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本書中,尼采探討了歷史對于人生、社會的正反作用。尼采認為,歷史對于個人或民族是必要的;但是,一旦“歷史感”到了一定的程度,這種歷史感就會傷害并最終毀掉一個人、一個民族甚至一個文化體系的生命。因此,必須確定“回憶”的限度,使歷史最好地服務于生活。本書具有鮮明的尼采風格:語言犀利熱烈、批判痛快有力,讀來有一種振奮感。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經典著作 ·5.5萬字
本書重點描述了發(fā)生在新、舊法蘭克福學派之間的是一種政治哲學的轉向,并嘗試描述這種轉向的內在邏輯。通過分析新法蘭克福學派的幾位代表性人物,例如哈貝馬斯、韋爾默、霍內特以及晚近的娜豐和福斯特,圍繞政治秩序和社會文化的概念,著重探討他們怎樣彌補傳統(tǒng)批判理論的根本內核,汲取實用主義在真理問題和民主問題上的合理洞見。
應奇 ·理論流派 ·17.8萬字
《<理想國>的內與外》重拾中西方古典學問墜緒,不僅因為現代性問題迫使學問回味古典智慧,更因為古典學問關乎亙古不移的人世問題。古學經典需要解釋,解釋是涵養(yǎng)精神的活動,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擇:寧可跟隨柏拉圖犯錯,也不與那伙人一起正確(西塞羅語)。舉凡疏證詮解中國古學經典,移譯西學整理舊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與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尋回精神的涵養(yǎng),不負教書育人的人類亙古基業(yè)。
婁林主編 ·西方哲學 ·13.5萬字
“神話學家”羅蘭·巴特在《神話修辭術》中破譯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神話,探索將真實與人類、描述與闡釋、對象與知識的重新和解。巴特試圖向讀者表達,我們不斷地在對象與破除其神秘性之間航行,沒有能力恢復全貌:因為,如果我們進入到對象之中,解放了它,但卻摧毀了它;如果我們放任不管,我們尊重了它,但卻又使其神秘化。
(法)羅蘭·巴特 ·西方哲學 ·13.7萬字
《生活之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知名美學專家劉悅笛對中國生活美學的賞析解讀。“生活美學”中蘊含著華夏傳統(tǒng)的生命意識、生活觀念和人生追求脈絡,不僅是一種關乎“審美生活”之學,而且更是一種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生活之美》試圖找回中國人的生活美學傳統(tǒng),通過天時之美、地緣之美、人貌之美、飲茶之美、長物之美、棲居之美、游覽之美、文人之美、人格之美這九大方面,將中國人的生活美學大智慧深描出來,探討如何實現審美化的生活,并生成一種憂樂圓融的生活傳統(tǒng),為中國人的生活立“美之心”。
劉悅笛 ·美學 ·9.6萬字
《管子》是我國古老的先秦時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學派的一部作品總集。該書內容龐雜,年代久遠,流傳中多遭竄亂,自西漢劉向“定著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內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為主,兼有儒家、兵家、縱橫家、農家、陰陽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倫理、地理、教育等問題,在先秦諸子中,“襄為巨軼遠非他書所及”。可以說,它是先秦時獨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雜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時期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文化等各個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資料。
(春秋)管仲 ·中國哲學 ·40.8萬字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在當時思想界所產生的影響至少可以概括以下兩個方面:人批判的角度來看,在《邏輯研究》完成了對心理主義的有力抨擊之后,《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仍需要在兩條站線上作戰(zhàn):一方面是與自然主義,另一方面是與歷史主義,前者主要表現在當時盛行的實驗心理學的各種學說之中,后者則主要是指為狄爾泰等人所倡導的歷史學派,胡塞爾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邏輯研究》中對心理主義批判的繼續(xù),他仍然在堅持不懈地提示這些學說的相對主義和主義之終結局。除此之外,由于胡塞爾在這篇文章中公開表露了他與狄爾泰思想的分歧,因而這篇文字對后人理解現象學與解釋學之間的關系也不無啟迪作用。
(德)胡塞爾 ·知識讀物 ·7.7萬字
周敦頤,字茂叔,謚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人,世稱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張載,字子厚,世稱橫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賅,歷代傳頌不衰。
周敦頤 張載 程顥 程頤 朱熹 呂祖謙 陸九淵 王守仁 王夫之 顏元 ·東方哲學 ·95.8萬字
正念理論正成為全世界的一個熱門話題,但它并非只是一種好的想法或聰明的技巧,而是一種有品質的生活方式,它培養(yǎng)我們開放的心態(tài)和溫和的堅持,幫助我們重新認識并善待一生。書中提供了一系列簡單卻實用的方法,可以有效打破焦慮、壓力、不開心和疲憊等惡性循環(huán)。8周禪修訓練指南,是一個連貫的體系,通過對呼吸的練習、身體的關注以及對周遭事物的覺察,讓人集中渙散的精力,發(fā)現生活的真正樂趣,每一秒地活在當下。隨著練習的深入,你會發(fā)現自己的思想、身體和生命都慢慢舒展清晰起來,并用值得信賴的方法來處理各種浮現的問題,是在這個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令人狂躁不安的世界中,尋找內心平靜的寶典。
(美)馬克·威廉姆斯 丹尼·彭曼 ·知識讀物 ·13.4萬字
《中國哲學與世界哲學》以分析的重建的方法闡述了中國哲學的主要傳統(tǒng)和思想的綜合特征,通過分析當代英美哲學的發(fā)展闡釋西方哲學的特色,以中西哲學家為例比較中西哲學同異,并對中西融合之道、會通之前景、中國哲學與世界哲學的發(fā)展等內容進行了論述,既體現出中國化特質,又體現出世界化的眼光。
成中英 ·邏輯學 ·39.3萬字
黑格爾的《邏輯學》,通稱“大邏輯”,以別于《哲學全書》中的第一部分“邏輯學”,即通稱的“小邏輯”。《邏輯學》共分“有論”、“本質論”和“概念論”三編,前兩編合稱客觀邏輯,分別出版于1812年和1813年,第三編稱主觀邏輯,出版于1816年。全書三編出版后,黑格爾又著手修訂,僅完成了第一編“有論”部分。
(德)黑格爾 ·邏輯學 ·33.8萬字
怎樣的建議才更有效?如何回應才能擺脫尷尬的場面?怎樣拒絕才能不傷人?本書告訴你,一針見血的真心話,不一定非要板起面孔嚴肅地說出來,輕松幽默地表達,效果會更好;面對他人的出言不遜,與其暴跳如雷、針鋒相對,不如用一句幽默而頗含深意的話讓其有口難辯;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時,不需要強硬,用幽默的話語加以暗示,既能博人一笑,又引人深思……幽默能打破思維定式,穿越情緒的防火墻,把僵硬的語言變得婉轉,把黑白的語言變得多彩。幽默,是化解困境的有力武器。
徐圖 ·知識讀物 ·10.5萬字
本書采取史論結合的研究方法,堅持邏輯與歷史統(tǒng)一的原則,從儒學發(fā)展史的角度及易學哲學的高度,提煉出陳法哲學思想研究的若干重要命題,并以此為基礎展開系統(tǒng)研究;同時注重研究的學理性,緊密貼近陳法思想的本原,既深入挖掘陳法哲學思想豐富的內涵,又充分展現其獨特個性色彩。本書使陳法哲學思想的原貌得以完整呈現,為系統(tǒng)研究中國易學和儒學發(fā)展史,為進一步深入研究貴州地方思想文化,提供有益參考和借鑒。
王芳恒 ·中國哲學 ·26.8萬字
本文的目標,就在于彰顯一條極其簡單的原則;無論個人還是集體,人類只有出于自衛(wèi)這一目的,才能去干涉他人的行動自由。違背文明社會中任何一個人的意志,并且正當地對此人行使權力的唯一目的,也只能是為了阻止他危害他人。任何一個人唯一應對社會負責的,就是涉及他人的那一部分行為。對于只涉及自身的那一部分,個人依法具有絕對的自主權。對于自己,對于自己的身心這兩個方面,個人都具有獨立的支配權。
(英)約翰·穆勒 ·西方哲學 ·10.4萬字
十三經是塑造中華民族基本性格的最主要經典。為方便當代國人整體把握儒家經義,本書主要以八字韻詩形式,對《十三經注疏》等儒家經典基本義理進行內在整合,并力圖呈現其原汁原味,目的是使更多國人具備必要的國學學養(yǎng),內在確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故本書亦可稱為“經學入門初階”。實望國人一編在手,儒經大義朗然于胸,而后自可深入經藏并優(yōu)柔涵養(yǎng)、身體力行之。庶幾如此,不亦樂乎。
高巧玲 李明撰 ·中國哲學 ·38.7萬字
《元倫理學:當代研究導論》闡述了大多數元倫理學都要處理的一系列難題,可以給高年級本科生研習元倫理學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這些難題涉及道德分歧、指稱、道德認識論、形而上學和道德心理學。為了應對這些難題,研究者們發(fā)展出了諸多元倫理學立場,本書作者馬克范羅伊恩對這些立場做了深入探討。對于初窺元倫理學的讀者,范羅伊恩還提出并回答了一些非常基本的問題,比如:什么是元倫理學,為什么研究元倫理學,鑒于元倫理學內在地充滿爭議性,我們如何著手進行討論?本書各章的末尾均列有若干思考題,可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激發(fā)進一步的討論,并且附有評論性的拓展閱讀建議。
(美)馬克·范·羅伊恩 ·倫理學 ·29.1萬字
本書主要以西方傳統(tǒng)倫理—道德關系的演進邏輯作為理論聚焦的切入點,比較系統(tǒng)梳理了倫理道德關系的發(fā)展,并且通過對其問題的詮釋,以彰顯馬克思對以往的傳統(tǒng)所進行的批判和改造,并在人的感性活動的基礎上實現倫理與道德的統(tǒng)一。方向的研究。
劉麗 ·倫理學 ·14.7萬字
《人心與人生》是梁漱溟自認為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內心中“自謂負有溝通中外古今學術思想的歷史使命”,而他的這種歷史感與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則集中表現在他最后一本《人心與人生》一書中。梁氏一生著述達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轉變與哲學菁華的,卻是這本《人心與人生》。這本書也是作者寫作時間最長,思慮最精深的一部著作,從立意到刊布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之久。此書最吸引人之處,也是存在最大爭議之處是作者預言人類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沒落,中國文化的崛起。
梁漱溟 ·中國哲學 ·16萬字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fā)展的重要資料。上卷經王陽明本人審閱,中卷里的書信出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雖未經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解說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記載了王陽明提出的“四句教”。
王守仁 ·經典著作 ·36.9萬字
本書主要圍繞具有重大影響的前沿科技所可能涉及的倫理問題展開研究。由于納米科技、信息科技、生命科技和認知神經科技被稱為對當代社會最有影響的四大領域,每個領域都發(fā)展迅速,每個領域都潛力巨大,而其中任何技術的兩兩融合、三種會聚或者四者集成,都將產生難以估量的效能。因此,在本書中,主要關注當代科技的這四大領域的研究前沿可能面臨的倫理挑戰(zhàn)問題。
李建會主編 ·倫理學 ·4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