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酒論
唐宋之際茶書,王敷撰,1卷,今存。此為敦煌石室中發現的通俗文學作品,全用擬人化代言體對話形式寫成。作者王敷,唐代王敷是一名鄉貢進士,他的《茶酒論》久已不傳,自敦煌變文及其他唐人手寫古籍被發現后,才得以重新為人們所認識。《茶酒論》以對話的方式、擬人手法,廣征博引,取譬設喻,以茶酒之口各述己長,攻擊彼短,意在承功,壓倒對方。最后,《茶酒論》是這樣結尾的:“兩個政奪人我,不知水在旁邊。”于是由水出面勸解,結束了茶與酒雙方互不相讓,一爭高下的爭斗,指出“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損人腸胃;茶片干吃,只糲破喉嚨。”只有相互合作、相輔相成,才能“酒店發富,茶坊不窮”,更好地發揮效果。《茶酒論》辯詰十分生動,且幽默有趣。茶與酒的爭論針鋒相對,難分勝負,描述生動有趣,使讀者清楚了兩者的長與短:茶與酒相比,茶更顯出寧靜、淡泊、隱幽,酒更顯得熱烈、豪放、辛辣,二者體現著人不同的品格性情,體現著人不同的價值追求。今存《敦煌寶藏》伯2718卷等6種寫本,王重民先生《敦煌變文集》卷三收錄時進行了校訂,又可據《敦煌變文集·校訂》進行參校,合此二本可為善本。遺憾的是《全宋文》編入卷四七時沒有充分利用上述二書的校訂成果。
·120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