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苦桔梗(三錢) 蒼耳子(三錢,炒) 烏梅(三錢) 人中黃(錢半) 辛夷(三錢) 茶菊(三錢)連翹心(三錢) 黃芩(二錢) 麥冬(五錢) 銀花(三錢) 真雅連(一錢) 桑葉(三錢) 龍膽草(一錢)

十九日 閱來札前方服七帖,肺胃之火太甚。議于原方加生石膏一兩,杏仁二錢,開天氣以通鼻竅,清陽明以定牙痛。如二三帖不效,酌加石膏,漸至二兩,再敷水仙膏以消核之未盡。

二十八日 右脈洪大而數,渴欲飲水,牙床腫甚,陽明熱也。于前方內加石膏一兩,共二兩,銀花五錢,共八錢,桑葉二錢,共五錢。如服三五帖后,腫不消,加石膏至四兩。

富氏 二十五歲 巔頂一點痛,畏燈光日光如虎,脈弦細微數,此厥陰頭痛也,與定風珠三劑而愈。

何氏 四十歲 陽虛頭痛,背惡寒,脈弦緊甚,與黃建中,加附子三帖而痛減,脈稍和。又每日服半帖,四日而愈。

胃痛

伊芳氏 三十歲 甲子十月二十七日 脈弦急,脅脹攻心痛,痛極欲嘔,甫十五日而經水暴至甚多,幾不能起,不欲食,少腹墜脹而痛。此怒郁傷肝,暴注血海,肝厥犯胃也,議胞宮陽明同治法。蓋《金匱》謂胞宮累及陽明,治在胞宮;陽明累及胞宮,治在陽明。茲因肝病下注胞宮,橫穿土位,兩傷者兩救之。仍以厥陰為主,雖變《金匱》之法,而實法《金匱》之法者也。

制香附(三錢) 烏藥(二錢) 半夏(五錢) 艾炭(三錢) 郁金(二錢) 黃芩炭(一錢)小茴炭(二錢) 血余炭(三錢) 青皮(八分) 五靈脂(錢半)五杯水,煎兩杯,分二次服。二帖大效。

二十九日 《金匱》謂胞宮累及陽明,則治在胞宮;陽明累及胞宮,則治在陽明。茲肝厥既克陽明,又累胞宮,必以厥陰為主,而陽明胞宮兩護之。

制香附(三錢) 淡吳萸(二錢) 半夏(五錢) 萆 (二錢) 川楝子(三錢) 艾炭(錢半)小茴香(三錢,炒黑) 烏藥(二錢) 黑梔子(三錢) 桂枝(三錢) 杜仲炭(二錢)水五杯,煎取兩杯,分二次服。

伊芳氏 二十一歲 十一月二十九日 脈雙弦而細,肝厥犯胃,以開朗心地要緊,無使久而成患也。

半夏(六錢) 青皮(錢半) 生姜(三大片) 廣皮(錢半) 淡吳萸(二錢) 烏藥(二錢)川椒(二錢,炒黑) 郁金(二錢) 川楝子皮(二錢) 降香末(三錢)水五杯,煮取兩杯,二次服。三帖。

王氏 二十六歲 肝厥犯胃,濁陰上攻,萬不能出通陽泄濁法外,但分輕重耳。前三方之所以不大效者,病重藥輕故也,茲重用之。

十一月初四日 川椒炭(五錢) 良姜(五錢) 小枳實(三錢) 川樸(三錢) 半夏(五錢)烏藥(三錢) 淡吳萸(五錢) 云連(一錢) 兩頭尖(三錢,圓者不用) 降香末(三錢)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分六次。二帖。

初六日 重剛劫濁陰,業已見效,當小其制。

川椒炭(三錢) 良姜(三錢) 烏藥(二錢) 半夏(三錢) 小枳實(三錢) 青皮(二錢)廣皮(錢半) 濃樸(二錢)甘瀾水八碗,煮取二碗,分二次服。二帖。

車 脈沉弦而緊,嘔而不渴,肢逆且麻,濁陰上攻厥陰,克陽明所致,急宜溫之。

烏藥(三錢) 半夏(五錢) 淡吳萸(五錢) 川椒炭(三錢) 川樸(三錢) 干姜(三錢)蓽茇(二錢) 小枳實(三錢) 青皮(二錢)頭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脾胃

許 四十七歲 癸亥二月二十日 脈弦而緊,弦則木旺,緊則為寒,木旺則土衰,中寒則陽不運,土衰而陽不運。故吞酸噯氣,不寐不食,不饑不便,九竅不和,皆屬胃病。濁陰蟠踞中焦,格拒心火,不得下達,則心熱如火,議苦辛通法。

小枳實(三錢) 淡吳萸(三錢) 半夏(一兩) 真云連(二錢,炒) 生苡仁(五錢) 廣皮(二錢) 濃樸(三錢) 生姜(六大片)甘瀾水八碗,煎成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煎一碗服。

二十四日 六脈陽微,濁陰蟠踞,不食,不饑,不便,用和陽明兼驅濁陰法。今腹大痛,已歸下焦,十余日不大便,肝病不能疏泄,用驅濁陰通陰絡法。又苦辛通法,兼以濁攻濁法。

淡吳萸(三錢) 小枳實(二錢) 川楝子(三錢) 小茴香(三錢) 雄鼠糞(三錢) 廣皮(錢半) 烏藥(一錢) 良姜(二錢,炒) 川樸(三錢) 檳榔(二錢)以得通大便為度。

二十七日 服以濁攻濁法,大便已通,但欲便先痛,便后痛減,責之絡中宿積未能通清。

臍上且有動氣,又非湯藥所能速攻,攻急恐有瘕散為蠱之余。議化 回生丹,緩攻為妙。

某 脈沉緊為里寒,木旺土衰,濁陰上攻,腹拘急時痛,脅脹,腰痛,宜苦辛通法,兼醒脾陽。

白蔻仁(一錢) 官桂(一錢) 川樸(二錢) 半夏(三錢) 生苡仁(三錢) 蓽茇(一錢)藿梗(三錢) 木香(八分) 生香附(三錢) 廣皮(錢半) 郁金(二錢) 烏藥(二錢)

某 脈弦細而緊,濁陰上攻,胸痛,用辛香流氣法。

淡吳萸(三錢) 小枳實(二錢) 木香(一錢) 川樸(二錢) 川楝子(三錢) 廣皮(二錢)檳榔(錢半) 蓽茇(二錢) 烏藥(二錢) 良姜(三錢)三帖。

初八日 補火生土,兼泄濁陰。

淡干姜(二錢) 半夏(三錢) 淡吳萸(二錢) 烏藥(二錢) 茯苓塊(三錢) 生苡仁(三錢) 廣皮(錢半) 益智仁(錢半,煨)四帖。

李 十三歲 五月十四日 六脈俱弦,不浮,不沉,不數,舌苔白滑,不食,不饑,不便,不寐,九竅不和,皆屬胃病。臥時自覺氣上阻咽,致令臥不著席,此肝氣之逆也。額角上有蟲斑,神氣若昏,目閉不欲開,視不遠,醫云有蟲,亦復有理。與兩和肝胃,如再不應,再議治蟲。

半夏(一兩) 旋復花(五錢,包) 秫米(一合)

二十日 六腑不通,九竅不和。醫者不知六腑為陽,以通為補,每見其二便閉也,則以大黃、蔞仁寒藥下之。以后非下不通,屢下屢傷遂致神氣若昏,目閉不開,脈弦緩而九竅愈不通矣。已成壞癥,勉與通陽。

廣皮(三錢) 川樸(三錢) 白蔻仁(二錢) 半夏(三錢) 大腹皮(三錢) 雞內金(二錢,炒) 云苓皮(三錢) 益智仁(二錢)

二十三日 六腑閉塞不通,有若否卦之象。按:否之得名,以坤陰長陽消之候,將來必致上下皆坤而后已。坤為腹,故腹大無外。坤為純陰,初爻變震為復。然則欲復其陽,非性烈如震者不可,豈大黃等陰寒藥所可用哉。

天臺烏藥散二錢,加巴豆霜二分,和勻分三分,先服一分,候五時不便,再服第二分,得快便,即止。

二十四日 服一次于五時得快便,宿物下者甚多,目閉已開,神氣亦清,稍食粥飲,知頑笑矣。

二十五日 六腑不通,溫下后大便雖通,而小便仍然未解,心下窒塞,不肌不食,六腑弦遲,急急通陽為要,與開太陽闔陽明法。

川椒炭(三錢) 澤瀉(三錢) 公丁香(一錢) 半夏(五錢) 廣皮(三錢) 豬苓(三錢)云苓皮(五錢) 良姜(二錢) 安南桂(一錢)

六月初一日 大便已能自解,胃能進食,是陽關已闔。惟小便不通,是太陽不開,與專開太陽。

桂枝(三錢) 云苓皮(五錢) 豬苓(三錢) 安邊桂(錢半) 澤瀉(三錢) 滑石(三錢)蒼術炭(二錢) 蠶砂(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通為度。若小便已通,而尚混濁者,再服一帖,以小便清為度。

初六日 服前方二帖,小便暫通。連日大小便復閉,大便閉已七日,自覺胃中痞塞,臉上蟲斑未退。議用前配成之烏藥散,再服四分。如二便俱通,即停藥,統俟初八日清晨再商。如大便通一次,而小便不通,或竟不通,明日再服三分。若大便二三次,而小便仍不通者,即勿服。

初八日 服烏藥散四分,內巴霜四厘,已得快便,今早且能自行小便,六腑俱通矣。只與和胃,今能進食,可以收功。蓋十二經皆取決于膽,皆秉氣于胃也。

半夏(三錢) 云苓塊(四錢) 益智仁(一錢,煨) 廣皮炭(二錢) 生苡仁(五錢) 生姜(五錢)

慶寶 女 十六歲 不食十余日 諸醫不效,面赤脈洪,與五汁飲,降胃清陰法,兼服牛乳,三日而大食矣。

梨汁 藕汁 蔗汁 蘆根汁 荸薺汁邱 十八歲 溫熱愈后,午后微熱不除,脈弦數,面赤,五汁飲三日,熱退進食,七日全愈。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泉市| 会宁县| 大洼县| 逊克县| 福州市| 彝良县| 黑河市| 兴宁市| 普兰县| 措勤县| 屯昌县| 聊城市| 日土县| 沭阳县| 正定县| 西安市| 巴里| 望城县| 襄城县| 毕节市| 依安县| 察隅县| 开平市| 沅陵县| 巨鹿县| 灌南县| 黑龙江省| 江门市| 东辽县| 河西区| 阿瓦提县| 武夷山市| 楚雄市| 涿鹿县| 花垣县| 理塘县| 天全县| 平江县| 泸溪县| 安国市| 宜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