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困殽山孟明視喪師 陷狄陣先元帥免胄

  • 春秋第一國
  • davicheng
  • 6387字
  • 2012-04-23 10:29:14

文公離世,太子歡主喪即位,是為襄公,十二月初十日,襄公扶著文公的靈柩離了絳都,來到曲沃,準備在那里安葬文公,諸大臣均喪服相隨。正在停靈守喪期間,忽有探馬來報,言秦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率兵車二百乘,甲士三千人,犯我南境殽山。襄公大驚,召群臣言道:“先君靈柩尚未安葬,而強鄰犯我邊境,不知所為何因?”先軫奏道:“主公勿憂,待為臣派人探聽的實,再議對策。”

話分兩頭,再說秦將杞子、逢孫、楊孫自滎陽上書穆公說:“鄭國人讓我們掌管滎陽北門的鑰匙,如果主公發兵前來,我們作為內應,鄭國不難得也。”穆公覽書,征求老臣蹇叔的意見,蹇叔回答:“秦、鄭相隔千里,遠道奔襲,無法作到密不透風,鄭國人一定很快就會知道,一旦有備,我軍勞而無功,此事斷不可行。”穆公見蹇叔的話不合己意,不再理他,徑召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三將,命他們率軍東出。蹇叔在雍都東門外拉住孟明視的手,哭著對他說:“孟明啊,我今日見你們出師,可惜看不見你們回來呀。”又哭著囑咐自己的兒子白乙丙說:“此番出兵,晉國人一定會在殽山攔擊我軍。殽山有南、北兩座山陵,南陵有夏帝之墓,北陵是當年周文王避風雨之處,兩陵相距三十五里,秦軍必定會在這里全軍覆沒,為父就在那里為你收尸吧。”穆公聽得不耐煩,派近侍對他說:“你這老頭知道個什么,要不是你長壽,墳頭的柏樹都該有一抱粗了。老在這里絮絮叨叨干什么,快回家去吧!”

先軫探聽清楚,奏于襄公道:“秦穆公不聽蹇叔的意見,遠襲鄭國,我們應當馬上出擊,不可放過這個機會。”欒枝提出反對意見說:“秦穆公對我先君的幫助很大,現在我們還沒有報答人家的恩惠,卻要先攻打人家的軍隊,這恐怕不合先君之意吧?”先軫反駁說:“我們這樣做,正是為了繼承先君的遺志啊。先君新喪,各國紛紛前來吊唁,秦國不僅不吊唁,反而不打招呼,兵越我境,伐我同姓同盟之國。且圍鄭之役,秦秘密撤兵,背盟而去,先君對此事一直耿耿于懷,秦國人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無禮得很,我們又何必拘泥于他的那點恩惠呢?”欒枝又說:“秦國打的是鄭國,不是我國,我們從側翼攻擊人家,是不是有點過分?”先軫應道:“秦國乘我國喪期間用兵,這是明欺我們不能庇護鄭國,如果不出兵,豈不是遂了他的心愿,也有悖踐土盟誓。一日縱敵,數世為患呀,為了子孫,我們也必須出兵。”這時趙衰也說道:“出兵是可以的,只是先君尚未下葬,此時興兵,怕是有違居喪之禮。”先軫又說道:“掃除強敵,以安社稷,還有什么能比這個孝更大的?先君有靈,也不會怪罪我們的。諸君如果有顧慮,那我就一個人帶兵去好了。”胥臣等人都贊同先軫的意見,說道:“愿與元帥同往。”襄公見諸臣意見不統一,就讓太卜占卜,太卜占得卜詞為:“有鼠西來,越我垣墻。我有巨梃,一擊三傷。”奏于襄公道:“此卜大吉,出兵必獲全勝。”襄公遂決意出兵。

因為白色不便出兵,襄公就把自己的喪服染成黑色,登壇發布命令,拜先軫為兵馬大元帥,梁弘為御戎,萊駒為車右,興兵攻打秦軍,此時已是前627年四月。又以姜戎兵擅長山地作戰,于是知會姜戎(在今垣曲縣一帶),一同出兵助戰。先軫命狐射姑去殽山以西埋伏,砍伐樹木,塞斷秦軍歸途,并阻敵國內援軍。又命先且居率軍埋伏于殽山以東,待秦兵過盡,即斷其退路,引兵追殺。自引大軍,同趙衰、欒枝、胥臣、陽處父等一班宿將,保定襄公,離殽山二十里扎下大寨,專等秦軍歸來。

再說鄭國商人弦高,一向做著販牛的生意,趕了數百頭牛欲往成周販賣,于路聞聽同道傳言,秦軍將往襲鄭,弦高尚未盡信。這日行至滑地(今河南延津縣),正遇秦軍,弦高大驚道:“秦軍果然往襲我國,國內不知,又有秦將為內應,鄭國很危險了。”急中生智,先派從人飛馬回國報信,然后攜了十二頭活牛并四張熟牛皮,來見孟明視,口稱:“聞得貴軍出師經過敝國,寡君特命弦高前來犒軍。寡君已下令國中,如果貴軍在鄭駐扎,就提供軍需之資。如果貴軍只是路過,就盡巡邏警衛之責。”孟明視聞言大驚,對西乞術、白乙丙說道:“我軍此次遠征,全仗出其不意、突然襲擊,現在鄭國已經知道了我軍動向,作了準備,我軍攻城既難,又無后繼之兵,頓兵于堅城之下,難收尺寸之功,不如回師。”西乞術心存疑慮,說道:“蹇叔老大夫本來就不同意出師,是主公一力主張襲鄭,若無功而返,我等怎么回復主公呢?”孟明視說道:“此地離滑國不遠,國小兵少,他們肯定沒有防備,不如襲破滑國,得些俘獲,回去對主公也算有個交待,以免師出無功。”二人一齊贊同,當夜秦軍一舉襲破滑國都城費,滑君奔逃,秦軍將城內子女玉帛擄掠一空,滅了滑國,滿載西歸。

四月十三日,秦軍行至殽山險峻之處,見道路只有三尺多寬,僅容一車通過,一邊是危巖峻石,一邊是萬丈深淵,孟明視告誡二將道:“殽山地勢險要,家父臨行時曾反復叮嚀,須防晉軍偷襲。”于是令西乞術在前,白乙丙在后,自己居中,逶迤向前進發。西乞術前軍看看將出殽山,心下稍安,催趲眾軍速往前行,不料行至山口,軍士報前路被樹木雜石塞斷,西乞術忙命眾軍搬石移木,開通道路。誰知一聲梆子響,箭如飛蝗般從兩邊射來,路窄人稠,秦軍無處躲藏,登時折軍大半。又聽一聲炮響,無數晉軍從山上沖殺下來,秦軍人車擠塞,無法展開戰斗,方欲撤軍至寬展處,已被晉軍分割包圍為三段,草叢中撓鉤伸出,專鉤馬腿。軍士無法迎戰,只得分頭亂竄,有爬山越溪的,都被晉軍俘獲。孟明視三將,不能互相照應,各自率殘部死戰。孟明視手下有裨將褒蠻子,驍勇異常,大聲叫道:“元帥勿驚,待末將殺開一條血路,保元帥西歸。”舞動鐵戟,來戰晉軍,當者無不披靡,晉軍車右萊駒舉戟來迎,兩戟相交,只聽“噹”的一聲,萊駒手中戟早被磕飛,褒蠻子挺戟來刺萊駒,萊駒繞陣而逃,褒蠻子不知內中個細,連人帶車跌入陷坑之中,晉軍撓鉤齊舉,將褒蠻子拖出,縛作一團。先軫派人傳喻道:“秦軍聽了,我家元帥有令,降者免死。”秦軍盡皆委棄兵仗器械投降,三將制止不住,軍士漸漸散盡,孟明視雖勇,到此也無計可施,只得坐以待縛,西乞術、白乙丙亦分別被晉軍俘獲,押至大寨。三人相見,孟明視戚然言道:“本帥料敵不周,致軍敗師喪,累二將軍身陷敵營,其罪難恕。”二將一齊開言道:“晉人詭謀襲我,非戰之罪也,元帥不必過責。”

先軫命軍士打掃戰場,將俘獲的秦軍以及兵器車仗并滑國的子女玉帛財寶,盡數解到大寨,獻于襄公營前,襄公穿著黑色喪服受俘,軍士歡聲雷動。襄公聽說褒蠻子頗有勇力,恐怕留著生變,于是吩咐萊駒:“你昨天輸給他,今天就命你將他斬首泄憤。”萊駒領命,手握大刀來斬褒蠻子,誰知褒蠻子見萊駒來斬他,大怒道:“你是我手下敗將,敢對我怎么樣?”萊駒心怯,手中大刀不覺墜地,生死關頭,那褒蠻子發起一股蠻力,竟掙脫捆綁,來搶那柄大刀。正在這危急之際,一旁裨將狼瞫(音審)眼疾手快,早已搶刀在手,將褒蠻子一刀砍翻,又一刀將頭割下,獻于襄公面前。襄公大喜,就命狼瞫取代萊駒為車右,狼瞫謝恩而退,卻沒有到元帥先軫處拜謝,先軫心下頗感不快。

襄公命將所獲軍資分出一二,贈予姜戎,酬其助戰之勞,又拿出一部分犒賞軍士,然后班師回到曲沃。襄公跪拜于文公柩前,告以殽山打敗秦軍之事,然后下葬。為表殽山戰功,整個喪事,襄公都一直穿著那件黑色喪服,晉國自此之后,黑色也可以作為喪服了。

殽山之戰,對秦晉兩國其后的政治走向和國家關系影響極大,此戰過后,原先殘存的兩國同盟徹底破裂,轉而長期處于戰爭狀態,秦國甚至聯楚抗晉,牽制了晉國與楚國爭霸的精力。后人評論說,殽山一戰,晉國在軍事上大獲全勝,而在政治上,卻樹了一個強敵、近敵,未必是明智之舉。秦國則東出中原的通路被阻,長期局促于殽山以西。

再說晉襄公,本來打算等回到絳都以后,將孟明視等三將祭于太廟施刑,母夫人文嬴,此時也在曲沃參加文公葬禮,聽得秦軍在殽山大敗,孟明視等被俘,羈押在軍中待刑,急忙來見襄公,說道:“秦晉世為婚姻,本是同盟之國,孟明視等貪功求名,挑動干戈,致使兩國失和。我想秦君必定恨此三人入骨,不如讓他們回到秦國去,讓秦君自己來誅戮他們,這不是和我們殺他一樣嗎,又何必由我國來懲罰他們,背一個濫殺俘虜的名聲呢?”襄公猶疑道:“放他們回去,秦君會殺掉他們嗎?”文嬴說:“肯定會的。兵敗者死,各國都有這樣的軍法,城濮戰敗,楚王讓成得臣自殺,秦國就沒有軍法了嗎?再說孟明視等喪師辱國,三千甲士曝尸荒山,而三人獨歸,秦川父老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縱秦君不忍治罪,豈可得乎?”見襄公仍在沉吟,文嬴又說道:“當年秦君能放惠公君臣數十人回國,我們就不能放三個敗將嗎?”那襄公自蒲城歸來,其他母夫人尚未歸國,所以一直母事文嬴,恭謹勝過其他母夫人,現在見文嬴一力主張放還秦囚,不便違拗,就命將孟明視等三將放歸秦國。三人得釋,如鯉魚脫卻金鉤,喜出望外,只怕有變,連辭謝都來不及,乘了文嬴準備好的車輛,急急忙忙出了曲沃,望西狂奔。

先軫朝見,問起秦囚情況,襄公答道:“母夫人請求放他們回國受刑,寡人已經將他們放了。”先軫一聽,又急又氣,勃然大怒,一口唾在襄公面前,怒氣滿面道:“呸!你怎么這么不懂事?將士們費盡千辛萬苦,這才把他們在戰場上抓獲,而你卻聽了婦人的一通話就把他們放了,我們的軍事成果就這樣白白丟掉了,這叫放虎歸山,翌日必受其害。”襄公醒悟,忙派陽處父率軍追趕,先軫囑道:“將軍速行,務要將秦將追回,便是大功一件。”陽處父不敢怠慢,趕忙駕車出了曲沃西門,驟馬來追,馬不停蹄來到黃河渡口,恰孟明視三人剛被對岸秦軍接應上船,陽處父急中生智,解下駕車之馬,對船中大叫道:“秦將慢行,寡君有良馬白璧相贈,請將軍收納。”孟明視哪里還肯下船,立在船頭拱手施禮道:“我等三人蒙貴君不殺之恩,已是感激不盡,豈敢再受良馬白璧之贈。此番回國,如果寡君不治罪,三年之后,我們將親到上國,拜謝貴國管待之恩。”陽處父還要開口,卻見那船已然蕩開,直向對岸駛去,陽處父令軍士放箭,孟明視等入艙去了,陽處父只得怏怏回朝復命。先軫聽報,嘆氣道:“孟明視所言,是要來找我們報仇啊。從此西部邊境難安了。”于是在兩國邊境增加軍備,防止秦軍來犯。

再說秦穆公聞得殽山兵敗,全軍復沒,就身著素服,朝著殽山方向痛哭道:“寡人悔不聽蹇叔之言,致兵敗國辱,這是寡人之過呀。”忽報孟明視三將歸來,穆公驚喜過望,親自出郊迎接,溫言撫慰。回至雍都,諸臣都說:“殽山之敗,孟明視身為主帥,難辭其咎,應該處以軍法。”穆公說道:“殽山之敗,是寡人貪心太大造成的,孟明視有什么錯?再說我們也不能以一戰之敗來否定他的功績和能力。我想將來能報晉仇的,必是孟明視。”諸臣無言,穆公仍然任用孟明視為中軍元帥,并主持國政。

晉襄公葬畢文公,率群臣方回到絳都,忽邊報稱狄國因兩國邊民販馬糾紛,起兵犯我邊境,圍攻箕城(在今太谷縣)甚急,請求發兵支援。襄公大驚道:“狄國乃我友善之國,不知為何要為小隙而動兵戈。”先軫奏道:“老狄君已故,其子白部胡嗣位,一向不通問候,年輕氣盛,恃勇逞強,故乘我喪來伐。”襄公道:“彼既來犯,子載(先軫字)當為寡人擊之。”先軫道:“主公勿憂,諒白部胡小兒,有何能為,不愁一鼓而破。只是此戰請主公另選他人為帥,臣自請為先鋒。”襄公驚道:“子載何出此言,卿為國干城,為帥日久,屢破強敵,退狄之役,非卿不可。”先軫亦知臨陣易帥不妥,只得領命而出,嘆道:“我本來想死于秦,不想卻要死于狄了。”一句話,把眾將聽得莫名其妙。

八月初七日,先軫升帳,選將出征,因為不喜歡狼瞫,黜而不用,改任狐鞫居為車右,狼瞫憤憤而出,他的好友鮮伯也為他鳴不平,說道:“先軫無端革去你的車右之職,又不許你出征,他這是嫉賢妒能,咱倆不如共起家丁,刺殺先軫,為你出這口惡氣,就是死也值得了。”狼瞫連忙說道:“不可。光有勇而沒有義,算不得勇,能為國家而死,才算得勇呢。如果我做出不義之事,那不是證明先軫不用我是對的嗎?我一定要找機會證明自己,你也等著吧。”鮮伯說道:“你想得比我遠,我不如你啊。”

先軫以先且居為先鋒,欒盾、卻缺為左右翼,狐射姑為合后,起兵車四百乘來救箕城,在城外安營下寨。次日晨,人報狄主白部胡引軍搦戰,先鋒先且居出班道:“兒愿殺退此賊。”一旁卻缺也出班道:“末將蒙先君錯愛,拔于壟畝,未立寸功,愿與先鋒同去破敵。”先軫囑道:“狄軍驍勇,務要小心,本帥自當領兵接應。”二將領命而去。到得陣前,先且居責道:“晉狄睦鄰之國,為何無故犯我邊境?”白部胡應道:“你國縱邊民掠我良馬,何言無故?本君主不與你多言,快叫先軫出來答話。”先且居大怒,正要催車出戰,卻缺說道:“先鋒稍歇,待我來戰此賊。”挺戟與白部胡戰在一處,二人大戰三十余合,不分勝負,先且居見卻缺略占上風,于是親自擂鼓助戰。那卻缺抖擻精神,尋得白部胡一個破綻,一戟將他打下車來,眾軍上前縛了,解歸大寨,先軫大喜,命押于后營,好生看管。

白部胡之弟白暾(音屯),聽報其兄被晉軍所擒,急忙引后軍前來接應,先軫命諸軍:“各守營寨,不得妄動。”自己帶了親隨數人,單車直沖敵陣。白暾見對陣中單車馳來,認為是晉軍誘敵之計,不敢出戰,只令弓箭手圍而射之,先軫奮起神威,連斬狄兵二十余人,自語道:“夠了。”于是自己去掉頭盔,迎箭而死,白暾上前察看,方知是晉中軍元帥先軫,就欲將先軫尸體來換其兄。

再說先且居有事來稟,帳中不見了元帥,中軍官言道:“元帥乘單車而去,不知何往。”先且居心疑,忽見案上有表章一道,急取而觀之,書云:“臣中軍帥先軫俯伏拜我君:臣無禮于君,而君未加誅討,這有違國法而且會鼓勵那些亂臣賊子啊。而如果一定要主公申張法紀,主公也會背一個容不得老臣的不好名聲,思來想去,臣唯有馳入狄軍,假手狄人,以代君行討,則罪臣不得逃其罰而君不必負其名也。大夫欒枝,乃顧命老臣,頗有將略,請代臣職,必能整肅三軍,振我國威。臣臨死冒昧謹陳。”先且居觀罷哭道:“我父要死于狄陣了。”就要率軍去救元帥,就在此時,忽白暾差人來通話,要求以先軫之尸交換白部胡。先且居得了父親死訊,再次放聲大哭,此時眾將聞信來到,一齊勸住,雙方同意交尸放人,晉軍得了先軫尸體,便準備班師。誰知那白部胡回到營中,深以被俘為恥,欲乘晉軍主帥新喪,軍中無主,前來尋仇,其弟白暾勸道:“我們射死晉軍主帥,也算一勝,兄長何不退兵?”白部胡不聽,率軍來攻晉軍。先且居聞報大怒:“狄人無禮,可滅此而還。”于是整軍來戰,命卻缺在左,欒盾在右,自與狐射姑居中,引軍沖殺出來。眾軍皆懷為元帥報仇之心,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狄軍不能抵敵,白部胡轉轅便退,白暾死戰斷后,見對面晉將甚是面熟,問道:“將軍莫非是狐射姑嗎?”狐射姑答道:“正是。”白暾道:“將軍父子,在我國住了十二年,先主相待不薄,今天就不能放我一馬嗎?”狐射姑想起往日情誼,心中不忍,于是說道:“我便放你一條生路,你可速去。”白暾拱手道:“將軍大義,容日后相報。”驅車如飛去了,白部胡收拾殘軍,連夜回國,晉軍得勝,亦班師回朝。

先且居呈上先軫遺表,襄公大慟道:“子載為國生憤,乃忠心所激,寡人何嘗在意,今免胄殉國,此天墮我干城也。”命于箕城立廟祀之,依其遺表,就欲拜欒枝為中軍元帥,欒枝辭道:“臣老朽矣。先且居歷數戰,已顯將才,若繼父職必能紹其業績,亦可彰我君愛憐忠臣之意。”襄公遂以三命之禮拜先且居為中軍元帥。以兩命之禮將已經謝世且無后的大夫先茅的封地賞給胥臣,以獎其舉薦卻缺之功,說道:“舉薦卻缺,這是卿的功勞啊,非卿舉薦,先君怎么能發現卻缺這個人才呢?”以一命之禮命卻缺為卿,并且把他父親原來的封地冀還給他,說道:“你能為國立功,改正父親的錯誤,所以把你父親的封地還給你。”又大賞出征軍將,全軍悅服。

先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軍事戰略家,他在晉國的對外戰爭特別是城濮之戰中表現出來的戰略眼光和軍事策略以及外交藝術等都令人嘆服,稱其為春秋第一名將,當不為過。而他慎獨律己、自討其罪的驚世之舉,更使后世贊嘆不已。

不知襄公如何治國,請看下回。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江市| 庄河市| 资阳市| 龙里县| 亳州市| 沧州市| 赤壁市| 临泽县| 中宁县| 确山县| 渝中区| 舟曲县| 红原县| 桦甸市| 怀来县| 邯郸县| 永清县| 香河县| 邯郸县| 蒙自县| 舞阳县| 淮阳县| 青州市| 开封市| 苍山县| 上犹县| 富锦市| 调兵山市| 井研县| 武平县| 综艺| 宁南县| 济源市| 霸州市| 邵阳县| 焉耆| 怀柔区| 凭祥市| 乳山市| 吉隆县| 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