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由之困:非自由主義如何塑造美國歷史

在本書中,作者史蒂文·哈恩告訴我們,非自由主義在美國從來不是異端,而是貫穿乃至塑造美國歷史的一條幽暗脈絡。從殖民地時期到《獨立宣言》發表,買賣黑奴、驅逐原住民、剝削契約奴、壓制不同信仰均屬司空見慣,等級體系、剝削制和排他性是國家的一種制度性安排,使得解放與壓迫始終并行不悖;從獨立戰爭到重建時代,自由的旗幟雖然高舉,但為了維系聯邦,種族等級仍得以容忍并延續,自由在聯邦政府的妥協與南方白人至上主義的暴力下名存實亡;從進步時代到二戰之后,政治、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改革和進步看似如火如荼,但出臺排華法案、暴力鎮壓工會乃至麥卡錫時代的政治清洗,無不展示著國家機器對多元與異見的壓制;即便是在民權運動取得史無前例的成果之后,種族主義仍以新的面貌得以延續,舊有的不平等并未得到根本性消除,直至“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爆發。這不單純是一部重述的歷史,而是一次關乎反思的召喚。哈恩用厚重的歷史與深情的筆觸提醒讀者:自由與非自由的糾纏與角力才是美國250年歷史的主線。

(美)史蒂文·哈恩 ·世界史 ·28.2萬字

最新章節 第16章 譯后記 看見真實的美國 2025-07-21 15:40:01
制造規則:國際標準建立背后的歷史與博弈

從螺紋到集裝箱再到電子閱讀器,幾乎我們用的所有東西都受到標準制定進程的影響。一個多世紀以來,從制造業到互聯網,此類標準與世界經濟的每一次重大變化都息息相關,本書回顧了標準化的全球發展史。兩位作者認為,從19世紀80年代到現在,有三次技術標準化的浪潮。在第一次浪潮中,工程師制定了可以被制造者廣泛采用,同時滿足公司客戶需求的有用標準,催生了跨越政治和民族邊界的標準化運動。第二波浪潮的結果之一是集裝箱的標準化,這極大促進了全球貿易的發展、全球市場的整合;第三波浪潮的核心是信息技術的標準化,新一代的標準制定者為互聯網和網絡提供支持,同時運用制定標準的程序來控制日益全球化的經濟中可能出現的社會和環境危害。兩位作者基于三個大洲的檔案資料,探討了催生標準化運動的積極理念、實現這些理念的嘗試,以及標準化運動在今天面臨的挑戰。標準是在今天的經濟中幾乎隱形,卻與國家和全球市場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基礎設施,在今天的國際形勢和全球治理的大背景下,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標準之爭與國家間的競爭與合作息息相關,本書有助于讀者從技術規則的角度理解百年來的歷史和標準化的重要意義,理解商業、技術與政治之間的關系。

(美)喬安妮·耶茨 (美)克雷格·N.墨菲 ·專業史 ·29.8萬字

狼性時代:第三帝國余波中的德國與德國人,1945—1955(理性國譯叢64)

戰后的德國,一個充滿占領者、被釋放者、流離失所者、被疏散者、逃亡者以及背負著戰爭罪行的人。他們掠奪、偷竊、造假身份,為了活下去,一切從零開始。可這么做行嗎?當一個國家秩序蕩然無存之際,社會要如何在這般的混亂中重生?人們要如何在這樣一個“他人即惡狼”的“狼性時代”里重建生活?生活秩序的喪失、家庭的四分五裂、饑餓貧困的威脅、戰爭罪惡感的陰影、對大屠殺的沉默、死里逃生的狂喜——第三帝國的余波持續影響著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度。本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德國日常生活文化史及人民精神史,聚焦二戰后十年間德國人的戰后生活,尤其是其精神心態和情感生活。作者拋棄高屋建瓴的宏大敘事和政治框架,從普通人的日常出發:清理廢墟的動員,物質匱乏與黑市的經驗,及時行樂的追求享受,人口大遷徙的遭遇,女性的自主意識,盟軍的再教育,經濟起飛的奇跡,“重塑思想”的文化政策,藝術和設計風尚的變遷,以及日常生活中德國人如何集體回避戰爭的罪責感。戰后德國大眾生活混亂失序中充滿了多重面向,人們既有對戰爭的悲傷和自憐,又有立刻重新出發的求生欲,有為了生存下來的不擇手段,也有劫后余生、渴望生命的及時行樂。哈拉爾德·耶納對戰后最初的十年做出了一個嶄新的全景描述,通過它能以新視角重新理解戰后德國的復蘇與德國人日常生活的真實面貌,也能了解德國如何以及為何能夠從險惡的法西斯思想徹底轉型為現代民主國家。

(德)哈拉爾德·耶納 ·世界史 ·25.2萬字

戰爭:從類人猿到機器人,文明的沖突和演變(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幾萬年來,戰爭一直被視作人類的夢魘,它能在頃刻間將富饒的田地夷為不毛之地,也能在轉瞬時顛覆一個盛世帝國。戰爭所經之處,恐慌、貧窮和死亡如影跟隨。而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客觀的學術研究和顛覆性的思考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令人不快但又無法否認的事實:從長期來看,盡管戰爭帶來了死亡和血腥,卻使人類更安全、更富庶。這本書綜合了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地理學、進化生物學,以及科技和軍事知識,歷數從類人猿到機器人誕生這15000年來的爭斗和暴力。作者犀利地指出,在石器時代,有10%的人可能會死于暴力;而在20世紀,盡管人類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發明出足以摧毀地球生態的核武器,暴力死亡率反而下降了90%。戰爭所打造的利維坦式的大型中央集權國家,讓這個世界有機會在更長時間的和平中發展、繁榮。作者對15000年人類戰爭史的研究更表明,接下來的半個世紀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時期。如果我們可以渡過這一階段,那么自古以來一直存在的終結戰爭的夢想或許就可以實現。這本書無疑將永遠改變我們看待戰爭的方式,并改變我們在未來應對沖突的選擇。不論是將戰爭看作災難的人,還是正在參與和平事業的人,都應當讀一讀這本書。

(美)伊恩·莫里斯 ·世界史 ·35.7萬字

浮動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峽的環境史

《浮動的海岸》是首部關于白令海峽——從俄羅斯到加拿大的北極陸地和海域——的綜合性歷史著作。自19世紀以來,人類在白令陸橋這片極北之地開啟了一場極具現代意識形態的試驗。作者通過講述白令陸橋動物和礦產資源的歷史,揭示了一百五十多年來人類如何將這一偏遠地區的生態財富轉化為經濟增長與國家力量的過程。作為一部講述人類開發與北極生態之間關系的開創性著作,《浮動的海岸》打破了以往人們所熟悉的環境史敘事,而以一種新鮮的視角重新審視了白令陸橋這一被忽視的景觀。在本書中,德穆思根據自己與當地人一起生活的經歷,并利用對當地人的采訪資料及相關檔案,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深刻而迷人的故事,揭示了人類的巨大需求與野心給這個資源有限的星球帶來的且將繼續帶來的動態變化和無法預見的后果。與許多環境史學者一樣,面對人類對地球系統所造成的影響,德穆思不再認同英國歷史學家柯林伍德在20世紀30年代所提出的觀點,即自然和人類必須擁有不同的歷史。在德穆思的筆下,自然與人類的歷史是相互交織的,人類及其觀念與地域、動植物、礦藏資源等非人類部分彼此互動,相映成趣。

(美)芭絲謝芭·德穆思 ·專業史 ·24.4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德县| 高清| 鸡泽县| 田东县| 沽源县| 古丈县| 吴桥县| 惠东县| 阜康市| 衢州市| 神农架林区| 临朐县| 桑日县| 潼关县| 磐石市| 靖宇县| 论坛| 岫岩| 昂仁县| 防城港市| 镇雄县| 明星| 伊宁市| 南充市| 云和县| 聊城市| 开化县| 囊谦县| 门源| 石门县| 福州市| 黄大仙区| 类乌齐县| 本溪| 高密市| 呼图壁县| 巴塘县| 孝义市| 余江县| 浦城县| 石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