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都市:創新未來城市版圖
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臨空經濟的角逐,從航空這一獨特視角審視未來城市的競爭力,具有必要性和前瞻性。21世紀是速度經濟的時代,對于企業來說,時間不僅是成本,更是貨幣。機場因高速、高效地實現了“點對點”航線連接,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航空都市不單單指向城市空間規劃的問題,它更廣泛地影響了經濟發展等綜合層面。從某種意義上說,航空都市將重新定義未來的城市版圖。基于航空都市發展理論與模型,為了給城市管理者、城市建設者、企業投資者、城市開發者提供一套可參考的指導框架,本書研究了全球100多個航空都市(包括我國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和54個重要城市),整理了共計約5000萬條發展數據,涵蓋宏觀經濟、產業、交通、物流、城市規劃、人力資源等多個方面。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獨立構建了航空都市競爭力評價體系——“全球航空都市評級指數”(GARI),并根據GARI選取了12個城市案例,既包括華盛頓航空城、阿姆斯特丹等航空都市發展的典范,也包括上海虹橋—浦東雙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鄭州航空港等航空都市建設的探路者。通過豐富的落地案例介紹與實踐剖析,呈現出航空都市創新未來城市版圖的開闊前景。
·17.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