為“理論之后”的空間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該著作在國內外現有研究基礎上,結合倫理學、美學以及空間研究的最新發展態勢,深入挖掘哈維空間思想背后的倫理價值,考察其在各個方面的意義體現。重點介紹哈維對空間倫理的現代異化之批判,由此來反觀空間與個體感覺、人情倫理、生活體驗、道德文化等命題的倫理性關系,努力還原空間作為人類生活場域本應具備的親切感與溫度感。在此基礎上,為當代人文社科領域的空間研究與哈維研究提供一種新的啟思和可能性。
吳紅濤 ·西方哲學 ·20萬字
《歐悌弗戎》是柏拉圖的一篇早期對話作品,它還有一個為后人所加的副標題“或者論虔敬的東西”。對話人物蘇格拉底和歐悌弗戎相遇在國王執政官的門廊前,他們各有將要處理的官司。蘇格拉底急于向這位神學家學習“什么是虔敬”,來面對將要到來的法庭上的指控,即指控他是一位不虔敬、不敬神的人。對話以蘇格拉底當下所面臨的困境為契機,以對“什么是虔敬”的發問而展開,在蘇格拉底不斷追問下,自詡擅長宗教事務的神學家歐悌弗戎并沒有把“虔敬”的問題解釋清楚。最后,對話倉促結束,蘇格拉底一個人走向法庭去為自己辯護。柏拉圖的這篇對話,對古希臘傳統神學提出了質疑,也暗示了對蘇格拉底的指控是毫無理性根據的。
(古希臘)柏拉圖 ·西方哲學 ·3.1萬字
尼采敏銳地洞察到:當人的直覺、感受與“道德”“理性”發生沖突,后者碾壓性的約束力,常常成為現代人心靈癥結的根源。所謂規則,包括“習俗道德”,原本服務于人,但它卻恣意生長,反過來成了人的目的,迫使本人為它削足適履。在《朝霞》這部格言風格的瑰麗著作中,尼采用他生命的“偏見”裁決道德的成見,激勵我們從規則手中奪回權力。這是一本助人尋回人性的肯定之書、痊愈之書,標志著尼采哲學的重要轉向,他自此開啟了他宏大的旅程:“重估一切價值”。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西方哲學 ·17.9萬字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深受“焦慮”之苦,在很多領域,人們的這種狀態都愈演愈烈。分享和學習尼采的治愈思想,能幫助我們從人生的牛角尖中解脫出來,安撫受傷的靈魂,獲得內心的安寧。《尼采的哲思解憂課》集結了尼采的治愈思想,并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面對這樣一本書,我們只需要敞開心扉,直面內心的問題本身,在書中靜靜地尋找答案,從而幫助我們獲得心靈的解脫,開啟人生的智慧。
曹偉禾 ·西方哲學 ·18.1萬字
萬俊人主編 ·西方哲學 ·22萬字
萬俊人主編 ·西方哲學 ·24.4萬字
盡管公眾幾乎看不到告密行為,但其已如黑洞一般侵蝕了美國的司法公正。本書首次對美國刑事司法中的線人告密行為進行了全面分析,告密交易制造了不可靠的證據,放縱了真正的罪犯,危及了無辜者的自由。告密行為還破壞了非裔社區的鄰里關系,加劇了警方與貧民之間的對立。亞歷山德拉·納塔波夫教授通過數十個真實的案例,揭露了告密交易對高犯罪率非裔社區造成的社會破壞。從緝毒戰爭到嘻哈音樂,從黑手黨線人到白領犯罪,本書全面展示了告密交易在法律、政治、經濟和文化層面的可怕影響。此外,她還解釋了現有司法制度如何真正發揮作用,并提出了新的改革建議。本書打開了美國司法制度真正運作方式的潘多拉魔盒,向讀者們展示了線人活動的秘密世界。
(美)亞歷山德拉·納塔波夫 ·西方哲學 ·1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