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惠洽桐封成王孝友 異畝同穎叔虞獻瑞

話說西周初年,成王姬誦年少即位,由其四叔周公旦攝理政事,仗著周公忠心輔政,平定管、蔡、武庚等叛亂,隨后封邦建國,制定禮樂和典章制度,政權逐漸鞏固。成王親政以后,乃是一位守成令主,繼承文王、武王基業,任用周公、召公等一班賢臣,實是上下親和,國泰民安,海晏河清,四夷賓服。這天朝罷,那成王來到后宮,向母后邑姜請安,到得殿前,看見幾名侍女,帶引著一個五歲小孩在那里玩耍,見成王到來,齊齊跪伏在地,口稱萬歲,獨那小孩不遵王家禮數,仍然手持一片桐葉,笑望著眾人。原來這小孩是武王少子,成王幼弟,因出生時左手掌心有紋路很像古文的“虞”字,于是取名為叔虞,字子于。成王見他總角之年,一派童真,很是可愛,不覺動了孝友之心,彎下腰來把叔虞拉到膝前,親切地問他:“子于在這兒干什么呢?”叔虞素來與長兄很親熱,倚在成王膝下,用好聽的童音回答說:“我在這兒撿桐葉玩。”成王接過叔虞手中的桐葉,隨手撕成圭的形狀,一本正經地對叔虞說:“姬叔虞聽封,兄王將唐地封給你為侯。”原來,因為唐侯助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叛亂,被周公剿滅,目下國無君主,成王正準備挑選宗室中有能力的人封為唐國國君,而當時陜西一帶唐、桐同音,所以成王這樣說。誰知一旁隨行的史官操起筆來恭敬地問道:“請問大王何時冊立小主公?”成王說道:“適才不過和我的小弟開個玩笑罷了,哪里就認真起來?”史官回答說:“天子無戲言。有言則史官就會記下來,奏樂來歌詠它,并且要舉行一定的典禮實施它。”成王聽史官這樣說,也改換成嚴肅的面容說:“既如此,待我和叔父商量一下,挑個日子冊封吧。”

那成王攜了兄弟的手,二人同到后宮,拜見母親邑姜。這邑姜乃是齊太公姜尚的幼女,嫁給武王,女以父貴,所以立為王后,夫婦和睦,琴瑟和鳴,止生得成王兄弟二人,一個是國君的繼承人,一個是懷里的小兒子,二人都得到父母的寵愛。不想武王壽命不長,滅商即位后僅六年就撇下江山社稷和群臣,歸天而去,那年成王才十三歲,而叔虞尚在襁褓之中,群臣擁戴成王繼位。那邑姜一心撫育幼子,倒也不覺宮中寂寥。見二子攜手來到,心中非常高興,問道:“你們倆是怎么走到一起的?”成王遂將剛才的事情向母親稟明,并說自己愿意踐諾前言,冊封子于到唐地去做國君。邑姜聽罷很是高興,說道:“我兒能這么看承子于,兄弟相睦,我心甚慰。只是子于年幼,以后還得你早晚看覷一二,你父王九泉有知,也會感到欣慰的。”言罷不覺流下淚來。成王見母親傷心,趕忙拜伏于地,哽咽說道:“母親不要多慮,孩兒敢不遵母后教誨?”當下無話。

第二天早朝罷,成王把叔父周公單獨留下,告以冊封叔虞為唐侯之意,周公聽罷說道:“此議甚好。先王封建諸侯作為屏藩,東、南兩面都有王室宗親封為侯國,唯北藩地近戎狄,唐國新附,一時尚未覓得新君。子于之封,一可落實天子之言,二可體現兄弟之誼,三可鞏固社稷之藩,還有什么好商量的?然而冊封乃是一件隆重的大事,不可輕慢,讓為臣好好考慮安排一下。”當下計議停當,周公自去具體安排籌劃。

過了些日子,周公奏道:“封唐一事,臣已籌劃得差不多了,只是唐國宮室殘破,須先派司空前往修葺,然后筑壇挑個好日子再冊封。”成王一一準奏。

不覺已是次年春暖時節,司空來奏,說是封唐一事諸般準備齊全,請定個日子來施行,成王就命史筮卜日期,史筮卜得庚寅日為佳期。又得到卜詞說:“尹正諸夏,再造王國。”成王請仔細解釋其意,史筮俯伏在地拜曰:“恭喜我王,賀喜我王,此卜非常吉利,是說唐國日后有扶助諸侯,匡復王室之功。”成王聞言也很高興。

到了庚寅日那一天,成王聚集百官,在鎬京社壇舉行冊封大典,成王祭拜天地并文武先王,告以封唐之事,然后親授叔虞玉圭,說道:“朕體察上天之意,繼承文武之德,茲封姬叔虞為唐侯,啟以夏政,疆以戎索,你要努力治理好國家。”這是成王或者說西周中央政權為叔虞和唐國制定的施政綱領,意思為唐國是夏民與戎狄雜居,允許他們采取比較靈活的統治方法,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情況,以華夏之政去教導夏民,而以戎狄之法去治理戎人,可以在一定時期內,暫時不實行周朝的井田制,這就給了叔虞及其后的晉國統治者以較大的自主權,能夠因地制宜,兼容并蓄。叔虞俯伏在地,再拜受命。又授“唐”字彩繡大纛(音道,大旗)一面,以及飾金大輅(音路,車)、密須之鼓、闕鞏之甲、沽洗之鐘等名貴器物,大多數是周公東征的戰利品,又授冪蔡方鼎一尊,作為鎮國之寶。

周公挑選周宗族賢者任命為職官五正,協助叔虞治理國家,統治人民。又遷商國的異姓貴族懷姓九宗千余人,同隨叔虞赴唐定居,以提高國民素質,彰顯王化。只因叔虞是成王唯一的同母幼弟,兄慈弟睦,所以周公安排考慮得十分周到、細致,一應規格,高于常情。

典禮完畢,叔虞辭了成王、周公,到后宮來辭母后。邑姜見叔虞頭戴束發嵌玉金冠,身穿團花紫侯服,足登豹皮朝靴,手持圭玉,雖是兒童,卻也一身王侯氣派,心下甚喜,把叔虞攬在懷中,很和藹地說道:“我兒今日為侯,為娘我很是高興,只不知母子何日再得相見。”言罷大哭。叔虞急忙為母親拭淚說:“母后勿悲,想那唐國,并非遙遠之地,每年郊祀之時,兒都要回鎬京來拜謁宗廟,到那時孩兒就能再見到母后了。”邑姜又說了一通囑咐的話,叔虞一一記下,臨別,又跪在地上三叩首,母子灑淚而別。

叔虞出得宮來,成王攜周公等文武親來送行,早有執事人等備好車仗,依序排列,單等叔虞上車后,傳令鳴炮起行。只見前隊鐘鼓鼎罄一齊奏響,“唐”字大纛導引前行,兵車百乘,甲士千人左右護衛,職官五正隨身簇擁,懷姓九宗等俱各在后隨行,浩浩蕩蕩向東進發。叔虞見場面熱鬧壯觀,不覺將那離愁別緒拋在腦后,歡喜雀躍,不料三日后行至黃河岸邊,見河中波濤洶涌,心中著怕,后悔起來,終是孩兒心性,哭鬧著要回鎬京去見母后。職官忙勸道:“主公你是千乘之尊,今日受封歸國,百姓望君如望父母,今日歸去,讓唐國子民怎么辦呢?”百般哄勸,方哄得叔虞過河。

過河行了數日,遠遠望見一片宮闕,職官奏言:“前邊不遠處即是唐國之都了。”大眾見目的地將達,一齊歡呼踴躍前行,不想驚動路邊一處古林,竟有一群狐貍竄出,叔虞奇怪地問道:“這里地近國都,怎么還會有野獸出沒?”職官見問,趕忙回答:“唐國地處河、汾之東,方圓不過百里,國民和戎狄雜處,很多土地都還生荒著,沒有人煙,怎比得鎬京天下輻輳之地繁華昌榮,人民眾多?”叔虞聽罷,半晌沒有說話。不一時,來到唐都城下(今翼城縣龍唐村),早有先遣之人接入,分撥安頓眾人不提,叔虞見宮室形制雖不甚宏偉,但很是精致適用,所用器物,多為新制,方又高興起來。

叔虞自此在唐城安下身來,檢索戶籍,分設職官,制定典章,教化人民。開國之際,百事繁雜,全仗職官五正等勤于國事,同心輔佐,加之懷姓九宗及周地舊人遵奉文武之道,崇尚禮義,唐民習之,教化大興。時唐國開化未久,諸民雜居,既有以游牧為生的夏遺民,以工藝為生的商遺民,也有以農業為生的周人,還有逐水草而居的戎狄諸部,各不同種族通婚互市,民族融合進程加快。叔虞雖然年齡不大,可是聰穎慧達,任用賢能,從善如流,漸能秉持國政。一天,司農官來奏,說是境內晉水,其利是人吃畜飲,溉田千畝,其害是漫田塞路,沖毀民居,請筑堤堰,疏通河道,以除弊興利。唐侯準奏,于是征發丁夫數千人,治理晉水。唐侯經常親臨工地,足踩泥濘,身濺泥漿,非止一日方才竣工,那晉水果然順馴地入于河渠,流到澮水,按需調節,不再泛濫擾民,唐城郊外,田畛相接,連年豐稔。唐侯又命軍士驅趕近山猛獸,遷移百姓定居,讓他們從事開荒放牧之業,百姓稱便。

這年秋,新谷登場,有職官手持幾束谷穗入賀:“恭喜主公,天降祥瑞,異畝同穎,可喜可賀。”唐侯一看,只見那谷穗粗大異常,其下兩株谷桿相連,于是問道:“這是怎么回事,有何祥瑞?”職官回答說:“這是相鄰壟畝的兩株谷穗長在一起,名為異畝同穎,實是罕見,主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國祚綿長,很是吉祥。”唐侯喜過,開言說道:“既然我國出現這樣的祥瑞,何不獻于天子,讓普天之下共享這祥瑞呢?”職官說道:“這樣更好,也好使天子知道主公在唐勤勉,感動天地,致降祥瑞。”

當下君臣議定,獻祥瑞于周天子,唐侯久離鎬京,思念母后,于是親自帶著嘉禾來獻成王,成王見了大喜,拉著弟弟的手說道:“小孩子能安民定國,不負朕桐葉之封,此天地之賜,文武之德也。”賞賜了很多東西,以表彰叔虞治國有方。又囑咐說:“叔父周公現在成周(今河南洛陽)軍前,子于應該親到軍前拜見,轉獻嘉禾于叔父,大家同喜。”成王于是作了一篇《歸禾》辭,借此祥瑞之事褒揚周公軍功,策勵臣民,命唐侯一并傳至軍前。唐侯領命,先來見過母親,母子相見,自有一番悲喜之情,不能詳述。

卻說唐侯來至成周,見到周公,備述成王之意,并嘉禾及《歸禾》之書獻于周公,周公也很高興,集合軍民布達成王之意,宣讀《歸禾》辭,展示嘉禾穗,軍民各各歡悅。周公也作了一篇《嘉禾》辭,以為唱和,又上表于成王曰:“子于勤于王事,馭國有方,致天降祥瑞,這實在是我王之福,唐民之幸也。”

再說邑姜那日見叔虞已是長成,生得飄灑俊逸,大有一國之主之相,于是對成王說道:“子于漸大,后宮無主,可求大國之女聘之,以成夫婦之禮、內外之綱。”成王說道:“母親所言極是。諸國魯、鄭、曹、衛都與我周同宗同姓,不可婚配,可訪齊、宋兩國之女聘之。”不一日,使官回報:“齊侯目下無女,唯宋公有女年十六,名仲子,愿與唐侯結親。”成王聞報大喜,于是下定聘禮,擇日為唐侯成親,夫婦同歸唐城。第二年,仲子生下一子,唐侯甚喜,取名韋,字燮(音謝)父,母以子貴,子以母貴,遂立仲子為夫人,立燮父為世子,命太傅教以詩書禮儀諸藝。

唐侯自獻嘉禾于周,得到成王、周公的獎勵,越發親近臣民,勤勉國事,國力明顯增強。因北戎屢犯邊境,遂興兵與戎狄作戰,連戰連捷,這日追亡逐北,到達戎狄腹地,行至徒林,鼓角聲驚動一只兕(音四)牛,直向軍前沖來,連續觸傷數名軍卒,軍士奔駭,行伍俱亂。叔虞見狀,急忙彎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兕牛咽喉,兕牛倒地痛吼,聲如巨雷,移時血盡而死。眾軍目睹叔虞神射,齊呼“萬歲”,叔虞命軍中匠人將兕皮制成一副大甲穿用,以示炫耀。

前行至一處山麓,見其處枕山際水,有泉自山石出,飛珠濺玉,流瀑松間,形成一線碧水,清澈見底,流經山腳萬頃平川,浩浩東向,直注汾水,詢于土人,知其水名為沼水,不由贊道:“不意戎狄之地,竟有如此勝景,不知何日可入我金甌?”一千三百年后,自認晉國之后的西晉司馬氏,因了唐叔虞這一番贊語,遂在該地建祠立廟,祭奉唐叔虞,稱為唐叔虞祠,后改稱晉祠。至宋代,敕建晉祠圣母殿,供奉叔虞之母邑姜,母子同享一祠。圣母殿正中懸一匾額“惠洽桐封”,即記成王剪桐封弟之事。這是后話。

再說叔虞得勝班師,沿路巡察,不料行至唐城東面一處斜坡,因車寬路窄,大輅失衡,竟致傾復,連人帶車,墜入深溝,及至左右救上,已是不起,三日而薨。職官等無奈舉哀發喪,又飛報周天子兇信,此時成王已崩,其子康王繼位,遣專使來唐吊慰,七七四十九日后,葬唐侯姬叔虞于唐城東山。

唐叔虞自五歲封侯,在位近三十年,于戎狄之間,存華夏一脈,使唐國成為周王朝在北邊的重要屏藩,也是山西境內建立的第一個君主國家,為晉之淵源。唐叔虞也是第一個有籍可考的山西人,晉人視他為始祖。

欲知叔虞死后,唐國之事如何,請看下回。

版權:紅袖添香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川县| 连平县| 夹江县| 三明市| 武胜县| 洞头县| 双流县| 呼图壁县| 黔江区| 方正县| 布拖县| 黄大仙区| 通河县| 沁水县| 吕梁市| 平邑县| 丰顺县| 衡阳县| 深圳市| 泰顺县| 丰台区| 西宁市| 八宿县| 九寨沟县| 醴陵市| 洪洞县| 海原县| 洛浦县| 娱乐| 永济市| 石嘴山市| 澄城县| 龙岩市| 宁武县| 昭平县| 锡林郭勒盟| 五寨县| 綦江县| 宜兰市| 鄂尔多斯市|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