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太上九要心印妙經
免費

原題「仙人張果老述」。唐宋書志均無著錄,疑為晚唐北宋道士之作。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簡稱《九要心印經》,屬道教內丹經書,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書中分內丹為三品,以九轉大還丹為上品,認為九轉丹成,每轉各有樞要,即九要:第一「真一秘要」,神氣皆煉,性命雙修。第二「橐龠秘要」,心腎為煉養神氣的工具,根本在于以神調氣,以氣定神。第三「三五一樞要」,三五一指三陽、五行、一氣,道本自然,不離一氣。第四「三一機要」,三一指三成一氣,上有神仙抱一煉神之道,中有豐國安民煉氣之法,下有強兵戰勝煉精之術。第五「日魂月魄真要」,日魂月魄指「陰陽」,日屬陽魂,月屬陰魄,每月上十五日魂守魄,下十五日魄守魂,一時之用,可奪一年之造化。第六「日用五行的要」,日用指神氣相守,聚而不散,五行指心主神,肝主魂,脾主意,腎主志,肺主魄,五行聚而化之丹。第七「七返還丹簡要」,指關閉七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等。第八「八卦朝元統要」,又稱「八卦還元歸根之道」,八卦中心為坎,腎為離,一陰一陽,一內氣一外氣。第九「九還一氣總要」,九為陽數,還為聚合,一指氣。其說大略以性命為綱、精、氣、神為藥。認為神氣乃人身之鉛汞,以神調氣,以氣定神,神氣相抱,性命栩固,共成一氣,而生真火;以真火返煉其精,精化為神,神合于道,以返自然,此丹道之要也。又分丹法為神仙抱一煉神合道之法、富國安民煉氣之法、強兵戰勝龍虎交媾之法。又分大丹為內、外二丹,外丹者五谷之氣,內丹者真一之氣,認為「其內丹不得外丹則不成,其外丹不得內丹則無主」。本書較成體系,為隋唐道教服氣理論中的上乘之作,是研究唐代道教內丹的重要文獻。

佚名 ·國學 ·3011字

最新章節 第2章 2015-12-26 22:02:33
本經逢原
免費

四卷。清張璐撰。張氏認為《神農本草經》雖為我國較早的藥物學專書,但所載藥物并不多,且有些在臨床中并非常用,有的已失傳,故以《神農本草經》為基礎,廣引眾說,加以發明,兼及諸家治法,編成此書。部分編次依從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藥物分為水、火、土、金、石、鹵石、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谷、菜、果、水果、味、香水、喬木、灌木、寓木、苞木、服器、蟲、龍蟲、魚、介、禽、獸、人等三十二部,收集藥物七百余種。書名雖曰“本經”,但實際取自《神農本草經》的藥物并不多,大部分都是臨床常用藥。內容以討論藥理為多,介紹個人用藥心得,加以發揮。對所采藥物敘述性味、產地、性狀、鑒別、功效、主治、炮制、禁忌等,再引證《神農本草經》原文及各家學說。務使之與臨床應用緊密結合。由于張氏本人臨床經驗豐富,論述頗有見地,故此書切合實用,深受后世醫家推崇。此書與諸醫書比較有獨到之處。如李時珍之書多主考訂,繆希雍之書多有博辨,而此書則多“惟取發明性味、辨別功過、使制方者易明云。”有康熙三十四年(1695)長州張氏雋永堂刊本,嘉慶六年(1801)金閭書業堂刊本,195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鉛印本。

張璐 ·國學 ·17.3萬字

最新章節 第39章 2015-11-11 10:37:53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清区| 宁化县| 古丈县| 德格县| 招远市| 武邑县| 桂东县| 科尔| 永州市| 崇州市| 清原| 长武县| 昌邑市| 仁布县| 郧西县| 浮山县| 宁城县| 青铜峡市| 南京市| 仙游县| 眉山市| 水城县| 西贡区| 都兰县| 古交市| 曲麻莱县| 襄城县| 延津县| 寻乌县| 图们市| 丽水市| 上虞市| 赤峰市| 师宗县| 乐平市| 鞍山市| 台南市| 新乡县| 肥乡县| 醴陵市| 镇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