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云南一地,僻處天南,民族眾多,詞史本非輝赫,在煌煌中華詞史中地位及價值亦近乎模糊。然而,云南古近代詞史是中華詞史的有機組成,見證了地方文化與主流文明的博弈與共融。同時,云南古近代詞史始于元、漸興于明而盛于清的基本歷程及詞壇風貌,與主流詞壇差異較大,具有地方文學價值與特殊的文化意義。本書致力于梳理云南古近代詞人詞作及詞壇的基本脈絡與情狀,希望復現其狀貌與生態。
張若蘭 ·文學理論 ·18.5萬字
民國時期風云變幻,學人輩出,學術名作紛紛涌現,此次結集百冊經典出版,欲為復興中華文化,助力全民閱讀貢獻力量。
魯迅 ·文學理論 ·11.3萬字
《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研究》是一本記敘俄羅斯文學在白銀時代出現的一些流派以及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全書分為八章,介紹了流派風采,集群精神,個性姿態,抒情風韻等內容。
周啟超 ·文學理論 ·19.5萬字
路翎是現代著名作家,七月派成員之一,其創作從20世紀40年代延續到“十七年”、新時期。本書研究的立足點既不是對路翎小說創作進行全景式的“掃描”和闡述,也不是對路翎小說創作中已經得到充分重視和研究的問題的重復論述,而是嘗試突破流派的窠臼,從整體性考察和階段性比照兩個維度,挖掘路翎小說中被“遮蔽”或尚未論述充分的作品和藝術特質,力圖呈現在不同歷史語境中,路翎小說與文學主潮、政治實踐之間的呼應與錯位,勾勒出路翎文學演進的簡譜。
周榮 ·文學理論 ·16.1萬字
小說從何而來?人們為什么喜歡小說?閱讀小說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幫助?在本書中,米蘭·昆德拉從堂吉訶德走出家門講起,描繪小說的一路變遷以及為人類帶來的精神慰藉,進而道出小說的智慧。“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昆德拉說,在這個格言的啟發下,他喜歡想象:拉伯雷有一天聽到了上帝的笑聲,歐洲第一部偉大的小說因此誕生了。小說的藝術來到世界正是上帝笑聲的回響。小說的智慧不同于哲學的智慧,它不是從理論精神,而是從幽默精神中產生的。《小說的藝術》也昆德拉小說美學的集中體現,借由此書,我們可以了解作家的藝術觀點、風格、技巧,和他對寫作的態度、對文學傳統的理解,以及在這個態度背后對人和世界的想法,是對小說存在價值的最佳回答。
米蘭·昆德拉 ·文學理論 ·7.4萬字
文學是內視藝術,是人類觀照和確立自己最好的方式。由此,文學之美,是人類精神之“真”、“愛”、“善”和“美”的澄明和體現。小說家的審美觀照,立足于人性之“真”、情感之“愛”、靈魂之“善”和藝術之“美”,從小說家和小說人物的心靈世界出發,進行由表及里的研究,以期對當代小說家的審美意識和創作實際,以及小說作品的閱讀賞析,有所啟示。
田宏宇 ·文學理論 ·12萬字
本書采用以史帶論的形式勾畫了20世紀中國新詩發展流變的全過程,對自新詩誕生以來各主要的詩歌群體、流派及代表詩人進行了較為全面細致的梳理。本書既重視從宏觀的視野探討社會思潮的重大轉型與新詩潮流嬗變之間的關系,又重視對經典性文本、異質性文本的細讀和闡釋,對詩歌史上一些被忽略、被遮蔽的現象、詩作進行了重新發掘,對新詩發展過程中一些重要的詩歌論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是研究中國新詩發展歷程及詩歌精神演變史的用心之作。
彭衛紅 ·文學理論 ·19.8萬字
本書收入古代至當代的閩都籍人物及其著作,以及閩都民間文學、閩劇、閩都文學流派、社團、刊物、機構等。書中詳列人物姓名、生卒年、身份稱呼、字號別名、籍貫、生平簡歷、主要貢獻、著作或作品等。編次以出生年月為序,生卒年月不明者,按其生前活動時間,相機排列。
劉建萍編著 ·文學理論 ·18.2萬字
本書依據《中國新文學大系》體例,將1919-1949年間香港文學的代表作品按類別整理為11卷,另加一卷〈史料及索引卷〉,合共12卷,供讀者及研究人員了解這段期間的香港文學面貌,是了解上世紀上半葉香港文學發展的必備用書。本卷選錄一八四三至一九四九年間的香港舊體文學作品,其中各體俱備,唐宋風格,中西思想,兼采并重;題材豐富,或述人生際遇,或寫江山風月,或反映香港時局、家國災禍,如鼠疫、馬棚大火、省港大罷工、烽火國難等,時代色彩極為鮮明。
程中山主編 ·文學理論 ·13萬字
本書是恰克·帕拉尼克的寫作回憶錄,他在書中分享了《腸子》《搏擊俱樂部》《窒息》等諸多暢銷書的創作經驗,通過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傳授嚴肅實用的寫作技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寫作指導用書。
(美)恰克·帕拉尼克 ·文學理論 ·11.6萬字
本書從兩個重要而基本的研究視角出發,來探究《淮南子》一書的深層內涵,一是雜家作品,二是立足文本。通過文本解讀能夠看出,其結構上總體構架了“大者江河”的結構形態;而篇章之間又形成聚落,他們遵循辯證、互補或者邏輯上由道及事等原則。在議論上,《淮南子》志在對各家學說融會貫通,《道應訓》等篇目還以“模糊彌合”等方式展現其確鑿的雜家身份。《淮南子》在文獻運用上,體現出篇章規劃的意圖,而且展現出明顯的議論先行特征。如果以文體學進行觀察,能夠看出某些篇目在文體發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如《說山訓》、《說林訓》之于連珠體的意義;《要略》篇還是中國古代文章學的重要作品。
管宗昌 ·文學理論 ·14.7萬字
作為一個崇尚理性的作家,安·蘭德在本書中做出的首要貢獻在于,她將寫作徹底去神秘化。她堅信,寫作是一種可以習得的技能,只要掌握科學的方法,用理性的原則進行引導,任何人都可以學會。本書由安·蘭德為朋友們開設的10堂“小說寫作課”講義匯編而成。首先,安·蘭德探討了小說寫作中潛意識與靈感關系,她指出,靈感并非刻意尋求而得,而是在潛意識中不斷積累素材與打磨的自然結果。之后,安·蘭德以清晰的脈絡逐步深入分析了小說寫作的四大關鍵要素:主題、情節、人物塑造與風格,她從自身創作經驗出發,同時也細致入微地對比分析了多位創作者的作品段落,給讀者提出了獨到、實用的寫作建議。
(美)安·蘭德 ·文學理論 ·11.5萬字
德·曼,米勒、哈特曼與布魯姆四位美國解構批評家,常被稱為“耶魯學派”,其學術理路既相通,又不乏差異和個性。他們關于文類、文學、批評、理論、修辭、敘事、閱讀、文學史、意義、倫理、政治等重大問題皆有獨到思考,對文學研究領域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本書深入探究了解構批評家們這些極富洞見的理論觀點與批評實踐。
郭偉 ·文學理論 ·11.1萬字
本書是英國著名評論家、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在倫敦發表的關于西方文學的十二次演講的講稿。托馬斯·卡萊爾對每一個時代的特征,對每一個民族的性格,對每一位作家的品格都有深刻、獨到的理解和概括。如希臘人的歡快,羅馬人的講究實際,中世紀的信仰、忠誠,塞萬提斯的幽默,但丁心靈的高貴、靈魂的博大等。貫穿整個演講的是文學大師們那偉大的人格魅力:堅強、樂觀、坦誠、幽默、謙遜、執著、追求真理,對人類充滿愛。他們的作品是“大自然偉大心靈的絮語,是人類心靈的真誠袒露”。
(英)托馬斯·卡萊爾 ·文學理論 ·10.6萬字
文學跨學科視域是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內在要求和開拓方向。結合這一人文社科的發展要義,本書聚焦D·H·勞倫斯和伊夫林·沃等數位現當代英美文學經典作家,主要以英美文學研究中的身體、空間、記憶、敘事學等具有多維度、跨學科視野的批評視角為理論資源,在對既有研究充分調研、整理和評析的基礎之上探究《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舊地重游》等多部作品,力圖在全面、深刻和批判性地把握文學文本的過程中打通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等學科門類的壁壘,彰顯文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性、滲透性和互照性,以期在新文科、跨學科和跨專業的指引下為英美文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
蔡沛珊等 ·文學理論 ·18.9萬字
美國常春藤名校入學考試絕密利器,先后榮獲“美國總統圖書獎”、“國際圖書獎”、“年度教育圖書獎”!美國著名考試培訓機構Kaplan教學主管20年教學經驗總結,全球英文寫作的標桿之作!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方面,整理出20條放之四海而皆準、適用于所有人的高效寫作原則!詳盡的例題分析,13道實戰練習鞏固所學,運用對比講解讓每個原則更加簡單易懂、輕松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學生應試的必備讀物,商務人士不可或缺的充電課程!寫作能力出眾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寫作原則,并在寫作的過程中反復不斷地使用。本書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方面,列舉了20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寫作原則,包括如何規劃表述的觀點和順序,如何使用恰當的例證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讀性等,涵蓋的技巧幾乎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寫作。無論你是學生還是商務人士,都可以通過學習本書中的內容,讓日常寫作變成一項信手拈來的簡單任務,從而使學習生涯和職業道路走得更加輕松。
(加拿大)布蘭登·羅伊爾 ·文學理論 ·3.5萬字
本書概述了20世紀至21世紀西方科幻小說發展的重點階段,集中討論了2000—2019年歐美科幻小說研究的主要成果。全書分為6章。第1章簡述了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概況,包括科幻小說的定義、起源、標志性階段及代表作家和作品。第2章介紹了科幻小說在馬克思文藝批評理論框架下的意識形態批評、經濟學批評、烏托邦/敵托邦研究、科幻電影電視哲學研究等方面的近況。第3章探討了后人類和后人文主義研究在科幻小說解讀中的價值與意義。第4章根據時間、空間批評理論在科幻小說研究中的應用,討論了該文類敘事的區別性特征。第5章主要介紹了在科幻小說敘事修辭、語言學研究、敘事軌跡和美學研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章總結與展望了西方科幻小說研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動向,分析了新時代西方科幻小說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想象。
代曉麗 ·文學理論 ·19.3萬字
明代貶謫詩的主題取向,或抒發孤悶、思鄉、嘆老之懷,或表達用世、憤世之心,或書寫酬贈、安閑之意,或詠史紀事、記寫邊地風物;其感傷的創作基調、情真意切的抒情指向、多元的創作風格,表現出延承與發展兼具的特點。明代仕宦文人的貶謫心態,或孤獨感傷,或漂泊思鄉,或忠心不遇,或恐懼不安,或樂閑崇道,呈現出共性與個性并存、復雜而幽微的特點。研究明代貶謫詩有助于深入了解明代的社會文化與士人的生命形態。
劉英波 ·文學理論 ·18.7萬字
本書盡量避開單一的思想研究,以文學研究為視角。深入文本,從結構、敘事、議論、文獻關系等方面,細致探究文本內部的文學線索。如,《呂氏春秋》在結構上,除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外,故事題材也是重要考量,篇章間和篇章內部還經常形成辯證互補;編選故事時,篇幅規模是重要標準;《呂氏春秋》對概念進行泛化處理,同時充滿辯證等。這些都能看出其作為雜家作品的特征。同時,《呂氏春秋》在結構藝術、文體發展、編輯學等方面的歷史地位也不容小覷。
管宗昌 ·文學理論 ·19.8萬字
清末民初中國社會處于轉型期的重要指征之一就是知識分子的現代轉型,而中國女性由于在歷史中所處位置的特殊性,在現代化進程中勢必經歷更復雜與更激烈的變動。本書聚焦清末民初女性知識群體在社會文化生活中的身份確認和性別構建問題,上承古典“才女閨秀”,下啟現代女性作家群,以女性期刊讀物為主要分析對象,以文學敘事、期刊文化、性別話語現象為重點研究方向,從性別研究視角闡釋女性作家在歷史文化進程中的“自我”身份構建問題,以期為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的發生梳理歷史脈絡、剖析過渡特征、捋清文體流變、闡釋世界鏡像。
杜若松 ·文學理論 ·19.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