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7世紀初,太平洋上一個不為人知的小島嵐嶼產出的肉豆蔻成為歐洲各國在香料競賽中爭奪的焦點,這引發了一場荷蘭東印度公司與納撒尼爾·考托普領導的一小群英國香料商人之間激烈而血腥的斗爭,這場斗爭最終以荷蘭與英國達成歷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一項交易告終。英國將嵐嶼控制權讓給荷蘭,作為回報,英國得到了曼哈頓。本書講述了一個精彩的冒險故事。作者選擇了幾位有代表性的香料商人,通過他們的故事為讀者生動再現了一段傳奇歷史。
(英)賈爾斯·米爾頓 ·世界史 ·18.5萬字
自“9·11”事件以來,西方國家出版了大量從歷史、政治、宗教、文化等角度切入剖析恐怖主義的根源的著作,本書綜合了所有這些視角,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這一切都要從2500年前西方與東方的現實與思想分野開始梳理。本書以其令人驚嘆的時間跨度、細膩的歷史與思想分析,以及切中時弊的現實關懷,于2008年榮獲美國近東政策研究所圖書獎。全書從波斯大王薛西斯企圖征服希臘講起,揭開了一場至今也未曾停息的沖突的序幕。先是亞歷山大大帝,然后是羅馬人,試圖將歐洲與亞洲并入一種單一的文明。隨著西方皈依基督教、東方部分地區接受了伊斯蘭教,兩種宗教之間爆發了充滿仇恨的戰爭,每一方都宣稱對世界擁有統治權。到了17世紀,基督教教會衰落后,雙方的斗爭從宗教轉向了哲學:秉持西方的科學理性的人與那些尋求神的最終教導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照。18、19世紀,幾大伊斯蘭帝國——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薩法維王朝——逐步瓦解,西方也逐步控制了亞洲的大部分地區。結果促成了將伊斯蘭生活與西方現代生活的嘗試,這在伊斯蘭世界中的改革者與傳統主義者之間引發了沖突,一直延續到今天。在人類歷史上,西方與東方之間的歷次戰爭不僅是歷時最久、代價最高的戰爭,它們過去曾經,而且將來也會繼續塑造著現代世界。
(美)安東尼·帕戈登 ·世界史 ·36.8萬字
西漢竹書《趙正書》以秦始皇之死為開端,講述了胡亥不聽子嬰、李斯之諫竟致身死國亡的故事。因其內容涉及秦始皇彌留之際對繼位人選的安排、秦二世皇帝即位的正當性,乃至大秦帝國傾覆的直接原因等重大歷史關節,故而受到廣泛關注。辛德勇教授在閱讀這部竹書時,以秦朝興亡為大背景,提出了一系列常人習焉不察的問題。“趙正書”的“趙正”指的是秦始皇嗎?“趙正”、“趙政”、“秦正”、“秦政”、“嬴政”、“始皇帝”……哪個才是他活著的時候用過的名字?為什么說“趙正書”這個書名(或篇題)有些名不副實?它到底有什么來歷,又有什么特點?明明記載同一段史事,《趙正書》為什么和《史記》上說的不一樣?二者誰更可信?以“焚書坑儒”而留下千古罵名的秦始皇,真的就對天底下的儒生和儒學都深惡痛絕嗎?而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秦朝命運的名宦趙高,到底是不是個“去勢的人”?
辛德勇 ·中國史 ·15.9萬字
作者冷成金以智論史、以史說智,通過生動有趣的歷史典故、人物故事,說解歷史中的大智慧。分別有:深刻的儒家智慧,謀圣而不謀智;圓融的道家智慧,以無為王天下;超脫的佛家智慧,追求本心、見性成佛;嚴苛的法家智慧,辨析法、術、勢,以法治國;縱橫家的博弈智慧,兵家的戰略智慧,陰陽家的自然哲理智慧……全書將歷史的治亂興衰、人物的成敗得失,淋漓展現,引領讀者領悟傳統文化中的智慧真諦。
冷成金 ·隨筆 ·42.2萬字
《世界簡史》(又稱《韋爾斯世界簡史》)是英國著名作家H.G.威爾斯撰寫的一部頗具特色的世界史,內容上溯人類文明的開端,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古代埃及、古代希臘羅馬、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英國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等,都有獨到的敘述。對東方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均有所涉及。
(英)威爾斯 ·世界史 ·17.6萬字
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開始,日本進入平安時代。從八世紀末到十二世紀末的四百年間,京都的宮廷貴族們享受著榮華與奢靡,然而大大小小的政治紛爭從未間斷。本書《平安時代》為“巖波日本史”第三卷,以平安時代的三十一代天皇的承繼和姻親關系為主軸,細述了皇室、貴族、武士等各方勢力內部和相互之間圍繞著王權的爭奪而出現的對立和抗爭,為我們提供了解讀平安時代歷史的全新視角。作者保立道久立足于政治史視角,同時兼及社會經濟史和對外關系史,將平安時代天皇在即位后頒布“新制”與“德政”的傳統作為關鍵線索,“以天皇家的歷史為中心來描述平安時代”,描述了這段波瀾壯闊、絢麗多姿的四百年歷史。
(日)保立道久 ·世界史 ·7萬字
上海,在1843年之前,只是中國眾多小縣城中默默無名的一個。鴉片戰爭之后,它被發現了,西方人用船堅炮利將它轟成了一座貫通東西的新興之城。從此,上海成了西方文明進入中國的橋頭堡、古老中華民族面向世界的窗口。然而,這座城市的崛起,是屈辱?是進步?1843年,傳教士麥都思創立墨海書館,現代印刷技術傳入中國,上海成為近代西學東漸的根據地;1845年,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租界——英租界出現在上海灘;1847年,英國麗如銀行進入上海租界,此后,上海逐步成為亞洲金融中心;1854年,小刀會起義,上海海關為列強所竊,這成為外國控制中國關稅機構之濫觴……1843年,上海開埠,曾經的灘頭成了中國最洋氣的摩登之都,東西文明在此交匯、激蕩,而碰撞出的浪花,改變了這個城市的發展史,更影響了整個中國的近代歷史進程。它,是一座見證了近代中國跌蕩沉浮的城市!
卞君君 ·普及讀物 ·17萬字
在中國長達兩千余年的封建社會發展史中,歷史沿著曲折的道路向前推進,并且呈現出波浪式的前進軌跡,社會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家強大的唐朝是一個公認的高潮時代。李氏父子晉陽躍兵,西渡黃河,攻占長安,建立大唐帝國;宮廷傾軋,明槍暗箭終釀成玄武門事變;李世民繼承皇位,任人唯賢,和親吐蕃,安定邊塞,開創了貞觀之治……歷史的帷幕拉開了演繹在歲月長河中的跌宕起伏、興衰榮辱的一幕幕。本書為您講述了一個空前開放的浪漫帝國,一個盛極而衰,卻擁有永久和持續魅力的大唐王朝,展現出一段令華夏子孫永遠為之驕傲的豐功偉業。
王新龍編著 ·中國史 ·16.4萬字
猶太人從哪里來?他們如何在幾個世紀的顛沛流離中維系強烈的社群意識?當代猶太人為何在飽受蹂躪的歷史陰影下仍然對民族身份感到自豪,并將他們的民族家園發展得蒸蒸日上?全書涉及面廣、信息量大,通過追溯猶太人從傳說時代直到當前中東和談的歷程,既展現了決定猶太歷史進程的主要地理、文化、政治因素,又介紹了形形色色的猶太人,他們塑造出猶太人的性格、心態和愿景。為了使這一綜述具有國際視野且合乎時宜,作者聚焦于每個歷史時期的關鍵事件和占主導地位的猶太社群。
(美)雷蒙德·P.謝德林 ·世界史 ·15.3萬字
小說以中日甲午戰爭為背景,真實再現了戰爭前后清王朝的社會、宮廷、官場、外交、戰事等各方面的情況。作者以至情至性的悲憫情懷,圍繞主人公李鴻章,展開了一幅末世王朝的立體畫卷:堂堂大清帝國在內憂外患中搖搖欲墜,臣子李鴻章肩負重任,一面是慈禧太后的揮金如土,一面是中日戰敗后的屈辱求和、割地賠款,他夾在其中委曲求全,苦苦支撐著風雨飄搖中的末世王朝……
陳斌 ·普及讀物 ·28.5萬字
王新龍編著 ·中國史 ·15.8萬字
區域研究的興起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史學研究轉向的顯著特征之一,學界拋棄了過往拘泥于政治史的宏大敘事,轉而試圖通過個案或區域研究尋找到一條呈現“整體歷史”的路徑,構建起中國史學自身的解釋模式。對“區域”作出何種界定,成為研究者需要優先處理的問題之一。本書將在系統、全面收集清代檔案、實錄、政書文獻的基礎上,著力于探討清代縣轄政區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即作為一種全國層面的制度設計,其制度淵源何在,在清代又經歷怎樣的制度變革,在民國時期的消失等狀況進行長時段的梳理,清代縣轄政區的空間分布,清代縣轄政區設置與地方治理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胡恒 ·中國史 ·27.4萬字
1644年,明朝滅亡。一直以來,人們對明朝為何而亡的問題爭論不休:一些“明粉”覺得,這么好的明朝,為什么說亡就亡了?還有一些朋友勉強屬于“明黑”,他們覺得,明朝的問題這么多,不亡沒有天理。本書從黨爭、財政、流民、外敵等視角出發,講透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明朝之亡是亡于萬歷還是亡于崇禎?是亡于宦官還是亡于文官?是亡于東林還是亡于閹黨?是亡于無錢還是亡于無兵?是亡于“流賊”還是亡于女真?是亡于天災還是亡于人禍?是亡于藩府還是亡于富戶?是亡于海外白銀還是亡于國內加派?是亡于社會開放還是亡于政府封閉?是“亡國”還是“亡天下”?從黨爭、財政、流民、外敵……講透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翻開本書,看透明朝究竟為何而亡!
方志遠 ·普及讀物 ·8.1萬字
本書以獨特的“角色意識”審視辛亥前后的典型人物,通過其臺前幕后的諸多細節,展現出近代中國的變化軌跡,刻畫出生動的角色群像。作者摒棄了“成王敗寇”式的傳統英雄史觀,深入挖掘這場世紀之變的歷史淵源,精心剖析辛亥豪杰的境遇與人格,往往片語解紛,于不經意間揭破重重帷幕背后的歷史真相。康有為何至死不見孫中山?黃興為什么不取代孫中山?宋教仁死在誰的手里?梁啟超為什么不敢干革命?手忙腳亂的袁世凱,飄然引退的蔡鍔,陶成章死之謎……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辛亥亂象躍然紙上。
傅國涌 ·隨筆 ·22.4萬字
《全球通史》為美國著名作家塞繆爾·古德里奇最負盛名的作品,曾深刻影響了美國的大眾歷史文化觀,其影響力被認為與《常識》《瓦爾登湖》《聯邦黨人文集》等經典作品并駕齊驅。全書通過七大板塊、五百零七章共六冊的內容將世界自人類誕生至19世紀中期的全球歷史詳細生動地講述出來。作者十分注重地理、歷史知識的結合,將全球視角下不同文明的歷史發展脈絡、政治、經濟、軍事、風俗、生活狀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展現民族或國家發展、互動的歷史視野和繡花針般的筆觸,在呈現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時,也帶給讀者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全書沒有采用一般的世界通史按時間段來分別講述不同地區歷史的方式,而是采用分地區講述單個國家或地區古往今來的歷史,這對入門級的讀者而言,更容易清晰準確地把握歷史發展的脈絡而不至于引起混亂。可以說,這部《全球通史》不僅顯現了獨特的全球性視角,還富于深刻性、獨到性,是名副其實的具有全球眼光和智慧的通史巨著。
(美)塞繆爾·古德里奇 ·史家名著 ·34.9萬字
一個泱泱大國為什么會從當初的恢弘建國、氣勢逼人、一統天下走到最終的風雨飄搖、千瘡百孔、不堪一擊,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三百多年的明朝歷史會給如今快速發展的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書通過提綱挈領的線條,秉著對歷史嚴謹公正的態度,簡單敘述了明朝政治、制度、社會、人物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以真實史料為基礎,深入挖掘出明初的恐怖政治、衛所制度、科舉情況,以及晚明流寇、農民起義等表象下隱藏的真相,揭開那段跌宕起伏的歷史。歷史不會重復,卻有可能重演。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歷史的教訓是對現在和未來最好的啟迪。
吳晗 ·普及讀物 ·15.1萬字
筆者埋頭故紙堆,翻找老報紙,從清末民國的《時代》周刊、《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老報紙、老雜志里,找出了一片片與眾不同的中國歷史碎片,將這些來自外媒的歷史碎片原汁原味地翻譯出來,拼出了一幅“西洋鏡”里的歷史畫卷。在外媒看來,當時的中國,是那樣的新奇,那樣的莫名,那樣的古怪。
安子著 ·中國史 ·12.1萬字
歷史之中飽含著華夏先哲們的無窮智慧,記載著炎黃子孫的輝煌業績,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一筆豐厚的遺產。既然歷史就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那么我們就更應該用自己的智慧去進行深入的挖掘。我們要專注于“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堅持不懈;體味“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的豪氣凌云;同時,我們也要警醒于“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悲哀。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智慧,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絢麗多姿。
羅鮮 ·普及讀物 ·14.1萬字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隋唐”一卷。一般教科書對隋代的歷史總是匆匆帶過。氣賀澤先生對于隋朝的歷史,則頗為重視,有些看法頗為新穎。作者特別強調佛教對于鞏固隋朝統治的意義。就全書的側重點而言,作者對于貞觀之治評價不高,論述簡略;對于武則天的掌權,則與同時期日本等東亞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權做出聯想。與一般中國教科書或者斷代史不同,作者對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長安和洛陽的城市景觀、五代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專門的敘述。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當代日本隋唐歷史研究綜合性成果,體現了日本學者觀察隋唐歷史的獨特視角。
(日)氣賀澤保規 ·中國史 ·22.2萬字
作者延續《另一半中國史》用故事說歷史的方式,敘述了從東海大平原僥幸逃離的人們,分別在山東半島、長江入海口、蒙古草原、日本島以及美洲生活,成為東夷人、越人、興隆洼人、日本人、印第安人祖先的故事。在本書中,作者對領土爭端、種族滅絕、環境惡化等人類關注的問題發出了率直的拷問,對中國的海洋意識、美國重返亞洲戰略、日本的民族性格等現實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通篇閃耀著人類平等、人性關懷與和平理想的光輝。
高洪雷 ·普及讀物 ·2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