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源流論
二卷。清徐大椿撰。此書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書中共分七門,為經絡臟腑、脈、病、藥、治法、書論、古今共九十九篇。內容涉及醫學理、法、方、藥等諸多方面,對《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脈經》、《千金方》等醫籍有所批評。明晰醫學源流,論述精確。如認為病之名成千上萬,而脈之象不過數十種,故必以望、聞、問三者參之。又如病同人異之辨,兼證兼病之別,亡陰亡陽之分,病有不愈不死,有雖愈必死,又有藥誤不即死,藥性有古今變遷。《內經》司天運氣之說不可拘泥,其說皆有可取之處。其中《人參論》等論尤深切簡明。徐氏強調審證、求因、辨證用藥,對臨床頗有指導意義。是徐氏一生從事醫學研究的經驗之談。但論中提出“言必本乎圣經,治必本乎古法”的論點,未免有其片面性,《四庫全書總目》評曰:“有欲救俗醫之弊而矯枉過直者,有求勝古人之心而大言失實者。”有乾隆二十二年(1756)豐松齋初刻本、1913年上海中華圖書館《徐氏醫書十三種》本、《四庫全書》本。
·4.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