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
亦稱《劉子新論》、《新論》等。初見于《隋書·經(jīng)籍志》。新、舊唐書著錄并題為劉勰撰。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說:“北齊劉晝、孔昭撰,唐袁孝政注。或以為劉勰,或以為劉孝標,未知孰是。”但《宋史·藝文志》、《四庫全書提要》等多認為是劉晝所撰。十卷五十五篇。“泛論治國修身之要,雜以九流之說”。評論儒家,說他們“順陰陽之性,明教化之本,游心于六藝,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樂有命;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尊教其道。然而薄者流廣文繁,難可窮究也”(《九流》)。以為九流之中,儒與道是最重要的兩派。提倡誦讀儒家經(jīng)書,說“不游六藝,不知智之源”(《崇學》)。主張遵循儒家禮教和道德規(guī)范,提出治世之人“宜以禮教為先”(《九流》),說“忠孝仁義,德之順也;悖傲無禮,德之逆也”(《思順》),指出統(tǒng)治者必須“以仁愛為本,不以苛酷為先。寬宥刑罰,以全人命,省徹徭役,以休民力”(《愛民》),欲以儒家學說彌補道家思想之不足。有《文津閣》本等。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劉子集校》。
·5.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