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免費

簡稱《貞元錄》,或稱《圓照錄》。佛教經(jīng)錄。唐貞元十五年至十六年(799-800)圓照奉敕撰。三十卷。收東漢永平十年(67)以來所出經(jīng)典(含失譯、缺本經(jīng))共二千四百四十七部七千三百九十九卷,譯者一百八十七人。體例基本同于《開元錄》。全書開為總、別兩錄。總錄十九卷,又下含兩錄:一、“特承恩旨錄”(卷一前部分),收貞元十五年三次準敕入藏諸經(jīng)典;二、“總集群經(jīng)錄”(卷一后部分至卷一九,按時代順序著錄),在《開元錄》的基礎(chǔ)上,增加梁代無名氏一部十六卷,隋代信行所撰三十五部四十四卷,以及唐代九人的一百三十四部三百零六卷(主要為金剛智、不空等人譯出的密教經(jīng)典)。卷一八、一九兩卷為“敘列古今諸家目錄”,所收經(jīng)錄四十二家。別錄十一卷(又稱“別分乘藏錄”,卷二零至卷三零),前九卷包括七錄,其中三錄(即“有譯有本錄”、“有譯無本錄”、“補缺拾遺錄”)所收經(jīng)典均比《開元錄》有所增加,而“偽妄亂真錄”實際收經(jīng)數(shù)則減少。卷二九、三零兩卷為入藏錄,收入經(jīng)典一千二百五十八部五千三百九十卷,合五百一十帙。全書后又另收“不入藏目錄”,內(nèi)容與《開元錄》(《金藏》和《高麗藏》本)后另附不入藏諸經(jīng)相同。此書所載內(nèi)容,絕大部分抄自《開元錄》,其次轉(zhuǎn)載圓照本人所撰《續(xù)開元錄》有關(guān)新譯經(jīng)論和念誦法,及《開元錄》遺漏經(jīng)典的內(nèi)容。純屬新增的內(nèi)容則有:補充了金剛智的事跡;新添了無能勝、法月兩人的事跡;增加了勿提提犀魚、尸羅達摩的譯經(jīng)緣由。此書沿襲《開元錄》“非關(guān)護法,一概不錄”的原則,缺載刪除頗多。僅見載于《高麗藏》。

圓照 ·國學 ·37.2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92章 2015-12-27 06:55:09
鳳山縣采訪冊
免費

一名《鳳山采訪冊》。地理雜志。清盧德嘉纂輯。十部,首一卷。為纂修《臺灣通志》,于光緒二十年(1394)成是編,約三十三萬字。卷首有案由、舊志原委,詳敘此冊纂輯過程。正文分地輿、規(guī)制、職官、科目、列傳、列女、藝文七門,按干支排列十部,含沿革、疆域、路程、諸山、諸溪、港澳、水窟、魚堰,街市、番社、書院、碑碣、兵事等六十七目。其中“案由”一節(jié)實為臺灣地方志發(fā)展簡史,頗為珍貴。疆域包括各里、莊社、田園、戶口,數(shù)據(jù)精詳。諸山目分左、中、右三大支脈記載二百余條大小山脈(原題一百五十九座);諸溪目載溪、溝、港,澳;水利目載陂澤、潭、池塘、水庫、魚堰。所載火山、溫泉、森林、巖石、動物、植物,多具自然景觀資料。城市、街道、港口、集鎮(zhèn)、村社、學宮、書院、名勝、古跡和語言、風俗等文化景觀資料也十分豐富。收載人物傳記、簡歷冊、人名錄數(shù)以千計,以清代人物為主。碑碣目共錄木石碑銘五十余通,廣涉該地法制、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學校教育等內(nèi)容。兵事以乾隆朝至咸豐朝為主。多系原始資料,為一般史志所不及。有臺北《中國方志叢書》本,分復印原書和校點鉛印兩部份,附有索引。

盧德嘉 ·國學 ·24.3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56章 癸部(8) 2015-12-20 14:02:18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华县| 龙海市| 裕民县| 绩溪县| 苍梧县| 惠东县| 赣榆县| 灵璧县| 甘德县| 东平县| 旬邑县| 桐城市| 大邑县| 乌鲁木齐县| 左云县| 乐安县| 嘉禾县| 宣威市| 浦东新区| 怀宁县| 湖北省| 晋宁县| 合山市| 南充市| 冷水江市| 阿拉善左旗| 贵溪市| 石台县| 平和县| 定远县| 玉山县| 东宁县| 城步| 城步| 兰西县| 怀柔区| 财经| 大方县| 老河口市| 钦州市|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