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符號學理論》是意大利符號學家翁貝托·埃科的理論代表作,成功構建了一般符號學的理論體系,是繼索緒爾和皮爾士之后的權威符號學論著,在西方學術界備受推崇。全書共分五章,分別闡述了符號學的基本術語、概念及理論體系,對“符碼理論”“符號生產理論”等進行了富有創造性的探索。本書為理論界提供了一般符號學的經典理論,而埃科一生的研究和創作道路,無疑是體現符號學與寫作,乃至文學理論與寫作之間關系的最佳例證。
(意)翁貝托·埃科 ·文學理論 ·24.9萬字
《飛向太空港》記錄了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外國衛星——美國“亞洲一號”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專家在大涼山深處的合作與友情,也有東西方文明在現代衛星發射場上交匯時的碰撞與沖突。整部作品節奏緊湊、張弛有度,以全景式的書寫完整再現了中國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外國衛星的全過程,展現了中華民族勇于進取、不斷攻堅克難的智慧與決心,也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氣魄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現出人類探索宇宙、憧憬未來的博大胸襟。
李鳴生 ·文學理論 ·19.4萬字
本書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有關《河岳英靈集》及編選者殷璠的評論、考證,后一部分是《河岳英靈集》的整理點校。《河岳英靈集》是唐人所選唐詩的一種,在中國詩歌史和文學理論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它不僅保存了若干唐人的詩,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其提出的興象說、音律說,還鮮明地反映了盛唐時代詩歌高峰期的創作特色和理論特色。本書對《河岳英靈集》的價值和特色作了探索和研究,并進行了清本正源的整理,恢復其兩卷本的本來面貌,又結合明代流傳的幾種版本加以匯校,以期為理論探討提供較為扎實的材料基礎。
李珍華 傅璇琮撰 ·文學理論 ·11.3萬字
姚韞、閻麗杰合著的《地域文化視域下的東北流亡文學》是張福貴主編的《東北流亡文學史料與研究叢書》研究卷中的一部。《東北流亡文學史料與研究叢書》是中國首部全面系統整理中國現代時期東北流亡文學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圖書,分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冊。《地域文化視域下的東北流亡文學》共分為十一章,包括《亡國之痛與生死場的書寫》《逃離鄉土與精神返鄉》《生存環境與東北地域文化》等內容。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蕭紅、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羅烽、白朗等文學青年被迫從東北流亡到關內。雖然離開了故土,但他們的心中燃燒著國仇家恨之火,這使得他們的作品不僅充斥著日寇鐵蹄下東北民眾苦難的哀鳴,更有對東北文化的反思,對東北出路的詰問。可以說,在東北流亡作家筆下,無論是寫人寫景,還是說理抒情,文字的背后烙下了醒目的東北標識,散發著獨特的東北味道。
姚韞 閻麗杰 ·文學理論 ·13.8萬字
古人所謂“七古”,除了真正的七古詩外,還籠統地包含了七言轉韻律體、七言一韻新體、七言拗體三大類。有鑒于此,本書特將以上四類研究對象合稱為“傳統七古”,而有別于“真正的七古”。本書大量運用統計分析和羅列舉證兩種方法,對傳統七古的體制及其演變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觀照,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考察每一種體制要素的分類、發展和特點。二是厘清七古體制若干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三是糾正一些與傳統七古體制有關的偏見。
張培陽 ·文學理論 ·24.3萬字
“唐宋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學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和歸有光等人。本選題采用文學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結合唐宋派的理論主張與創作實踐,全面探析其文學思想的演變過程、結構體系與理論價值。其核心結論如下:認為唐宋派的文學思想經歷了一個逐步推進的演變過程,并在此過程中呈現出多種側面;在對義、法關系的處理過程中,唐宋派經歷了一個從重道到重文的創作傾向的轉變,文以明道、師法唐宋和本色論共同構成了其創作理論的主體。
劉尊舉 ·文學理論 ·22.8萬字
本書從詩歌創作和藝術批評兩個角度,探討了杜甫詩歌對宋詩的影響,梳理了宋代杜詩藝術批評的主要內容,并提出諸多新見。基于宋代詩歌和詩論的文本,本書全面揭示了宋代詩歌創作學杜的階段性及其特征,探討了杜詩對宋代詩歌創作的影響,以及宋人學杜的成就和局限;并從詩歌成就、藝術淵源、體裁特征、主體風格、對仗、用典等不同方面,系統總結了宋人對杜甫詩歌藝術的體認,從而較為細致地勾勒出宋代杜詩學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征。
左漢林 李新 ·文學理論 ·20.7萬字
本書將對新舊文學關系的考察植入立體的社會網絡中,從晚清民初的啟蒙思潮談起,通過考察新舊文學與報刊市場以及舊體詩詞的刊印傳播,將社會生活新舊雜糅,交融互滲的復雜性展現出來。在此基礎上,辨析了文言與白話、新文學與舊文學、傳統與現代之間頗為復雜的關系。
尹奇嶺 ·文學理論 ·17.7萬字
這是我國第一部用中文寫的古代日本文論史專著,論述時間在公元721——1945年,分古代中世、近世、近代三階段,每階段按先后分門別類,著力于日本各時期代表性文論家及文論著作之梳理、評價和譯介。本書擬為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所屬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研究生教學之用,故論述力求要而不繁,簡明扼要。
靳明全 ·文學理論 ·19.5萬字
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在朝鮮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意義,它是韓國和中國文學史上一筆珍貴的遺產。本書按“離鄉和思鄉、扎根和融合、對峙和斗爭、妥協和逃避”四類主題對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進行分類研究,并深入剖析各部分的文學主題、結構模式和藝術手法,力圖推進這一時期文學的主題研究向縱深方向發展。
夏艷 ·文學理論 ·16.4萬字
本書由作者在耶魯大學開設的廣受歡迎的文學理論課改寫而成。作者在這本書中帶領讀者游歷了20世紀文學理論的主流。全書討論的核心是一系列根本問題:什么是文學、它是被如何生產出來的、應該如何理解文學、文學的目的是什么。弗萊處理了20世紀文學理論中的重要主題和潮流,包括闡釋學、形式主義、符號學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心理分析方法、馬克思主義和歷史主義方法、社會身份理論、新實用主義及理論,并在結尾處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通過哲學和社會視角串聯起這些潮流,作者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整體連貫的語境,幫助讀者深入閱讀文學作品。
(美)保羅·H.弗萊 ·文學理論 ·28.8萬字
作者長期在原杭州大學從事古文獻整理與研究工作,耄耋之年寫下一系列學林漫錄之作,或懷念師友,或追憶往事,質樸而深切,反映了任銘善、嚴群、戴家祥、胡士瑩、王煥鑣、蔣禮鴻、沈文倬、錢南揚、朱季海等著名學者的風貌與神采,透露諸多時代細節。
雪克 ·文學理論 ·5.1萬字
宗教和文學有許多相通之處,對它的研究,已成為世界性課題,其著作汗牛充棟,觀點紛繁蕪雜。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種研究還會繼續深入下去,但無論怎樣研究,一個客觀事實是毋庸置疑的,即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精神底蘊。
馬林賢 ·文學理論 ·22.8萬字
二十世紀法國文學流派紛呈,作家輩出,無論詩歌抑或戲劇,小說抑或傳記,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影響波及世界文壇。而在二十世紀中國社會與文學所經歷的跌宕起伏中,法國文學的身影清晰可見。作者在百年來中國對法國文學的譯介與研究中細致梳理,探本窮源,從法國文學流派與代表性作家著手,全面展現其在中國因時因勢而變的譯介與研究歷程,以及對中國文學乃至社會潛移默化的作用: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新小說、荒誕派戲劇等對中國文壇和社會的影響逐步擴大;法朗士、羅曼·羅蘭、紀德、普魯斯特、杜拉斯、羅蘭·巴特、勒克萊齊奧等為廣大中國讀者所熟知;傅雷、盛澄華、羅大岡、柳鳴九、郭宏安等在譯介與研究上孜孜不倦;戴望舒、路翎、王小波、余華等的創作從法國文學中受益良多……本書首次以中國視角全面描繪出一幅二十世紀中法文學交流圖卷。
許鈞 宋學智 ·文學理論 ·37.8萬字
本書收入作者30余年來所撰寫的蘇軾研究論文22篇,從多個角度對蘇軾其人其文進行了立體化的研究。第一編“個性論”探討蘇軾幽默詼諧的性格與超然思想;第二編“人生觀探論”考察蘇軾的婦女觀,君臣觀,貶謫辭、謝表與軍事思想;第三編“科技活動探論”關注蘇軾的科技活動,尤其是對蘇軾與醫學文化展開深入研究;第四編“‘蘇海’蠡測”考察蘇軾的松情結、與文同的交游,以及對“窮而后工”說、陸贄的繼承與超越;第五編“俗文學探論”探討蘇軾詩文中的敦煌佛影、“廣告意識”,蘇軾與“說參請”“說諢話”的關系,以及元代貶謫劇、清代王士禛對蘇軾的接受。
慶振軒 ·文學理論 ·30萬字
阿卜杜胡·哈勒是沙特當代著名的小說家。本書基于敘事學、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和新歷史主義等文學理論對阿卜杜胡·哈勒的小說進行文本分析,通過探討哈勒小說的敘事主題、敘事手法、歷史認知和人文主義思想等問題,揭示哈勒的文學審美,以及對歷史和現實問題的考量,發掘以阿卜杜胡·哈勒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俗化傾向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全面關注沙特社會的深層問題。
劉東寧 ·文學理論 ·13萬字
文壇大師博爾赫斯的私家英國文學課。本書由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與瑪麗亞·埃絲特·巴斯克斯合著,按照時間順序對英國文學進行了梳理。英國文學是世界上最豐富多彩的國家文學之一,它不是由眾多的流派而是由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組成的。考慮到英國文學的這一特點,作者從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開始,著重介紹每個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并且特地辟出篇幅專門論述了英國戲劇、浪漫主義運動等,目的是激起讀者對英國文學的興趣,促使讀者對它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說是了解英國文學的入門讀物。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瑪麗亞·埃絲特·巴斯克斯 ·文學理論 ·3.9萬字
沈德潛以重振“溫柔敦厚”的儒家詩教為己任,編訂《唐詩別裁集》。該集在乾隆中期成為詩壇圭臬,體現了沈氏本人及官方的詩教精神與詩學思想,引領詩壇風會的主流方向。本書欲在明末至清中期,這一深廣的詩學背景下,從多角度、多層次探究沈德潛編選詩集的核心理念,操作方式,主要特征,及選評得失,并由此透視其詩學觀。本書作者梁琳,主要從事文學研究和創作。曾發表多篇論文,如:《從人物結局探究生命宗教》,《探析獨白在的運營策略》,《探析的改編策略》(ISTP),《從看凱倫和丹尼斯的愛情悲劇》(ISTP),《友誼成就偉大人生》(ISTP),《論的瘋狂》(ISTP)、長篇小說《霜天暮雨》等等。
梁琳 ·文學理論 ·16.9萬字
本書主要是在文學地理學視域下研究解讀壯族作家創作的發生發展,深入探討當代壯族文學在廣西乃至中國文學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與眾不同的氣度、風格與特征。以文學地理學為理論背景,考察壯族作家的出生地、游學地、居住地及其與創作的關系,考察壯族作家群體的匯合、形成、發展的文化成因,探究壯族文學在新世紀大放異彩的文化動力,并將壯族作家放到中國文學研究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傳統中進行考察,探討壯族作家在新世紀是怎樣通過轉型創作建立起自己的主體性、民族性以及對民族文學、文化建設和中國文學史的貢獻。
容本鎮等 ·文學理論 ·18.6萬字
本書稿《柳宗元研究:1912—1949》為論文集,編輯部咼艷妮主編、中文系彭二珂編。本書稿搜集1912—1949年間學者探討柳宗元生平、思想、創作等方面的學術論文,以及這一時期全國大中小學學生的讀后札記,共計60余篇,字符數15萬,基本上代表了這一時期柳宗元傳播與接受的總體面貌。文獻來源均為民國時期正式出版的各類期刊。
彭二珂編著 ·文學理論 ·2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