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歷代筆記小說大觀:南村輟耕錄》三十卷,作于元末,征引廣泛,凡朝廷典章、法令制度、文人軼事、風俗趣聞均有涉及。尤其是元末東南一帶史事,尤為詳贍,足補史傳闕失。以陶湘影元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本。
(元)陶宗儀撰 李夢生校點 ·集部 ·20.8萬字
華夏國學書院主編的《唐詩三百首大師導讀》遴選的唐詩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詩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時期為人耳熟能詳的名篇,亦有此前為其他選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讀語言曉暢明白,深入淺出,兼顧文學性和權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強的唐詩選本。在選編時,本書除了考慮唐詩自身的影響力與地位外,還參考了中學教材中的唐詩選用情況。因此本書的賞析注重配合中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需要,注釋詳盡,詮釋到位,有利于讀者把握唐詩語言的準確意義與其使用的修辭技巧。
華夏國學書院 ·國學普及讀物 ·35.3萬字
《校讎廣義》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強調研究成果的思想性、科學性、學術性和創造性的統一。全書共四編,分別為版本編、校勘編、目錄編、典藏編。校勘編主要介紹校勘學的界義與功用、書面材料錯誤的類型、書面材料發生錯誤的原因、校勘的資料、從事校勘所應具備的知識、校勘的方法、校勘成果的處理形式等內容。版本編主要介紹版本學的名稱與功能,文獻載體,紙書的裝式,雕印本的品類,雕印本的鑒定,非雕印本的區分與鑒定,版本的變異與傳承等內容。目錄編主要介紹目錄與目錄學、目錄的結構及其功用、目錄的著錄事項、目錄的分類沿革、綜合目錄、學科目錄、特種目錄、目錄的編制等。典藏編主要介紹典藏學的建立與典藏的功用、典藏單位、圖書收集、書籍亡佚、圖書保管、圖書流通。《校讎廣義》是代表同一時期同一領域內研究的高水平著作。從出版至今,一直享有較高的榮譽和地位。該書被譽為“校讎學重建的奠基之作”,曾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一等獎。此次修訂本,作者在原版基礎上糾正文字訛誤,吸收新觀點與新材料,調整部分章節,內容更加完善。
程千帆 徐有富 ·古籍整理 ·22.7萬字
本書是現代讀者領悟《論語》智慧的理想讀本。全書包括原文、題解、注釋、譯文、論語的智慧等各個部分,在詳解細解《論語》原著的同時,聽大師講《論語》,領悟其思想內涵,掌握其中的智慧精髓,并應用于學習和生活之中。
達生 ·國學普及讀物 ·34.7萬字
《歷代名畫記》全書十卷:前三卷共十五篇,具有總論性質,主要內容為畫學和畫論,對中國古代繪畫的歷史、理論、名作、技法、裝裱、畫具和鑒賞等方面,進行了分門別類的論述。后七卷所占篇幅較大,按時代順序列畫家小傳。縱觀全書,《歷代名畫記》幾乎涵蓋了古代繪畫藝術在當時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敘源流、論技法、談師承關系的淵源、書畫收藏裝裱的知識、記錄各地寺觀壁畫、著錄歷代的珍圖秘畫等等,還有采用夾敘夾議的評論方式介紹各時期畫家的經歷、風格及其作品,既有引用前人評論,又融合個人獨到的見解,為讀者呈現了一幅更加豐富、立體的藝術發展圖景。唐代書畫家兼鑒賞家張彥遠所著得《歷代名畫記》,是一部比較完備研究畫史的論著,具有貫通古今的繪畫通史性質,同時也闡發作者的觀點和褒貶意見,具有史學家客觀公正的學術意識,被后世學者稱為“畫史之有是書,猶之正史之有《史記》”。因其內容豐富、體例完備、版本眾多而備受后代的重視。歷代的研究者對其評價頗高,尤其宋代以后,與《歷代名畫記》相關的重要著錄逐漸增多,到了近現代關注度更高。在今天的美術教學和研究中,《歷代名畫記》仍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經典著作。
尚蓮霞 尚榮譯注 ·古籍整理 ·39.7萬字
李零先生以風趣的語言和獨到的眼光,對《論語》進行了深入淺出地剖析。在作者筆下,孔子有理想而不得實現,顛沛流離,像無家可歸的流浪狗。對于如何讀經典,如何看待經典,作者提供了他的思路,啟示人們對《論語》到底在講什么、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等問題產生新的思考。
李零 ·國學普及讀物 ·40.9萬字
杜牧與李商隱齊名,是中晚唐的杰出詩人。本書共選注其詩137首,文19篇,所選基本代表了杜牧文學創作的水平,選注者在原馮(集梧)注杜詩的基礎上,尤重以史注詩,無論于辭章典故、名物制度的詮釋或于詩旨的分析評判上,較前人均多加補苴。
朱碧蓮選注 ·國學普及讀物 ·21萬字
高亨先生在校勘訓詁上創發新義,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對《詩經》各篇加以說明注釋,有許多地方別具識見。此“簡體版”,在保持繁體版的各項箋注釋讀內容、專名線標點等基礎上,寄望于以較易進入閱讀的簡體橫排形式,使更多的讀者接觸到傳統文化的正統解讀,領略其中的優質精髓所在。
高亨注 ·國學普及讀物 ·22.4萬字
本書對臧庸及其《拜經堂文集》的整理和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研究篇、點校篇、資料篇。研究篇即《臧庸及其〈拜經堂文集〉述論》,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對現存《拜經堂文集》的版本和內容進行評介,一是依據臧庸之《拜經堂文集》和《拜經日記》、相關史籍和清人詩文集的記述,以及近現代學者的相關研究。點校篇即對《拜經堂文集》進行文本識讀、分段、標點和必要的校勘。或有少助。資料篇。研究歷史必須以可靠的史料為基礎,研究學術史同樣如此。本書匯輯、點校了部分相關史籍和清人詩文集中對臧庸其人其事及《拜經堂文集》的記述和評語,以及國內外學者研究臧庸生平、著述的相關《年譜》《年表》等資料,冀于臧庸研究乃至清代考據學研究和學術史研究者或少有幫助。
丁喜霞 ·古籍整理 ·29.3萬字
《北京大學創辦史實考源(修訂版)》是為紀念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所著。作者以大量史實詳細論證了北京大學的創辦是晚清維新派與保守派多年斗爭的結果,并回答了該大學創辦初期引引深思的幾個問題:慈禧太后在殘酷鎮壓了戊戌變法后,為什么廢除了幾乎所有的變法措施,卻單單保留了最具改革精神的京師大學堂?為什么該學堂有三個不同的建校章程,且均與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有關?為什么說北京大學是中國近代的第一所國立大學?
郝平 ·經部 ·20.8萬字
《陸子學譜》一書,二十卷,約40萬字,是研究朱熹、陸九淵學術思想較有參考價值的一部書。是書于卷首有《序》一篇,說明編纂是書之原因。李紱把“言”與“行”合而為一。李紱于開篇以四卷的篇幅闡明陸九淵為學取向:卷一為《辨志》、《求放心》、《講明》和《踐履》;卷二為《定宗仰》和《辟異學》;卷三為《讀書》和《為政》;卷四為《友教》等。于此,李紱開宗明義、旗幟鮮明地標明陸九淵的思想體系,突出了陸九淵的為學宗旨。卷五為《家學》篇,考察了陸九淵祖孫幾代的生平學行。其后的卷六到卷十九,敘列陸九淵“弟子”、“門人”和“私淑”,從宋代一直序列到明代,上下幾百年連綿不斷。卷二十為《附錄》部分,包括《宋史本傳》、《行狀》、《謚議》、《文集序》、《祠堂書院諸記》和《后學辯論》等。是書共載人物三百五十八人。
(清)李紱撰 楊朝亮點校 ·集部 ·43.1萬字
陳壽的《三國志》是紀傳體史書,脈絡分明、文章簡練,“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三國志》體系龐大,相對獨立地記錄了魏蜀吳三國的歷史,讀者概括了解陳壽的《三國志》,需要做合理而講究的取舍;此次對《三國志》的編寫,以魏、蜀、吳三國全部君主作為綱領,再挑選具代表的人物,反復考量,確定篇章。定為曹魏六帝、蜀漢二帝、孫吳四帝,共十二帝及二十五個傳記。對曹操、劉備、孫權三地的內容稍加刪節,以說明他們的關鍵角色及作用,而其余各帝則略存梗概,以反映三國歷史的基本情況。
張偉保 ·國學普及讀物 ·20.5萬字
中國歷代典籍素稱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一個人以其畢生精力也不可能窮盡,何況我們身處“智能互聯”的時代,有那么多的現代知識與技能需要去掌握,能優游于古籍之中的時間畢竟有限。況且古文形成的年代畢竟距離我們已很遙遠,文章中的遣詞造句、思想內涵及所涉典章制度、人物地理已非我們所熟悉,對于一個不曾受過較多專業文史訓練的現代人來說,往往不免望書興嘆,面對寶藏卻無從入手。為此,一部優秀的選本乃成為愛好文史的人士修習古代文獻的階梯,清人曾國藩編纂的歷代文章選集《經史百家雜鈔》正是這樣一部符合我們今人讀古書需要的選本之一。在清代,《經史百家雜鈔》是繼《古文觀止》《古文辭類纂》之后,又一部流傳很廣、影響甚遠的古文選讀本。《經史百家雜鈔》的編纂始于咸豐元年(1851)初,成書于咸豐十年(1860)。該書所選文章上起先秦兩漢,下迄明清時期,按體裁分類編排為二十六卷,選錄了包括政論、詞賦、詔令、奏議、官箴、書牘、頌辭、祭文、碑銘、序跋、傳記、敘記、游記、典志等歷代文章精品七百余篇。是一部體式全備、取材廣泛,熔經、史、子、集于一爐,集思想性、藝術性、致用性于一體。三者比較起來,《古文觀止》是私塾讀本,選文偏重文辭與文采,《經史百家雜鈔》網羅選文的廣博和深度則超過了《古文觀止》。同《古文辭類纂》相比,《經史百家雜鈔》增加了敘記、典志,在重視選文的文辭之外,除《古文辭類纂》偏重義理、詞章、考據三條選文標準之外,更強調其選文的“經世濟民”之用,認為“四者闕一不可”(?求闕齋日記類鈔?),突出“文”與“道”的結合,其實用價值遠在《古文辭類纂》之上。《經史百家雜鈔》,名曰“雜鈔”,其實不雜,毛澤東認為它“孕群籍而抱萬有”,道旨與文采兼備,可為國學之入門書。
余興安等譯注 ·集部 ·46.5萬字
本系列書通過簡潔有趣的文字講述節日的由來、相關的習俗活動,充滿童趣的插畫,結合精彩的3D立體頁,以及轉轉、抽拉、彈跳等多種機關,營造出濃濃的節日氛圍。本系列書可讀性、互動性、參與感強,讓孩子沉浸其中,體驗過節樂趣,還有助于他們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知識、習俗,傳承民族文化薪火。
劉安華主編 ·經部 ·21.2萬字
余興安等譯注 ·集部 ·42.5萬字
《莊子全集:恣肆汪洋的修心智慧》是汪洋恣肆的修心智慧。《莊子》是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莊子的代表作。《莊子》書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內篇大體可代表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雜篇發展則縱橫百余年,參雜黃老、莊子后學形成復雜的體系。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后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象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塵外,怪生筆端。”《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魯迅先生說過:“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莊子 ·國學普及讀物 ·30.7萬字
《曾國藩家書》內容廣博,既有治軍為政之道,又有人生處世之談,是研究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曾國藩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 ·國學普及讀物 ·24.7萬字
本書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元代古籍集成·經部·詩類》的第四冊。《元代古籍集成經部詩類》收錄現存元代詩經類文獻。在文獻整理中,選擇一個好的底本,旁搜現尋各種版本進行校勘、標點,同時撰寫成各個著述的內容提要,對該著述作者、著作內容、特點及在《詩經》研究史上的地位,做全面的介紹。本套叢書是收錄現存元代經部文獻的大型叢書,有助于推進元代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的學術研究,以及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史等不同專門史的研究。
李山主編 ·經部 ·45.6萬字
《風俗通義》是東漢應劭所著的一部以考評歷代名物制度、風俗、傳聞為主要內容的書籍。全書內容博雜,既有對禮樂祭祀等國家大典的記述,也有對民間傳聞、鬼神信仰的辨正,還有對古今人物的評論,涉及漢代生活的諸多方面,是了解漢代風俗的第一手資料。本書的撰著目的是希望通過整頓風俗,樹立一套符合儒家倫理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凈化民眾的思想,從而幫助東漢王朝擺脫危機,恢復正常的統治秩序。
孫雪霞 陳桐生譯注 ·古籍整理 ·23.4萬字
本書稽考有傳本的唐人詩集、文集、詩文及詩詞文合集共一百零六家。與一般敘録類著作泛泛敘及唐集各種版本不同,本書特別注重對百余家唐集的歷代數千種傳本的具體考察,手檢目驗,勘查其版本特征、編次體例、文字正誤、版本源流以及該集在唐宋以來直到近現代的流傳、演變等情形;并對這些唐集的書名、卷數、成書年代、編輯者、刊刻者、收藏者等等,亦按時代先后作了較為詳盡的考述;對研究唐代文學、史學以及目録學、版本學、古籍整理、版本鑒定、版本收藏而言,是一部資料豐富、實用便捷的參考書。
齊文榜 ·古籍整理 ·4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