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財富的贏家(北大清華學得到叢書)
最新章節
- 第64章 白手創富,隨時可以開始(32)
- 第63章 白手創富,隨時可以開始(31)
- 第62章 白手創富,隨時可以開始(30)
- 第61章 白手創富,隨時可以開始(29)
- 第60章 白手創富,隨時可以開始(28)
- 第59章 白手創富,隨時可以開始(27)
第1章 你也可以擁有富足的人生(1)
篇首引言:人人都能成功
第一個故事:
★一位乞丐在街上要飯,一天下來只有三個人給他錢。
第一個人給了他張百元大鈔。
第二個人給了他一枚硬幣。
第三個人給了他一塊錢,但同時給了他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致富之路不在腳底,而在腦袋”
之后,這位乞丐從此在街上消失。
后來,這位乞丐成了億萬富翁。★
第二個故事:
★一個國王要感謝一個大臣,就讓他提一個條件。大臣說:"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里裝1粒米,第二個格子里裝2粒,第三個格子里裝4粒,第四個格子里裝8粒,以此類推,直到把64個格子裝完。"
國王一聽,暗暗發笑,要求太低了,照此辦理。不久,棋盤就裝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車,小車也不行了,糧倉很快告罄。數米的人累昏無數,那格子卻像個無底洞,怎么也填不滿……國王終于發現,他上當了,因為他會變成沒有一粒米的窮者。
國王不知道一個東西哪怕基數很小,一旦以幾何級倍數增長,最后的結果也會很驚人的。★
第三個故事:
★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人們發現坐在前排的美國傳媒巨頭ABC副總裁麥卡錫突然蹲下身子,鉆到了桌子底下。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這位大亨為什么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做出如此有損形象的事情。
不一會兒,他從桌子底下鉆了出來,揚揚手中的雪茄,平靜地說;“對不起,我的雪茄掉到桌子底下了,母親告訴過我,應該愛惜自己的每一分錢。”
麥卡錫是億萬富翁,照理說,應該不會理睬這根掉在地上的雪茄,但他卻給了我們意想不到的答案。★
很多年輕人都有過這樣的夢想,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財源滾滾,瀟瀟灑灑地做一回老板;擁有驕人的財富,幸福美滿地度過一生。許多人終其一生,卻沒有夢想成真。當我們面對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我們情不自禁地興奮、驚奇而又困惑——為什么有的人衣食無憂,有的人卻落入行乞之境;為何人與人之間并非真正“生而平等”;為何富貴總是降臨在少數人身上?環境和出身等因素,固然有時候是直接原因,但真正的決定因素是什么呢?年輕人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生命尊嚴和財富?在命運的較量與斗爭當中,要想一舉取勝,一切智慧和勇氣從何而來?……
面對怎樣獲得財富、擁有財富的問題,很多年輕人都像身在密密麻麻的荊棘叢中一樣。
面對“荊棘叢”,沒有別的出路,惟有借助于財富的智慧和哲理,斬斷荊棘,走出一條屬于
自己的財富之路。
年輕人擁有財富的道理就在這三個故事中。
人與人之間差別并不大,重要的是你要有致富的夢想,然后積極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讓你的大腦發揮到極致,隱忍不可避免的挫折和痛苦,這樣,還有什么夢想不能實現嗎?
賺錢難,是因為你不知道如何把握賺錢的時機,不懂得如何更不懂得如何把錢好好地運用!
美國潛能開發學者希爾博士說:“人人都能成功。”
就讓你來印證吧!
■第1章 你為什么是窮人?
對財富的渴望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只是許多人為傳統的金錢觀念所桎梏,逃不出思維的牢籠,因而,渴望變不成現實。
●15種性格導致貧困
傳統的家庭和學校教育培養出了很多高學歷的知識分子,但是他們卻往往對財富缺乏基本的理解,甚至對金錢持有不正確的觀念,更不用說去主動地理財和追求財富。結果呢,造就了我們身邊眾多的、“高智商”的窮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人的觀念更應該全球化,追求財富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提高“財商”——財富智商更是迫在眉睫!
本書的宗旨正在于“造就追求財富的贏家”!
我們先做一個假設,如果有一天你家隔壁搬來了一位特別富有的鄰居,那么你會有什么樣的第一反應呢?你有可能會在心底里鄙夷這個富人,想這家伙肯定是個腦滿腸肥的暴發戶。你也有可能會萌生一種向他討教致富方法的想法。如果你的第一反應是攻擊他,那么,幾乎可以肯定,這種“妒富”的性格就是你一直富不起來的根源!
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個性,有的性格對于賺錢是有幫助的,有的性格卻容易導致貧困。
大量的研究表明,至少有15種性格容易導致貧困和失敗。
第一,知足。
只要有吃有穿,腹飽體暖,就感到滿足,對于財富沒有追求,這種人對生活沒有一點欲求,是不會創造富有與成功的。
第二,自滿。
自己的總是最好的,甚至認為自己應該成為別人效仿的標準。這種人不愿與外界來往,他們根本不知道社會進步到什么程度,不可能有更高的追求。
第三,保守。
這種人的生活全憑過去的經驗,沒人走過的路他不敢走,沒人做過的事情他不敢做。這種人也許早已經看到自己的現狀不如別人,甚至相差得很遠,但他們不是去創造財富以迎頭趕上,而總是想到馬失前蹄。因此,新的東西沒有得到,舊的東西反而丟失了,這種人永遠不敢向新生活邁進一步半步,注定終生貧困。
第四,怯懦。
這種人膽子特別小,總是怕這怕那。哪一種成功不冒風險呢?所以,這種人總是眼睜睜地看著別人發財,而自己急得在家里團團轉,著急了就罵娘。
第五,懶惰。
一種是身體懶惰,另一種是大腦懶惰。身體懶惰的人光想不干,大腦懶惰的人光干不想。身體懶惰的人每次想的都是不同的問題,卻說不準常常還會想出些新鮮的思想和念頭,但什么都不干;大腦懶惰的人一輩子干的都是同樣的工作,但從來不考慮去改變什么。當然這兩種懶惰一般很少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因為身體和大腦同時懶惰的結局只有死亡。
第六,孤僻。
賺錢就是把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錢。孤僻的人不擅長與人打交道,要想賺到錢就不太容易了。
第七,自以為是。
自以為是的人,一般都處理不好與周圍的人的關系。與人處不好關系,就不能形成長久的合作。與人合作不好,很難做成大事。
第八,狹隘。
一是心胸狹隘,二是視野狹隘,三是知識結構狹隘。這種性格的人,也是很難與人和社會相處的,并且最容易傷害人。這種人是天生的失敗者,沒有外援,只好又貧且困。
第九,自私。
不想奉獻,只想占便宜,這種人最終不會獲得成功和財富,他只能擁有自己——形影相吊,對影長嘆。
第十,驕傲。
有一點成績就忘乎所以,這種人也許會成功,但很快又會喪失他獲得的一切。這種人最容易犯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他失敗的積累。這種人的心理最脆弱,既經不起成功的喜悅,又經不起失敗的打擊。怎么能經歷得了事業的沉浮?
第十一,狂妄。
這種人無論在哪兒都不受歡迎,盡管他有很大才氣,很強能力,但是一定會招來周圍的人群起而攻之,以致丟盔棄甲,兵敗烏江,最終一無所有,成為可笑的項羽。
第十二,消極。
消極的人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去做。即使有再強的能力,終生也將一事無成。更可怕的是他卻自認為很聰明,什么都知道,因而看不起別人,其實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第十三,輕信。
容易輕信的人,往往能給人一種有修養的錯覺,其實輕信是他的人性弱點。比如輕信朋友,輕信合作對象,包括輕信自己的智慧,或輕信知識,或輕信實力,或輕信權力,或輕信判斷,或輕信機遇,或輕信學歷,或輕信經驗……要知道,做生意賺錢是一種個人目的非常明確的事,也是一種以利益為根本的事,同時又是冒風險的事。所以,輕信的性格最容易把利益拱手讓給他人,或把成功交給失誤。
第十四,多疑。
輕信的另一面是過分的多疑,這是商家大忌。懷疑的最大問題是把能夠幫助自己的力量冷落在一邊,從而形成孤軍奮戰的艱苦局面,以致離成功越來越遠。
第十五,沖動。
沖動的人往往多情。一沖動起來就隨便許諾,信口開河。但許諾不能兌現,難免損害自己的信譽;而一旦輕率地泄露了自己的經營秘密,別人就會乘虛而入。沖動還有一個缺點是輕易做決策,或突然決定干什么,或突然決定撤消什么計劃。這種輕率的行為本身,很可能就是失敗。
當然,以上只是對導致貧困性格的大致歸類,但已基本上囊括了主要的影響我們賺錢致富的性格。既然我們知道了這些性格不利于我們致富,我們就一定要改變。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是不準確的。實際上,只要我們有恒心,有毅力,完全可以改變那些阻礙我們致富的不良性格。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多與成功人物對比來克服自滿的個性,可以通過強迫自己冷靜分析改變沖動的品性,可以通過學習逆境成功的典型去除消極的性格*。
●不正確的財富觀
即使是在21世紀的今天,有些人對待財富的觀念仍是相當落后的,而落后的財富觀念也正是他們富不起來的原因。
有些人認為向往財富、崇尚金錢是一種庸俗行為,甚至還有人堅持“金錢是萬惡之源”。其實呢,追求財富是種光明正大的行為,是個人能力的一種表現。“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發揮自己的才智去獲取財富,崇尚財富是光榮的!
事實上,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金錢對任何社會、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金錢是有益的,它使人們能夠從事許多有意義的活動;個人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對他人和社會做著貢獻。財富對于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向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都需要擁有一定的財產:寬敞的房屋、時髦的家具、現代化的電器、流行的服裝、漂亮的小轎車等,而這些沒有金錢是得不到的。
金錢是商品交換的媒介,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品,是好是壞關鍵是看持有金錢的人怎樣去運用它,去發揮它的作用!
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著的《思考致富》一書,激勵了成千上萬的讀者通過積極心態去取得財富,《思考致富》中提到了下列一些人: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
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
發明大王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
這些實業界的富翁們建立了一些基金會,直到今天,這些基金會還有總計10億美元以上的基金,基金會撥出的金額專用于慈善和教育。這些基金會為上述事業捐助的財富金額每年都超過了2億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對某些人來說,崇尚金錢是一種優良品質。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在克利夫蘭讀書讀到高二就中途輟學了。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父親反復地向約翰灌輸金錢和商業意識:“人生只有靠自己,獲取財富要趁早。”他父親一有機會,一有時間,總是不厭其煩地向約翰這樣說。約翰深受父親的影響,決定輟學從商,他對這個多彩的現實世界向往已久,年輕的約翰很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富有的人。
“我要成為一個有10萬美元的人,我一定會成功的!”約翰毫不遲疑地想。十幾歲的少年,立下這樣一個目標,抱負可謂遠大。然而,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后來得到的財富,要遠比他向往的不知多出多少倍!
高中教育雖然沒有使他博學,但卻鍛煉了他認真謹慎的好習慣,這為他在以后的事業中培養了良好的素質。不過,家庭教育才是約翰日后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
在約翰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他父親。他父親望子成龍,不僅向約翰灌輸商業意識,還耐心地教約翰如何寫商業文書、如何準確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記賬等實際的商業知識。他著重訓練約翰的細心、勤快和負責。因為父親知道,社會是冷酷的、現實的,所以他要孩子們在未踏入社會之前,就能堅強且精明地武裝起來。
金錢只是一種工具,但不是目的,不要做金錢的奴隸,要做金錢的主人。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營業績,他的經營觀念和經營哲學影響了全世界的人。他創立并領導的松下電器,總資產逾千兆日元。
對于金錢,松下有一個生動的比喻:金錢好比潤滑油。這正如機器要運轉、汽車要前進,離開潤滑油是不行的。
松下說:“為了達到目的而工作,為了使工作更有效率,就必須要有潤滑油。所以說,金錢是一種工具,其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在于提高人們的生活。”
松下對金錢、財富的態度是去積極獲得財富,但不是當守財奴。他認為,一個人不能當財產的奴隸。他說:“財產這東西是不可靠的!但是,辦一件事業又必須有錢。在這種意義上說,又必須珍視錢財。但‘珍視’與‘做奴隸’是兩回事,應該正確對待,否則,財產就會成為包袱——看起來你好像是有了錢,實際上它卻使你受到牽累。做金錢的奴隸是人生的悲劇。”
松下這種思想是很值得人們深思的,他讓人們不要做金錢的奴隸,要時時想到一些更遠大的目標。他認為:“明天生活的一切都會比今天好”。凡是參與生產物質和精神產品的人都應以此為目標,努力工作,獲得相應的報酬來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使明天的生活比今天更好”。
潤滑油的作用在于:機器旋轉產生的摩擦損害機器時,注上一些可以減少磨損;機器旋轉加快,只要多注一些潤滑油就可以了。金錢也是這樣,它可以使勞動者獲得物質上的彌補和精神上的安慰——多勞多得。
●高智商,低財商
如何才能成為百萬富翁,成為百萬富翁需要哪些條件?如果你去調查普通人,那么他們也許會說出一系列可以料想得到的因素:財產繼承、運氣、股票市場投資等。在所羅列的一系列因素中,排在最前面的肯定是:高智商、好的學習成績以及進入名牌高等院校。但在實際世界中,百萬富翁中只有少數取得過較高的智商測試分數或進入過名牌大學。這些因素也許只對較小比例的百萬富翁有意義。
這一點使我們很多人很疑惑,為什么“高智商”的人卻往往是窮人呢?其實很簡單,因為“高智商”者不一定有高財商,相反那些所謂的“低智商”的百萬富翁往往有較高的財商,所以他們能夠輕而易舉地獲取財富。所謂財商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種生產力,指的是一個人認識和駕馭金錢運動規律的能力,包括觀念、知識、行為三個層次。觀念是指對金錢、對財富及對財富創造的認識和理解過程;知識是指投資創業必不可少的知識積累,包括會計知識、投資知識、法律知識等;行為是指觀念的表現和載體,是觀念和認識自我與環境之間的實施,突出表現了每個人自我突破、自我激活、自我控制的素質和能力。這三者互為補充、互為支持,共同構成了一個動態的、發展的財商概念。
傳統的觀念使我們過分專注于對高智商的追求,而忽視了對高財商的教育,而今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金錢看法的逐步改變,財商教育已迫在眉睫。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高智商并不意味著我們一定會成功。
羅伯特·J·斯特恩伯格,美國這位研究智力的最高權威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