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毛詩故訓傳
免費

注釋書。西漢毛公撰。《詩經》傳至西漢,分為四家,齊魯韓三家為今文,毛詩為古文,《漢書·藝文志》著錄《毛詩》29卷,《毛詩故訓傳》30卷,然但稱“毛公之學”,不著其名,今人一般認為作《故訓傳》者為魯人毛亨(稱“大毛公”),毛亨授趙人毛萇(稱“小毛公”)。四家詩中,毛詩最為晚出,勢力也最小,自東漢末鄭玄為之作箋,始大行于世,以后三家詩漸次亡佚,毛詩遂成為《詩經》之唯一傳本。《毛詩故訓傳》是目前所存最早的傳注體訓詁書,““詁訓”第就經文所言者而詮釋文,“傳”則并經文所未言而引申之,此“詁訓”與“傳”之別也”(清毛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毛詩訓詁傳名義考》),“詁訓”亦即“故訓”,用來釋字詞,“傳”則用來通詩義。全書以“故訓”即解釋字義為主,行文簡約,大量采用直訓即“某,某也”的形式,然而多是隨文立訓,所注均為句中使用義,或以大類名釋小類名,或以小類名釋大類名,或以今字釋古字,或以通行字釋非通行字,等等。故同一個字可能用不同的字來解釋,而不同的字也可能用相同的字來解釋。其他術語,有“某猶某也”、“某亦某也”、“某謂之某”、“某某為某”、“某某曰某”、“某言某某”、“某,某屬”、“某,某貌”、“某,辭也”、“某,嘆辭”、“某,某也,一曰某也”等,訓釋詞與被訓釋詞在詞義上通常并不是完全的對等關系,而只限于本篇本句中的使用義。在“傳”的方面,毛公不但解釋句義、章旨、篇旨,也解釋創作手法,標明“興”體,還常介紹詩之背景材料。毛公的訓詁體例和術語并非都是自己獨創,而是淵源有自,繼承發展了前代學者的成就(今人可以從《國語》、《左傳》、《禮記》等書中考見其承襲之軌跡),把前人分散的詁訓體例和術語匯于一書中,形成了完整嚴密的體系,奠定了傳注體訓詁學的基礎。今通行者為《十三經注疏》本,又有宋刻單行本二部,藏北京圖書館。清段玉裁有《毛詩故訓傳定本》30卷,亦可參看。

段玉裁 ·國學 ·19.4萬字

最新章節 第47章 豳風(27) 2015-12-21 10:49:39
徐氏珞琭子賦注
免費

又名《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二卷。宋徐子平撰。徐子平生卒年與事跡皆不詳。據劉玉《己瘧編》說,江湖談命者有徐子平,精于星學,后世術士宗之。又說徐子平名居易,五代末人,曾與宋道士陳摶、呂洞賓俱隱華山。徐子平所注的《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是言祿命之書,其法專以人生年、月、日、時推衍吉兇福禍。李淑《邯鄲書目》說它是取“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之意,而不知撰者為何人。朱弁的《曲洧舊聞》說,世傳《珞琭子三命消息賦》,不知何人所作,序而釋之者以為周世子晉所為,但考其書所引有“秦河上公”,又如懸壺化杖之事,皆后漢末壺公費長房之徒,可見絕非周世子晉所為。又楚賾序以為是南齊陶弘景自稱珞琭子,但祿命之說至唐代李虛中還沒形成完整的八字,陶弘景如何能作?考此書始見于《宋史·藝文志》,而晁公武《讀書志》也說此書行于宋宣和、建炎之間,則此書應為北宋人所作。自宋以來注此賦者有王廷光、李同、釋曇瑩及徐子平四家。徐子平此注久無傳本,只有收入《永樂大典》者為全帙。《四庫全書》著錄時按《宋史·藝文志》分為上下二卷。書中論氣之向背,金木剛柔之得失,青赤父子之相應,所言多近于理。此書有《墨海金壺》本、守山閣刊本、《四庫全書》本等。

徐子平 ·國學 ·2239字

最新章節 第1章 2015-12-27 05:57:31
醫林改錯
免費

全書2卷,清·王清任撰。河北玉田人,曾做過清代武庠生,并獲得過千總的頭銜。后來,他專心鉆研醫術,并到北京城開設藥鋪,醫術甚高明,在京城一帶,頗有名氣。后來,他在實踐過程中,逐漸發現人體臟腑在醫療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但他發現古書上,包括《黃帝內經》在內,對臟腑的認識并不完全正確,他決心加以改正。他認為:“著書不明臟腑,豈不是癡人說夢;治病不明臟腑,何異于盲子夜行。”因而決心對人體內臟進行實地觀察,以糾正古書中之錯誤。后來適遇當時瘟疫病流行,死傷甚多,窮人無力埋尸而棄之荒野,他借此認真實踐和觀察,并繪出內臟圖,最后著成《醫林改錯》一書。書中糾正了古人在人體解剖學上的不少錯誤,其中如對肺臟及氣管的描述,相當精彩、準確;還提到衛總管(實指大動脈)在胸部、背部與諸器官相連的情況,對于胃腸的解剖構造、腹內器官包括肝、膽、胰等臟器的描述,都比較正確,糾正了前人不少錯誤。他在對待古人錯誤的態度上,大膽改革,不因循守舊,受到人們的稱贊。但也因為限于條件,書中還有一些錯誤存在。此外,書中對疾病強調瘀血的病因病理,并提出補氣行氣、活血化瘀的治療原則,自擬一些方劑。這些見解有自己的創見,其方劑經現代研究,對某些病證效果甚好。現有鉛印本存世。

佚名 ·國學 ·2.6萬字

最新章節 第6章 半身不遂論敘 2015-12-27 08:35:25
花間集
免費

最早的文人詞選集。選錄晚唐五代詞五百首,分為十卷。編選者趙崇祚是后蜀宮廷文人,作序者歐陽炯是后蜀宰相,后隨國君孟昶降宋,為翰林學士。《花間集》中十八位作者,除了溫庭筠、皇甫松是晚唐詩人,和凝是北漢宰相,張泌是南唐詞人,其他都是蜀中文人。不過,《花間集》并非某地詞家的總集,而是一個風格流派的專集,這個流派以男女艷情或別緒離愁為中心,在語言上追求艷麗精美、綿密柔媚的風格,后代就稱其為“花間派”。“花間”一詞的含義,古今是相同的,隱喻男女之事。無獨有偶,1900年發現的敦煌石室藏《云謠集雜曲子》,其中主要也是歌詠男女相思。事實上,男女之情是古今流行歌曲的永恒主題。不同的是,敦煌曲子詞是民間流行歌曲,《花間集》是貴族文人的流行歌曲,講究含蓄、典雅,類似齊梁之間的宮體詩。從正統的文學觀念看,這種“卿卿我我”的歌詠“格調”低下,不足以感發人之善心;尤其是君臣沉湎于聲色之中,更是亡國的征兆。但是,《花間集》卻并沒有隨著后蜀亡國而失傳,恰恰相反,這部“香艷”的詞集不但風靡北宋,而且流傳到現代。一些“格調”很高的詞選都被時間之流淘汰,或者少有人問津,《花間集》卻成了傳世之作。這倒是值得玩味的現象。

趙崇祚 ·國學 ·3.1萬字

最新章節 第12章 跋 2015-12-20 16:01:38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涂县| 盐津县| 交城县| 吴忠市| 宁陕县| 峨眉山市| 昭平县| 石台县| 大同市| 永宁县| 蒙阴县| 丹棱县| 芷江| 永善县| 杭锦后旗| 五大连池市| 敖汉旗| 蓬溪县| 盐城市| 武汉市| 东源县| 简阳市| 承德县| 济阳县| 临颍县| 德庆县| 开原市| 胶南市| 永丰县| 宜春市| 龙游县| 孙吴县| 溧水县| 邯郸县| 乌鲁木齐县| 台中市| 汶川县| 始兴县| 宾阳县| 多伦县| 灵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