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與屠刀為鄰:幸存者、劊子手與盧旺達大屠殺的記憶

發(fā)生在盧旺達小鎮(zhèn)尼亞馬塔的大屠殺開始于1994年4月11日上午11點,一直持續(xù)到5月14日下午2點。這期間的每一天,從上午9點30分到下午4點,胡圖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亞馬塔的山崗上屠殺圖西人。當?shù)丶s六萬名圖西人,有近五萬死于屠刀之下。在這場屠殺中,殺人者與被殺者彼此并不陌生。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鄰居、同事、朋友、愛侶甚至家人。有的胡圖人前一天還曾和圖西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間,他們就拿起了屠刀,有組織地對所有圖西人展開屠殺。一部分圖西人鉆進沼澤、樹林和山上,每天像獵物躲避獵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漿里,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殺結束。然而,當他們回到鎮(zhèn)上,卻發(fā)現(xiàn)劊子手并未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得像從前一樣,和這些胡圖人繼續(xù)生活在一起……大屠殺期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胡圖人為什么要這樣屠殺圖西人?屠殺過后,他們該如何繼續(xù)生活?帶著這些問題,哈茨菲爾德來到盧旺達,住在當?shù)厝松磉叄?jīng)過長達十四年的走訪調查,采訪了眾多幸存者和屠殺者,力圖從多個角度還原大屠殺的真相,理解這場發(fā)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類浩劫。

(法)讓·哈茨菲爾德 ·世界史 ·32.2萬字

阿拉伯人的夢想宮殿:民族主義、世俗化與現(xiàn)代中東的困境

1982年6月6日,黎巴嫩的邊境燃起了戰(zhàn)火,以色列兵分三路入侵黎巴嫩南部。當天深夜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詩人哈利勒·哈維手持獵槍走向自家陽臺,面朝大海與學校鐘樓,對準腦袋扣動了扳機。他的尸體摔出欄桿,掉到了樓下的一簇茉莉花旁。八天后,以色列軍兵臨貝魯特城下。壓垮哈維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僅是國家戰(zhàn)敗的恥辱,還有對整個阿拉伯民族走向復興的絕望。半個多世紀以來,包括哈維在內(nèi)的無數(shù)阿拉伯人曾為他們的世界構想過一座團結、進步、現(xiàn)代化的夢想宮殿。然而,傳統(tǒng)派與改革派的爭吵、世俗主義與神權政治的對抗、本土對西方的仇視,以及日趨狹隘的民族主義,最終耗盡了阿拉伯人心中的希望。在本書中,黎巴嫩裔學者福阿德·阿賈米透過一雙來自阿拉伯世界內(nèi)部的眼睛,從政治、文化、文學的角度回顧了20世紀以來的阿拉伯歷史。他沿著哈維、阿多尼斯、邁哈富茲、穆尼夫等阿拉伯知識分子的生命軌跡與思考路徑,從黎巴嫩山區(qū)到埃及,再到阿拉伯半島,講述了這個偉大堅韌的民族數(shù)十年來經(jīng)歷的振興與磨難,試圖回答一個已被苦苦思索了近一百年的問題:阿拉伯世界的現(xiàn)代化之路究竟在何方?

(美)福阿德·阿賈米 ·世界史 ·23.7萬字

喜:一個秦吏和他的世界

喜,睡虎地十一號秦墓的主人。他生在秦始皇時代,比秦始皇嬴政大三歲,死于始皇帝完成統(tǒng)一中國大業(yè)之后四年,比秦始皇早死七年。他和秦始皇是同代人,從人到民,繼而成為楚國故地的基層小吏。他有父母兄弟、妻子兒女。他的家族平穩(wěn)地延續(xù)到了漢朝,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還略有提高。作者把零星的材料串連起來,試圖拼接出一個作為人的喜,并在遙遠、陌生的世界里找到喜。想象自己站在喜的位置上,憑借他的眼睛去看他所處的世界,并描述一個普通人或者說被統(tǒng)治對象直接面對的帝國統(tǒng)治機器:通過戶籍制度、軍功爵制、鄰里的軍事化編排,以及軍政一體化的行政體系,將每一個黔首都固定在國家控制體系的特定位置上,使之從軍應役、立功受爵、交納租賦、互相伺察,有必要或有利時舉報同伍、同里的鄰居,但也在戰(zhàn)場上生死與共,構成一種生存共同體。同時,本書力圖呈現(xiàn)的,是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卑微個體生命的若干面相,是偉大時代中以個人為中心的幾幅剪影,是在總體格局相對穩(wěn)定,而微觀環(huán)境卻在不斷變動的歷史結構中好不容易才可以發(fā)現(xiàn)的幾處個體微粒。

魯西奇 ·普及讀物 ·19.6萬字

圣巴托羅繆大屠殺:16世紀一樁國家罪行的謎團

1572年8月24日,圣巴托羅繆日,在法王查理九世默許下,新教軍事領袖科里尼被天主教一方吉斯公爵亨利一世手下的士兵殺害。很快,天主教徒頭戴飾有十字架的帽子,臂纏白色袖章,穿梭于巴黎的大街小巷,以天主之名追捕“異端”,處決迅速演變?yōu)榇笠?guī)模殺戮。然而,就在幾天前,巴黎城中還一片歡樂祥和,一場象征和解的隆重婚禮剛剛在巴黎圣母院舉行。新娘是查理九世之妹瑪格麗特,新郎則是信仰新教的納瓦爾的亨利,即未來的亨利四世。短短幾天,誠心尋求和平的婚禮為何會演變?yōu)椤把槎Y”?為什么對少數(shù)新教領袖的處決會演變?yōu)閹缀醪叭▏拇笸罋ⅲ秩绾螖噭訃H局勢?在一系列事件中,查理九世、美第奇王太后、天主教權貴、西班牙國王扮演了何種角色?法國歷史學家阿萊特·茹阿納分析處決與大屠殺突然發(fā)生的來龍去脈,考察當時國內(nèi)外新教徒與天主教徒對此的反應,重新講述了圣巴托羅繆大屠殺的故事。在她看來,這血腥的一天改變了法國歷史的走向:天主教在法國的命運徹底改變;新教徒不再認為法國會成為新教國家,開始形成身份認同;動亂殺戮之后人們對秩序的渴求使君主權威得到強化,絕對專制的大門開啟;對宗教分裂及其導致的創(chuàng)傷的反思,同樣使王權受到質疑,甚至為大革命埋下伏筆。圣巴托羅繆大屠殺無疑是一個悲劇,它因恐懼而將他者視為異端,將差異扭曲為威脅,距今迢遙卻又未曾真正遠去。

(法)阿萊特·茹阿納 ·世界史 ·23.4萬字

美國四百年:冒險、創(chuàng)新與財富塑造的歷史

美國的歷史不僅是政治性,也是經(jīng)濟性的。美國人以公民身份行使自己的政治權利,以消費者的身份行使經(jīng)濟權利。自由市場代表著美國精神中的冒險、創(chuàng)新、不擇手段、機會主義,它影響了美國的政治法律建設,又逐漸在種種社會運動中被法律和政策規(guī)制,它們彼此互動形成美國式資本主義,并塑造著多種物質文明和城鄉(xiāng)景觀風貌。布·斯里尼瓦桑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從長達400年的美國經(jīng)濟發(fā)展史入手,揭示了其中鮮為人知的內(nèi)在關聯(lián)。這本書告訴我們,硅谷和華爾街的眾多風險投資公司為何深深根植于“五月花號”的籌資過程;美國建國者對英國的反對不僅源于政治抱負,還有個人經(jīng)濟利益的考慮;安德魯·卡內(nèi)基當初的電報局送報員工作怎樣為他后來領導讓他躋身全國巨富的鋼鐵帝國鋪平道路;槍支制造企業(yè)雷明頓公司怎樣在戰(zhàn)后鳳凰涅槃,發(fā)展成為打字機制造企業(yè);美國黑幫怎樣效仿傳統(tǒng)企業(yè)的合并和監(jiān)管進行內(nèi)部管理;20世紀50年代的一部基礎設施法律怎樣了催生美國最持久的品牌:肯德基;回顧硅谷早期瘋狂年代的過程中,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概念其實和美國的歷史一樣悠久。

(美)布·斯里尼瓦桑 ·世界史 ·38.1萬字

繁榮的代價:富有帝國的衰落與復興

繁榮的國家也會分裂,帝國的隕落是否真的不可避免?這是知名經(jīng)濟學家、對沖基金經(jīng)理、總統(tǒng)顧問托德·G.布赫霍爾茨在這本順應時代發(fā)展、頗有見地的著作中所提出的觀點。《繁榮的代價》既涉及經(jīng)濟史內(nèi)容,又包含作者宣言,揭示了富裕國家所面臨的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裂痕,并闡明理由,建議把這些漏洞轉變成力量源泉,變成民族復興的基礎。為了幫助讀者理解強大國家是如何分裂的,布赫霍爾茨明確提出了五種強大但充滿悖論色彩的分裂力量,這些力量在國家取得經(jīng)濟成功之后開始逐漸損毀國家的和諧穩(wěn)定。其中包括:日趨降低的生育率、全球化貿(mào)易、不斷增加的債務負擔、日漸消失的職業(yè)道德和缺失的愛國主義精神。帝國的衰敗是難以避免的嗎?答案是否定的。美國和歐洲能夠重塑社會精神嗎?答案是十分肯定的。《繁榮的代價》向讀者講述了一些昔日領袖們鼓舞人心的故事,其中包括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以坂本龍馬為代表的日本明治維新領導者,以及以色列前總理“鐵娘子”果爾達·梅厄,他們都成功扭轉了國家當時的混亂局勢。現(xiàn)在為時不晚,我們能夠克服當下所面臨的挑戰(zhàn),再次團結起來捍衛(wèi)國家的和諧穩(wěn)定,保衛(wèi)我們的未來。

(美)托德·G.布赫霍爾茨 ·普及讀物 ·19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西昌市| 读书| 静乐县| 东安县| 重庆市| 晋城| 上思县| 沾益县| 扎囊县| 梅州市| 台山市| 乃东县| 大足县| 普格县| 安岳县| 沅江市| 临邑县| 大余县| 将乐县| 岑巩县| 南平市| 大港区| 东乡族自治县| 莲花县| 福鼎市| 旬邑县| 阳山县| 临汾市| 宁陵县| 神池县| 德阳市| 沁源县| 邓州市| 任丘市| 泽州县| 赤壁市| 社会| 泰顺县| 沅江市| 余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