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普及汽車基本知識,傳播和弘揚汽車文化,適應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新形勢為目標編寫而成,內容包括汽車發展簡史、現代汽車技術、汽車公司與品牌、汽車外形與設計、汽車與社會、汽車時尚6個項目。本書按“項目+任務”的結構進行編寫,充分體現了汽車的歷史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成人高校及應用型本科院校汽車類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用書,亦可作為汽車工業從業人員的業務參考書及廣大汽車愛好者的閱讀材料。
高元偉 孫影 周宇主編 ·交通運輸 ·8.7萬字
本書緊跟汽車發展的整體趨勢,圍繞智能和低碳兩個方向,以公眾對于智能低碳汽車關注度較高的50個內容為基礎,重點介紹了有關智能低碳汽車的知識,具體包括:傳統汽車節能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智能汽車的發展歷程、智能汽車的基本原理、自動駕駛和車聯網兩個關鍵領域的技術與應用等。同時,本書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直觀清晰的配圖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盡介紹,以增強讀者對智能低碳汽車的理解。希望讀者通過閱讀本書,能夠激發對于智能低碳汽車的興趣,并快速了解智能低碳汽車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對智能低碳汽車的相關知識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脈絡和輪廓。
陳力主編 ·交通運輸 ·15.2萬字
車輛機電傳動系統由永磁同步電機與機械傳動構件組成,是一種典型的機電耦聯系統。傳動系統的動態特性不僅與機械結構參數有關,而且與電機的電磁參數、動態性能有關。可以說,“機電耦合”已成為車輛機電傳動系統的一個基本特征,因此需要探索耦合對系統構件運動的約束機制,分析耦合參數針對系統功能生成及性能相關的耦合機理,進行奇異工況預控和系統優化設計。《車輛機電傳動系統耦合動力學與控制》首先講述了如何構建一種可以反映電磁轉矩飽和與波動的解析模型,從機電耦合的角度揭示永磁同步電機電磁振動的頻率特征;其次從機電耦合共振與穩定性的角度講述機電參數對轉子系統扭振的影響規律,以及機電耦合轉子系統的分岔、混沌特性、穩定性運行邊界條件;接著通過“負剛度”效應揭示機電耦合橫向振動失穩機理,分析不同機電參數影響機電耦合橫向振動的規律;最后考慮旋轉耦合通道與橫向運動耦合通道之間的交叉耦合講述轉子系統的多重機電耦合動力學特性,從參數設計與控制優化的角度探討機電傳動系統的機電耦合振動的減振措施與控制方法。《車輛機電傳動系統耦合動力學與控制》對于從事電動汽車傳動系統、多檔變速器,以及集成式電驅動系統、混合動力系統、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開發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也可以用作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書。
陳星 吳維 ·交通運輸 ·6萬字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汽車電氣設備的結構類型與工作原理,分析了典型電路的結構特點與電路原理,以及電路故障診斷方法,并介紹了主要部件的檢修方法。本書圖文并茂,可幫助讀者鞏固和提高作為汽車電工所必備的基礎知識,掌握汽車電路分析與故障診斷技能。本書適用于從事或準備從事汽車維修工作的廣大讀者,特別是汽車電工,同時也可作為大專院校、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學習汽車電器與電子控制技術等專業課程的參考用書。
麻友良 孟芳主編 ·交通運輸 ·16.7萬字
《新能源汽車電力電子技術仿真》針對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低電壓設備和車載充電裝置的核心技術,運用PSIM仿真案例闡述了DC-DC變換電路、逆變電路和整流電路的工作原理、調制技術,討論了電路性能的影響因素,力圖通過仿真方法解釋電力電子技術的基礎知識,比如功率半導體開關類型及其應用特性、硬開關、理想開關、軟開關、開關過程、脈寬調制、周期穩態、狀態平均、等效熱路等,然后通過仿真舉例說明純電動汽車電力電子系統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技術。《新能源汽車電力電子技術仿真》可供新能源汽車行業具有車輛工程或機械工程專業背景的工程師參考,也適合有興趣掌握電力電子知識的學生或工程師閱讀。
程夕明 ·交通運輸 ·11.1萬字
本書以快速發展的自動駕駛產業為背景,以自動駕駛場景仿真測試為核心內容,研究并借鑒了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與產業實踐經驗,闡述了自動駕駛場景仿真技術發展與標準化現狀,分析了ASAMOpenX自動駕駛仿真系列標準的內容與格式,結合我國汽車產業在自動駕駛場景仿真方面的應用與實踐,為基于場景的自動駕駛功能開發、測試及標準法規制定提供了有益參考。本書分為8章,包括:緒論、場景仿真技術與標準現狀、場景抽象分級與仿真應用、ASAMOpenX自動駕駛仿真系列標準、自動駕駛仿真靜態場景描述語言、自動駕駛仿真動態場景描述語言、OpenX標準應用案例、自動駕駛場景仿真技術未來發展趨勢。本書適用于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汽車與制造等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書,同時,也可作為自動駕駛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愛好者的入門和提升書籍。
中汽智聯技術有限公司等組編 ·交通運輸 ·15.6萬字
本書共分九章:電動汽車安全操作、電動汽車安全設計、整車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管理系統、高壓電分配系統、驅動電機控制系統、充放電系統和熱管理系統。本書通俗易懂,形象直觀,圖文并茂和全面翔實。是一本了解電動汽車安全操作,掌握電動汽車構造原理以及會檢修電動汽車故障的必備書籍。
劉漢濤 ·交通運輸 ·7.9萬字
本書以作者多年來與讀者交流中圍繞新能源汽車的相關疑難問題為基礎,匯總、分類并整理出200個問答知識,內容包括新能源汽車概述、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新能源汽車充電、新能源汽車的現狀和未來共9章,試圖用簡潔通俗的文字和直觀易懂的圖片對新能源汽車的原理、設計、關鍵技術,以及新能源汽車用戶充電、安全、駕駛、養護等用車生活相關的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針對部分問題還配有解析視頻。希望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快速理解新能源汽車相關的知識,對新能源汽車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汪港等編著 ·交通運輸 ·10.7萬字
全書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精選100個關注度高的維修實用技術問題,涉及的品牌和車型有比亞迪“秦”“唐”“元”,特斯拉,北汽新能源,吉利EV300、EV500,榮威E550,長安EM80,奧迪A6L混動,奔馳S400混動、EQC純電動,寶馬750Li混動,路虎攬勝混動等,主要內容包括純電動汽車及混合動力汽車動力電池、電驅系統、電控系統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故障檢測和維修技巧,書中插入了大量彩色圖片,有利于幫助讀者學習和理解。本書內容精煉,實用性強,適合一線汽車維修人員以及汽車職業院校師生閱讀。
張曉臣主編 ·交通運輸 ·10.7萬字
《純電動汽車結構與原理(彩色圖解)》是一本簡明扼要的汽車維修入門圖書,可達到學得快、看得懂、用得著的效果。全書共10章,主要內容包括:純電動汽車基礎、純電動汽車特點、高壓電安全防護、動力電池系統、充電系統、驅動電機系統、整車控制系統、輔助系統、大眾ID.4純電動汽車、三電技術參數。每章結尾有自測題,書后附有自測題答案,便于讀者自學并鞏固學習成果。本書既可作為純電動汽車維修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作為職業院校汽車維修類專業學生的教學用書。
李玉茂編著 ·交通運輸 ·7.8萬字
本書以智能汽車的電子電氣架構為主線,微觀層面上,從復雜系統工程視角講解了智能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原理、技術、設計、開發與管理;宏觀層面上,用全局性和前瞻性的視角梳理了電子電氣架構與“軟件定義汽車”、“新四化”以及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汽車安全等新技術的關系,揭示了以電子電氣架構變革為代表的汽車行業變遷的底層邏輯,旨在幫助車企能更快地實現轉型并看清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閱讀本書,你將:全面了解汽車電子電氣系統的構成與分解方法;深刻理解復雜系統的工程方法和系統思維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全面了解智能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必知常識和技術基礎;深刻理解系統工程、需求工程、工程哲學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及其在汽車行業的應用;掌握智能汽車汽車電子電氣架構設計的目標與原則;掌握智能汽車電子電氣架構開發的流程和方法;學會在項目中平衡電子電氣系統中各種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了解電子電氣架構師的能力體系;了解“軟件定義汽車”和“新四化”及其與電子電氣架構的深層關系;了解智能網聯汽車中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汽車安全等各種關鍵技術的概況;洞察汽車行業的商業模式變革、產業格局變化和未來發展方向;窺見汽車行業發展的一些基本規律。
侯旭光 ·交通運輸 ·25萬字
氫氣的儲運方式主要有氣態儲運、液態儲運、固態儲運,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氣態儲運,但是隨著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創新,液態儲運技術和固態儲運技術發展迅速。本書主要對氫氣的儲存方式和運輸方式進行詳細的講解,結合最新的技術以及發展現狀,對氫氣儲運的原理以及關鍵技術進行了詳細分析,內容包括氫氣儲運技術概述、物理儲氫技術、化學儲氫技術、固態儲氫技術、其他儲氫技術、儲運氫技術應用現狀。本書不僅可以作為高等院校、氫燃料電池研究機構和企業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專業教材和參考資料,而且可以直接服務于氫能產業的自主創新,推動了我國氫能汽車技術進步。
鄒建新主編 ·交通運輸 ·12.8萬字
本書聚焦于汽車人機交互的評價方法,旨在減少駕駛分心,降低操作負荷,優化體驗設計,提升用戶價值。本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汽車人機交互的發展及其評價的現狀與挑戰,指出行業中需要一套全面的、系統的、可量化的汽車人機交互評價方法,并提出了三維正交評價體系。第二部分是對評價指標的全面闡釋與深度討論。其中,第4章介紹了7個一級評價指標的由來。第5~7章介紹了3個理性的評價指標,分別是有用性、安全性、高效性。第8~11章介紹了4個感性的評價指標,分別是認知、智能、價值、審美。第三部分介紹了該套人機交互評價體系在汽車研發流程中的應用,包括實際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將測試評價與真實的產品研發流程相融合,實現高效的設計迭代。本書適合智能座艙及人機交互工程師和研究人員閱讀使用,也可供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方向技術人員及車輛工程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龔在研 馬鈞 ·交通運輸 ·12.4萬字
航空模型運動是當代流行的一種運動,因其有助于培養人們對航空運動的興趣,鍛煉動手能力及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而在國內外越來越流行。模型飛機包含了許多學科的知識,有流體力學、數學、機械、飛行器設計與制造等。本書以模型飛機為中心,介紹了模型飛機的飛行原理、組成部分、制作過程及工程應用等。本書共八章,分別介紹了模型入門基礎、航模圖紙、航模制作工具、模型飛機的詳解、模型飛機的制作、模型飛機的放飛、多旋翼飛機的飛行原理與制作、多旋翼無人機的工程應用及航模比賽等內容。
張成茂主編 ·交通運輸 ·5.6萬字
本書緊緊圍繞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培育和踐行新時期鐵路精神,結合當前鐵路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鐵路職業工作的實際,運用大量新時期鐵路精神示范人物和全國勞動模范的事例,系統闡述了鐵路職業道德:根本宗旨、基本規范,鐵路職業道德修養以及鐵路職業生活中的有關法律法規。全書共分四個模塊,十二章:第一模塊,鐵路職業道德基本知識,主要闡述道德與職業道德、鐵路職業道德與新時期鐵路精神,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模塊,鐵路職業道德規范,主要闡述鐵路職業道德的規范及基本要求,包括第三章至第十章;第三模塊,鐵路職業道德修養,主要闡述鐵路職業道德修養的有關內容,包括第十一章;第四模塊,鐵路職業生活中的有關法律法規,主要闡述勞動法、安全生產法、鐵路法和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內容,包括第十二章。
王躍慶主編 ·交通運輸 ·17.5萬字
本書是天津市高等職業院校提升辦學水平項目建設成果系列教材之一。全書共分三個項目: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及車輛段(場)行車工作認知,包括城市軌道交通列車認知、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行車工作認知、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段(場)行車工作認知;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行車組織,包括正常行車、屏蔽門故障行車、正線聯鎖設備故障行車、施工行車、列車退行的運行組織;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段(場)行車組織,包括調車工作、試車工作、車輛段(場)正常接發列車作業、車輛段(場)非正常接發列車作業。本書可作為高職、中專院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考。
張粉芹主編 ·交通運輸 ·25.2萬字
本書以信息為第一角度觀察道路交通系統構成要素作用關系與運行調節過程,分析信息及其計算在解決交通運行難題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機制,探討信息物理系統相關理論在交通管理與控制中的應用。從交通、信息、進程、融合、數據、模型、計算、控制、行為等概念出發,解析交通自動控制、交通系統控制和交通行為控制中的交通進程與計算進程的關系。面向現代交通對安全、高效的控制需求,在電子技術網絡空間中建立可計算的虛擬交通系統,借助交通系統運行的信息采集轉化技術、交通計算信息的效用化手段等,實現交通與信息多形式、多層次、多時序的融合,構建信息主導、計算驅動的交通控制信息物理系統,使交通系統運行可控、可信、可靠。本書可供交通管理與控制相關方向的研究人員和學者等參考閱讀。
石建軍等 ·交通運輸 ·14.6萬字
本書分為6502電氣集中電路圖和6502電氣集中配線圖兩部分。電路圖部分包括舉例車站的全部電路圖;配線圖部分包括舉例車站下行咽喉(部分圖是全站的)的室內、外全部配線圖。電路圖部分可與學習6502電氣集中電路原理相結合,配線圖部分可與學習信號工程施工相結合。本圖冊可作為鐵路信號工作人員和大、中院校鐵路信號專業師生學習之用。
林瑜筠 ·交通運輸 ·2205字
《以人為本的智能汽車交互設計(HMI)》共分15章,內容包含了汽車交互設計所需的認知心理學基礎知識、汽車交互設計相關的理論、不同的設計流程(尤其是以人為本的設計流程)、各種設計方法、檢測方法;討論了多模態與語音、圖形、觸覺、AR和VR等交互技術,以及智能技術在創建預測性界面方面的應用。此外,本書還討論了不同自動駕駛水平中的人因問題,既探討了在不同自動化級別上出現的挑戰,又探討了由于自動駕駛汽車將與其他道路使用者互動而引起的挑戰,并對各種駕駛場景和可能發生的事件進行分類,以便設計如何向駕駛員提供智能幫助。為了提高汽車交互設計研究水平,本書還在最后的章節中專門討論了駕駛模擬器的各種問題和實驗方法學等基礎知識。本書的主要讀者是汽車設計人員,高等院校汽車專業師生也可將本書作為教材或參考用書。
(瑞典)陳芳 (荷蘭)雅克﹒特肯 ·交通運輸 ·17.6萬字
城市軌道交通是世界公認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綠色交通”,是客流運送的大動脈,城市的生命線,是解決“城市病”的一把金鑰匙。
姚善良 ·交通運輸 ·9.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