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嫉妒是多疑而悲傷的幽靈,是殘酷而卑微的激情,是埋在心底的羞恥感的表露。作者用優美細膩的筆觸,講述了嫉妒在世界文學的歷史長河中,從被尊崇到被遮掩再到被正視的一路蜿蜒……把我們從美狄亞的悲劇帶向奧維德的愛的藝術,生動而形象地展示了這種看似隱秘而羞恥的情緒,如何隨著后世倫理標準的轉變,點亮整個人類自我解放的進程。
(法)茱莉婭·西薩 ·百科 ·17.3萬字
存在主義心理學很少用來診斷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它更多是幫助每一個人獲得更多的生命活力,探索特定的人性維度,反思自身,更勇敢更辯證靈活地看待幸福與痛苦、愛與孤獨、成功與逆境、死亡焦慮與生活投入、選擇與責任、混亂與意義等議題,坦然地接納生命里的好與壞,從而更加自由開放地與世界相遇,實現潛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丹麥)博·雅各布森 ·百科 ·12.7萬字
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非暴力溝通·詳解篇》是《非暴力溝通》必要補充。把《非暴力溝通》因篇幅有限沒展開的地方講得清楚明白,同時讓非暴力溝通的交流方式變得更加口語化和日常化。書中還包含大量詳盡清晰的解釋、練習、照片和圖表,使非暴力溝通的操作變得更實用、更可行。閱讀這本指導手冊就像參加一次關于非暴力溝通的工作坊。
(美)簡·馬蘭茨·康納 戴安·基利安 ·百科 ·9.8萬字
(美)簡·馬蘭茨·康納 戴安·基利安 ·百科 ·8.8萬字
本書在現代技術背景下探討人類的愛、歸屬感與成就感,重點探討新技術對人際聯系的促進和阻礙作用。世界上有數百萬人無法得到他們渴望的生理、情感和精神上的親密關系。通過現代技術的奇跡,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頻繁地與更多人產生聯系,但這些聯系是我們所渴望的嗎?大規模的隔離使我們更加孤獨。在《數字化孤獨》中,心理學教授米歇爾·德魯因調查了她所說的人類“親密關系饑荒”,探討了愛、歸屬感和成就感,思考為什么技術發展創造了更多社交機會,卻讓我們更渴求線下的實體連接。作者認為,技術是把“雙刃劍”,一些技術的發展將幫助我們發展并維系親密關系。另一些技術則可能會使我們失去聯系。通過社交媒體進行大部分互動,就好比服用微劑量多巴胺產生的作用,而親密的人際關系所能提供的卻是大劑量的催產素。本書討論了社交媒體時代人際交往中的多個重要議題:比如新冠疫情流行后人們對寵物的依戀、婚姻中的“欲望差異”、友誼的價值,等等。
(美)米歇爾·德魯因 ·百科 ·13.7萬字
情緒低落、興趣下降、精力缺乏、腦力遲鈍、自罪疑病……當心,你很可能患上了抑郁癥!這本心理健康手冊旨在幫助大家了解并認識抑郁癥,消除對于抑郁癥認識的一些誤區和偏差,指導患者和家屬積極配合治療,促使身體早日康復,長期回歸社會,重新擁抱陽光、熱愛生命。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從抑郁癥的概述、診斷、治療和康復四個方面,圍繞抑郁癥的發生原因、高危人群、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和康復過程中注意事項等內容,以問答的形式一一介紹。本書對于抑郁癥的早期識別、早期治療、早期康復,以及患者和家屬的自我心理保健均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王學義 于魯璐編著 ·百科 ·2.5萬字
中國睡眠協會2016年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3億人存在睡眠問題,而且還在逐年升高。在眾多的睡眠問題中,失眠和睡眠呼吸問題是最常見的兩種情況。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1.76億人存在睡眠呼吸問題。失眠和睡眠呼吸問題可引發抑郁障礙、高血壓、糖尿病、胃腸疾病、癡呆、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多方面健康問題,因此,加強對睡眠障礙的科普宣傳勢在必行、任重而道遠。本書將圍繞失眠展開討論,主要介紹失眠的原因、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以及失眠的預防和復發問題。我們力求深入淺出地為您介紹關于失眠的各種知識,以改善睡眠,提高睡眠效率,維護身心健康。
王學義 王育梅主編 ·百科 ·1.2萬字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需要足夠的安全感作為基礎,這來源于我們的依戀關系。正確掌握自己與他人的依戀類型,了解有效溝通的本質、價值和挑戰,可以使我們更容易發展和維持具有安全感的互動,建立充滿愛、和諧、安全的人際關系。著名臨床心理專家丹尼爾·A.休斯博士以依戀理論為研究基礎,通過大腦和社會互動系統,揭示出不同的依戀模式對親密感、安全感不同程度的需要。在本書中,他將傳統心理學方法與現代前沿的依戀理論相結合,帶領讀者通過了解個人的依戀類型,學習反思與情緒的互補技巧,重塑自我認知,幫助我們改善溝通、發展與修復關系,找到人際關系中真正的安全感。
(美)丹尼爾·A.休斯 ·百科 ·9.3萬字
作為一名在私人診所工作的臨床心理學家,作者喬治·K.西蒙發現有些病人最初前來求助是因為抑郁、焦慮和缺乏安全感,但其實,他們的問題是因為生活圈里有一個控制型人格者。二十多年的咨詢生涯讓作者對操控行為的普遍影響有了更新的認識,也對它給人際關系帶來的情感壓力有更多的了解。本書主要討論了控制型人格者的特征,他們如何不動聲色地欺騙、操控別人,以及如何有效應對控制型人格。
(美)喬治·K.西蒙 ·百科 ·7.2萬字
休·麥凱講述了個體生命中一個具探索性的問題——我到底是誰?通過分析我們所處的世界以及羅列出具體的案例,麥凱清晰地解釋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如何將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的,他探索了我們的20個“藏身之處”:從上癮到物質主義,從懷舊到受害者心理,這些機制將真我層層包裹,妨礙我們認識真正的自己,也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當我們用愛解放真實的自我之后,我們會發現,生活的面目將完全不同。
(澳)休·麥凱 ·百科 ·13.3萬字
《社交行為和自我管理:給青少年和成人的5級量表》基于5級量表,充分利用孤獨癥人士的邏輯和條理優勢,針對15種青少年和成人經常遇到的社交情境,如交朋友、赴約等,示范如何指導他們面對這些情境,以及解決出現的問題。對于每一種社交情境,作者都會解釋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孤獨癥人士的想法等,并列舉1~2個量表示例指導讀者如何使用5級量表。該書適用于有社交情緒困難的青少年和成人。
(美)卡麗·鄧恩·比龍等 ·百科 ·2.3萬字
不確定性時代,人們希望用人格測試了解自己,輔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諸多人格測試中,大九型人格理論獨樹一幟:準確度更高、入門容易、整個系統博大精深。目前市面上關于大九型人格系統的著作,以九型人格為主,幾乎沒有介紹三副型的。這并非因為三副型沒有價值,而是對這一體系研究透徹、能深入淺出的為讀者講透的作者不多。裴宇晶老師致力于大九型人格系統的研究及推廣,桃李滿天下。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首次將三副型系統性的介紹給中國讀者。期待讀者能通過《本能性格》一書,了解自己在生存、快樂與關系三個本能的傾向類型,為自己的生活、工作找到更多符合本心的決策依據,活得更清醒、更精彩。
裴宇晶 ·百科 ·9.6萬字
作者林恩·亨德森接任了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開辦的害羞診所,在接近40年的來訪者接待和社交焦慮小組活動舉辦后,作者總結出應對害羞和社交焦慮的好方法。在近40年的實踐中作者發現,即使是自認害羞的人也能夠出色地完成社交任務,更有很多出色的人也被認為是害羞的。因此,作者希望通過讓讀者了解大腦心智的運作機制、區分害羞與社交焦慮的關系與不同、通過介紹慈悲聚焦方法,讓害羞者能夠更好地應對社交場合,走出社交焦慮。本書是作者將40年害羞研究與臨床經驗集合而成的作品。在書中,作者從害羞和社交焦慮的現象探析害羞的產生、引發的情緒和伴隨的行為反應,讓讀者理解害羞和社交焦慮的本質,運用慈悲聚焦療法、正念減壓療法及社會適應訓練等結合起來,培養個體的慈悲心,從而發展出更多的社交自信,進而改變社會適應困難的問題。同時,她用實踐中的例子進行說明,還包含了供讀者自評的量表和互動部分,讀者能夠輕松的從例子中學習改變自己社交焦慮的方法、根據量表自評更好地了解自己、幫助自己。
(美)林恩·亨德森 ·百科 ·12.7萬字
睡美人作為故事的主角,卻是最容易被忽視、最缺乏自由意志的存在?愛麗絲墜入奇幻夢境,其實是心靈發出的求救信號?過去,童話為我們創造美好幻想;如今,童話亦能為我們的現實困擾答疑解惑。在心理學的視角下重讀童話,我們將打開集體無意識的大門,與自己的內在世界相遇。本書選取了13個中西方經典童話,除了將西方學者反復解讀過的《睡美人》《小王子》等故事放在中文語境中進行新的詮釋,還開創性地收入了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如《寶蓮燈》《哪吒》等。在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引領下,蘊藏在13個經典童話中隱秘的心理信息被逐漸揭開。對于個人而言,童話中暗含著我們共同的恐懼與渴望。這些古老的故事將煥發出新的活力,為我們在現實中的困境、沖突、掙扎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壹心理編著 ·百科 ·8.9萬字
這是一本分析羞怯的人性格及其深層心理成因的心理學通俗讀物。羞怯的人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無法說出自己的意見,一旦出了什么事,就會陷入自責,進而覺得自己是個差勁的人。他們心中壓抑著的有時是愛,有時是厭惡。同時,生怕自己壓抑著的情感被人注意到,因此一不小心就變成了自我意識過剩的人。無論自己有沒有意識到,羞怯的人對別人都有揮之不去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逐漸變成了莫名的不安。羞怯的人與別人在一起時很難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與其說不開心,不如說是煎熬。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費心遮掩真實的自己,社交就成了一件極度耗能的事情。無法信賴別人,是因為他們沒有在一個可以信賴別人的環境中長大;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好,膽怯也好,不擅長人際交往也好,是因為他們在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中長大。心靈導師加藤諦三告訴你要如何擺脫——自我苛責;對自己的評價低;矛盾心理;預期焦慮;而羞怯的人,也是在激流中逆流而行,拼命努力到現在的人。沖破“羞怯”的桎梏,活出真實的自己。
(日)加藤諦三 ·百科 ·6.7萬字
我們都有愿望,我們都很矛盾。我們展示了自己的一些愿望,也隱藏了一些愿望,甚至連我們自己都沒有覺察到。我們內心深處的欲望使我們害怕,也使我們興奮。我們害怕失敗,我們也渴望成功。認識和理解我們的愿望,可以幫助我們毫不畏懼地面對自己,并激勵自己過上更充實和快樂的生活。本書鼓勵你去了解和接受你的欲望,提供給你一種取代羞恥感的方法,而羞恥感會阻礙你內心的深切期望。擺脫心理困境的最佳辦法就是理解我們內心的欲望,認清這些欲望的各自含義,并劃分輕重緩急。本書將幫你了解自己的內心深處,接受你對他人和自己隱藏的秘密。你可以通過意識去接近并找到你真正想要的前進道路,為你珍貴的一生保駕護航。
(英)夏洛特·福克斯·韋伯 ·百科 ·18.1萬字
什么是真愛?這是數千年來無數男女都夢寐以求的!要了解這個答案,我們得先知道什么不是真愛。想要對方聽話,那不是真愛。期待對方負責自己的幸福,那不是真愛。真愛是真正的愛,它不是幻想的虛假,而是真實。真愛首先需要你活出真實。當兩個真實的人在一起,才會有真愛的產生。
晉美 ·百科 ·9.5萬字
數字時代,我們比身處人類歷史上的其他任何時代都更容易上癮。上癮不只與毒品、酒精、藥物等物質有關,更加隱蔽、不易被覺察的是行為上癮——做了之后感覺不錯,情不自禁還想做,哪怕這些行為長期來看會給自己帶來嚴重傷害,如暴食、過度消費、沉迷手機等。行為上癮給人帶來的傷害,絲毫不亞于物質上癮,它讓人飽受愉悅與厭惡并存的撕扯之痛。《用心理學拯救行為上癮》從神經生物學和腦科學入手,解釋了上癮的生理原因,剖析了“欲罷不能”背后的心理機制,讓讀者對行為上癮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提高對誘惑因素的覺察力和免疫力,同時反向利用上癮機制,用全新的“無害行為”來替代之前有害的成癮行為,重獲對生活和自我的掌控權。
張霞 ·百科 ·8萬字
是什么阻止了真愛向前一步的勇氣?是什么讓愛總在徘徊猶豫中消失在風中?是什么讓兩個相愛的人始終逃避彼此?是什么妨礙了我們為愛前行的腳步?明明是一個如此清晰明朗的人,為什么就成了“戀愛腦”呢?單身的模式有很多種,本書選擇了其中最常見的九種與大家共同面對,并且圍繞每一種單身模式介紹了一個以該種單身模式者為主人公的故事。通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在親密關系中各個單身模式者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和感受;他們幻想與之共同進入親密關系的對象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和感受;他們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他們應該如何邁出第一步。本書期待每個希望進入親密關系的人可以為愛找到出路。此外,針對每一種單身模式,作者都精選了一部影視劇作品,為讀者深入理解該單身模式提供了參考資源。本書適合所有憧憬進入親密關系而不知如何邁出第一步、在戀愛關系中遭遇問題而感到焦慮的人,能夠幫助讀者了解自己,理解戀人,懂得愛情。
段鑫星等 ·百科 ·7萬字
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心理的映射,都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和想法,每一個微小的行為背后都有著豐富的意義。在快節奏生活的現代社會,如何迅速、準確地識別人的品行高低、才能大小、性格特征以及心理動向,已成為人們成功處世的一項重要修爍。而行為心理學,就是通過人微妙的行為來分析心理,教你看清周圍形形色色的人,讓你瞬間讀懂他人行為背后隱藏的海量信息,破解行為密碼,揭示行為奧秘。
孫浩編著 ·百科 ·13.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