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班固 ·國學 ·1.4萬字
《奇經八脈考》中醫經脈專書,1卷,明·李時珍撰,刊于萬歷六年(1578年)。奇經八脈是指十二經脈之外的八條經脈,包括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奇者,異也。因其異于十二正經,故稱“奇經”。它們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對十二經脈的氣血運行起著溢蓄、調節作用。
李時珍 ·國學 ·1.5萬字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佚名 ·國學 ·1667字
(清)陳夢雷 ·國學 ·18.5萬字
佚名 ·國學 ·14.5萬字
(唐)杜甫 ·國學 ·3246字
高明 ·國學 ·7萬字
醫論。清龍之章撰。四卷。之章字繪堂,太康(今屬河南)人。晚年不幸,二子相繼而亡,留下諸孫,不得已以醫為業謀生。并取平日心得結合古人方略編成歌訣,以授諸孫,積而成帙。仿宋之邵康節將數學課兒名為《蠢子數》,故名。成書于光緒八年(1882)。不分門類,每項列有細目,凡二百二十二則,約七萬余言。分別論述學醫、運氣、脈理、脈象、望色、辨證、立方、用藥,并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疾病的辨證。認為古今運氣、用藥均不同,故論治據當年運氣而以除濕利氣為主,化痰清熱為輔。其治法以湯藥為主,亦有針、砭及薰、洗等外治法。強調學醫者須先明藥性,再明脈理,不泥于湯頭歌,臨證須靈活施治。所論多為臨證經驗,內容豐富,切于實用,且因以詩歌體裁編寫,易于初學記誦。為有一定實用價值的醫學入門書籍。有《珍本醫書集成》本。
龍繪堂 ·國學 ·9.9萬字
李西月《道德經注釋》的詮釋理論,主要有“以老解老”“以丹解老”“以儒解老”“以易解老”四個方面內容。通過對以上四個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李西月《道德經注釋》的詮釋理論表現出三個方面的特征:1.幾乎沒有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2.丹道理論與王重陽所創內丹道北宗一致;3.受儒家思想影響極為深重。
李涵虛 ·國學 ·3.7萬字
中國南宋心學(陸王學派)著作。陸九淵長子陸持之于1205年編成《象山先生全集》28卷,另外集4卷。南宋開禧三年(1207)高商老刊于郡庠,南宋嘉定五年(1212)袁燮刊刻于江西。此后版本主要有明正德李茂元刻本、明嘉靖王宗沐刻本、清道光金溪槐堂書屋刻本等。1980年中華書局以上海涵芬樓影印嘉靖本為底本,參照其他諸本而校訂、標點、匯集為《陸九金集》。陸九淵(1139—1193),字子靜,號存齋或象山翁,學者稱象山先生,中國宋代哲學家。撫州金溪(今江西臨川縣)人。青年時代,立志習武,反對金兵侵擾,后曾任靖安、崇安縣主薄、國子正、奉議郎知荊門軍等。1175年就治學方法等問題,與朱熹等人辯論于鵝湖寺。其后又鎮壓過農民起義。一生以講學、著述為主。主要著作是《象山先生全集》。《陸九淵集》共36卷,包括書札、奏表、記、序贈、講義、策問、語錄等。
陸九淵 ·國學 ·4萬字
唐宗海 ·國學 ·5.9萬字
佚名 ·國學 ·6768字
《通關文》是清代道教的著作。劉一明著。關為關口、關卡之意,言人生有如許“要命關口,阻路大魔”,須關關打通,方可精進于大道,故名“通關”。收入《道書十二種》。劉一明(1734—1821)號悟元子,又號素樸散人,被褐散人,后人稱之悟元老人。山西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北)人。為全真龍門派第11代道士,一生主要在甘肅榆中棲云山、興隆山著述傳教。著述甚豐,在世時即已陸續刊印傳世。
劉一明 ·國學 ·4.5萬字
《孫臏兵法》又稱《齊孫子》是中國古代的著名兵書,也是《孫子兵法》后“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作者為孫臏,傳說他是孫武的后代,在戰國時期生于齊國,曾和龐涓一塊兒學習兵法。《孫臏兵法》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東漢以后就已經失傳。因此著名歷史學家錢穆曾推測孫臏就是孫武,認為《孫臏兵法》就是《孫子兵法》。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竹簡本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才改變了學界的認識。竹簡本是漢初抄本,其中孫臏不以第一人稱出現,所以學界普遍認為此書是由孫臏弟子紀錄而成。現在分上下兩編,共三十篇。
孫臏 ·國學 ·1.1萬字
韓非子 ·國學 ·4715字
宋書功 ·國學 ·8.4萬字
一念 ·國學 ·2.1萬字
一行 ·國學 ·7712字
佚名 ·國學 ·1.5萬字
《棋經十三篇》是宋朝時出現的一部在我國圍棋發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棋經十三篇》的價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統性。我國古典圍棋理論,從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經班固《弈旨》、馬融《圍棋賦》等,到了敦煌寫本《棋經》和王積薪的《十訣〉,才逐漸開始系統化。但真正建立起一個體系的,還要算《棋經十三篇》。這標志著我國古典圍棋理論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張擬 ·國學 ·2598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