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近指
明清之際孫奇逢著。二十卷。其中《大學》一卷、《中庸》二卷、《論語》十二卷、《孟子》五卷。《自序》言尊劉因《四書精要》和鹿善繼《四書說約》。“吾四十年領其教旨,亦嘗竊以教我子弟”。后在順治十六年(1659年)七十六歲時將講稿編成此書。“圣賢立訓無非修己治人親師取友理財折獄用賢遠奸郊天事神明理適用,總之皆學也,故兩論遂章皆點學字,學庸兩孟以學字統括之,此近指一編之義”(《凡例》)。《四庫全書總目》說:“是編于四子之書,挈其要領,統論大指,間以先儒之說以證異同。”“奇逢之學,兼采朱陸”。以心學觀點解釋《論語》,說“仲尼之道”,雖猶天而“可階而升”,“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出,心、理自同,亦吾之心而已。心以天地萬物為體,操功卻在日用飲食之間”(《自序》)。強調圣賢“生知之人,亦不廢學”。其解“仁”為“人心,心不違仁,心才得正”。又說:“仁者原與天地萬物相流通,而禮則燦然秩敘流動充滿于天高地下之間,蓋仁不可見,而可見者禮也。”“禮與仁非二物也,克與復非兩功也,欲盡禮還而仁即在,故一日克復而天下歸仁。”《四庫全書》有輯錄。
·9.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