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緒論
現代的父母,莫不日夜孜孜地替子女們謀善良之教育。同時,他們顧慮到現存教育制度的缺陷,而不愿子女們去接觸,染習那些弊害。但是父母們對于這種困難,無論是怎樣的努力,始終得不到良好的解決。雖然由家庭教師去擔負教導兒童們的責任亦無不可,但使天真的兒童離群索居,失去了交友關系而孤獨無伴,卻又極端地違反了兒童的天性和失去了教育的某種本質的;而且剝奪兒童的天性,必致影響到其他部分的發展,更不會獲得圓滿的結果。因此一般賢良的父母們,雖然明明知道現存學校的缺點,可是事實上仍然不得不將子女們送入他們所認為不滿的學校里去打混。因此,賢良的父母們。為時勢所迫,他們不僅是為了社會的幸福,并且為了他們子女前途的幸福,便不得不視教育之改造是必要而急迫的事業。
資產階級的父母們,為解決自身的問題,固然可以不謀一切學校之完善,而以其一己之力謀其相近學校的完善為已足;但從勞動階級的父母們的立場著想,卻非圖謀改善所有的學校不可。可是因為所有的父母們對其子女的計劃各有不同,所以不免要發生許多見解的糾紛。關于這一點,除了圖謀教育本身的改造使成為完善萬能的科學之外,沒有其他的方法。但是成效如何,卻非待改造者的子女們成長后不得而知。因此,我們從對于子女的愛情出發,不得不企圖政治與哲學的領域漸漸地擴展。
對于這個擴大的領域,我想在本書中盡量地保持著超然的態度。我所必須說到的大部分,將不以那些對于現代主要戰爭上我所偶然執持的見解為依據;可是在這里要完全的獨立,卻也不可能。我們對于兒女所當受的教育的希望,必須仗著我們關于人類品性的理想,以及我們關于子女們將來在社會上擔任何種職能的期望。如一個和平主義者,自然不希望他的子女受那軍國主義者所認為良好的教育;共產主義者自然不希望他的子女染習個人主義。并且有的教育者認為教育應該灌輸子女以一定的信仰,有的認為教育應當養成子女的自由判斷力,彼此間的成見,終難改移其他對于心理學及教授法有所發明而特具見解的卻完全不顧問到這類的根本問題,專求教育的實體,雖然已經產生了相當重要的效果,但要他完滿的成熟,卻距離尚遠。他們所說的人生最初五年間的生活非常重要,父母教育的責任也因之而增加,自是正確的論斷。而我的目的,在凡有可能之處,總想避免構成爭論性質的問題。論戰的筆法,有些地方是必不可少的,但當向父母們發言時,我們可以假定世上所有的父母都抱有希望兒女們幸福的要求;而這種要求,和近代的知識相聯系起來,便能夠決定很多的教育問題。所以我所要說的,都是關于子女的結果,力求其切近而不流于空虛,不論一般的父母贊成或反對,我都愿本書能給他們有相當的補益。父母們的意見是有莫大的關系的,但因缺乏經驗的緣故,往往成為良好教育的障礙物。如果父母們真能希望他的子女受著良好的教育,我相信在今日當不缺少具有給予這種教育的意志與能力的教師。
在本書中所述的,第一是教育的目的,即那一種的個人及社會,是為我們所能合理地希望看見,而由于兒童現有的性質的原料上施以適當的教育所產生的。我不重視人類的改良問題,不管是用優生學或其他任何種自然的或人為的方法,因為這在本質上是越出教育問題的范圍之外的。但我始終承認現代心理上的發現有莫大的價值,這種發現是表示著這樣的一個傾向的;即品性是受決定于幼年時代的教育,其理論比過去幾代熱心的教育家所設想的要充分。我把教育分為品性教育和知識教育,而知識教育在嚴格的意味上可稱為教導教育。這種區別雖然并非絕對,但不無便利,因為許多美德為求知識所不可少,而許多知識為求美德所不可少。但是為了便于討論的緣故,不能不把兩者分離。在這里我先說美德方面的教育,因為這在幼年時代比較特別重要;其次敘述發情期以至性教育的問題;最后論及知識教育,關于目的,課程,以及可能性地從最初的讀寫功課起以至于大學時代止。對于男女從人生及世界所能學得的更高一層的教育,我視為在我的論旨之外;但使男女具有從經驗以學習的能力,必須成為幼年時代的教育即應在意識上最明顯地保持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