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金匱
《隋志》子部兵家類著錄“《太公金匱》二卷”,即《漢志》道家類著錄的《太公》一書中的子目《言》。古人云“藏之金匱”,含有保密之意,兵家言當然是秘密的,故《太公》之《言》得稱《太公金匱》?!短饏T》亦為戰國后期齊國稷下學者偽托姜太公所作的兵書(參閱“六韜”條和“太公陰謀”條)。唐馬總摘編的《意林》有《太公金匱》二卷,摘錄《太公金匱》五條。其一至三條為武王問、太公答的形式,屬于政治方面的言論。另兩條為哲學家言:(一)“道曰:微而生,禍自微而成;慎終與始,完如金城?!保ǘ靶肖C必履正,無懷僥幸;忍之須臾,乃全汝軀;刀利皚皚,無為汝開;源泉滑滑,連旱則絕;取事有常,賦斂有節?!贝苏摯_與老子哲學相通,此所以劉歆以之入《兵書略》,而班固將其歸入道家類也。蓋此書與《六韜》有所不同,既有兵家言,又有哲學家言,并有政治家言。從《意林》可知,《太公金匱》至晚唐猶存?!杜f唐書·經籍志》尚于“兵家類”著錄《太公金匱》二卷,不知是五代撰修《舊唐書·經籍志》者得見此書,還是照錄《隋志》。清人汪宗沂輯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來自《太公金匱》者。
·344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