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論(全6冊)
《郭論》系列全6冊。《郭論》拾遺明清歷史、解讀市井文化、大話經典名著……郭德綱以更獨特的視角、更有溫度的故事,解讀中國人骨子里的“忠”與“義”。洞察人生,燭映世變,史學、文學、哲學一次到位。慢火烹茶,進退有度,體會中國式人性、人情、人心。老郭的智慧、熱血和真性情在此展現得淋漓盡致。《郭論》,帶你領略更大的江湖。《撿史》“說起來誰都不信,我其實是一個好靜不好動的人。”郭德綱在“郭論”系列的《撿史》中說,“最近下雨,我每天在家里坐著,讀讀書,看看戲,就覺得很快樂。”他喜歡讀史,“讀史可以使人明智,古人說‘鑒以往可以知未來’,就是這個意思。”《撿史》是百萬暢銷經典“郭論”系列的第二篇。郭德綱通過剖析歷史人物,復盤一場場暗流洶涌的權力游戲,剖析君臣博弈法則,發掘出人性的精妙幽深之處。學說話、學辦事、學為人處世,不可不讀《撿史》。從廟堂到江湖,從帝王將相到販夫走卒,陰謀陽謀、君臣博弈法則、韜晦心術、中國式社會人情世故,盡在郭論《撿史》篇。《江湖》“走江湖的人,講究三硬:官面兒的靠山硬;道兒上的關系硬;本身能耐硬。”——郭德綱《江湖》行走江湖,你需要怎么樣的城府、心機和格局?看郭德綱煮酒論史,江湖大佬論江湖,從官方正史、逸聞野史和民間故事中提煉出中國式人情社會的底層邏輯,點破江湖、官場、商場玄機,一本書教你做人、防人、馭人。“心有波濤面含春色,此為江湖。”《你要高雅》過去您要是聽先生說書,一定注意,別起太早。過去說書先生沒有一大早就去的,除非是天橋的“地下買賣”。一般都是下午或者晚上,下午那場是正式演出。當然也有比這早的,叫“說板凳頭兒”,行話叫“早兒”。也有晚上演的,那個叫“燈碗兒”。顧名思義,過去電燈不普及,太晚了就點油燈碗兒。過去還有觀眾坐在臺上聽的!您比如說,有時候來了有身份的觀眾,臺下坐著不合適,就在臺上坐著!跟演員隔開三五步,搬把椅子就在那兒看。所以說,那時候臺上除了穿戲裝的演員之外,再有二三十個穿便裝的觀眾,很正常!《我是文學家》我從小學相聲、學評書,后來又唱戲,一路走下來呢,好多觀眾聊天兒都提到,覺得演員學問大,尤其是說書的,前三皇后五帝,談古論今,什么都知道。——嗨,其實您不了解我們的工作特性,您甭看打從開天辟地能說到計劃生育,給您說得一愣一愣的,我們這都是“記問之學”,就是一輩輩口傳心授下來的。有朋友問了,評書里的那些人物,歷史上真有這樣一個人嗎?嗨,這玩意兒您別往心里去。每一位說書的先生,他所說的《隋唐》都是他獨家的《隋唐》。有的說書先生把“羅士信”跟“羅成”說成是一個人,說他是小白臉兒;有的先生呢,說羅士信就是個傻子。《文史專家》咱們一直聊著古代的那些是是非非、真真假假,不知道您發現沒有,歷史上那些史學家們披肝瀝膽、奮筆疾書、不吃飯不睡覺,熬著夜寫下來的青史圖冊,有時候就是打不過街坊王奶奶、李大爺喝多了酒,跟孩子們聊天兒的那些口口相傳。您比如說楊家將、蘭陵王、鰲拜、耶律洪基,歷史上多少功臣名將都給顛覆了!史學家的筆,它比不了說書人的嘴啊!
·73.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