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言
《今言》4卷,計344條,明鄭曉撰。書中所言,涉及明代洪武至嘉靖180余年事,凡國政朝章、兵戒邦計、治河漕運,邊事倭情,于耳聞目睹之余,并筆之于書,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記錄,雖系“雜史之支流”,然卻可補正史之缺佚,糾其謬誤,為研究明代前期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提供了頗為寶貴的資料。如第44條,以內(nèi)閣輔臣解縉系詔獄為發(fā)端,言及20余例成為明代后期法律的故事,頗具史料價值。本書作者曾總督漕運,書中3處記述了他治河漕運的見的與方略,其中不乏遠見卓識。鄭曉在任兵部尚書期間,邊事頻仍,書中既談到了瓦刺的崛起、南侵及其內(nèi)部爭斗,又敘述了“東虜”的侵擾,東南沿海的倭情,如將本書涉及邊事所記聯(lián)系起來,一幅明代前期較為完整的邊患圖即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這無疑為研究這個時期民族矛盾的產(chǎn)生、演變,對后世的影響提供了絕好的材料。《今言》單行本世所罕見。嘉靖四十五年(1522),鄭曉的外甥項篤壽為《今言》梓行,是為最早的刻本,這是今天所能見到的唯一單行本,現(xiàn)珍藏在北京圖書館。1984年中華書局印行的《今言》,以民國二十七年(1938)上海涵芬樓影印《紀錄匯編叢書》中所載《今言》為底本,通校了項篤壽刻本,整理后而成書。
·8.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