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研究俄羅斯著名學者巴赫金的詩學理論。他是20世紀俄羅斯詩學發展中最重要的人物,對俄羅斯詩學做出多方面的貢獻,也可以說是集大成的人物。本書分別對巴赫金的社會學詩學、語言詩學、體裁詩學、小說詩學、歷史詩學和文化詩學等做了專題研究。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巴赫金詩學是一種整合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論的整體詩學。作者對整體詩學的歷史針對性、研究格局和方法論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程正民 ·社科總論 ·33.1萬字
中國婦女史研究是國內外學術研究的新領域,經過近十幾年的研究歷程,在理論建構和個案研究上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就。本書收入了國際學術界研究中國婦女史的著名的篇章。
鄧小南 王政 游鑒明 ·社會學 ·40.8萬字
本卷設“綜述”一篇,約4萬字,對該洲的民族情況和民族問題進行整體性論述。內容包括該洲一般情況、人文地理特點、殖民化背景與民族-國家格局的形成、種族與民族結構、宗教信仰與語言分類等。在“綜述”之后,按照國家分別設置篇目。各國按基本統一的內容和結構撰寫,包括該國的形成歷史與獨立過程;主體民族與少數民族;民族文化特點;民族關系和民族問題現狀;政府民族政策等。
王樹英 ·民族學 ·34.8萬字
本書是針對高等院校新聞類相關專業對應的工作崗位能力需要、學生認知規律等進行編寫的,主要講述了新聞采訪與寫作的基本原理和相關案例,主要涉及以下內容:新聞記者、新聞采訪對象、新聞采訪的準備工作、采訪的訪問階段、新聞采訪的方法、新聞寫作的原則及方法、新聞報道的結構、新聞背景、消息寫作、通訊寫作、深度報道寫作。本書可以用作高等院校新聞學、傳播學等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教材,也可以作為企業新聞工作從業人員、公關關系從業人員等在職人士的自學用書。
馬晶編著 ·新聞傳播 ·33.1萬字
本書由作者在長期講授公文寫作課程的基礎上編纂而成,從全書的章節安排到具體表述,緊扣“基本規范”,從工作實際出發,側重于實踐技能的掌握,而不是理論知識的記憶,全書收入作者廣泛收集、長期積累的各類范文,將范文與結構分析緊密結合,強化實踐技能和操作規范,讓讀者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周欣展 ·語言文字 ·28.2萬字
誤讀是20世紀文論的關鍵詞之一,是文學閱讀中最常見的現象。本書勾勒了后現代誤讀理論的譜系:解構的思維方式和解釋學的“合法偏見”等,描述了后現代誤讀理論的基本特征。重新審視了后現代誤讀理論的范疇語言、他者等,從語言的角度看,解構性、修辭性是誤讀生成的內在機制。從現象學的角度看,文本是一個他者,他者是理解的極限、形而上學的極限,用描述替代解釋成為方法論的重要變革。后現代誤讀理論同時產生了正負兩種效應,應認真加以反思和批判。關注后現代誤讀理論的新趨勢和新問題,以此為契機,在理論反思的基礎上,嘗試尋找一條新的研究途徑。
李兵 ·語言文字 ·30萬字
本書主要聚焦于《金瓶梅》在英語世界中的傳播、接受和影響,并著重梳理了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方漢學界對這一奇書的理論闡釋。全書主要呈現了英語世界在《金瓶梅》的實證研究、主題思想研究、人物研究、敘述風格研究、修辭研究等方面的理論成果。總的來看,英語世界這一“他者”視角為國內金學界提供了一面具有跨文化意義的“比較之鏡”,有利于促進中西金學界之間的互證、互識和互補。
黃文虎 ·語言文字 ·27.4萬字
為了完整體現梁氏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實踐,針對年輕父母和教育者的需要,全面收集梁啟超給兒女的書信、家庭講學文錄、自述和對親人的懷念等,精心編校,書前有詳細的前言、導讀,每篇書信、文章均有背景介紹,并對所涉人物、難懂詞語加以注釋。
梁啟超著 彭樹欣選評 ·教育 ·22.9萬字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社會現實,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面對當下復雜多變的思想文化和文藝的現實狀況,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強化使命意識,勇于擔當責任,緊跟時代步伐。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學術年刊(2023年卷)以“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創新與發展”為主題。本次年刊的出版,是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進一步總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經驗,積極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深入研討和展望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所做出的新的努力和嘗試。
黨圣元 谷鵬飛 李昕揆主編 ·社科總論 ·21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具有世界影響的俄羅斯形式主義詩學。俄國形式主義被西方文論認為是20世紀文論的開端,本書內容包括形式主義詩學的美學淵源;主要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鮑姆、迪尼亞諾夫和雅科勃松等人的專題研究;形式主義的核心概念“文學性”、“陌生化”等的闡釋;形式主義詩學同其他詩學的關系,以及它對20世紀俄羅斯詩學發展的影響。作者既肯定形式主義詩學重視文學特性的重要意義,又指出其忽視社會歷史文化語境的不足。
張冰 ·社科總論 ·24.9萬字
西方現代在哲學上是方法論的時代,相應地,在文論上就是批評論的時代。西方現代哲學和文論中關于語言的研究,也主要是哲學方法論和文學批評論的研究,其合理性較多;其中也有關于語言的哲學本體論和文學本質論的研究,但不是主要的,也沒有多少合理性。西方現代哲學的價值主要不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上,而在方法論上。相應地,西方現代文論的價值主要不在本質論和創作論上,而在批評論上。如此肯定西方現代哲學方法論和文學枇評論的價值是就整體而言的,若就諸多單個的哲學方法論和文學批評論看,卻往往免不了自身固有的狹隘性和片面性,以及由于好走極端而導致的荒謬性。
陳本益 向天淵 唐健君 ·社科總論 ·35.1萬字
《圖說字源》是一本介紹漢字起源和流變的讀本,匯集了著名語言學家唐漢先生在漢字字源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作者秉承嚴謹地治學態度,搜集各方有關漢字字源的資料,從古漢字學研究等學科入手,發現了漢字形成過程中許多有趣而又有規律性的現象。本書從漢字與動物、漢字與植物、漢字與天地、漢字與人體、漢字與兩性、漢字與戰爭、漢字與民生、漢字與文化等方面圖文并茂地闡釋了漢字的諸多奧秘。
唐漢 ·語言文字 ·49.4萬字
本書依托“互聯網+”條件,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規律,著重從內容與形式、主體與客體、原則與方法、平臺與載體、路徑與機制等方面提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新的對策方案,形成立體、全時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體系。作者既著眼于理論探討,又有實踐教育模式展示,以做到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的結合;既注重把握教育內容,又特別關注教育方式、手段,以做到內容與形式相結合;既遵循教育的普遍規律,又遵循教育的特殊規律,以做到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本書為“互聯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創新做了一種有益的嘗試。
郭躍軍 趙蘭香等 ·教育 ·22.5萬字
社會心理學比心理學的其他分支更依賴于它從中誕生的社會的、政治的、文化的背景。本書在簡要敘述社會心理學的發展簡史以及刻畫一般人類社會心理現象的一些基本范疇和知識的基礎上,著重闡釋了生長生活于特定的中國社會、中國政治和中國文化中的中國人的社會心理、社會行為的基本特性,進而又描述分析了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人們社會心理的某些共通的、普遍的變化。中國人的社會心理融合了中國人的人性、中國性和現代性。
王小章 ·社會學 ·20.7萬字
蘇聯、俄羅斯聯邦均為多民族國家,在民族人口結構上與我國有較多的相似性,我國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也深受蘇聯的影響。本書是作者20多年來對蘇聯、俄羅斯民族問題研究的集成,既有對具體民族人口、語言狀況的介紹,也有對相關理論、政策的探討。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實施了一系列不同于蘇聯時期的民族政策,本書對這些政策出臺的背景、內容、實施情況及產生的影響等均有較為詳盡的論述,可為我國的民族理論、制度和政策提供參考。
何俊芳 ·民族學 ·22.6萬字
本教材從背景理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策略、基本原則等理論方面,結合主要文類、主要名家、重要名篇作為實踐部分,多維度多層面展開。既要讓一線語文教師懂得語文文本解讀的目的宗旨,為什么這樣解讀的理論依據,更要讓教師掌握如何去解讀文本的實用策略和方法。這基本依循一個"是什么""為什么""如何"的編寫思路。具有明顯的三個特色:更新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知識理論;實現文藝理論領域學術知識向語文教育理論的轉化;凸顯實用性和操作性。通過分析名師、名課的案例,具體展示理論運用的具體情形,便于教師模仿運用。
榮維東 ·語言文字 ·27.2萬字
作為全面、系統地對中國財經報道理論與實踐進行研究的應用新聞學論著,本書開創性地建構了由財經報道本體研究、財經報道藝術研究、財經報道類型研究三部分組成的財經報道研究體系。本書研究視角獨特,兼具前瞻性與實用性、理論性與操作性,曾作為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財經頻道及海外中心財經記者的培訓教材使用,對財經報道一線的編輯記者以及財經報道領域的研究者、學生等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孫鳳毅 ·新聞傳播 ·25萬字
本書借鑒普拉莫(Plummer)的“講述性故事”,基于多類人群(不同年齡段的城市女性、乳腺癌患者、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加拿大中國移民、變性人等)的性/別與身體的故事講述,試圖提出并實踐具有人文與社科批判精神的、作為方法的“故事社會學”分析框架,從不同的面向具體探討“中國式”的身體問題,以促進更為積極的身體、性和多元性別領域本土學術語境的形成,以及相關學科在中國的建設與發展。
黃盈盈 ·社會學 ·24.1萬字
本書聚焦時代新形勢新發展,圍繞社會、經濟、文化、教育、養老、城市、歷史等諸多領域的新現象新機遇,分析背后的成因,并結合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多角度解析和評論這些新現象新機遇,總結發展脈絡,提出可行性的積極建議。鼓勵大眾雖被時代的浪潮裹挾前行,但也不要屈服于遇到的暫時性困難,要以堅強的毅力和持續的韌勁,“不服軟”,積極迎接時代新挑戰,參與新發展,把握新機遇,努力建新功。本書希望能提高公眾對社會問題的正面認知,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到社會建設中來。本書適合大眾讀者閱讀,也可供相關研究者參考。
冰川 ·社會學 ·24.5萬字
本書是從道德與人的本體關系上對道德教育的一種學理性探討。針對現代道德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從生命的自我觀照出發,本書將德育的目的和價值取向放在道德自我的建立上,旨在從根源上尋求中國學校德育的根本性變革。
戴岳 ·教育 ·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