謚法
四卷。宋蘇洵撰。洵字明允,眉山(今四川省樂山市)人,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及蘇轍之父,人稱老蘇,自號老泉。與其子合稱“三蘇”,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官秘書省校書郎,著有《太常因革禮》一百卷,及《謚法》、《嘉珰集》。所謂“謚法”,即我國古代貴族死后,依其生前事跡評定一個稱號,此法宋代尤為流行;且自周公所作《謚法》之后,歷代言謚者如劉熙、沈約、賀琛、王彥威、蘇冕等之書皆雜糅附益。故蘇詢奉詔編定六家謚法時,對《春秋廣謚》及各代言謚之本詳加考訂,寫成此書。書中共取一百六十八謚,三百十一條,其中新改者二十三條,新補者十七條,另有七去八類。對前代諸家舊文刊削甚多,較之諸家,義例最為嚴整。鄭樵在《通志·謚略》中稱其“斷然有所去取,善惡有一定之論,實前人所不及。”并根據此書加以增補寫成《謚略》。雖然書中亦不免疏失之處,如堯舜禹湯桀紂皆為帝王之名而非謚號,但老泉沿襲前訛,概行載入。書中所收僻字,后世已不再流傳,難以辨認。但本書之斟酌損益及字義之審定均確有實據,故為禮家所宗。曾鞏在為蘇詢所作的墓志上記載本書有三卷,故本書現行之四卷可能為后人所析。有墨海金壺本、珠叢別錄本、明楊志仁刊本及《四庫全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
·284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