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僧伽跋摩,意為“眾鎧”,天竺人,生卒不詳。僧伽跋摩善解三藏,尤精《雜心》。南朝宋元嘉十年(433),他出流沙至于京邑。后應慧觀等人之請,譯出《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十卷等。《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又稱為《摩得勒伽論》。其寫法與《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基本相同,“薩婆多部”又名“說一切有部”,為小乘二十部之一。本論是依薩婆多部的觀點對《十誦律》的解釋和說明。在本論第一卷中即闡述其對戒律的基本立場和形而上的基礎,說明了戒律的相持屬性,確立了本部對戒律的理解。文中對犯“毗尼罪”分別從“作”與“無作”、“色”與“非色”、“可見”與“不可見”、“有對”與“無對”、“有漏”與“無漏”、“有為”與“無為”、“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陰攝”與“非陰攝”、“界攝”與“非界攝”、“受”與“不受”、“心”與“非心”、“四大造”與“非四大造”、“從結生”與“非結生”、“記”與“無記”、“隱沒”與“不隱沒”、“有緣”與“無緣”、“有報”與“無報”、“業”與“非業”、“內入”與“外入”、“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善無記”或“不善無記”……等諸多理論方面給予說明。第二卷以下即結合佛陀制戒的因緣而闡述對戒律持守的基本內容。
·9.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