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榮格認為,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或者無意識中的內容,總是與遠古的神話遙相呼應。在《英雄與母親》中,榮格借用諸多神話傳說與考古資料,以及原始文化的圖畫,來確認這種特殊的心理聯結,為其集體無意識與原型理論做論證。相比于弗洛伊德,榮格更加注重象征背后的原型意象及其表達,并從文化的視野來擴展對“力比多”概念的理解。因此,本書成為了榮格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的開端,也為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發展做了充分的鋪墊。
(瑞士)C.G.榮格 ·入門 ·21.6萬字
權威解答“什么是智能”這一深刻問題,破解機器人難題。詳細剖析心智的四大能力,權威解讀“心智如何工作”。一扇窺視人類心智活動神奇與奧秘的窗戶。一場探索心智本質的奇幻之旅。[編輯推薦]當代最偉大思想家、TED演講人、世界頂尖語言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經典重現;史蒂芬·平克“語言與人性”四部曲之三,繼《語言本能》、《思想本質》后又一力作;認知神經科學領域顛覆性著作,凝聚認知神經學、人工智能和進化心理學等多項研究成果;觀點獨到精辟,立論嚴謹周密,論證新穎犀利,例證豐富新鮮,行文汪洋恣肆;湛廬文化出品。
(美)史蒂芬·平克 郝耀偉譯 ·百科 ·44.4萬字
從學生到科學家,從職場新人到商界大佬,從家庭主婦到藝術家,都會受到拖延的影響。簡·博克和萊諾拉·袁基于他們備受好評和具有開創性的拖延工作坊以及從眾多心理咨詢領域汲取的豐富理論和經驗,對拖延進行了一次詳盡、仔細,有時也頗為幽默的探索。在這本書中,作者找出了4個zui可能導致拖延的原因:對成功信心不足、討厭被人委派任務、注意力分散和易沖動、目標和回報太過遙遠。本書通過對拖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分析和對大腦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讓我們能夠重新理解拖延并明白怎樣以全新的方式采取行動。本書還為我們提供了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持和處理壓力等一系列克服拖延的方法,她們提供的方案非常實用并經受過實踐的檢驗。此外,本書還考慮到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當代文化訴求,以及諸如注意缺陷障礙、執行功能障礙等問題對拖延的影響,甚至還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邊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實用性建議。
(美)簡·博克 萊諾拉·袁 ·入門 ·17.6萬字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和別人有何不同?這些不同從何而來,對我又意味著什么?現在的我可能發生改變嗎?這些無處不在的個體差異及其由來,正是人格心理學探索的主題。本書通過人格心理學的經典理論與現代研究,依托“人格特質”描畫形形色色的個體,圍繞“人格成因”梳理形塑個體差異的復雜力量,聚焦“人格動力”闡釋個體差異的人生意義,豐富而深邃的心靈圖景由此展開。我們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自己。“人格”并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我們永遠都在“成為”,可以被描述卻無法被定義。
王芳 ·人格心理 ·27.6萬字
縱觀整個動物王國,動物青少年都熱衷鋌而走險。死于交通意外的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多。同樣的,被汽車軋死的青少年動物也比成年動物更多。每一個青少年都是獨特的存在,但是地球上所有物種中的青少年都面對著相同的長大成人的挑戰:生存下去,取得成就,以及找到自我。“醫學界的達爾文”芭芭拉·納特森·霍羅威茨繼“動物普通性“后提出了又一開創性概念:野蠻成長期。她提出了全新界定成年的基本要素,不以年齡為標準,而是成功完成4項任務,獲得4種能力,才算完全長大成人。野蠻成長期這段人與動物共有的對其一生都至關重要又激情振奮的階段,從未被如此深刻地分析過。這是一部跨學科的絕妙之作,涉及自然科學、心理學、社會學、遺傳學、生物進化學及神經科學。行文大氣,畫面感十足,4個動物主角的生命故事特別引人入勝,在故事中透出一個科學家關于人與動物的全新思考。
(加)芭芭拉·納特森-霍洛維茨 凱瑟琳·鮑爾斯 ·青少年 ·19萬字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使人類變得獨一無二?“認知神經科學之父”邁克爾·加扎尼加集合多個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對人類本質進行了一場細致而深入的解剖。從腦細胞構造到大腦核心功能,從認知、意識到情感,他在本書中探索了人類大腦的獨特之處,對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指引。
(美)邁克爾·加扎尼加 ·認知心理 ·26.8萬字
這是一本心理學讀物。思維反芻為抑郁和焦慮人群的存在和維持起著關鍵作用。在心理咨詢中,針對這種持續的心理習慣,可以克服并帶來好的結果。本書是將認知行為療法的元素與圖像、可視化和基于同情的技術相結合。在該領域中,領先的臨床研究員沃特金斯提供了實施這種創新的心理咨詢方法所需的一切。
(美)愛德華·R.沃特金斯 ·百科 ·22.7萬字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動機與人格》:在本書中,他提出了許多精彩的理論,包括人本心理學科學觀的理論、需求層次理論、自我實現理論、元動機理論、心理治療理論、高峰體驗理論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存在心理學探索》:馬斯洛畢生都在探索人類本質,他以獨創又頗具說服力的人類動機理論為支撐,對人類本質進行了全面且精彩的設想,證明人類具有愛的能力、高尚的品質和無限的創造力,能夠追求美好的價值觀和愿望。《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性能達到的境界》:在本書中,馬斯洛詳細探討了“自我實現”這個概念,還自述性地解釋了為何開始研究自我實現,為讀者展現了大師的思想歷程。
(美)亞伯拉罕·馬斯洛 ·理論研究 ·59.2萬字
人心一直被認為是復雜而難測的,心理學家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試圖去找到人類思考、行事、決策的規律。在《人心的本質》中,社會心理學泰斗丹尼爾·韋格納給出了一個終極答案,他融合社會心理學、道德心理學的前沿研究,提出了一個適用于解釋復雜人類人性和行為的極簡思維工具——心智知覺地圖。每一個讀懂這個工具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絕妙之處,它能夠幫助我們回答有關人類的諸多問題。比如人類感知世界和評判世界的方式是什么?態度為什么是多變的?愛與恨產生的根源是什么?什么是心智?誰擁有心智?心智知覺地圖就像一個萬能的透視鏡,擁有了這個思考框架,我們幾乎能夠洞悉所有人類社會與行為背后的原因。如果把人類比作機器,那么這就像是我們終于打開了機器人的身體,看清楚了內部的線路排布。《人心的本質》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和理性,如果這本書沒有改變你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那么任何書都改變不了。
(加)丹尼爾·韋格納 庫爾特·格雷 ·入門 ·17.4萬字
《我們選擇的自己》的作者是“家園歸航”中國隊成員王彬彬、王麗、林吳穎等人。作者在書里分享了12個自己的個人成長經歷和故事,同時從她們在南極進行的三周考察期間對幾十名同船的世界各地女性科學家的采訪中,精選了8個有代表性的人生故事。在這8個故事的主人公當中,有巴西未來的環境部部長,有戰勝癌癥的60歲媽媽,有巴基斯坦第天文學女博士,還有澳大利亞女性化學院士。本書的第三部分還介紹了培養女性領導力的五個工具。這些故事的主人公的共同特點是熱愛自然,關心全球氣候變化,勇于面對內心的自我,滿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她們的故事和感悟能激勵和幫助女性提升自我,增強自身影響力和領導力,同時啟發讀者關注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為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彬彬等 ·人格心理 ·16.1萬字
本書是暢銷書作者杰米森繼《躁郁之心》后又一心理學力作。杰米森從此書第一頁開始,就帶領我們游走于《圣經》以及愛默生、梭羅、惠特曼等人的名著,去欣賞大自然無盡的美妙。她從許多各行各業人物的成就,毫不猶豫地向讀者闡述熱情洋溢的本質,以及這一特質與追求知識、冒險、創造力和生存本身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和讀者分享了熱情洋溢在人類史上以及個體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人類俱有不可壓抑想采究生命奧秘的渴望,對真善美更有遏制不了的憧憬和追求。
(美)凱·雷德菲爾德·杰米森 ·心理咨詢 ·14.3萬字
神奇的語言是如何產生的?語言背后的工作機制是什么?兒童是如何學習語言的?學習語言的zui佳年齡是幾歲?為什么世界上會存在那么多種不同的語言?語言是如何進化的?史蒂芬·平克在《語言本能》中將滿足你對語言的全部好奇,揭示你想知道的關于語言的一切。通過幽默的文字和有趣的例子,平克雄辯地證明:語言是人類的本能,通過進化與我們的大腦聯系在一起。《語言本能》為我們開啟了一扇了解語言器官、破解語法基因、進入人類心智本性的大門。平克從生物進化論和心理語言學的交叉視角,以大量的基于日常生活和流行文化的語言案例,揭開了語言神秘的面紗,證明了語言的生物學基礎和生物遺傳性。語言的無限魅力在于語言是人的一種本能。日常語言并非思維的唯yi方式,由心智詞匯和心智語法構成的“心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思維語言。
(美)史蒂芬·平克 ·認知心理 ·34.8萬字
生命教育是關于死亡的教育,更是關于如何“生”的教育。正所謂,未知生,焉知死。因為生命是趟單程旅行,誰都無法重新來過,沒有修正的可能。本書包含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孤獨與聯結、愛與性、自我成長與家族傳承、選擇與自由、挫折與韌性及喪失與焦慮等每個人都繞不開的人生議題。而我們日常很少有機會停下來思考它們,更遑論與人討論。本書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可以跟隨本書內容的鋪陳,開啟“感知生命”的探索。本書適合大中學生、教師、家長、心理學愛好者及希望過好一生的人閱讀。
姚玉紅 吳雙磊主編 ·心靈療愈 ·13.2萬字
由于社會偏見和認知不足,人們總是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避而不談。可是,心理健康問題其實非常普遍,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并不能“自愈”。《照顧好你的“心”》試圖通過分析青少年可能遇到的種種心理健康問題(學業壓力、身材焦慮、戀愛煩惱、同齡人競爭、抑郁等等),為讀者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讓讀者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有正確的認識,并積極尋找自己所需的幫助。
(英)朱諾·道森 (英)奧利維婭·休伊特 (英)杰瑪·科雷爾 ·青少年 ·5.6萬字
這是一本你的冥想練習枕邊書,匯集75個全面實用的三部分練習:基礎的冥想練習;每日練習;化解負面情緒的練習。練習時長從5分鐘、10分鐘到20分鐘不等,方便你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練習,練習習難度循序漸進,旨在能幫助你更好地養成冥想練習的習慣,規律持續的練習能給你帶去清晰、友善、智慧、平和的心理能量——?全然地活在當下:安住身心?清晰地看見:培育一種覺察的智慧?放下評判:接納此刻頭腦中任何的想法,不內耗?保持平靜:平和也是一種力量,幫助你建立內在的復原力,學會應對困難情緒?允許一切發生:允許即是愛,為情緒留出更多的空間?培養初學者的心:保持好奇心,對新的可能性保持開放?保持耐心:成長需要時間?溫柔善待、認可、贊美和關愛自己。
(美)馬修·索科洛夫 ·心靈療愈 ·6.5萬字
是什么讓人們變得理性?是什么引發我們產生高興、害怕、生氣、厭惡的情緒?我們為什么會墜入愛河?笑到底有什么用?心智到底是什么?《心智探奇》一書中向我們解釋了人類的思維是如何運作的。史蒂芬·平克結合了認知科學、進化生物學、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從心智計算和自然選擇兩個角度解釋了心智到底是什么,闡述了心智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并詳細剖析了心智的四大能力:視覺感知、推理、情感和社會關系,權威解讀了心智是如何工作的,為讀者開啟了一扇窺視人類心智活動神奇與奧秘的窗戶。
(美)史蒂芬·平克 ·認知心理 ·46.2萬字
人為什么會變得好斗?人是怎樣看到、聽到和感覺到事物的?人為什么會有偏見?我們真的可以對人測謊嗎?在睡眠或催眠狀態下發生了什么?人們為什么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怎樣測量個體的智商和人格?人們為什么總是傾向于服從權威和從眾?……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都可以說是心理學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人人都該懂的心理學》系統梳理、講解了現當代心理學的核心思想、重要實驗和研究,從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實驗、阿希的從眾實驗到米爾格拉姆的服從權威實驗,從人如何進行認知活動、偏見與歧視如何產生到心理疾病的治療……涵蓋感覺與知覺、學習與記憶、人格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與變態心理學等9大心理學領域,用簡單有趣的文字為你構建系統的心理學知識網絡,讓你通過本書讀懂心理學、愛上心理學。本書是湛廬文化重磅推出的“新核心素養”系列圖書之一。“新核心素養”系列致力于推廣通識閱讀,擴展讀者知識廣度,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涵蓋哲學、心理學、法律、藝術、物理學、生物科技等諸多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讀本。
(英)G.尼爾·馬丁 ·入門 ·14.2萬字
為何要擁抱不確定性?如何在職業和人生道路上實現突破?如何激發對生活和事業更大的幸福感?怎樣留住愛情,走向成功?難道你就不好奇嗎?《好奇心》融合了知名心理學家飽含變革性的積極心理學理論和激勵人心的故事,將改變你對待新機遇的方式。當你猶豫不決,無法鼓足勇氣繼續探索人生時,就翻開這本書來讀一讀吧!本書建立在廣泛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從當今社會人們普遍面臨的焦慮和“躺平心態”出發,揭示了決定人們事業和人生幸福的原動力——好奇心的起源和真相。全書結合大量實例分析,告訴你如何通過激發和利用好奇心來有效投資時間與精力、為事業創造持久的興趣與激情、改善社會關系,進而獲得成長,走向有意義的人生。
(美)托德·卡什丹 ·積極心理 ·15萬字
TIKTOK2023年度銷售爆款,一本擁有神奇魔力的沉浸式自我反思筆記。為了成長和適應社會,每個人都會將部分自我遺忘、拋棄,或壓抑在潛意識中,形成了陰影自我。這些人格特質并沒有消失,會轉化為消極的信念、不健康的習慣、不好的情緒,如嫉妒、痛苦、羞恥、內疚、憤怒、煩躁等等,掌控我們的行動,讓我們不舒服、情緒化,甚至阻礙我們得到幸福。榮格稱陰影自我是“內在的另一個我”“潛藏另一性別的人格特質”“內在令人討厭的次級部分”,或者是”讓我們感到難堪和丟臉的另一個我”,而發現這些陰暗面也是自我探索和自我接納的必經之路。人無法消滅陰影自我,但是可以與它和解。陰影工作將幫助你:改善人際關系;治愈童年創傷;設定個人界限;接納自我,共情他人;解決內心沖突;對人性和世界有更清晰的認識。從陰影工作開始,踏上一段自我發現和治愈之旅,找回自己的勇氣和力量,改善人際關系,過上更充實的生活。
(美)凱拉·沙欣 ·心靈療愈 ·1.1萬字
在《人生十二法則》中,著名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將人類數千年來的哲學思考、神話故事中的精神財富與心理學、生物學、神經科學等學科的前沿研究相結合,用12條最基本的人生法則,為我們找到擺脫人生困境的方法。科學作家萬維鋼老師說:“彼得森這些建議我完全贊同,我希望我兒子長大以后讀讀彼得森這本書。”在本書中,知名系列企業管理漫畫《呆伯特》作者斯科特·亞當斯介紹了自己的說服理論,即如何利用“武器級”說服力,搶先競爭對手影響受眾,在競爭中贏得勝利。亞當斯認為,說服力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商業級”“科學級”“武器級”。其中“武器級”說服力尤其難,達到這個級別的大師非常少,幾位曾經的美國總統和喬布斯在此級別;“科學級”說服力的代表是認知科學家;“商業級”說服力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影響力”“說服力”,市場營銷、品牌形象管理、危機公關等用的都是這個級別的說服力。如今,想要在與對手的競爭中贏得勝利,搶奪用戶的注意力,不僅要懂得如何影響用戶,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搶先對手影響用戶。掌握了這一套說服術,你就擁有了一套殺手級的武器,可以搶先對手先發制勝!
(加)喬丹·彼得森等 ·應用心理 ·16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