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制造規則:國際標準建立背后的歷史與博弈

從螺紋到集裝箱再到電子閱讀器,幾乎我們用的所有東西都受到標準制定進程的影響。一個多世紀以來,從制造業到互聯網,此類標準與世界經濟的每一次重大變化都息息相關,本書回顧了標準化的全球發展史。兩位作者認為,從19世紀80年代到現在,有三次技術標準化的浪潮。在第一次浪潮中,工程師制定了可以被制造者廣泛采用,同時滿足公司客戶需求的有用標準,催生了跨越政治和民族邊界的標準化運動。第二波浪潮的結果之一是集裝箱的標準化,這極大促進了全球貿易的發展、全球市場的整合;第三波浪潮的核心是信息技術的標準化,新一代的標準制定者為互聯網和網絡提供支持,同時運用制定標準的程序來控制日益全球化的經濟中可能出現的社會和環境危害。兩位作者基于三個大洲的檔案資料,探討了催生標準化運動的積極理念、實現這些理念的嘗試,以及標準化運動在今天面臨的挑戰。標準是在今天的經濟中幾乎隱形,卻與國家和全球市場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基礎設施,在今天的國際形勢和全球治理的大背景下,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標準之爭與國家間的競爭與合作息息相關,本書有助于讀者從技術規則的角度理解百年來的歷史和標準化的重要意義,理解商業、技術與政治之間的關系。

(美)喬安妮·耶茨 (美)克雷格·N.墨菲 ·專業史 ·29.8萬字

狼性時代:第三帝國余波中的德國與德國人,1945—1955(理性國譯叢64)

戰后的德國,一個充滿占領者、被釋放者、流離失所者、被疏散者、逃亡者以及背負著戰爭罪行的人。他們掠奪、偷竊、造假身份,為了活下去,一切從零開始。可這么做行嗎?當一個國家秩序蕩然無存之際,社會要如何在這般的混亂中重生?人們要如何在這樣一個“他人即惡狼”的“狼性時代”里重建生活?生活秩序的喪失、家庭的四分五裂、饑餓貧困的威脅、戰爭罪惡感的陰影、對大屠殺的沉默、死里逃生的狂喜——第三帝國的余波持續影響著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度。本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德國日常生活文化史及人民精神史,聚焦二戰后十年間德國人的戰后生活,尤其是其精神心態和情感生活。作者拋棄高屋建瓴的宏大敘事和政治框架,從普通人的日常出發:清理廢墟的動員,物質匱乏與黑市的經驗,及時行樂的追求享受,人口大遷徙的遭遇,女性的自主意識,盟軍的再教育,經濟起飛的奇跡,“重塑思想”的文化政策,藝術和設計風尚的變遷,以及日常生活中德國人如何集體回避戰爭的罪責感。戰后德國大眾生活混亂失序中充滿了多重面向,人們既有對戰爭的悲傷和自憐,又有立刻重新出發的求生欲,有為了生存下來的不擇手段,也有劫后余生、渴望生命的及時行樂。哈拉爾德·耶納對戰后最初的十年做出了一個嶄新的全景描述,通過它能以新視角重新理解戰后德國的復蘇與德國人日常生活的真實面貌,也能了解德國如何以及為何能夠從險惡的法西斯思想徹底轉型為現代民主國家。

(德)哈拉爾德·耶納 ·世界史 ·25.2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宁都县| 莒南县| 镶黄旗| 吉安市| 城口县| 涞水县| 侯马市| 丰城市| 广汉市| 宁陕县| 道真| 高邮市| 金华市| 杨浦区| 太和县| 婺源县| 东乡县| 望江县| 鄄城县| 睢宁县| 朝阳县| 和平区| 黔西| 惠来县| 平湖市| 河北区| 钦州市| 涡阳县| 玉溪市| 天台县| 迁西县| 象州县| 云和县| 潞西市| 塘沽区| 九寨沟县| 安徽省| 琼海市| 通化县| 宜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