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著名作家、紅學家劉心武,集40年研究之大成,全新視角賞鑒中國古代長篇小說雙璧——《紅樓夢》《金瓶梅》。92大主題對比精講,360度全景展現,串聯起200年文學時空。勾連兩部奇書之間的千絲萬縷,揭秘其中的細節與真相、繼承與關聯。初心品鑒,合璧生輝,以嚴密考證探幽發微,以通透見解映照現實。這既是對人生價值觀的重新審視,也是思考上的一次創新體驗。引領讀者從名著中讀懂社會、讀懂人性、讀懂自己。
劉心武 ·文學評論 ·31.5萬字
本書不欲多襲前人的論斷。但前人或當代的學者們的批評與論斷,可采者自甚多。本書凡采用他們的論斷的時候,自必一一舉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從出的書名、篇名。
鄭振鐸 ·文學理論 ·57萬字
《源氏物語》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對于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在日本開啟了“物哀”的時代。作品的成書年代一般認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間,《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平安京時期日本的風貌,揭露人性,宮中的斗爭,反映了當時婦女的無權地位和苦難生活。
(日)紫式部 ·外國隨筆 ·77.1萬字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呼吸和脈沖,張桂梅老師在華坪數十年的辛勤耕耘,為山區孩子打通了教育的后一公里,也給大山帶來了溫情與希望。張桂梅老師的成長、堅韌和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鼓舞著廣大青年、教育工作者與無數黨員,不斷迎難而上、奮勇拼搏。本書作者采訪了華坪縣女高畢業的很多學生、老師及張桂梅老師身邊的朋友,在當地,10多年前張桂梅的故事就傳遍了華坪大地。作者擯棄宣傳的角度,從文學的意義上探尋一個真實的張桂梅,力求用生動通俗的筆法,凸顯張桂梅老師的高尚人格和卓越追求,表現一名黨員的信仰與大愛,用真實平易的故事激勵人、鼓舞人。
李朝德 ·紀實文學 ·11.7萬字
《人間山河:顧頡剛隨筆》作者顧頡剛在學術界享有盛譽,被稱為“中國史現代化的第一個奠基人”。他從事艱深的學術研究,也寫出一批精悍的學術小品,既有人文氣息,又不乏藝術魅力。
顧頡剛 ·現當代隨筆 ·14.7萬字
198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瑟夫·布羅茨基著,“一個詩人對一個帝國”。黃燦然經典譯本全新修訂版。《小于一》是約瑟夫·布羅茨基的首部散文集,以長文為主,夾以若干短文,僅十八篇文章,篇篇精彩,再加上其文體和“書體”的獨特,遂形成一本完美之書。這是一個偉大詩人的精神自傳,也是一部私人回憶錄。布羅茨基以創造性的詮釋與解讀,完成了他對阿赫瑪托娃、奧登等人的致敬,對個人價值的有力捍衛,還有對獨裁者罪行的揭露和控訴。這樣的控訴使用的不是公共語言和措辭,而是站在“一個詩人對一個帝國”的高度。而這個高度,又源自他的一個信念:語言高于一切,甚至是時間崇拜的對象,詩歌則是語言的至高形式。
(美)約瑟夫·布羅茨基 ·外國隨筆 ·26.7萬字
本書為我國著名學者、作家、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的作品,為《郭沫若自傳》第三卷,全書收入《北伐途次》、《請看今日之蔣介石》、《脫離蔣介石以后》、《海濤集》、《歸去來》五集。本卷時序自1926北伐開始,至1937年抗戰前夕,呈現了郭沫若這段時期的革命與生活,再現了那一段“革命春秋”。
郭沫若 ·名家作品 ·21.6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2010至2014年所創作的作品中精選的18篇散文、隨筆和小故事。這些作品多以“少年回憶”“人文關懷”為主題,大部分曾發表在“讀者”“美文”“意林”“青年文摘”等刊物,并獲得名家推薦與好評。用直抵心靈而細膩悲憫的文字,直擊每個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這是一本晚安故事集,也是一本暖心治愈手冊,每一篇故事都能讓你安心入眠,仿佛枕在流光里的聲音。
小江 ·現當代隨筆 ·9.3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文人氣”,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本書從“辟混沌”“轉動靜”“抹煙霞”“弄惡墨”等方面去感受石濤繪畫中超出文人畫規范的“躁”氣及其內在邏輯。
朱良志 ·文學評論 ·2.9萬字
直到有一天,暗戀我很久的一個男孩發現了我這個長期網友,那個男孩以女孩的身份與他認識。其實他們到底說了什么,我根本無從知曉,只知道這此后我的網友對我說,他想我,他想吻我。一時間,我不知道如何面對,對于網絡我只把它作為一種媒介,是一種純客觀的存在,愛情怎么能由此產生。我慌了神。我絕對接受不了網戀的。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9.5萬字
我根據自己在快遞公司做客服的真實經歷創作了這個系列故事。網絡購物是人們離不開的購物方式,而快遞業是其中關鍵的一環。把貨物從賣家手里運送到收件人手里,看似簡單,真實的過程卻要經過多個流程,涉及到攬收、打包封裝、運輸、分揀、投遞等環節。而當快遞出現破損、遺失、污染,還會產生投訴和理賠。很多人對于快遞業存在好奇和誤解,我想通過故事的形式,分享快遞業的知識,傳遞快遞員的工作現狀,期待我們彼此都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陸傾城 ·紀實文學 ·4.6萬字
本書收錄作者原創絕句150余首,以詩詞形式詠懷史記人物和事件等,從多角度表達了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度思考,力求在太史公和喜歡國學的人之間,找到溝通的橋梁。特別適合愛好古詩詞,特別是對史記感興趣的人閱讀、賞析。
卜二郎 ·古詩詞 ·3.4萬字
凱瑟琳·安·波特是美國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學流派南方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美國女性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本書選擇了波特全部26篇中短篇小說中的24篇和僅有的一部長篇小說中的女性人物進行分析,研究了不同語境下作者對這些女性人物性別身份的文學再現,全面探討了波特再現女性性別身份問題的廣闊性、復雜性、多樣性和個性化等特點。
呂惠 ·文學理論 ·16.4萬字
本書根據著名作家陳清華在部分高校和各種讀書會講座的講義整理而成。作者以唐宋詞人的風花雪月和經典詞作為線索,通過對唐宋詞人及其膾炙人口的名篇的趣味化解讀,講述了著名詞人與詞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論世之語。同時,作者結合溫庭筠、李璟、李煜、柳永、范仲淹、張先、晏殊、宋祁、歐陽修、王安石、晏幾道、蘇軾、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蔣捷等詞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學養、情感經歷等方面,來探尋唐宋詞藝術的發展與演變及詞中蘊涵的人生哲理。
陳清華 ·古詩詞 ·11.1萬字
1931年,豐子愷先生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在開明書店出版。此后,“緣緣堂”系列作品,成為代表他深厚散文造詣的文化符號,《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續筆》《緣緣堂新筆》也成為豐子愷一生中的重要的散文集。本套“緣緣堂書系”以豐子愷早期出版的作品為底本,并加入豐子愷漫畫作品,還給讀者一個原汁原味,生動有趣的“緣緣堂”。本冊選入《剪網》《漸》《立達五周年紀念感想》《自然》《顏面》《兒女》《閑居》《從孩子得到的啟示》等文章,反應豐子愷不同時期的感悟,深刻雋永,意趣悠長。
豐子愷 ·名家作品 ·3.7萬字
《當代文學新空間》是文學批評家賀紹俊近年來的文學理論和批評文章的結集。賀紹俊強調批評的理論化和系統化,他認為文學批評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以最敏銳的眼光去發現文學實踐活動中新的要素,并對這些新要素進行理論總結,從而為拓展文學的新空間提供理論支持。在這一本論文集里,賀紹俊通過對一些文學作品的文本解讀,闡釋了他的一些文學上的發現,如關于新世紀文學中的世界文學眼光,關于新政治小說,關于新市井小說,關于文學批評的批評倫理問題,關于網絡文學的革命性和后現代性,等等。這是一本文風樸實、充滿新意的批評文集。
賀紹俊 ·文學理論 ·22.8萬字
人的一生會擔任很多的角色,家庭、社會角色也因人而異。葉圣陶的家庭角色和睦融洽,四世同堂。社會角色被稱為“躬行君子”,擔任了許多重要職務。本書匯集了葉圣陶有關如何“為人”“盡職”“處世”“精進不懈”等方面的論述和見解共百余篇。全書共細分為十三個部分,皆是人生不同的角色歸納和總結,有關于為人的道理;有職業方面的思想和做法;更有對各個家庭角色的真摯情感和諄諄教誨,都是人生教育必讀的真言,文筆優美,雅俗共賞。
葉圣陶 ·名家作品 ·21萬字
本書共分為五輯,在整體結構上顯示出作者的兒童文學學科理念:兒童文學是一個學科,擁有自己富于特色的理論、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具有跨學科性和實踐應用性這兩個屬性。文集中的論文,為兒童文學的學科建設提供了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理論話題和學術觀點。第一輯“中國兒童文學史論”強調中國現代文學與兒童文學的“一體性”;發展出建構主義的本質論這一治史的理論方法;針對“傳統”,采取“思想革命”的立場和觀點;提出了“分化期”這一重要的斷代史概念。第二輯“兒童文學理論”側重于兒童文學觀研究,發展出了當代的“兒童本位”的兒童文學觀。第三輯“兒童文學批評”是作者所建構的“兒童本位”理論的一種批評實踐。第四輯“日本兒童文學論”顯示了作者的兒童文學研究的國際視野。第五輯“語文教育與兒童教育研究”最重要的學術貢獻是在反思“工具論”語文觀的基礎上,提出了“建構論”語文觀。
朱自強 ·文學理論 ·29.2萬字
《清淺齋遺稿影印集》收錄清淺齋先生(王扶漢)手稿42種,包括成熟書稿3種,即作者擬出版的《清淺齋周易說》;基本完整成體系、且比較能夠體現先生學術價值之講義稿39種;另有圖表若干。根據書稿及講義內容,全書大致分為3個部分,即:“清淺齋《周易》說”16種;“清淺齋《毛詩》說”9種;“清淺齋雜說”17種,包括《周易》《詩經》之外的雜說講稿,基本以文學史的發展脈絡為順序編排,“群經治要”5種列于最后。
王扶漢 ·文集 ·1.9萬字
北京是一座魔幻、矛盾的都市有很多人帶著自己的夢想爭先恐后來到里,也有許多人試圖逃離這里在這座城里,每天都在上演著諸多有意思的故事本期主題是“北京故事”,主要收錄了《我在動批這十年》《北京買房十三年》《在棚戶區》《植物園里的“年輕人”》《故宮里的年輕人》《臟辮烏托邦》共6篇文章。《我在動批這十年》講述了打工女孩1993年到北京動物批發市場賣衣服的故事,10多年的奮力打拼,囊括了生活的艱辛與時代的瞬息萬變;《臟辮烏托邦》則講述了北京后海酒吧T7的另類青年文化,他們把艱辛和理想揉在一起,化在音樂里,或激憤,或昂揚。……通過閱讀發生在這座城里的故事,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北京的厚重。
正午 ·紀實文學 ·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