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學蔀通辨
免費

十二卷。明陳建撰。其學以朱學為宗,反對王守仁的心學。主要著作有《皇明后信錄》、《經世宏詞》、《陳氏文獻錄》、《西涯樂府通考》等。當時王守仁心學盛行。他“憂學脈日紊”,乃取《朱子年譜》、《行狀》、《文集》、《語類》及朱熹與陸九淵兄弟往來信札,逐年編輯,并對以往《朱陸編年》二編進行修改,稿本修改六七次。終于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成書,題名《學蔀通辨》。全書分為《前編》、《后編》、《續編》和《終編》,每編又自分上中下。他在此書的《總序》中認為,自陸九淵以來,引釋入儒,陽儒陰釋之風很盛,到王守仁師徒更是推波助瀾,加之王守仁等人造作朱熹“早異晚同”說,致使儒學正宗的朱學受到佛學“異說”的遮蔽,而失其正。造成“儒佛混淆”,“朱陸莫辨”的學術“蔀障”。故他憤然究心通辨,要專明一實,以扶三蔀。此書的《前編》辨駁朱、陸“早異晚同”說,以明朱、陸“早同晚異”之實。他認為,朱子早年嘗出入禪學,與陸九淵是未會而同,故朱、陸之學早年并非異而是同。朱子中年時方認識陸九淵,其學說多去短集長,疑信參半。朱、陸晚年相互指斥,“冰炭之甚”,陸九淵卒后朱熹“排之尤明”。《后編》批評陸、王心學“陽儒陰釋”。他站在朱學的立場,批評陸、王心學為“佛禪”、為“援儒入佛”、“借儒以掩佛”、“陽儒陰釋”。指出陸九淵的“宇宙無窮之說”、“吾心宇宙之說”與佛教禪宗的“佛性”、“法界十方世界”一樣,“一言而該禪學之全”。他還認為,明初的陳獻章發揚了陸九淵的“宇宙之旨”,把佛禪的“作弄精神”推向極端。《續編》論佛學近似惑人之實。《終編》講圣賢正學不可妄議。在王學盛行時,陳建撰此書對它進行批評,其思想頗有影響。有《西京清麓叢書讀編》本,《聚德堂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

陳建 ·國學 ·7.7萬字

最新章節 第18章 2015-12-27 05:10:32
醫貫
免費

醫論著作。6卷。明·趙獻可撰。刊于1617年(明萬歷45年)。明·崇禎元年重刊本,題作《醫無閭子醫貫》3卷。趙氏在學術思想上推崇薛己的溫補學說。此書分為:“玄元膚論”、“主客辨疑”、“絳雪丹書”、“先天要論”、“后天要論”等五門,每門又各分子目。全書重點闡述發揮“命門”學說,趙氏以保養“命門之火”貫串處理養生、治病及有關疾病的一切問題,故題名“醫貫”。趙氏認為“命門”是性命之門,為生命的根本。書中闡述了“命門”的生理功能,說它是人體“十二經之主”,是“真君真主”,對整個生命起著統帥作用。書中形象地把人體生物活動譬之走馬燈,走馬燈之能否轉動與運轉速度的快慢,取決于中間所燃蠟燭的旺微,人的健康與否取決于命門功能的衰旺。命門功能越協調,人就越健康;反之命門之火一滅,生命也就停止。命門主火,同時含有真水于內。他由此推斷無論養身還是治病,都須加意于養火養水,對命門之火的不足或失調,其治則只可調補而不可攻瀉。書中所述中風、傷寒、溫病、血病等證治,均從水火二氣盛衰著眼,而通以六味丸(補水)、八味丸(益火)為主要方劑。本書對水火陰陽的辨析較為細致,他所闡發的“命門相火”學說,是現代醫學進一步探討研究“命門”實質的重要參考資料。但學術見解受理學思想影響,也有一些牽強或不當之處。而趙氏以八味、六味丸通治各病,亦不符合臨床現實情況。

趙獻可 ·國學 ·7.7萬字

最新章節 第7章 后天要論 2015-12-27 08:41:12
四教義
免費

凡六卷或十二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冊。為別于天臺四教儀而稱大本四教義。《四教義》即是智顗所作《維摩詰所說經玄義》之初章。在初章基礎上進一步離析廣義,作有六萬余言,超過原在玄義所述初章份量的三分之二。《四教義》文開七重,一、釋四教名,二、辨所詮,三、明四門入理,四、明判位不同,五、明權實,六、約觀心,七、通諸經論。在釋四教名中有五意,即:一、正釋四教名,二、核定,三、引證,四、科簡,五、明經論用教多少不同。在辨所詮中有四意,即:一、約四諦理,二、約三諦理,三、約二諦理,四、約一諦理。在明四門入理中有五意即:一、略辨四門相,二、正明四門入理,三、悉檀起四門教,四、約十乘觀法成門義,五、信法兩行四門不同。在明判位不同中有六意,即:一、約三藏教,二、約通教,三、約別教,四、約圓教,五、約五昧,六、約經論多少。在明權實中有三意,即:一、明權實,二、明格位,三、明興廢。在約觀心中,就四教為四意。在通經論中,對諸經論及此經論為二意。《四教義》可謂會萃十二分教之大成,與《維摩經所說經玄義》相比較,雖然開章次第不同,但是不應以文義差別而崇彼廢此,二者參照,有助于研習四教義義旨以及智顗學術思想的變化。現有金陵刻經處刻本。注釋書有:四教義私記一卷(證真)、四教義資持記十二卷(皎空)、四教義箋錄一卷(本純)等。

智顗 ·國學 ·7.7萬字

最新章節 第12章 2015-12-26 22:02:57
玉鏡新譚
免費

朱長祚撰。書中記述了閹黨專擅作惡的經過,匯輯有關詔令及《誅逆爰書》,因之此書又名《逆珰事略》。全書10卷,析為32類。每類均先敘其事,后節抄或迻移有關詔令奏疏。“錄用章奏,字字俱從邸報、郵傳,不敢竄易一字以欺人”。書中卷8較為完整地記錄了客、魏一案的勘審過程,從《會勘》、《籍沒》、《遣戍》、《投繯》等章節中可見。卷8、卷10保存了《誅逆愛書》及其他有關文件,均系他書所不載或語焉不詳。如卷3《稱頌》中記閹黨對魏豎極盡吹捧奉承之能事,《九千歲》云:“詢知惡黨之私呼魏忠賢也,除崔呈秀直呼為親父外,其余皆以“九千歲”呼之者,其語何語耶?”卷6有《緹騎》條,記錦衣廠衛的暴虐橫行:“逆珰魏忠賢,勢成嵎虎,其難下矣。輔黨益眾,潛謀愈大,畢欲誅鋤忤己者。創自門戶陷人,始以削奪去,既而風影詔獄,于是矯旨,緹騎四出矣。”由于此書中記有明末遼東錦寧之戰,文中有“奴酋”、“酋首”、“夷”等字眼,語涉清廷忌諱,此書被列為禁書。其體例正如《凡例》所言:“是編雖曰逆珰事略,然忠臣義士,直言讜論,無不畢具”。“惟一人一事而匯為三十二類,每類先敘事,后引疏中語,足為奸人針砭,可堪救時良劑者采焉。”其取材與宗旨大致與《魏忠賢小說斥奸書》、《中興圣烈傳》相同。

朱長祚 ·國學 ·7.7萬字

最新章節 第12章 2015-12-27 08:56:24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河东区| 新绛县| 伊吾县| 繁昌县| 谢通门县| 镇江市| 凤庆县| 特克斯县| 张家港市| 大方县| 临猗县| 宁化县| 桐梓县| 武川县| 抚远县| 海宁市| 蛟河市| 吉林省| 平原县| 滕州市| 石城县| 锦屏县| 遵义市| 绥棱县| 芮城县| 兴仁县| 无锡市| 新巴尔虎右旗| 璧山县| 高要市| 公主岭市| 新竹市| 桐庐县| 江永县| 榆林市| 政和县| 阳曲县| 洛南县| 名山县| 方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