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
免費

簡稱《大日經疏》、《大疏》等。佛典注疏。唐一行撰。二十卷。是漢譯《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即《大日經》)的注釋書。有再治本,題為《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略稱《大日經義釋》、《義釋》,十四卷。兩本內容大同小異。今本末附三句五轉問答一段,《義釋》本或標題《大日經鈔記》。文前《義釋》本并有溫古《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序》一卷。釋文是在善無畏解說的基礎上,征諸顯密經論,加以融會貫通而成。凡強調師說之處,標明“阿阇梨言”;屬自己獨立解釋,則標明“今謂”、“私謂”。卷六并列阿阇梨所傳曼荼羅圖位,后世稱“經疏曼荼羅”。疏中廣采經論,旁征博引,凡引據經論儀軌七十余種一百八十余次,包括大小乘三藏及密軌外典,其中引據較多是《智度》、《中論》、《般若》及唯識經論和《瞿醯》、《蘇悉地》等密典。疏中對經文教義多所發揮,由此建立密宗理論體系。疏文認為,“真言門住心品”統論全經大意,經的主題即是闡明如實觀察、證知自心實相,而心實相即是諸法實相,即是菩提。又認為如實證知心實相,即遍知一切心相均從緣起,極無自性,亦即懸悟自心本不生際,即空即假即中。疏文還認為,此經全部內容包含在“三句”義中,而“三句”義中又悉攝一切佛法,故疏判此經即是“如來遍演之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疏對第二品及其后諸品的密法修行,也以淺略、深秘兩釋的方法作了理論化的解釋,使密教儀軌更具佛教理論色彩。

一行 ·國學 ·35.4萬字

最新章節 第87章 2015-11-20 11:53:37
紅樓圓夢
免費

清代白話章回小說。31回。臨鶴山人(《楔子》中自稱夢夢先生)撰。嘉慶十九年(1814)有紅薔閣寫刻本刊行。光緒二十三年(1897),有上海書局石印本,卷首附“六如裔孫”題序。書中寫林黛玉復活后,適逢清江決堤,因以10萬石米糧救濟災民,被皇上封為淑惠郡主;賈寶玉還俗歸來,助賈政收拾水災遺害,使沿江堤壩合龍。寶、黛俱建不世之功,奉命完婚。圣旨譴責薛寶釵與寶玉之婚姻系冒黛玉之名而成,故將寶釵遣返母家。后得黛玉多方周旋,寶釵才得再返賈府。寶、黛感懷晴雯代人受過、被讒慘死,于大觀園內為建芙蓉祠以記之。寶玉受皇命重任,在黛玉臂助下,先平滄州鹽梟之亂,又靖浙東洋匪妖氣,而被封尚書。榮國府再度中興。賈惜春更名仲春被召入皇宮為貴妃,賈政位居文華殿大學士,告老后由寶玉接替。寶玉的尚書缺,由賈蘭補授。真是滿門富貴、極盡榮華。芙蓉仙晴雯在審理王善家的、王熙鳳、花襲人過程中,把他們丑的、偽善的面孔揭示無遺。連賈母、元妃也在蓉仙面前,為生前曾拆散黛、寶婚姻而認錯謝過。該書對《紅樓夢》中的人物結局善惡,幾乎都一一作了交代。凡原書中之所不平者,莫不大快讀者之心,如抑寶釵、襲人,揚晴雯、黛玉;使天下有情者均成佳偶,使薛蟠、賈環輩邪惡者均無善終。書中多富貴淫逸生活的鋪敘及天命報應、神鬼符咒的妄說。名為《紅樓圓夢》,實與曹雪芹《紅樓夢》大相徑庭,不可同日而語。

臨鶴山人 ·國學 ·10.5萬字

最新章節 第32章 匯群芳夢中說夢 結全案圓后重圓 2015-12-20 18:33:17
醫經原旨
免費

六卷。清薛雪(1681—1770)撰。薛雪字生白,號一瓢,又號掃葉山人、磨劍山人、槐云山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自幼好學,博學多才,工詩文,擅繪畫,因母病鉆研醫學,博覽醫書,精于醫術,與當時名醫葉天士齊名,為吳縣兩大醫家。薛氏深研《內經》,頗有心得,臨床經驗豐富,善治濕熱病。著有《濕熱條辨》、《一瓢詩話》等書。此書成于乾隆十九年(1754)。是對《內經》部分原文進行分類并注釋。共分為九類,為攝生、陰陽、臟象、脈象、經絡、標本、氣味、論治、疾病。分類多取張介賓《類經》之說,而有所刪并。因針灸之法另有專書,故此涉及內容甚少。注釋上于諸家之說廣集約取,采張志聰之說為多,對其義理未盡者,又參加己義加以申說,旨在推求《內經》之意蘊,故名。其分類及選文雖不若李中梓《內經知要》簡要精當,然對若干條文的注釋、闡發,確有獨到之處。其疾病一類,居全書之半,發揮最詳。于注釋經文之外,薛氏往往綜論歷代醫家諸證治法,經義合與不合,為之折衷。此書見解頗有獨到之處,可供學習、研究《內經》參考之用。張介賓《內經》和陳念祖《靈素集要》,所引經文皆著其篇目,此書則不然,是為一失。有乾隆十九年(1754)薛氏掃葉山莊刻本,清寧郡簡香齋藏版本,1928年千頃堂書局石印本。

薛雪 ·國學 ·27.3萬字

最新章節 第64章 胎孕(9) 2015-12-27 08:40:12
寓意草
免費

醫案醫論著作。明末清初醫家喻嘉言撰。書成于明崇禎癸未(1643年)。書名含義是指該書寄寓了喻氏對醫學的某些初步的見解。全書共記有喻氏醫論、醫案64則(一作66則)。除開首兩則為醫論之外,余62則為醫案,共記所治患者70余人次,所治病證多為傷寒危證和內科疑難重癥,治多奇中,議論縱橫。開篇即倡導“定議病式”和“先議病后用藥”,詳列病歷各項內容,突出了臨床辨證要點,先議病后用藥這一主張,強調識證辨證的重要性。同時,喻氏在書中的立法處方案例表明,他時時注意據理立法,并顧及用藥前后的病機轉歸。書中對腫脹治法,立下培養(補益元氣)、招納(升納陽氣)、解散(開鬼門、潔凈府)三法。治痢7案,治法各異,尤以“逆流挽舟法”治痢尤為后世樂道陳修園稱此法“可補《金匱》之未逮”。此外,書中運用麥冬、阿膠、生地、人參、梨汁、竹瀝之類的生津養陰藥,對后世溫病學派用藥也有一定的影響。該書現存有明崇禎原刊本,此后的單行本和合刊本尚存有50余種左右。建國后上海衛生出版社曾予鉛印(1958年)。清代光緒年間謝甘澍撰《寓意草注釋》,對喻氏之說有不少闡釋。

喻昌 ·國學 ·6.9萬字

最新章節 第67章 詳論趙三公郎令室傷寒危癥始末并傳誨門人 2015-12-27 09:46:19
唐六典
免費

又名《大唐六典》,中國古代官修職官政典。原題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唐傳抄本早已湮沒無聞,宋有元豐、紹興兩種刻本,明有正德、嘉靖兩種刻本,至清嘉慶掃葉山房本,光緒廣雅書局本,脫誤已經很多。現北京圖書館尚藏有南宋紹興本殘本15卷。日本學者拍照以與明正德傳本合校,在1973年刊印新本《大唐六典》,乃是當前最佳版本。此書開元十年(722)開始編纂,玄宗曾手寫六條,要求臣下按《周官》分理、教、禮、政、刑、事六部,以類相從編撰,故名《六典》。宰相張說、肖嵩、張九齡、李林甫四人先后負責總管修撰事宜,具體執筆有徐堅、陸堅等12人。開元二十六年(738)撰成,由李林甫進奏皇帝。該書共30卷,體例由韋述制定:“以令式入六司,沿革并入注”(《集賢記注》),按照唐國家機關體系,排比現行令式,以三師、三公、六省、五監、十二衛、諸王府、州郡官為篇目,敘述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機構、編制、職責、人員、品秩、待遇等,注中又敘述了官制的歷史沿革,并收入了若干唐代詔令,內容相當豐富。該書在唐代雖“無明詔頒行”,但代宗、德宗時已流行于世。唐人討論典章,也常加引用,并對后來宋代元豐官制改革有過很大影響。學術界認為本書是一部關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

李林甫 ·國學 ·24.3萬字

最新章節 第30章 三府督護州縣官吏 2015-12-27 01:31:40
道德真經論
免費

四卷。宋司馬光撰。《道德真經論》又稱《道德真經傳》、《道德論述要》、《老子道德論述要》。漢晉以來,研究《老子》的學者聚訟紛爭,其爭論焦點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體。一派主張道德分見,陸德明《經典釋文》及唐代傳注皆從此說;另一派主張道德一貫,以司馬遷為代表。司馬光支持后者,認為道德連體,不可偏舉,應廢《道經》、《德經》之名,而稱《道德論》。《道德真經傳》,注疏簡略。司馬光注“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句,皆于“有”、“無”之后斷句,與古讀不同。他注疏道:“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無,故名萬物天地之始曰“無”;萬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于有,故名物之母曰“有”。”由此可知,司馬光在“有”、“無”之后斷句之原由。后世研究《老子》的學者,因學術觀點不同,對司馬光《道德真經傳》褒貶不一。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中所錄《道德真經傳》有“夫道德連體,不可偏舉,今從本名,溫公之說如此,其不曰《經》而曰《論》,亦公新意也”句,對司馬光力廢《道經》、《德經》篇名之舉,大為贊賞。至于對“無名,天地之始”四句的斷句,雖然新穎,卻不符老子原意。總體看來,《道德真經傳》雖有司馬光的獨創之見,但在學術上并沒有更高的造詣。現存明《道藏》本、明《道藏舉要》本。

司馬光 ·國學 ·1.2萬字

最新章節 第5章 2015-11-27 18:43:58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汽车| 时尚| 鞍山市| 石台县| 宝坻区| 普定县| 工布江达县| 郓城县| 万山特区| 哈密市| 微博| 富川| 个旧市| 临桂县| 当涂县| 兴隆县| 富蕴县| 南部县| 闸北区| 黄平县| 鸡西市| 青河县| 城口县| 塔河县| 大姚县| 乌兰察布市| 邯郸县| 南丰县| 赞皇县| 集安市| 贞丰县| 南宫市| 土默特左旗| 镇沅| 鹤峰县| 屯昌县| 平果县| 湖口县| 科技|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