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將二人轉意象與史前內蒙古巖畫圖像相比對,認為兩者的造型是一致的。這種一致性標志了二人轉是來源于薩滿跳神的;內蒙古巖畫的“二神轉”是遠古薩滿巫術—宗教表現的創世神話意象;薩滿的“野人舞”造型轉換到東北民族民間舞蹈,又轉換到東北大秧歌,形成東北大秧歌上、下裝“一副架”;“一副架”從大秧歌劈出來單獨演出,就形成了二人轉。二人轉是薩滿跳神宗教經典的世俗化形式。
楊樸 楊旸 ·普及讀物 ·26.9萬字
蒙塔尤是法國南部講奧克語的一個牧民小山村。1320年,當時任帕米埃主教(后為教皇)的雅克·富尼埃作為宗教裁判所法官到此辦案。在調查、審理各種案件的過程中,他像現代偵探一樣發現和掌握了該山村的所有秘密,包括居民的日常生活、個人隱私以及種種矛盾、沖突等,并把它們詳細記錄下來。法國著名學者勒華拉杜里以歷史學家的敏感和精細發現和利用了這些珍貴史料,并以現代史學,人類學和社會學方法再現了六百多年前該村落居民的生活、思想、習俗的全貌和14世紀法國的特點。
(法)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 ·基督教 ·46萬字
該作者的思想體系總結性地綜合了整個希臘文化時代東西方思想的精華,將一神論的猶太教義與希臘理性哲學或理性神學游記地結合起來。為后來基督教義與希臘哲學的融合預言了整合的一幕。作者是希臘化時代與羅馬帝國時代之交最有代表性的猶太思想家,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猶太民族對希臘精神文化的汲取。
(古羅馬)斐洛 ·基督教 ·13.1萬字
J.V.呂斯布魯克是基督教神秘主義傳統中最有影響力的作者之一,他的首要著作即此《精神的婚戀》,寫于14世紀,很快被譯為拉丁文,后來又譯為德文、英文、法文等,至今已經被翻譯為多種文字(包括日文)。它在基督教神秘主義的發展中起到過重要作用。《精神的婚戀》敘述了基督教的神秘體驗者在愛中追求神的完整經歷,其源頭是呂氏本人的神秘體驗和西方神秘主義傳統(見譯者為此譯本寫的導言)。
(比)呂斯布魯克 ·基督教 ·14.3萬字
本書為費爾巴哈的主要著作之一,出版于1841年,對唯物主義的發展曾起過重要的作用,恩格斯曾給予相當高的評價。費爾巴哈巧妙地揭露了宗教的、主要是基督教的認識論根源。加在神身上的一切特性都是人本身的特性,但這些特性是脫離了人本身的、被設想成獨立的、神化了的特性。
(德)費爾巴哈 ·基督教 ·31.7萬字
德爾圖良所著《護教篇》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了,作為護教作品,不單在當時為優秀的杰作,就是今天讀起來,從其對上帝的委身、對真理的認識、對社會的了解都依然是這個時代基督徒的楷模,尤其是對傳道人來說更是震撼,我們這個時代的傳道是否還有像德爾圖良對上帝真理的委身和對社會現象深刻的認識,和勇敢大無畏的衛道精神!
(古羅馬)德爾圖良 ·基督教 ·15.3萬字
《薄伽梵歌》是印度古代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Ia)中的一部宗教哲學詩。因此,在閱讀《薄伽梵歌》之前,先要了解一下《摩訶婆羅多》。《摩訶婆羅多》的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四世紀,歷時八百年。它以口頭方式創作和傳誦,不斷擴充內容,層層累積而成,最后定型的篇幅達到“十萬頌”(每頌一般為三十二個音節),譯成漢語約四百萬字。
(古印度)毗耶娑 ·經典著作 ·5.1萬字
E.E.埃文恩-普里查德是一位自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著述豐厚、影響廣深的英國著名社會人類學家。1937年首次出版的《阿贊德人的巫術、神諭和魔法》是他基于1926年到,1930年期間三次累積長達20個月的田野調查所撰寫的第一部田野志專著。該著作與他于1940年發表的《努爾人——對尼易河流域一族群生計方式與政治制度魄描述》后來都被視為代表他所處時代的人類學經典之作。他也因此被后人視為現代社會人類學奠基人之一。商務印書館出版《阿贊德人的巫術、神諭和魔法》的中譯本,無疑將有助于學人在對埃文思-普里查德的學術建樹有更多了解的同時,也對在我國仍處于潛學地位的人類學,和上個世紀中葉歐美人類學研究及其學理發展脈絡有更深的認識。
(英)E.E.埃文思-普里查德 ·宗教術數 ·41.5萬字
禪宗是眾多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且是其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派。迄今為止,它仍然代表著中國佛教的主流。禪宗的實際創始人是慧能大師(638~713),至唐末五代,禪宗五門七宗相繼成立,叢林各路大德高僧紛紛登臺獻技,棒喝聲中呵佛罵祖;禪宗思想學說精彩紛呈,禪宗言行風格異花競放,進入百家爭勝的全盛時期。
《書立方》編委會編 ·佛教 ·7.2萬字
《六祖壇經》乃是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六祖壇經解讀》是一本對大乘佛教經典《壇經》進行解讀的哲學、宗教類圖書。作者比爾·波特通過對不同版本之《壇經》進行對比、考證及解讀(如契嵩本、宗寶本、惠昕本、敦博本等不同版本的《壇經》),以一個美國漢學家的視角解讀大乘佛教經典《壇經》,此乃是比爾·波特對《壇經》的嘔心之作,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述:“生死事大,解脫亦然”。
(美)比爾·波特 ·佛教 ·12.6萬字
本書以鳩摩羅什法師所譯《金剛經》為原文,進行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通解,讓你輕松理解千余年歷久彌新的大智慧。作為國學經典,《金剛經》窮極宇宙,又關懷日常。文中將經文要義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進行深入淺出的演說,引發對現實生活的理性思考,給你能斷一切執念的智慧。
施青石 ·佛教 ·16.8萬字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韋伯對宗教社會學最初的研究,韋伯在這本書中主張,宗教的影響是造成東西方文化發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強調新教倫理在資本主義、官僚制度和法律權威的發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此書在現代社會科學諸領域皆有深遠影響,引用率極高,為教學研究的必讀經典。
(德)馬克斯·韋伯 ·理論 ·9.3萬字
本書分十章:第一章巴利圣典的三藏;第二章巴利圣典的律藏;第三章巴利圣典中的經藏(長部、中部、增支部、相應部;小部中的諸經);第四章論藏——佛教經院哲學;第五章巴利圣典外的巴利文獻;第六章純粹梵語和混合梵語的佛教文獻;第七章大乘經典:第八章大乘論師及詩人們;第九章密教的經典與儀軌;第十章佛教文學與世界文學。
(奧)莫里斯·溫特尼茨 ·佛教 ·42.9萬字
本書是“章太炎講述系列”之一種,旨在研究、發掘、整理章太炎的學術思想,編纂出版章太炎研究的普及性成果。章太炎不僅是公認的學術大家,而且是為數不多的具有原創性的思想家。佛學是章太炎學術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章太對佛學有精深研究,不僅深化了佛學在近代的發展,更將佛學與中國傳統哲學結合,創造出中國傳統哲學在近代發展的一個高峰。同時,章太炎又以佛學為武器,提出用佛學發起信心,增進國民的道德,進一步推動了革命思想的普及。
孟琢 楊文淵 ·佛教 ·10.3萬字
印度最經典的古老哲學著作,用散文或韻文闡發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獻的思辨著作。已知的奧義書約有108種之多,記載印度教歷代導師和圣人的觀點。“奧義書”顧名思義,即具有深刻含義的典籍,是千年不衰的印度圣書。不僅是古代印度圣賢對弟子進行傳道授業的秘傳,而且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印度的宗教哲學多是從奧義書發展而來,千百年來對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均產生了巨大影響,因而有印度的《論語》和東方的《沉思錄》之譽。該書是古代印度婆羅門教的根本經典,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祭祀活動和修行生活,體現了典型的東方思維方式以及印度的倫理道德規范。
黃寶生譯 ·經典著作 ·18.1萬字
《中國本土宗教研究》為集刊,包括理論前沿、經典解讀、歷史鉤沉、田野調查、區域聚焦五個欄目,對中國本土宗教發展史上的教派傳承、道經問題、道教科儀、民間宗教和神仙信仰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探討與研究。本書為第三輯,共收錄23篇文章,對中國本土宗教發展史上的教派傳承、道經問題、道教科儀、民間宗教和神仙信仰等多方面內容進行探討與研究。
汪桂平主編 ·理論 ·27.7萬字
本書作者在撰寫過程中對西藏7地(市)和重點縣宗教事務管理部門、主要寺院進行了實地田野調研,同時走訪了曾經和現在正從事宗教事務管理的人員,掌握了較全面的第一手資料。本書通過深入研究歷代中央政府對西藏佛教寺院事務管理情況,系統調研西藏民主改革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親切關懷下,西藏佛教寺院事務管理的建設、發展及其演變歷程,西藏佛教寺院事務管理的法規、制度建設情況以及目前加強與創新寺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次旦扎西 頓拉 ·理論 ·15.3萬字
本書為論文集,主要設有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三個欄目,其中漢傳佛教部分下設教史研究、義學研究、佛教與傳統文化。本期共收錄19篇文章,主要來源于全國從事佛教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碩博研究生以及佛學院的老師、研究生等,皆為學術前沿的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中國佛學》編委會 ·佛教 ·18.2萬字
《中國佛學》是中國佛學院主辦的綜合性佛學研究學術刊物,其宗旨是以展現中國佛學院為主,兼顧與佛教學術研究相關的專家學者最新研究成果,促進教內外學術交流。本刊以漢傳佛教教史、義理研究為主,同時也刊登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以及與佛教文化相關的研究綜述、動態等。
《中國佛學》編委會 ·佛教 ·26.3萬字
《中國佛學》編委會 ·佛教 ·18.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